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个不会写诗的新女性不是真正的建筑师
林徽因是晚清民国时期名士林长民的女儿,辛亥先驱林觉民的侄女,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媳,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妻子。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为她疯狂至死,金石学家金岳霖对她一往情深终生未娶,她的朋友圈全部是胡适、沈从文等民国时期各领域的著名的大师。
这些前辈和朋友影响了她,她也是那些朋友们眼中美妙的风景。
世界上到处是有才华的人,但是才华也有层次、深度。所有才华中,文学才华只能说是初级的基础的才华,科学创造上的才华是更有益于社会的才华。建筑设计综合了艺术和科学,建筑上的才华是比文学才华更实用的才华。林徽因是诗人、作家、建筑师……是真正的民国才女,也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建筑师。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年出生于杭州,原名“徽音”。林从小家学渊源,四岁发蒙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2岁入英国教会培华女中,培华女中全部外籍教师用外文上课,林徽因接受的是英国贵族式教育。
年夏天,政治上失意的林长民赴欧洲进行长达一年的“考察”,林徽因随父前往。他们先后旅行了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城市,林徽因在多个名胜和博物馆都留下了足迹,这对她眼界的开阔极有裨益。
林徽因后来到达英国,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林经常靠阅读国外名著来排遣孤独。寓居的女房东是位建筑师,在房东的熏陶和影响下,林徽因初步萌生出对未来事业的憧憬。这年9月,林徽因以优异成绩考入伦敦圣玛利学院学习,次年秋跟父亲回国,继续在培华女子学校学习。中学时代的林徽因写新诗,诗风受“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影响较大。
年,梁思成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毕业。梁启超和林觉民乃是故交,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相识定情,并约定学业未成之前不结婚。
年6月,梁林这对情侣赴美,计划一同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然而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于是林徽因改报宾大美术系,并选修建筑学的主要课程。
年7月,林徽因获得宾大美术系美术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梁思成获得宾大建筑学硕士学位,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东方艺术博士。但梁思成发现,外国人对中国建筑存在认识上的浅表和偏见,他决心回国从事实际考察,延迟毕业。于是林徽因也结束了半年的舞美研修,准备一起回国。
这年的12月,梁启超在国内家中按传统给梁林举行订婚的各种礼节,同时建议和允许他们在国外按照西方礼节举行婚礼。一代大师,旷达如此。
年3月,相恋5年的两个人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婚礼,林徽因不愿穿戴千篇一律的婚纱,自己设计旗袍式裙装作为礼服。之后他们在法国和意大利度蜜月,7月从苏联乘火车回国,其时梁思成收到了东北大学的聘书,8月梁思成赴任。
夫妇两人从美国购买了大量最新英文美学、戏剧和建筑学著作,通过托运到达国内,这是他们自己,也是他们未来学生的重要精神食粮。
年,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届招生,梁思成任系主任和全科教师,主授《建筑学概论》和《建筑设计原理》。受邀前往东大的林徽因,担任专业英语课和美术装饰史老师。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东北外有日寇窥视,内有土匪滋扰。建筑学在中国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尚无合适教材。梁、林不愿照搬欧美教材,而想把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科学融入建筑学教学中去,因此备课工作量极大。梁、林的建筑学教学完全不限于本门学科,还系统结合了美学、哲学、佛学等通识教育。林徽因自始至终一直深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中国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和西方的拜伦雪莱莎士比亚,中国的儒道佛传统和西方的自由张扬,在她身上完美地融为一体。因此,夫妇二人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在教学之余,林徽因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当时的文艺刊物如《新月》、《文学月刊》和《大公报●文艺副刊》上经常有林徽因发表的诗。
林徽因至今留存下来的诗歌六十多首,堂弟林宣说林徽因在写诗的时候,必须“点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白绸睡袍,面对一池荷叶”,非常具有浪漫的仪式感。
林徽因经常能从古典诗歌中找到建筑灵感,有一回徐志摩前往造访梁林夫妇,他们正在读《诗经●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林徽因认为中国古典文化中,包含了丰富深厚的建筑艺术。
年1月19日,梁启超逝世,夫妇二人为梁任公设计墓碑,这是他们留美归国后的第一件正式作品。
二人3月份回东大,跟宾大归来的同学一起,成立了一家承接建筑设计任务的工作室。他们为吉林大学设计了漂亮的校舍,随后林徽因又为东大设计了“白山黑水”图案的校徽。
年8月,女儿梁再冰出生,林徽因带孩子回北京哺养。其后因为东北局势的动荡和时任校长张学良对学校军阀式的管理作风,梁思成离开自己亲手创立的建筑系回到北京,在“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任学社校理。这是一家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民间机构,林协助梁思成搜集资料、研读古籍、绘图摄影等工作。
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礼堂用流利而优美的伦敦式英语,给外国驻华使节及其家属们演讲,题目是《中国的宫室建筑艺术》。林徽因的演讲肯定和论证了中国古建筑的地位,打破了外国建筑史对中国建筑的不予承认。林认为中国古建筑兼具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也蕴含了神秘元素和政治隐喻,甚至还有情感成分。同时林也指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缺点:第一是地基太浅;第二是古代工匠因为缺乏几何算术方面的知识,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在次年3月发表的建筑学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中,林徽因作了详细论述。
林徽因出身优渥,天生自带知识分子的优越感,然而作为知识分子本身,她从来都能深入生活实地考察,不避艰辛。
夫妇二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多地,他们住每晚一毛五的“四人店”,六月在猪屎遍布的汽车站中乘坐长途汽车。他们住的“客店”经常同时喂养牲口,苍蝇到处乱飞。他们经常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平原上,抑或穷乡僻壤间,很久才能看到一个村落。他们带着测量仪器、拍摄相机等各种工具,带着轻便吊床、行军床及罐头食品。成千上万只跳蚤像尘土一样落满床单,常受蚊叮虫咬和疾病袭击。踩烂泥,坐驴车,餐风露宿,食物粗劣,蝙蝠,臭虫……是考察路上的常态。
年,林徽因为燕京大学设计地质馆,并和梁思成一起设计了燕大灰楼女生宿舍。
34年的春天,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出版,梁思成虽然是封面上的唯一著者,但在序言里梁思成给予妻子巨大的赞誉,认为她的协助实际上让她算得上是另一半著者。10月,夫妇两人协作,完成浙江六和塔的重修工作。
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勘测了北京的古建筑。林说:世上所有能载入史册的建筑都是权力意志的体现——皇权和神权,所以留世的大多都是宫殿和庙宇。
年7月29日,北京沦陷。林徽因整理收藏了营造学社数以千计的各种建筑资料和成果:照片、图纸、数据、文字记录……和梁思成辗转流亡到南方长沙。长沙被日军飞机轰炸后,又经过近四十天的长途汽车辗转到达昆明。
战乱、贫病交加……支撑他们的是对建筑学的热爱。年,他们存放在天津一家外国银行地下保险库的底片、文献、图册等,因发大水全部毁损,二人心痛不已。
年,梁林好友——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来中国访问,二人托他将他们绘制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八十多张图片做成缩微胶片留存。年梁思成出版的《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版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中,林徽因亦协助做了很多工作。
年7月,梁思成林徽因从昆明回北京。梁思成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又被外交部推荐,出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林徽因虽因病不能担任教职,但协助梁思成教学。林将家中珍藏的建筑书籍悉数分享给建筑系的学生,家里成了公益图书馆。
年12月底,林徽因做了一侧肾切除手术。48年解放军准备入京,人民军队特意前往梁思成家中,请梁在军事地图上标明珍贵建筑物,以在战火中避开。解放军正式接管清华大学后,再次听取梁思成的意见,出版《全国重要文物简目》。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和《住宅概论》,并和清华大学的同仁接受了设计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任务。
年6月23日,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林徽因被特邀请出席。52年夏天,林徽因为亚太和平会议代表设计礼品,林徽因设计的“祥云火珠”和敦煌飞天的景泰蓝图案,被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盛赞。
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梁思成当选为学会副主任,林徽因任理事。同年《建筑学报》创刊,林徽因任编委。创刊号的重头文章,是林徽因夫妇及莫宗江合著的《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林徽因为《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写序,秋冬季节夫妇一同病倒,在医院度过春节。
年2月,全国建筑界开展了对梁思成“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复古主义思想”的批判,一个专业批判梁思成的写作班子组成,他们指责梁思成建筑设计中的“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第一期的《建筑学报》上面因为刊载了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优秀实例》,被下令全部销毁,梁思成被撤销《建筑学报》主编职务。
年4月1日凌晨六点,林徽因逝世,终年51岁。金岳霖和邓以蛰题写的挽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概括了林徽因灿烂灵动的一生。而北京市人民政府因为林徽因有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别贡献,将林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由梁思成设计,碑上镌刻: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一对纯粹的知识分子夫妇,是完美爱情的典范,是真正的soulmate(灵魂伴侣)。林一生协助梁思成的建筑学事业,同时自身的光华也从未被夫君遮蔽。金岳霖形容夫妇二人的天作之合说: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林徽因终其一生,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哺养,又能开眼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身上既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修养,也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新思想和进步意识。今天我们追忆林徽因,不能是因为她的“绯闻事件”,甚至不能只是因为她的诗歌和文采。她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真正的建筑师,林徽音的博学、笃行,也足够成为当代新女性的典范。
这个让梁思成和金岳霖深爱的女士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是我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更是作家和诗人。现在我们想了解她的才情诗意,不妨阅读一下林徽因文集,一套三本包括《你是那人间四月天》、《爱上一座城》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文学作品集,精选了她历年作品中有代表性的散文、小说和书信等,可以很好地了解她创作时的心境与感悟,尤其是书信,涵盖了她从留学开始到晚年时代的人际交往,从中也可以一窥她与梁思成、金岳霖的交往相处之道,了解三人之间互相成全的爱情。
《爱上一座城》则收录了林徽因在建筑、美术方面的论著,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作为我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发展和城市规划进行了研究分析,内容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用清新优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建筑之美,就算是对建筑不懂的小白,读来也别具风味兴致盎然,更可通过大家讲述提高自己审美。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收集了林徽因所有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林徽因传奇一生,她的才华、性格、信仰、事业和苦难,她美丽外表之下的坎坷经历以及灿烂与辉煌,都在书中详细记录。
林徽因文集全套三册,走近民国一代才女,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