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湿疹 http://pf.39.net/bdfyy/zjft/210426/8890891.html(三)降仓寺历史与现状降仓寺也称山巴寺,位于松潘县山巴乡山巴村。据传年苯教喇嘛索朗让布?嘉瓦建措受当地土司果瓦拉贡和广大信众的邀请,于藏历铁虎年创建了降仓寺院。从此建立降仓寺传承,第一代喇嘛索朗让布、第二代喇嘛仁青罗周、第三代喇嘛顿度旺扎、第四代喇嘛雍仲王加、第五代喇嘛贡且云丹、第六代喇嘛兰杰托美。六代后传承中断。此后,降仓寺的僧众恭请阿及降仓的雍仲彭措大师为寺院主持。藏历火狗年,山巴地区发生地震,寺院被毁。其后11年内无寺无僧。年多丹雍仲丹真在绛仓头领泽加拥护下,在一处叫江龙东的地方创立了一座小寺。有大殿、茶房、活佛府邸、僧房等简易建筑。时有僧人约30余人。年,大师夏仓?多丹旦真坚赞在卫藏学习11年后回到家乡,在降仓首领阿卡和众人的拥戴下,成为该寺住持,后将寺院迁移,并改名为更恰德青宁寺。此后寺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第十二代南卡坚赞、第十三代喇嘛仁钦次成、第十四代喇嘛能周坚赞。当时由于寺院水源断缺,僧众又将寺院迁往马热迭地区,改名为马热迭寺。第十五代喇嘛为丹巴次成。火龙年,该寺再次毁于火灾。主持喇嘛自筹资金历时40年再次重建降仓寺。第十六代喇嘛为西绕丹贝坚赞。第十七代喇嘛丹真罗周坚赞,于年建立因明学讲修院,后又建立修行院。该寺在教业、文化、修行、经济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年,寺院所有僧人被迫还俗,寺产充公。20世纪80年代后,当地广大信徒在大师罗让嘉措和杂让益西的带领下,在降仓寺废墟上重新修筑寺院。新建寺院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有庙房68幢,大经堂面积平方米,高22米。大小经堂上均安有金顶,共20余个,大小泥菩萨尊,大小铜菩萨尊,唐卡幅,银质嗩呐一对,舍利塔2座,大小转经轮个,经书约卷。各种宗教用品齐全。民主改革前该寺院有僧人个,格西5人,堪布1人,喇嘛1人。寺院重新开放后有经堂、茶房、观楼台各1幢,僧人近百人,各种经典余卷,木刻菩萨14尊,铜铸菩萨3尊。降仓寺每年大小型宗教活动有11次,其大型宗教活动在农历2月15日至22日举行,特别是“降仓玛直”法会独具特色。该寺的教区包括山巴村、长沟村、上磨村等,教民多达2千余人。(四)仁普寺历史与现状仁普寺亦称林坡寺,位于川主寺镇林坡村。仁普系藏语,“仁”为“珍宝”,“普”为“堆积”,意为珍宝汇集的地方。该寺院被群山环抱,转经长廊绕寺而建,僧舍错落有致,环境格外秀美清幽。仁普寺和降仓寺有很深的渊源。据说仁普寺第一代喇嘛降帕雍仲丹贝在年诞生于降仓家族。降帕雍仲丹贝创建了仁普寺后,他勤于传教,广收门徒。当地信众钦佩大师德行,赠送土地、法器、经文、佛像等物品,为日后寺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第二代喇嘛辛绕益西时期,寺院新建大经堂、茶房、库房等建筑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漳腊地区居民发生纠纷,引起战乱。辛绕益西喇嘛谨遵咸丰皇帝旨意,成功调解了纠纷,避免了一场恶战。鉴于辛绕益西做出的巨大贡献,咸丰帝下旨四川总督给予仁普喇嘛殊荣,称其为“四川松潘仁普大堪布”,赐诏书,授官印,赠官服、官帽,顶戴孔缀、珠串等物品。另赐名仁普寺为吉祥熟解寺。从此,仁普寺日益兴盛,教业进入鼎盛时期。仁普寺经过第三代、第四代喇嘛后衰落,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开放。该寺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其中大经堂平方米,高22米,大小金顶8个,木刻菩萨18尊,纯金菩萨4尊,银质琐呐1对,铜菩萨尊,经书千余卷,灵塔1座。民改以前寺院有僧人名,格西4人,喇嘛1人,僧舍70余幢,铜菩萨尊,木刻菩萨3尊,喇嘛灵塔1座。现寺院重建了大经堂、灵塔、禅修院、转经房、观台楼、拉章、茶房等庙房68幢。目前寺院有常住僧人百余人,是当地住寺僧人最多的寺院之一。仁普寺大型宗教活动在每年农历4月9日至16日举行,即“龙孜河甲”大法会,法会期间僧人表演藏戏“甲那阿洪”,成为仁普寺的独特象征。该寺有信众数千人,主要教区有八十沟、川子沟、五间房、阿东村和大寨、巴郎等。(五)甲特寺历史与现状甲特寺亦称元坝寺,位于松潘川主寺镇元坝村。“甲”系藏语音译,意为铁,“特”意为“结”。相传该寺的开创大师法力高深,能将刀、剑、枪等铁器打成结,故尊称甲特喇嘛。该寺喇嘛传承实行世袭制,被当地视为“冬居”家族。该寺喇嘛尕让达基曾为五寺的联合寺—小西天尕米寺的建立做出过重大贡献。现寺院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庙房48幢,泥菩萨尊,木刻菩萨12尊,铜菩萨13尊,银质菩萨1尊,唐卡43幅,各种经书本,大小转经轮个。民改前,有僧人人,格西1人,喇嘛3人。现有僧人50余名。寺院建有大经堂、茶房、佛塔、转经房等,寺院规模虽小,但宗教法器齐全,其中有些堪称世间珍品。藏书颇丰,其中《结绳神算》为手抄本,收藏价值很高。甲特寺教区主要为元坝一、二村等。二、寺院组织及教育系统漳腊地区苯教寺院在组织系统、教育管理等方面与藏传佛教大同小异。《阿坝通览》与《阿坝州宗教史要》等书也认为“苯教寺院的组织系统和教育制度与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组织系统、教育制度虽稍有不同,但都大体一致”。(一)组织系统(以民改前为例)1:组织结构(1)囊欠。“囊欠”系藏语,意为活佛官邸。囊欠组织内设有管家若干,分别管理“囊欠”内的经济、行政、外交和一切内部事务。行政管家之下,设有专门替“囊欠”机构服务的厨师、勤务员等人,其成员人数的多少,视囊欠规模和实际需要而定。这些成员按规定一般三年一换,也可连任;不称职者可以罢免。(2)措钦。“措钦”系藏语,意为“大会”。是寺院内部设立的一个机构,由30人组成,也叫“30人大会”。措钦的成员一般由堪布、本洛、翁则、协敖和拍则组成,其职责主要是讨论和决定寺院内的重大事务。措钦成员中除堪布和本洛为终身制以外,其余均为在职者担任。苯教寺院僧人数量较少,管理方便,其组织也不像藏传佛教那样复杂,但形式上基本与之相似。2、组织人员。(1)堪布,也称赤哇,总理全寺教务。一般而言,寺院的堪布都由寺院中最有学识者担任。漳腊地区只有尕米寺才有堪布,其他几座苯教寺院只能称上师喇嘛,而无堪布之位。堪布的任职一般为传承制。除非堪布本人要求改换时才可卸任。(2)本洛,意为经师。一般每个寺院设一职,职责主要是管理寺院内僧众学经、辩论及考取学位等事务,并为僧人讲授因明学。天文、地理、历算等学科由本洛另外指定老师讲授。其下设翁则2人,任期3年;格贵2人,任期3年;拍则2人,任期3年;翁则、格贵、拍则三者地位平等,每职两人,无正、副之分,共同处理寺院各类大小事务。(3)协敖,意为“掌堂僧”,俗称铁棒喇嘛。位于堪布之下,负责掌管僧众名册,维持纪律,督促僧人遵守戒规。协敖在寺院内具有较大实权,如吸收僧人入寺,或开除、惩罚僧人,均由他执行。协敖由堪布委任,年限1-3年不等,也可以连任。(4)翁则,意为“领头者”。系寺院经堂领导僧众集体诵经的执事僧。翁则一般由年龄大、学识高的老僧担任。(5)拍则,意为“总管”。其职责是主管寺院经济,即管理寺院的经济支出和收入等事务。此外,寺院还有“捏哇”、“格尼”、“强本”、“曲本”、“妈切’等人员。“捏哇”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寺院物品和财产,相当于保管员。“格尼”主要管理经书、跳神道具和服装等。“妈切”主要负责管理寺院僧人的生活事务。“曲本”主要负责供神、做酥油灯、派送朵玛。“强本”主要负责跳神方面事宜包括舞姿、编戏等,在跳神过程中通常第一个出场。漳腊地区苯教寺院殿宇规模不大,僧人数量不多,且由于苯教寺院历来“农禅并重”,许多僧人农忙时在家务农,故没有形成复杂的组织体系,个别僧职的名称与藏传佛教有细微差别,但在组织形式、各僧职的职责方面与藏传佛教基本一致。(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