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027/content_4724.html
年7月7日凌晨,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郊区的总统私宅中传来一阵枪声,惊醒了这个沉睡中的加勒比海国家。
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JovenelMoise)身中12枪后当场死亡,他的妻子玛蒂娜·莫伊兹身受重伤,目前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接受治疗。
资料图:海地已故总统莫伊兹。/ICphoto
这是海地时隔年后再次发生在任总统遇刺身亡之事。
年7月28日,海地前总统让-维布伦·纪尧姆·桑(JeanVilbrunGuillaumeSam)因为下令杀死名政治犯,被愤怒的民众从法国大使馆中拖出处死,并肢解示众。
在两任总统遇刺间的一个世纪,海地经历了重重磨难:外国势力长期干预,军事独裁引发暴政,再加上频繁的政变、冲突、暴力,以及大地震、强飓风和霍乱等灾害轮番来袭,可以说,海地的危机从未停止。
而莫伊兹突然遇刺身亡,更是为海地危机全面爆发敲响了警钟。
海地之乱的“今生”|海地“权力真空”状态何时结束?
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为独立“还债”年
海地当前的危机和其历史上痛苦的挣扎不无关系。
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海地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年被哥伦布发现,此后先后被据为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地。
年至年,海地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和奴隶制度的革命。最终,海地于年1月1日正式宣布独立,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
海地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个加勒比国家成为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现代国家,也是第一个由黑人奴隶成功革命后建立的国家。
资料图:海地太子港的贫民窟。/ICphoto
但是,海地的独立付出了严重的代价。法国于年提出,海地必须支付1.5亿法郎的“赔偿金”,才愿意承认海地的独立。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海地历史学家玛琳·道特(MarleneDaut)解释称,法国要求的这笔资金是为了“补偿殖民者的损失”,而“海地若是拒绝毫无疑问将引发战争”。
迫于压力,时任海地总统让-皮埃尔·布瓦耶(Jean-PierreBoyer)同意分五期支付这笔资金。道特称,法国要求“赔偿金”的举动“不是外交……而是勒索”。
学术新闻媒体“TheConversation”指出,这笔资金让年轻的海地共和国欠下巨额债务,海地花费了年——也就是直到年才最终还清。
美国迈阿密大学法学教授欧文·斯特兹基(IrwinP.Stotzky)曾是海地首位民选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的律师和顾问,并在海地前总统勒内·普雷瓦尔政府担任过顾问。
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海地革命前曾是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但是殖民历史、种族主义、奴隶制等问题成为海地乱局的根源。而且很不幸的是,即使结束殖民历史、推翻奴隶制,海地面临的外部局面也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事实上,在海地独立后的第一个世纪内,法国、美国等国家控制了海地的经济命脉,让海地背上了巨额债务,其自主发展举步维艰。19世纪中后期,海地政变频繁、总统不停更换,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海地脱胎于殖民地社会,在独立之后主要吸收西方的内政外交体制,却缺少支撑这套体制的社会基础。
此外,海地长期面对外部列强的干涉,一直充当世界体系之中的外围角色,无法实现自主发展,这是海地长期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中的历史性根源。
美国:海地背后的“幽灵”还是“救世主”?
殖民地历史让海地的发展之路开局艰难,而美国等外国势力的干预某种程度上直接破坏了海地自主发展的能力,让海地的危机愈演愈烈。
当地时间7月9日,海地太子港集市。/ICphoto
事实上,在过去百年的海地之乱中,美国的身影一直若隐若现存在着。
年海地独立,成为西半球第二个独立共和国,仅次于年独立的美国。但是,由于担心海地推翻奴隶制会推动美国领土上黑人奴隶的反抗,美国直到年才承认海地独立——这一年,时任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进入20世纪,美国对海地这个“后花园国家”的干预逐渐明显。
年,海地前总统让-维布伦·纪尧姆·桑遇刺身亡后,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下令当时正停靠在太子港港口的美国海军占领海地首都太子港,随后控制了海地全国。其理由是,为了维持海地的和平与稳定,同时避免德国入侵海地。
此后,美国对海地的军事控制持续了19年,直到年美军才撤出海地。
专门研究海地经济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类学家文森特·朱斯(VincentJoos)指出,在此期间,美国控制了海地政府,制定了海地的经济社会政策。然而,虽然声称将帮助海地吸引海外投资、发展经济,但最终受益的只有美国自己。其间,海地大量财富流入美国,而其本国经济则遭受重创。
美国军队虽然撤出海地,但其对海地政治、经济强大的影响力仍在。
据新华社报道,年到年间,由美国扶持的军事独裁者让-克洛德·杜瓦利埃执政期间,美国农产品在几乎没有关税的优待政策下大量流入海地,彻底摧毁了海地原本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结构,海地经济衰败愈发严重,自主发展能力被进一步削弱。
拥有余万人口的海地逐渐沦为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
当地时间7月13日,海地太子港民众争相挤上公车。/ICphoto
进入年代,海地举行了首次民主选举,但美国对海地的干预并未结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法顿(RobertFattonJr.)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欧美等外国势力对海地的干预一直存在,而美国则是对海地干涉最深入、在海地最有权力的国家。
“事实上,要真正理解海地政治,就需要了解美国在海地政治中扮演的角色。美国在海地政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时是公开介入,有时则隐在背后。”法顿说。
年,海地举行首次民主选举,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Aristide)当选总统,但在8个月后就被军事政变推翻。年,在美国军事干预后,阿里斯蒂德回国复任总统,年任满卸职。年,阿里斯蒂德再次当选总统,但年因武装叛乱被迫流亡海外。
法顿介绍称,在海地的数次军事政变中,都有美国的干预,其目的是扶持亲美的领导人,从而保护其在海地的利益。
美国对海地的选举活动也有深入干预。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往海地,最终扶助了亲美候选人马尔泰利当选总统。今年7月遭刺杀的总统莫伊兹在年大选后顺利上台,也是因为美国对海地反对派的施压。
王鹏指出,美国对海地的政治干预和经济渗透破坏了海地的自主发展能力,这使得海地的发展进程受到太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海地国家建构进程的暴力性、照搬与本国社会基础不相吻合的西方政治体制、自主政治发展探索不足,也导致海地危机长期难解。
然而,在莫伊兹被杀之后,海地临时总理克劳德·约瑟夫请求美国向该国派遣军队,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对此,王鹏认为,美国绝不会成为海地的“救世主”。
“海地对霸权国家具有依附性,因为霸权国家的干预能在短期内帮助其缓和矛盾。但是,霸权国家在重大节点的干预将严重损害海地的发展自主性。”王鹏说,“美国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