圣喜长老开示止禅与观禅

在佛陀的教法里,禅修主要有分两种,就是止禅(Samatha)以及观禅(Vipassana)。在佛陀的时代,佛陀以种种不同的方式教导(禅修),因为佛陀的智慧是最高的,佛陀清楚知道每个人的性格,素质以及波罗蜜,然后给予他们(禅修)目标,让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培育起来。有些的禅修者,佛陀会给予止禅的目标后,再给观禅的目标,让他们体证道果。而有些禅修者,佛陀没有给予止禅的目标,只是给予思维(观禅)的目标。他们因此而得到定力,得到观智以及道果。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禅修者一边修止禅,另一边修观禅,然后体证道果。所以在佛陀的时代,主要有著这三种的方法,就是先从止禅再到观禅。第二就是直接从观禅开始,另外一个是同时修止禅以及观禅(yuganaddha)。

有些有禅修经验的人,他们会依照自己修行的方法教导他人,如从止禅开始到观禅,或是从观禅开始。像帕奥禅师是从止禅开始,然后教导观禅,有次第地教导完整的修行(方法)。

这两种(止禅以及观禅)的修行,有著两种的作用。止禅的作用是什么?基本上我们可以说止禅是定力。我们也可以以相对的方法说止禅是镇压五盖(贪、瞋、昏沉、掉擧/追悔、疑)。这五种都干扰著我们的修行,所以我们称之为「盖」。当有些目标出现干扰(我们的修行),得以镇压(暂时性的),我们就会达到平静,放松以及舒服,定力就会升起。定力升起也是念的升起。当定力有在,念会提升。当念有在,定力也会提升。这就是在止禅里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要定力,如果你要镇压五盖,你就应该修行止禅的目标,而且修行的份量得要足够。擧个例子,你的五盖(烦恼)很强,可是你的定力却很弱。如果你只是修行一点点,有一点点地定力,可是却期望很高的成绩,那是无效的。如果你每天只是修一个小时,那么(禅修的)结果明天,明年乃至下一世也是不会出现的,这是因为没有效率(的修行)。你的盖有如大石一般,却想以简单的工具打碎它,那你永远也打不完,因为没有效率。你的定力无法稳定,也不会得到正确的定力。

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一天修3-4个小时,那我们的禅修成绩有时有起效用,有时则没有。有时我们上午感觉舒服,过后又没有了。再另外一天,我们又只修3-4个小时,又是有一点点的舒服(出现),其它的时间又没有了。这(定力)无法强大到足以破除烦恼的背景。如果禅修者每次维持4个小时的修行,那他只可以维持一般的平静以及定力,可是没有办法破除五盖。

另外一些禅修者,他一天修6–8个小时,这样的修行是比较有效率的。他们会感觉到平静,他们的盖也会一天一天的减低。持续1-2个星期,效果就会更多。有些一天修9-10个小时的禅修者,那是肯定的有效率的。可是有些禅修者用过多的精进力,一天修11-12个小时,那也是不太有效率。因为(过多的精进力)会导致身心的紧绷,盖依然会存在。这样过多的修行,也是没有效的。佛陀的教导是中道,不太紧也不太松。我们应该平衡在8-9个小时,肯定会有结果的。禅修者必须理解多少的修行时间份量才是有效率的。如果今天的你只是修3-4个小时,那是不太有效的。如果你增加至8个小时,今天、明天也一样。那你今天、明天会感觉平静、放松、五盖也减少了。所以你得要自己体验,多少的时间才是适合你的。当你找到适合的(时间份量)后,你就得一直地维持直到定力稳定。当定力稳定后,修行就很容易了。

如果我们的修行很少,讲话却很多。可是我们却期望很高,那(结果)也是不会来的。我们大家都喜欢结果,可是结果不会出现。好像有些人他一天上班8-10个小时,这样的人,他会得到许多的经验,他人也很喜欢他,他自己也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也很容易可以升职。而有些人,虽然他去上班8个小时,可是真正工作只有2-3个小时,其他的时间都用来讲话,这样的他自己不会快乐,别人也不会喜欢他,他只会一直保持原地,无法升职。他的生命无法进步,也无法提升,薪水也是处在一样的阶段。同样的,禅修上也是有两种人。有些禅修者,他很用功的修行7-10个小时,是辛苦,有时没有看到明显的成绩,有时也会哭,即使如此,他知道他为佛、法、僧而努力,他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别人也知道他是正确的,他人也会喜欢他。或许(在修行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在哭泣的,可是在未来就不再如此了,他会感觉舒服、放松、光亮也在,定力、念也有在,这是因为他持续的用功。明天的结果是来自于今天的用功。下一年的提升是基于今年的修行。如果今年你是懒惰的,那就没有办法提升。所以,今天我们修行,不应该有期望,可是明天会得到结果的。要在修行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修行的时间份量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种的禅修就是观禅。主要可以说是智慧。可是只是单独智慧是没有办法的,念、定、慧是一起的。观禅的部分也会出现定力。定力有分两种,止禅的定力以及观禅的定力。你们也曾经聼过有些人修观禅,他们的定力去到越来越深。因为在观禅里有修名色法、生灭、坏灭…这就是来自观禅的定力。定力提升,念也提升,智慧也提升。在这里(观禅的部分)主要提升的是智慧。不只是念、定、慧而已,其他的素质如精进力也会平衡,信心也会稳定。

在止禅里,我们所期望的是所有的五盖的削弱。五盖在止禅里可以被镇压。在观禅时,盖(的力量)会变得更弱,所以就得以去除。在止禅里是没有办法根除的,只是遮盖而已。而在观禅里,盖(的力量)可以更深一层的变弱,过后就可以拔除。观禅的禅修者可以拔除盖,稳定念、定、慧。

这两者当中,那一种的力量比较大?这两者我们都需要,只是观禅(的部分)比较多。帕奥禅师先教导止禅,然后教导更多观禅。因为在观禅里可以提升更多的素质。在佛陀的教法里,观禅是很重要的。在观禅里可以让我们理解三样事情,就是无常、苦、无我(不净也有,主要是就是无常、苦、无我)。这些的理解是来自于观禅。在止禅中也是可以(有这些理解),只是还无法正确地理解。正确地理解是要明白这个身心是一直在变换的,生命一直变换,最终结束,是无常的。我们可以专注思维身分,发、毛、爪、齿、皮,这些身分也是拥有一样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直在变换然后消失,是无常的。因为这些的变换、消失,所以带给我们苦。这些自然现象的变换是谁在操作?我们大家都喜欢年轻,可是却无法留住,无法留住我们好的眼睛,好的牙齿,好的肌肤。这一切都是谁在做的呢?谁让我们变成熟?谁让我们死?这个自然的现象称为无我。这个自然现象只属于我吗?只属于你吗?这自然的现象都存在於所有的行法(所有的众生、树木)。你看,一棵树变老了,然后死了,是谁做的?在森林里的老树倒了,新的树就很快乐,他们可以成长。可是一段时间后,它们也是会倒下的。这就是世间里有著的共同自然现象,唯独涅槃以及概念法(paJJāti)。你看太阳,它散发著光芒与力量,但有一天它也是会消失的,这是无常。月亮也是一样,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所以,在修观禅里,我们可以理解这三种。当时,我们的心会发生什么事呢?就是「行舍」会出现。另外就是我们可以尝到八风(利、衰、誉、毁、称、讥、乐、苦)。无论任何一种发生,我们的心都可以接受。在早前,我们只能接受四种,利、誉、称、乐而已,相对的却无法接受。过后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所有的自然的现象,就会有「舍」在。就像佛陀,得到称赞或责备都是一样保持「舍」。舍利弗尊者也是一样,无论是得到佛陀的称赞或是他人的责备,他也是一样的保持「舍」。所以无论您得到名誉与否,乐或苦,都是可以以「舍」接受。对于世间八法的的「舍」,如果观禅的力量强,就会有更多的「舍」,同时还有所有重要的素质都会提升。这就是为什么观禅如此地重要。如果我们现在是在修观禅的阶段,我们应该修更多。如果我们还未到观禅的阶段,一天修5-10分钟也是很有用的。

编译:SayalayKalyan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ly/10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