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导引法丨巩固篇合集

1

易筋经预备势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1)预备势导引法,完成身体的蜷曲和伸展,拉伸任督二脉;配合双臂和手指的松紧运动,起到伸筋拔骨,放松全身筋骨,有热身的作用。

(2)延长下蹲的时间,针对帕金森患者还可以,改善平衡功能;减肥瘦身,利于排便;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运动功能。

平衡问题是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分期的重要标志,帕金森病病人一旦出现平衡问题时,就说明疾病进展到中期。平衡问题会引起病人跌倒,甚至骨折,导致疾病加重。我们易筋经的预备势,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平衡问题。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在客厅,两平方米的空间,系腰带,不穿鞋,可穿防滑袜。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屈膝下蹲,呼气,双手抱膝,低头成团状。

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隆起,做三次呼吸。坚持3分钟

STEP3

双手扶膝,低头塌腰,膝盖挺直

STEP4

双手十指交叉,转掌心向下,双臂伸展,起身上托,同时吸气

STEP5

双手抱后脑,两臂打开,依次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身体放松还原时用力发“咳”声

以上1-5步骤

重复三次

2

韦陀献杵第一势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1)通过开肩和开胸动作,带动胸廓开合运动,改善呼吸功能。

(2)治疗胸部憋闷,气喘;

(3)改善锁骨上窝处疼痛,肩背和上肢前外侧麻木酸痛;

(4)辅助气血运行到手指,改善双手支撑乏力。

中医导引学非常重视对肺经的调理。认为肺朝百脉,主呼吸,韦陀献杵第一势,对应的是手太阴肺经。

帕金森病由于肌肉僵直和动作迟缓,往往伴有呼吸功能减弱,进而导致声音低沉,音量减低,还会导致吞咽能力下降。这套韦陀献杵第一势对此很有助益。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在客厅,两平方米的空间,系腰带,不穿鞋,可穿防滑袜。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吸气,两手掌心向前,在体前慢慢捧起。两手在胸前合掌。

STEP3

呼气,指尖向前,平直推出,劲透指尖。

STEP4

吸气同时两臂左右打开,同时挺胸收小腹

STEP5

两臂至水平位,两手转掌心向下,呼气,舒臂伸展,卷指握拳。

两臂放下时,呼气,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

以上1-5步骤

重复三次

1.韦陀献杵势导引法,是模仿护法神韦陀的导引势。本节功法要点是:身形中正,气息平和。

2.本套导引法动作,动作精简、呼吸平和,容易使初学者感受“动中求静”,要多加练习。

3.本导引法疏导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调节气的升降,来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4.导引此势法对于帕金森病人有以下益处:

(1)通过开肩和开胸动作,带动胸廓开合运动,改善呼吸功能。

(2)治疗胸部憋闷,气喘;

(3)改善锁骨上窝处疼痛,肩背和上肢前外侧麻木酸痛;

(4)辅助气血运行到手指,改善双手支撑乏力。

3

韦陀献杵第二势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经常练习此势导引法,提高上焦和中焦的气化功能,可以消除疲劳,也有助于下焦的排泄功能,破解脏腑的淤积。

韦陀献杵第二势,也是八段锦中的第一势,也称为双手托天理三焦,用来疏导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是人体胸腹部区域,以膈肌和肚脐为分界:上焦指膈肌以上的心肺区域,主气血;中焦是膈肌和肚脐之间的肝胆脾胃肠,主消化功能;下焦是肚脐以下的膀胱和肠道,主排泄。三焦经不通畅,会出现头痛耳鸣,咽喉肿痛;腹胀,食欲不振;小便不通畅,下肢肿胀的症状。这些症状在帕金森病人中也很多见。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在客厅,两平方米的空间,系腰带,不穿鞋,可穿防滑袜。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膝下蹲呈大马步。

STEP3

吸气,两手转掌心向前,在体前捧起,向内收。

STEP4

吸气,在胸前翻掌心向上,两臂用劲,掌心向上托。

STEP5

两臂上托时保持指掌压平,掌心向上,抬头,停顿一段时间

STEP6

上托至极限后,呼气,两臂左右打开

STEP7

头部恢复,双目平视,两臂伸展至水平位,卷指握拳。

STEP8

两臂放下时,呼气,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的同时慢慢起身。

以上1-8步骤

重复三次

1.杵,是韦陀用来降伏病魔、心魔的法器,也是传统医药炮制中用到的药杵。

2.杵的特点是重,所以在双手反掌上托时,要慢慢向上用力,感受身体三焦区域的开合。中医导引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就是此意。

3.经常练习此势导引法,提高上焦和中焦的气化功能,可以消除疲劳,也有助于下焦的排泄功能,破解脏腑的淤积。

4

出爪亮翅势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1)出抓亮翅势导引法的抬头、上肢手臂前伸、后展动作,类似蛙泳的上肢动作,可以治疗颈部肿胀,肩臂和手指痛;

(2)通过咬牙、抬头、挺胸、收腹、提肛,帮助阳气上升,可以调理腹痛、肠鸣、便秘等肠道功能。

(3)做这个导引动作的过程中,重心的前后调整,还有助于改善平衡功能。

出爪亮翅势导引法,是鸟类的仿生导引法,脱胎于经典的导引势“鸟申”。用于疏导手阳明大肠经,中医学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失调,表现为口干,鼻塞,颈部肿胀,肩臂和手指痛;还有大肠功能失调的病症,如腹痛、肠鸣、便秘等。这些也是帕金森病人常见表现。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在客厅,两平方米的空间,系腰带,不穿鞋,可穿防滑袜。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吸气,双手握拳提起,置于肋间

STEP3

呼气,两手呈鸟爪状,向前上方探出

STEP4

出爪同时重心上移,脚跟提起,同时抬头,挺胸,收腹。

STEP5

吸气,两手翻掌心向外,两臂外展,向后下方划圆弧至极限。

STEP6

亮翅后两臂从体后侧用劲收回,握拳置于肋间,同时两肘夹紧。

STEP7

呼气,重心下落时,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

以上1-7步骤

重复三次

1.出爪亮翅势导引法的抬头、上肢手臂前伸、后展动作,类似蛙泳的上肢动作,可以治疗颈部肿胀,肩臂和手指痛;

2.通过咬牙、抬头、挺胸、收腹、提肛,帮助阳气上升,可以调理腹痛、肠鸣、便秘等肠道功能。

3.做这个导引动作的过程中,重心的前后调整,还有助于改善平衡功能。

5

卧虎捕食势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1)该势的头面部导引,通过龇牙咧嘴,活化面部神经,改善僵直的面部肌肉;

(2)该势的躯干部导引,抬头、塌腰、肩背平直,以手指支撑,以脚趾为动力,向前导引成扑食势,可以提高肢体末梢的力量,改善痉挛。

(3)该势通过虎笑发声动作,可以改善咽喉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有助于帕金森病的吞咽和发音功能。

(4)“虎啸音”的用力发声动作,还可以疏导肝气,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卧虎扑食势是模仿老虎的仿生导引法,与之相近的是东汉末年华佗所创五禽戏中的“虎戏”。用于疏导足厥阴肝经。

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是肝风内动,血不养筋,导致肢体末梢的肌肉痉挛和动作迟缓。

足厥阴肝经失调,常见表现有: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及一些妇科疾病。又因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容易导致抑郁,而肝火旺则易怒,这些都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障碍症状。

所以帕金森病人,每天进行卧虎扑食势的练习,是标本兼治。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一条高度适宜的长凳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右脚向后退一大步,同时两手上提,上提吸气。

STEP3

两臂前伸,重心前移,向前扑出,下拉时呼气,两手十指驻在凳子上,手指呈虎爪状给与凳子一定的压力。重心后移,呈虎爪状。抬头、塌腰、张口,怒目。

STEP4

身体重心向后,用鼻息蓄力吸气,抬头向前吐气发虎啸声,发声的时候呼气,重复三次,呈卧虎扑食右势。

STEP5

吸气,右脚收回,两脚并拢,慢慢起身。同时两臂上举,掌心相对,向上导引。

STEP6

呼气,两手握拳,慢慢向下导引至肋间。

自上而下放松,依次放松颈、肩、肘、腕、手指。

STEP7

左侧动作如上述1-6

右势和左势合为1次,重复导引三次,恢复松静站立。

以上1-7步骤

重复三次

1.卧虎扑食势是模仿老虎的仿生导引法,在五禽戏、八段锦和太极拳的功法中,都没有发声的动作,而在易筋经功法中,也只有我们传承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在卧虎扑食势中有发声动作。这个动作对于帕金森病人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多种症状。

2.该势的头面部导引,通过龇牙咧嘴,活化面部神经,改善僵直的面部肌肉;

3.该势的躯干部导引,抬头、塌腰、肩背平直,以手指支撑,以脚趾为动力,向前导引成扑食势,可以提高肢体末梢的力量,改善痉挛。

4.该势通过虎笑发声动作,可以改善咽喉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有助于帕金森病的吞咽和发音功能。

5.“虎啸音”的用力发声动作,还可以疏导肝气,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6

掉尾势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1.“掉尾势导引法”,通过双手交叉驻地,尾椎至颈椎倒挂的形态,使气血更易上行,改善帕金森病人大脑的供血;

2.脚趾部位,是足之阴经与阳经交汇之处,双脚足趾抓地,可以刺激脚趾部位的经脉;

3.脚跟顿地,头部上扬,震荡人体五脏六腑,刺激督脉并可以导引人体的阳气上升。

掉尾势,也称工尾势引导法,用于疏导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失调表现为:耳聋,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尿频,腹泻或便秘。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一条高度适宜的长凳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两手在小腹前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吸气,两臂上抬,举过头顶,同时抬头。

STEP3

两手十指交叉,两臂前伸,慢慢下腰,呼气,同时保持头部昂起。两手叉掌柱凳,保持抬头姿态。

STEP4

中心前移至脚掌,脚跟提起,顿地七次。顿地时保持膝盖挺直,抬头前视。

STEP5

以手推按凳子,两臂伸直慢慢起身,吸气。两手交叉举过头顶。

STEP6

呼气,两手握拳,慢慢向下导引至肋间。

自上而下放松,依次放松颈、肩、肘、腕、手指。

以上1-6步骤

重复三次

1.“掉尾势导引法”,通过双手交叉驻地,尾椎至颈椎倒挂的形态,使气血更易上行,改善帕金森病人大脑的供血;

2.脚趾部位,是足之阴经与阳经交汇之处,双脚足趾抓地,可以刺激脚趾部位的经脉;

3.脚跟顿地,头部上扬,震荡人体五脏六腑,刺激督脉并可以导引人体的阳气上升。

5.行此法时应始终保持抬头姿态,避免气血上涌过度;

6.掉尾势导引法需要一定的强度来保证。

7

收势+拍打

难度指数:★★☆

推荐理由:

(1)收势导引法疏导足太阴脾经,脾与胃相表里,常做此势有醒脾养胃之功效,可预防脾胃相关疾病。适合在饭前、饭后做。

(2)收势的穴位拍打动作也非常重要。内关、外关,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的刺激,不同穴位对应不同功效。

收势导引法疏导足太阴脾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足太阴脾经失调常表现为:腹胀,便秘,胃痛,嗳气,身重无力,下肢内侧肿胀等。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一条高度适宜的长凳

STEP1

松静站立,双腿并拢,双脚尖内收,自上而下放松。

咬牙,舌抵上颚,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STEP2

两手在体前捧起,在胸前分掌。

STEP3

吸气,右掌用劲上托过头顶,同时左掌用劲向下按至环跳外侧。

眼睛透过左掌虎口看脚跟,呈收势右势。

STEP4

呼气,同时两臂收回,两手在胸前交替。

吸气,左手掌用劲上托过头顶,同时右手掌用劲下按至环跳外侧。

眼睛透过右掌虎口看脚跟,呈收势左势。

STEP5

右势和左势合为1次,重复导引七次后,两手在体前合掌,调息。

待鼻息调匀,搓掌,掌心发热后,击掌七次。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依次用右手拍打左手内关各7次。

外关穴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依次用右手拍打左手外关各7次。

环跳穴

环跳穴位于大腿外侧,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两手一次拍打环跳穴七次。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两手一次拍打足三里七次。

三阴交穴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四横指宽),胫骨后缘处。两手一次拍打三阴交七次。

以上步骤

重复三次

1.中医导引决说,调理脾胃须单举。我们清晨保命法的第四个动作就是收势的前一部分。

2.收势导引法疏导足太阴脾经,脾与胃相表里,常做此势有醒脾养胃之功效,可预防脾胃相关疾病。适合在饭前、饭后做。

3.收势的穴位拍打动作也非常重要。内关、外关,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的刺激,分别解释如下。

4.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穴位,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呕吐、呃逆,失眠等,拍打此穴位,可以同时松解手上的三条阴经。

5.拍打此穴位,可以同时松解手上的三条阳经,所用力度要比拍打内关穴重一些。

6.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靠近髋关节。刺激环跳穴,可以帮助气血向下肢运行,对于帕金森病的腰腿部酸胀有缓解的效果。

7.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也是传统中医非常重视的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和拍打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8.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也是人体的十个总穴之一,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经常拍打按压此穴,可以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改善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安神助眠。

扫一扫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ly/5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