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厂大海船工,被挪威钝刀割肉13

年12月中旬,第一艘国产航母在三亚正式交付。据悉,辽宁舰和山东舰都出自大连造船厂。翻开这具百年大船的发展史,有沧桑、磨难、荣耀,更多了沉稳的豪迈。

大船海工作为大船集团的子公司,在崛起之路上也历经磨难。甚至还吃过发达国家的亏、上过别人的当。当年,大船海工接了一份亿的订单,最后却因此遭遇横祸。个中曲折,小伙伴们一起来看。

一、发展简史

年3月,沙皇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同年6月中旬,沙皇俄国在远东修建船舶基地。之后,大连造船厂的前身应运而生,年,大连船厂正式投入施工。

年,川崎造船所接手大连船厂。之后,对船厂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首先,新建了部分设施,扩容修船和造船能力。年3月,船坞扩建吨级。

年,大连造船厂又经手改造。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政府为了加快大连船舶生产能力,曾经3次对大连船厂进行改造,从年-年,扩建工程全部完成。

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又一次给大连船厂下达造船任务,即年前建成2艘吨运输船。直到年8月日本投降,大连船厂已经完成了初具规模的改造。

年,大连造船厂又经历了中苏合营时代。此后,它为中国海军制造了多艘护卫舰、炮舰、战斗舰等。直到年1月1日,大连造船厂终于完成了独立经营。

年11月27日,大船集团建造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自此之后,大连造船厂在国内造船业站住了脚跟。年5月,大船集团与香港航运公司签订了造船合同。

90年代初期,大船集团紧跟世界先进造船步伐。之后的10年,是大船集团技术提升的黄金十年。直到年9月,辽宁舰完成交接入列。年5月,首艘国产航母也成功完成海试任务。

二、割肉亿

随着大船集团造船能力的提升,源源不断的订单也随之而来。其中,不仅有国内订单,还有许多海外船舶订单。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大船集团能够接到海外订单呢?

其实,萨摩亚的茂盛投资持有大船海工49%的股份。大船海工有国资背书,还有海外投资机构加持,自然风头很劲。后来,大连海工就促成了与挪威船王公司的订单。

说起挪威船王,实力不容小觑。他旗下的船舶及钻井平台有座。挪威船王更是在船舶界打拼了53年,身价更是高达多亿美元。据资料显示,挪威船王手下的船舶总价更是高达多亿美元。

财力雄厚的挪威船王,向大船海工发出订单邀请,后者自然会欣然接受。可是,就是这笔看似十分稳妥的订单,却让大船海工遭遇了危机,最终走向了破产重组之路。

当时,陆地石油开采遭遇困境,许多国家和企业将目光投向海洋。海上钻井平台有钻井、动力设备、人员生活和救援设施,受到多国青睐。不过,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负担起海上钻井平台。

此外,钻井平台制造周期长、投资大。一旦制造厂接手订单,需要先自掏腰包先行制造,之后再依赖中期付款完成后续制造。当时,大船海工与挪威船王签署的合同上明确写着制造8台钻井品台。

8台钻井平台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亿人民币,每台钻井平台的价格超过2亿美元。接到大额订单,大船海工自然不敢怠慢。为了顺利接手这笔订单,大船海工只象征性地收取了10%的定金,远少于国际惯例。

按照正常国际惯例,像制造钻井平台、船舶等设备,一般都会收取30%的定金,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也是为双方提供保障。不过,大船海工在收取定金的变化,最终引发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更令其后悔的是,合同中居然将挪威一家仲裁机构作为自己与挪威船王发生纠纷时的唯一机构。如此一来,10%定金加上指定机构,已经成了压垮大船海工的“稻草”了。

三、破产重组

直到年,大船海工已经投入了十多亿美元。其中,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订单量。而且,大船海工采用的最新技术,将钻井平台作业水深都做到了极致。此外,还根据挪威船王的要求,建造了间宿舍。

当所有订单即将完成,令大船海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挪威船王表示:取消订单。挪威船王如此任性地取消订单,使大船海工彻底陷入被动局面。

更令人不齿的是,挪威船王不顾大船海工的工程进展,说反悔就反悔。如今,大船海工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的钻井平台。而且,这些平台都是根据挪威船王的要求建造的,可谓“私人订制”。

如此大的出货量,如今短时间内无法转卖。此外,挪威船王不仅取消了与大船海工的订单,就连韩国的订单也取消了。如此一来,挪威船王不仅得罪了亚洲一家船舶企业,着实把亚洲船舶巨头都坑了个遍。

更令人寒心的事情还在后面。原来,挪威船王不仅任性取消订单,还要让大船海工退回10%的定金。不然,就主张合同违约金,因为大海船王没有按时间交付。之后的时间里,挪威船王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撤单和退定金上面。

挪威船王能回头,但是大船海工无法回头。虽然订单取消了,但是工程不能停。之后,8台订单的工程全部完工,钻井平台也只能冷清地放在岸边。大船海工也因为资不抵债,只能破产重组。

总结: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苦难甚至挫折。我国船舶业自明朝开始强盛,虽然后面也经历过低谷,不过,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最终走上世界前列。

以大船海工为例,曾经风头强盛。却因为接了挪威船王的一份大额订单,将自己逼入了绝境。当时,为了拿下订单,大船海工只与挪威船王签署了10%的定金,并指定了仲裁机构。后来,挪威船王任性取消订单,大船海工只能自己收拾挪威船王留下的烂摊子。最终,资不抵债只能重组。

这也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无论何时都需要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小伙伴们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ms/12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