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无论从所处地理位置,
还是自然环境条件;
无论是历史文化,
还是人文景观;
无论从哪个角度,
还是哪个领域都有被称为唯—的,
故此,谓之潭柘寺的北京之最。
01具有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古建筑群“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民谚家喻户晓。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首将鸿胪寺改建为白马寺。继而在东汉的国都洛阳站住脚跟后,再向四周辐射的方式向四面传播,由大城市逐渐向小城市再到城镇和农村。佛教是外来宗教,在传播的途中受到了中国原始巫教、道教、儒教等各教势力的阻碍,因此传播速度很慢。
北京地区在东汉时期为蓟城,属渔阳郡;三国时为幽州属地,是曹魏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西晋时期为燕王封地,后为幽州治所。佛教与西晋初年传入北京地区,潭柘寺是在北京地区最早建的寺庙之一。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直到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公元年)华严和尚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重修了嘉福寺,奠定了今天的雏形,再经历代的扩建,最辉煌时有房舍.5间,古建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成为了北京地区最早、最大的寺院古建筑群。
02具有供奉佛、菩萨种类齐全、数量最多潭柘寺现有佛殿23座,法坛4座,即大悲坛、戒坛和愣严坛,其中华严坛为遗址。佛教中著名的佛陀、菩萨在寺院都有专门的殿堂供奉,对主要的经典还有专门讲授的法坛。“圆通殿”专供“三十三观音菩萨像”,寺院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数量超过了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上的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中的任何一座寺院的观音菩萨像。
03具有金国遗物、遗迹最多金国时,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皇帝于皇统元年(年)到此进香礼佛,并拨款整修和扩建,钦赐寺名,开创了皇帝为寺院赐名和出资的先河。此后金世宗之次子完颜允恭、金章宗都效仿来此。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于大定初年任潭柘寺主持,整修寺院,整顿寺规,使得潭柘寺成为当时中国北方临济宗的中心。现寺内有许多金代遗物、遗迹,是北方地区留有金代遗物最多的地方。在寺内金刚延寿塔地阶的后面崖壁上镶嵌有一块金代诗碑,是潭柘寺的宝贵文物,非常有名,历史上被称为金代诗碣。此碑立于明昌五年(公元年),题为《从显宗皇帝幸龙泉寺应制诗》,此诗为时任住持重玉所作,记述了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到寺院进香时的盛况。
在后山现还有金章宗所建“雀儿庵”遗址。当时酷爱游山玩水的金章宗曾到此游玩,并在山后“弹雀”,因“弹不虚发,章宗喜,即行幄为庵,曰雀儿庵”。在寺前的下塔院中,有数座金代高僧的墓塔,其中有天眷年间的海云禅师塔、大定年间的广慧通理禅师塔、政言禅师塔、广善禅师塔、奇和尚塔、归云禅师塔和了公长老塔。这些塔既有密檐式砖塔,又有经幢式石塔,对研究金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等都有极高的价值。 04具有“京都第一寺”美誉潭柘寺鼎盛时代无论在建院时间、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有“京都第一寺”或“皇家第一寺”的美誉。它不仅占地面积大,总面积公顷,寺内占地2.5公顷;而且规格等级高,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宏伟壮丽的建筑,为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殿脊上有七个护脊兽,其数量与故宫坤宁宫(亲王规格)相同。
05具有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塔林古刹潭柘寺历经了多年,曾有难以数计的僧众在这里修行,并终老于此,因而在寺院附近留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僧人墓塔。潭柘寺原有塔院四处,一处在莲花峰山腰;一处在平原村南侧;一处在南辛房村南侧,这三处的塔林均已荒废。现潭柘寺上、下塔院共有塔75座,是北京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处塔林。下塔院埋葬着金、元、明三代的部分高僧,塔形不一,种类较多,有石经幢式塔、方形单层浮层屠式塔、密檐式砖塔和覆钵形藏式石塔;上塔院埋葬的都是清代的僧人,全部都是覆钵形藏式砖塔。墓塔中建造最早的是金代天眷年间的海云大师塔,建造最晚的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纯悦律师塔,两者相距多年。
06具有非常珍贵的御赐的大面积的龙须竹丛林潭柘寺的翠竹很有特色,并且是北方罕见的南方品种。寺院太后宫院内的叫“金镶玉”,在金黄色的竹干上,有一道翠绿的细条状纵沟,每节之间交错而生,因此又称作“黄金间碧玉竹”,或称“黄金挂玉”。
竹林院内的叫“玉镶金”,在碧绿的竹干上,有金黄色的细条状纵沟,每节间交错而生,因此又叫作“碧玉间黄金竹”,或称作“碧玉挂金”。“金镶玉”、“玉镶金”南方统称为“龙须竹”,属刚竹类,原产于四川的成都地区,是清代康熙于1年御赐给潭柘寺的。
如今这些龙须竹已经繁衍成林,并移植到了戒坛殿后面、延清阁前面、莲花池的南侧等处。六年后年康熙皇帝再来寺院看到此竹郁郁葱葱,特写下了一首《咏潭柘寺竹》“翠叶才抽碧玉枝,经旬清景上阶墀。凌霜抱节无人见,终日虚心与凤期”的七言绝句。原潭柘寺紫竹禅院还植有一池紫竹,现已移到东观音洞处,它是另一种珍贵的紫竹,紫竹种于清代,至今也有多年的历史了。
07具有树木中的皇帝---帝王树在潭柘寺原斋堂、三圣殿院内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其中东边一棵高达40多米,直径4米有余,遮阴面积多平方米。此树植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多岁了。
相传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就从此树的根部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在来寺游玩时,知晓此事后钦赐,御封为“帝王树”。至此,是皇帝对树木的最高封号。不论是泰山的“五大夫松”和北海团城的“遮荫侯”、“探海侯”、“白袍将军”,还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所错封的椿树为“树王”的职位,都没有潭柘寺“帝王树”的封号高。此树是树木中的“皇帝”。
08具有一花双色的珍贵紫玉兰潭柘寺毗卢阁前东侧有一种享誉京城的紫玉兰。三国时期,东吴乔公有两个女儿,都是当时著名的美女,长女大乔嫁给了孙策,次女小乔嫁给了周瑜,唐代诗人杜牧《赤壁》的诗中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
因为这种玉兰花紫中带白,兼有两种颜色,十分娇艳,故而人们用“二乔”相誉,称其为“二乔玉兰”。二乔玉兰又叫朱砂玉兰,属木兰科落叶小乔木,是玉兰和木兰杂交种,叶呈倒卵形,春季先开花后长叶,花呈钟状,气味芬芳。每朵花有九枚花瓣,分三层排列,外轮三枚较短,呈紫红色,其余的六枚花瓣外面带紫色,里面却是白色。二乔玉兰花朵硕大,每年4月开花,满树锦绣,馨香满园。这两株二乔玉兰植于明代,现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北京地区比较常见的是白玉兰,红玉兰、黄玉兰等,紫玉兰就少见了,而这种紫中带白的二乔玉兰就更罕见了,象如此古老的二乔玉兰则只有在潭柘寺才能见到,堪称是潭柘寺的一绝北京之最。
09具有北方罕见的古老的七叶树群七叶树是佛门的圣树,因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在树下为信徒授课,因而受到崇拜。这种树原产于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以后,逐渐被一些佛寺所引种,目前这种树仅在大觉寺、卧佛寺、香界寺等少数几座古刹中才有,而潭柘寺的数量最多,树龄最长。
基本上是“七叶一支”,叶呈长卵形,夏初开花,花为串状白花。花开时节,仿佛在黑绿色的大树上插满了白色蜡烛,十分新奇,好看,所以称七叶树。其果实脱涩后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治疗腹痛。潭柘寺有23棵,其中,最大的两棵在下塔院金代广慧通理禅师墓塔前面,树高30多米,树干直径达1.5米,经植物学院鉴定,其中的一棵树龄已达岁了。虽然如此高龄,但至今仍生机盎然,每逢夏初,白花满树。
10具有华北柏树之王---登天柏潭柘寺方丈院内有两棵侧柏,高约40米,粗可数围,树干笔直,直插云天,显得粗壮挺拔,十分壮观,树龄虽已1岁有余,却仍生机盎然,据说这两棵千年柏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两株侧柏,有“华北柏树王”之称。这两棵柏树为什么这样笔直呀?据说是由于历代方丈修行的都特别虔诚,为修成正果后升天之用,这两棵登天柏就是方丈的升天梯,所以,它们才这么直顺。这正是:挺拔屹立十丈高,历尽沧桑任逍遥。佛心虔诚修正果,欲借天梯升九霄。
这两棵柏树不但笔直,而且还很神奇。假如你有机会住在潭柘寺时,你起早(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用手似挨非挨的将手分别放在两棵登天柏根部,体会一下他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东方的有些“凉”,西方的有点“热”。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说:东方的登天柏接的是“地气”,是凉的;西方的登天柏接的是“天气”,是热的。这种现象佛教解释为:上西天极乐世界去是接天气,所以是热的;东边的是凡界人间,是接地气凉的;三是地球由西向东运转所致。
文:平静(任成壮)
编辑:湘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