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不能忘怀的七叶树

白果村,不能忘怀的七叶树

白果村位于保康马桥镇西北部,距马桥镇还有25公里的距离,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贫困村,最初无集体经济,属空壳村。村民靠山吃山,几无其他收入。全村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

白果村名字的由来据说源于一棵

需五六人合抱,确有灵性的千年古树

——银杏

白果村合作社

我第一次去白果村是几年前,当时白果村刚刚被确定为保康县检察院的帮扶村。白果村让我最不能忘怀的,不是银杏,而是山顶上的两棵七叶树。因为树旁是两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今天刚上班,检察长就打来“你准备件儿稍厚点衣服,今天到扶贫点去入户走访。”

“马检,到哪个村?”

“你有多长时间没到你包保的贫困户家里了,一会就走。”看来马检对每个干警的包保扶贫情况还是有谱的,我暗自一惊。是啊,近段时间因身体出点小状况,加上市委抽调巡察,确实未到包保户家里去了。赶紧吧,可不能因我个人出现纰漏。心里暗想,快五十岁的人了,没干出点啥成绩,毕竟有好态度也很重要,就抓起一件衣服迅速跑到大门口。

保康县检察院检察长马力(左二)驻村扶贫队员走访贫困户

白果村,我又来了。

“从县城出发,高速得走四十多分钟,从保宜高速盘龙出口下,十几分钟到歇马镇,再走个把小时到马桥镇,离镇上不远到‘山区首富村’尧治河与白果村有个岔路口,那儿有个‘尧治河太极养生’大招牌,从左面走,路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坪,再进山,沿山路绕,过了鸡公岭,白果村就到了。”司机曹玉飞稳稳驾车,一溜儿熟。

车子缓缓经过一段被山雨冲垮刚被修好的路,又走了很久,才到村委会。村委会坐落在陡峭的山脚下,站在村委会场子里,扔个石头能砸到对面山上的树林中。

住上易地搬迁房的贫困户拉着检察长马力的手表示感谢

“辛苦了,几个回头线把脑壳晃的到现在还嗡吧,赶快歇会儿,喝点热水,过会就好了。”村委会张主任一边说着,一边忙着倒水:“跑了两个多小时,这个点你们去武汉也快到了吧,跑我们这个路好难受。”

“马检,我们顺河往上先去一户,他家一直有人在屋里。”检察院驻村检察官李晓东微笑说道。这时我才注意到,李晓东穿一件灰色夹克,头发些许凌乱,裤子、鞋子略带尘土,手里还拿着一本笔记本。

李晓东走到我旁边问道:“你来白果村带褂子没有,这里早晚凉,别弄感冒了。你包保那户还有两步儿,在山顶上那两棵七叶树旁边,按每人25平米易地搬迁政策,现在做了平方新房子”。

“山顶七叶树旁我包保的那户叫沈定万,我去过几次了。”我对包保户情况也是脱口而出。今年入户了很多次,对于他家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楚。没想到,驻村的李晓东对这些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白果村土豆基地

走访禇方乾家,心中的七叶树

顺着白沙河边的村道往上走大约四公里,便到了禇方乾家。老禇家夫妻二人,父亲哑巴,母亲是丫呼(方言:智力低下的意思),大女儿大学刚毕业,二女儿上高中,共6口人。老禇年轻时因建镇上电站被炸伤了一只胳膊,还有粉尘病在身,全家住在一层普通的混凝土平房里。

老禇的媳妇连忙从屋里搬来椅子。

“屋里坐不进去,到外面坐亮堂些。我要是走远了,他连饭都弄不到嘴里。好在,国家的政策真是没得啥说的,检察院天天有人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跑,要是没得这些政策,我们真不知道咋生活。”老禇的媳妇扯着自己的衣服角,尽量让那件经常干活穿的衣服变得平展些,说着说着眼圈已红了。

“这个家也多亏了有你这个能干、贤惠的人。之前帮你们申请的各项政策,国家补贴、合作医疗、女儿上学的雨露计划、大病救助这些都到位了吗?”马检问道。

“这些亏得你们领导给我们操心,都享受了。”老禇的媳妇说到这些,脸上都笑出了一朵花。看着她的笑容,我心里不禁想起七叶树,开满花的七叶树,一片欣欣向荣。

“还请你拿出一本通,我们再核实下。”

老禇的媳妇边拿一本通,边说:“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钱也到位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你们关心。中午我弄几个家乡菜,到我们家吃饭吧。”

“谢谢你的好意,真不用了。”我们核实完所有信息,直接返回村里的合作社。

说起合作社,那是年县检察院驻村后,经过与村委会一起讨论研究、考察筹划如何利用本村独特优势脱贫。到年底,先后建成了以种植马铃薯、白柴胡为主的神农园绿色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以养黄牛、黑毛猪、山鸡、山羊为主的白沙河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农户产业收入近千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万余元。三年来,该村顺利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因精准扶贫工作成绩突出,保康县检察院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全县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先进单位”。

当你从白果村河边走过,看到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院迎面而立的时候,是否强烈的感觉到,检察院精准扶贫给白果村带来发展变化。村民们对检察院驻村队员更加信任,也更加热情了……

“走吧,抓紧时间到七叶树旁的两户人家看看。”饭后,大家直奔山顶七叶树方向。

驻村检察官帮贫困户收土豆

走访沈定万家,远处的七叶树

  

通往山顶七叶树方向,是沿白沙河边的一条主要村道,在山顶。山顶小地名叫阳坡,两棵七叶树就在阳坡。车子像牛一样,昂着头使劲向上走,大约10多分钟,转过一个急弯,车停下。李晓东说:“路太窄,不好走了,前面不远点,路上路下就两户贫困户。路上的叫沈定万,路下的叫姚富珍。”

停车的地方是个小山坳,两边是待收的高过人头的高粱,这两户人家正好被绿色和金黄色挡住了。要不是满眼的绿色金黄色,还有点憋闷感觉,还好向前大约走五六十步,视线开阔起来。对面的山峰尽收眼底,我们脚下是一片斜坡,斜坡上是一片庄稼,坡上就两户人家。这里阳光充足,“阳坡”或许就是这样得来吧!   

远望,这两棵七叶树像两个慈祥老人端坐在那里,随风摇曳着,似乎正查看着周围的高粱地。

(资料图片)

“您老住着新房子满意吧?”马检走上前,和沈定万夫妇话家常。

我们一行6人,紧着(方言:赶忙的意思)帮忙将几把油漆得闪亮的黄色新椅子搬到屋外,在干净雪白的房子前、平平展展的水泥场子里,大家围坐在一起。

“您家里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对精准扶贫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只管给我们讲。”马检说道。

沈定万一家四口人,老两口都70多岁了。老沈长期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三个儿子,老大招女婿,老二分家在本村也是贫困户。现在老两口和一个上学的孙子一起过,三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来只能顾自己。

“满意,满意!这比原来住老房子好多了。我这两年种了6亩柴禾,5亩洋芋,50只鸡,4头猪,产业奖补给了我块钱,日子比往年好多了。说实话,现在党的政策多好啊,我们没得什么意见。现在吃的穿的住的都没得啥愁的,就是现在年龄大了,身体长年有点病,能做得动尽量做吧。真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检察院的干部也经常来看我们两个老的。感谢你们呐。”老沈点了一支烟,打开话匣子。

我想起第一次到老沈家,堂屋里(方言:客厅的意思)堆满和儿子一起砍的齐整整的过冬柴,门前土场子根本坐不下去,也没几把像样的椅子,屋坎下五六十步的路,下雨时深一脚浅一脚满脚都是泥。现在好了,硬化了水泥路,不担心满脚泥,也不担心摔到,门前场子也硬化了。最值得称道的是跟三儿子一起生活,家里比较团结,不因穷而吵闹不和了。

(资料图片)

走访姚富珍家,近处的七叶树

顺着坡中间能走过一辆“三蹦子”的路,大家起身向坡下七叶树方向而去,穿过一片高粱地,到了姚富珍家。

姚富珍也70多岁了,丈夫去年得肠癌撇下她一个人走了。儿子招女婿,姑娘出嫁,现在就一个人生活。

“您现在一个人生活,孩子经常回来看您吧?”马检问道。

“两个娃子经常回来看我,衣服有得穿,也有吃的,房子也是按国家政策才做的,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我算是享不到这么多福。检察院一个叫程清翠的女干部经常来看我。你们每次来,水都没喝一口。”姚富珍老人挪动着身子要站起来给大家倒水,看得出来有点吃力。

马检连忙拦着说:“我们每次来主要是看您有啥困难没有,还有啥意见没得,你只管告诉我们,我们会帮助您的,尽力做到让您满意。”

还记得当初第一次来姚富珍老人家里时,老人家硬是搬梯子从房顶将刚晒好的板栗、核桃拿下来给大家吃,临走还不忘大把往怀里送。

当时,我忍住湿润的眼睛,朝着门外的树看去,“这是啥树,树上长了不少果子。”

姚富珍老人家连忙微笑着说:“他们都说是七叶树,还是我们年轻时五六十年代种的。早些年有人收果子,最高还卖过七八千块,现在没得人来收了。”老人家微笑的眼神里似乎闪烁回忆着年轻的时光。

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七叶树的名字。从树下捡了几颗果子,像核桃大小,掰开,里面像板栗。仔细看,无数树枝伸出来的枝丫,果真只长了七片叶子。这也是七叶树名字的由来,该物种起源可追溯到万年前的中生代三系和侏罗纪时代,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我国仅有少量分布,被国家列为珍稀树木之一。

姚富珍老人家房子跟老沈家一样,按政策在老屋地基上推了老房子重新建起的。两棵高大的七叶树像一把大伞一样遮盖着厨房,就像党的政策,庇护着她家。

驻村检察官为贫困户送去衣物

走访入户结束,未来的七叶树

我们告别姚富珍老人家,暂时放下心情,往回走。

公路刚刚铺满沥清,还没有车辆行走过的痕迹。公路旁边还没有建起完整的护拦,一边是陡峭的悬崖,走在边上,腿直打颤心直跳。

我们漫步在这条路上,感觉就像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样,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一路笑声而来!

如果有无人机能从天空俯视,拍下刚才在沈定万和姚富珍家里这几个画面,该多好啊:一座座高大的绿山峰,一片种满高粱地的阳坡,两幢白白的新房子,两棵硕大的树冠,走村入户的人群……这不又是一张非常值得记忆值得回味的照片吗?

这应该是最普通的走村入户照片了。多年后,再看这张照片,一定会让你想起,当年扶贫留下的最珍贵的足迹。那时,这里可能是最热闹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度假村”……

三年来,白果村顺利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回想起走村入户,听到最多的是“感谢,感谢,感谢”,然而,群众的感谢和信任,便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一阵风吹来,不知谁咳嗽一声:“你们把衣服穿好,别弄感冒了。走,到下一户……”

投稿邮箱:xfsfpb

.







































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tq/2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