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教,大家都会认为起源于印度,其创始人释迦牟尼,也被认为是印度人。其实,这个说法是错的,释迦牟尼根本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尔人。
释迦牟尼的出生地是蓝毗尼,这是没有异议的,那么蓝毗尼在哪里呢?就在尼泊尔境内,只是跟印度离得很近而已。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FederalDemocraticRepublicofNepal),简称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属青藏高原南底),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邻。喜玛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包括珠峰在内,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边境。全国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万人。
尼泊尔兰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古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年,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统一了尼泊尔,建立沙阿王朝。据说在进军玛卡南普尔时,神化身为哲人与国王偶遇,纳拉扬赠给哲人一块凝酪,哲人吃后吐出,又还给国王,国王觉得恶心,随手甩在自己脚上,哲人因此预言,沙阿王朝虽能一统江山,其帝祚却会“十世而斩”,这一预言多年后竟不幸应验。十八世纪后期,尼泊尔王国向中国清朝皇帝进贡。年至年与清朝发生冲突,被击退。
年,尼泊尔遭到英国入侵,被迫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属印度,外交受英监督。
年,亲英的忠格·巴哈杜尔·拉纳将军发动政变,国王大权旁落,拉纳家族世袭首相。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独立,并与尼泊尔签订了“永久和平条约”。
年,尼泊尔人民掀起反对拉纳家族专政的斗争。国王特里布万和王储马亨德拉在印度支持下,通过谈判恢复王权,拉纳家族统治结束。年2月,特里布万国王颁布临时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些思想和国王“朕即国家”的传统理念格格不入,年,马亨德拉国王取缔政党,实行无党派评议会制。
年,印度教立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尼泊尔是“印度教王国”,“其君主崇信雅利安文化和印度教”。印度教立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树立“君权神授”观念,国王是毗湿奴大神的化身,是民众的至高无上的保护神。国王和王室、皇家军队将领均为尊贵的刹帝利种姓,由皇家祭司婆罗门辅佐。这两大种姓的家族构成了王国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
年,比兰德拉国王即位。年,尼泊尔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被迫实行君主立宪的多党议会制。由于比兰德拉开明宽仁,受到尼泊尔人的一致尊崇,同时享有崇高国际声望,他甚至在年获得了英国陆军元帅军衔,这一军衔此前从未授予过亚洲人。
1年,王室突发血案,比兰德拉国王等王室成员遇害,国王胞弟贾南德拉登基。2年5月,贾南德拉国王解散议会,并于同年10月解散内阁,直接干政。5年2月1日,国王以内阁“腐败无能”为由,宣布解散内阁,中止议会,由他本人亲政3年,直接领导“部长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由国王亲自指定。尼泊尔再次回到“朕即国家”的封建时代。
6年4月,尼主要政党组成的“七党联盟”与尼共(毛主义)联合发起反国王街头运动。国王妥协,宣布恢复议会,还政于政党。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决定废除印度教为国教条款,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粉碎君权神授说,将“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更名为“尼泊尔政府”。8月,“尼泊尔王国”改称“尼泊尔”。
8年5月,尼泊尔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延续近年的沙阿王朝宣告终结。
曾被国民奉若神明,而现在却连电都用不上,这就是尼泊尔被废国王贾南德拉过上平民生活以后的境况。
年10月11日,尼共(联)主席奥利当选尼泊尔新总理。
年6月,尼泊尔大会党主席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当选尼泊尔新总理。
年2月15日,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宣布辞任总理,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被尼泊尔总统比迪娅·德维·班达里任命为尼泊尔总理。
尼泊尔是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与中国西藏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国境线长0千米。尼泊尔是一个近长方形的国家,从东到西长度为千米,从南到北在-千米之间。
尼泊尔为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贫困国家之一,国民人口80.6%是印度教徒,其余为佛教徒、穆斯林等。
最佳旅行时间尼泊尔属于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分为干季和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气候爽朗,空气能见度很高,尤其适合旅行以及进行滑翔和徒步等运动。5-9月为雨季,不太适合旅行。最佳徒步时间为10-11月以及3月-4月。
穿衣指南尼泊雨季平均温度为18-29度,建议穿鞋轻薄衣服;尼泊尔旱季平均温度为4-22度,建议穿长T恤加外套或者薄毛衣。帽子、墨镜、防晒霜等随身携带,在尼泊尔漂流时最好穿上易干的汗衫和短裤。
风俗禁忌面对尼泊尔多元的民族文化,外国旅行者应该注意一些与当地人交往中的紧禁忌。见到可爱的小孩子记得不要摸他的头部,不要主动分给小孩子糖果之类的东西。避免用左手递物品给他人,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过的刀叉去接触别人的食品餐具。进入印度教寺庙前务必征得同意。不要携带皮制用具进入寺庙,围绕寺庙或佛塔行走时应该顺时针。拍照之前请取得对方的许可。女性应该注意着装,不要过于暴露,男女之间的公开亲昵是不被允许的。在尼泊尔,摇头表同意,点头表不同意。
法律
由于游客对当地风俗习惯、法律法规不了解,中国游客与当地人之间的纠纷也时有发生。比如,对于某些佛像等工艺品,尼泊尔法律规定不准携带出境,有些游客贪图价格便宜买下来,警察马上赶到进行查处,轻则没收罚款,重则拘留。还有游客在购买商品、乘坐出租车时在价格方面与对方发生纠纷,最终也要使馆领事部出面才能解决。
民族在尼泊尔居住着上述十个不同的民族,方言多达多种,各种族之间文化不同亦为尼泊尔丰富多彩的文化做出了贡献。
尼泊尔国旗是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的国旗,外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世纪前尼泊尔就出现过这种三角旗,后来两面三角旗连在一起,就成为国旗式样。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为红色,旗边为蓝色。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弯月、星图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也代表尼泊尔人民期盼国家像日月一样长存的美好愿望。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
尼泊尔国徽大致呈圆形。国徽中部底图是世界第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飘着尼泊尔国旗,峰底依次是丘陵和平原。浮在地貌底图之上的是白色尼泊尔地图和女性与男性握手图样。在整个图案的外围,左右两边环绕着尼泊尔国花杜鹃,花束下方有稻穗图案。底部基座是弧形的红绶带,上面写着“母亲与祖国重于上天”。
上图为大清帝国国旗“龙旗”
公元前6世纪左右,尼泊尔包括好几个卫国,释迦牟尼就是其中一个卫国——迦毗罗卫国国王的儿子,从小就在尼泊尔生活。长大后,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
说句题外话:在那个时候,东西方突然同时出现了一批顶级大思想家,创立的学说影响了两千多年,这个概率从科学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太神奇了。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先在尼泊尔传教,跟着他的五位尼泊尔贵族,也都成了得道高僧。后来,释迦牟尼才开始进入印度,将佛教在印度发扬光大。所以说,印度是佛教发扬光大的地方,而不是起源的地方。
释迦牟尼80岁那年,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准备回国,结果在回国的途中去世。
尼泊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跟现在的印度没有关系。而且,尼泊尔人在人种上跟印度人也有很大差异,反而跟中国的汉藏羌人更像。
尼泊尔总理曾对记者说:“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今天21世纪,佛陀出生年后,这个问题依旧令人有些不解,有些人,也许是少数人,他们在故意制造混乱局面。”
在今天的印度,已经很少有人信奉佛教了,82%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12%信奉伊斯兰教,2.3%信奉基督教,只有0.77%的人信奉佛教,还不到1%,跟中国根本没法比。
这几年,尼泊尔非常重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筹集万美元,扩建当地的机场,还为访问过尼泊尔的高僧玄奘铸造了一座超级塑像。
为了迎接中国的佛教爱好者,尼泊尔还特地培训了很多导游,全程用普通话介绍,甚至还派了很多厨师去中国学习中餐,以便更好地为中国游客服务。
喜欢佛教的朋友,不妨去尼泊尔看看,瞻仰一下真正的佛祖诞生地。
蓝毗尼是佛教徒必须去朝圣的地方,多年前佛陀在这里诞生,生下就会走路说话,一手指天一手指天,留下名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蓝毗尼不仅有释迦牟尼诞生的诸多古迹,还有各国在那里修建的诸多庙宇,中华寺令国人感到最亲切,韩国寺提供免费的住宿,德国寺修建的最漂亮,清清静静的寺庙在清清静静的蓝毗尼花园里,晨雾在早出的阳光中变淡消散,宛如仙境!
交通:加德满都和博卡拉没有直达蓝毗尼的车,所有的乘客都需要在拜拉瓦倒车,车子会开到拜拉瓦的一个三岔路口,1小时车程进到蓝毗尼镇上。或者从奇特旺坐车去蓝毗尼(localbus左右,touristbus左右)——再提醒一个关于坐这种长途车的问题,一般旅行社订票会抽成50-,不用担心位子,完全可以自己去车站买票;而且建议可以直接上车,然后直接和车上的人砍价,根据经验,直接在车上和卖票的人砍价,都可以比车站卖的票便宜,比旅行社便宜-不等。
离开时,可以在蓝毗尼车站购票,每天早上7点发车,小巴开往拜拉瓦的悉达多汽车总站,票约为40卢比,抵达后再买去博卡拉或是加德满都车票,均需要另加卢比,有的游客从蓝毗尼回来没舍得买TouristBus的票,想体验一番LocalBus,事后觉得这个决定多半是错误的。从蓝毗尼到加都不到公里的路,车票卢比,走走停停,竟然足足花了12个小时。一路上停靠了3个站,经过好几个不知名的城镇,吃了两顿饭,到达加都泰米尔附件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
菩提子是蓝毗尼最值得购买的纪念品,蓝毗尼全年气候炎热,防虫防晒是旅游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斯瓦扬布纳寺(猴庙):斯瓦扬布拉特是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意为“自体放光”。该寺修建于年前,是尼泊尔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因为寺庙里猴子众多,所以得名猴庙。(图为震前的斯瓦扬布纳寺)
安娜普纳South
鱼尾峰,一直逆光。
路途中的安娜普纳south
杜巴广场瞎逛游~~
各种小东西(慎买,据说也是中国义乌产的)
无所事事悠闲发呆的尼泊尔人,在杜巴广场一坐就是一天,简直羡煞人也。
尼亚塔波拉庙
加德满都谷地包括三个老城:加德满都、巴德冈和帕坦,因此就有三个老皇宫广场也叫杜巴广场,每个杜巴广场众多的庙宇里都有一个贾格纳庙(JagannathTempel)即我们所称的“性庙”。之所以要设立性庙是因为印度教徒相信,湿婆和性力女神的结合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贾格纳(Jagannath)又被印度教尊为主宰宇宙之神,所以性爱在印度教信仰里占有重要的比例。
杜巴广场每个“性庙”有20多根支撑屋檐的斜托木是彩绘的浮雕,每根斜托木在立姿的佛像下是男女交欢的性交场景,也搀有动物交配的雕塑。人与神、人与兽、兽与兽、多人交配、同性互交、异性相交、大人与幼齿,赤裸裸的性交姿态铸刻于木雕之上,令人瞠目结舌的生殖崇拜历经数百年。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的小巷里摆满了各种手工作品,巨大的喇嘛吹的喇叭和神的性爱挂布。
生活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中的尼瓦尔人,至今保持着一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纪录——部族中从来没有寡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为了保持终身不寡,所有的尼瓦尔姑娘在幼年时,就要把自己嫁给一位特殊的“丈夫”——这位“丈夫”长生不老,且对她忠贞不二、一辈子不离不弃。
所以,尼瓦尔族的女人,一生至少要结两次婚。当她们长到7~9岁左右,还未走出童年时,神圣的第一次婚姻就降临了,这次婚姻被叫作“果实婚”,她们第一次要嫁的“新郎”竟不是男人,而是一颗由女孩父母精心挑选出的“贝尔果”(当地贝尔树结出的果实,一种青绿色坚果)。
贝尔果婚仪式在尼泊尔语中叫“益喜”。如今已演变为一个盛大节日。所有尼泊尔未成年女孩,只要家境好有条件给孩子装扮的都可以参与。这一天小姑娘们穿上鲜艳的衣裙,挂满精致的首饰,额头中央点上吉祥红痣,在祭司的主持下,由母亲外婆等女性长辈的陪伴下对着贝尔果行礼。
由于贝尔树的果实外壳坚硬,可以存放家中多年不烂,因此代表着“永恒不变的婚姻”,贝尔果是尼瓦尔女孩真正相伴一生的“丈夫”。
另外,尼泊尔人很多信仰印度教,而这个婚姻的新郎“贝尔果”,就是印度教中的西瓦大神。他们相信,在“益喜”仪式举行以后,女孩便能够一生拥有西瓦大神的保佑。在之后漫长的人生中,这颗坚果就是她们真正不离不弃的“丈夫”。因为永远有“果夫”陪伴,所以,她们是一群永远不可能当寡妇的“幸福一族”。
当然,这种虚拟的婚姻是不能完成为给整个种族繁衍后代的重任的,所以,等女孩们成年后,还是要步入现实婚姻的。但是,无论是嫁给“贝尔果”还是男人,尼瓦尔女人对婚姻都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再婚”依然是通过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定下的。但是,因为现实中的婚姻常会有各种挫折和不幸发生,所以,女孩子与现实中男子的结合,又被认为是“虚假短暂的婚姻”。
因为她们二婚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终生相伴的模范“果夫”,所以,当现实中的婚姻发生问题时,她们会选择毫无留恋地转身。尼瓦尔女子婚后如果感到不幸福,就把珍藏的贝尔果放在丈夫枕边,意思是“我要离开”,即可恢复自由。
如果丈夫去世,只要把贝尔果放在丈夫的遗体旁就可以再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不代表云南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