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逆转是否正在发生?
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及“三孩”相关政策推出,人口出生率、少子化、老龄化等成了热门的话题。与此同时,从东亚到欧洲、从美国到巴西,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新生儿数量大幅下滑的现象——美国人口增长率80年来最低,韩国则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全球人口下降的趋势是否属实?东亚地区的“少子化”是否有所不同?人类社会会因此发生怎样根本性的变化?8月10日,澎湃新闻对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银行和金融学荣休教授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Goodhart)进行了视频专访。
古德哈特是著名的“古德哈特定律”(当一个政策变成目标,它将不再是一个好的政策)提出者。他与独立经济研究智库TalkingHeadsMacro创始人、原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马诺杰·普拉丹(ManojPradhan)合著了《人口大逆转》一书,并由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与外汇管理局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翻译成中文。
查尔斯·古德哈特《人口大逆转》从全球层面评估了人口结构变化的后果与影响,古德哈特与普拉丹认为,无论如何,“未来将与过去完全不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和东欧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世界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然而,这一趋势正在发生逆转,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趋势的叠加,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通胀和利率将从低位回升,高负债经济体会难以为继,民粹主义蔓延等等。古德哈特向澎湃新闻表示,不仅发生在中国或是东亚,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疫情期间的生育率又降到了历史低点,尤其在欧洲大陆。
“没人知道未来的出生率和生育率会如何,当然也有可能上升,可总体来看还是在下降。”古德哈特说道。
生育率下降是一个世界级现象澎湃新闻:在日本人口红利消退时,中国和世界仍处于人口红利上升期。但在中国人口红利消退时,全球人口结构(包括美国)都出现了拐点。全球人口下降是否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古德哈特:人口下降已成为席卷发达经济体和亚洲经济体的全球趋势。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这不仅发生在中国或是东亚,欧洲也是如此,欧洲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每位女性只生育1.5个孩子。不过这在印度和非洲变化仍然较慢,尤其是非洲,这些区域的生育率仍然很高。
澎湃新闻:“少子化”(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同时出现,是不是中国人口无法避免的趋势?
古德哈特: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全球的出生率都在下降。而疫情期间的生育率又降到了历史低点,尤其是在欧洲大陆,疫情期间生育率下降得尤为剧烈。没人知道未来的出生率和生育率会如何。当然也有可能上升,可总体来看还是在下降。这意味着中国与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前景已经确定了。
目前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岁左右,女性的年龄会比男性稍长一些。出生率下降就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会在未来的40-50年里一定会下降,而全球的预期寿命都在增长,那么无论发生什么,老龄人口的占比也必然会在未来几十年中提升。除非爆发核战争这样能够改变一切的大事件。
澎湃新闻:东亚地区有何不同吗?是否有一些特点是东亚地区所独有的?
古德哈特:并没有什么不同。拿中国来说,中国的出生率下降得很快,即便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开始执行前,出生率就已经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有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出生率都会下降。只不过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性别的平衡。由于该政策,中国很多地区会更加偏好男性,在印度也是如此,于是导致性别比例转变很迅速。正常情况下,男性的出生率会比女性略微高一些,而男性要比女性更为脆弱,到工作年龄时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而随着年龄增长,到了晚年时,女性由于寿命更长,会比男性多一些。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印度的一些类似政策,导致男性的比例迅速上升,性别失衡导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效应还在逐渐显现。
澎湃新闻:日本和韩国又如何呢?他们并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古德哈特:我觉得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