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天山支脉阿尔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的柯坪县悄然发生着蜕变。
柯坪县在地区下辖的八县一市中,因人口基数小显得格外“袖珍”,荒漠、戈壁、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2.4%,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
年,柯坪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被纳入深度贫困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号角声声,红旗猎猎。柯坪县委、政府庄严承诺:“脱贫攻坚路上决不落下一户一人!”
幼儿园老师指导幼儿阅读有声读物。记者杨硕摄
推进教育扶贫
年,记者在柯坪县启浪乡其曼村采访时,一位贫困村民说:“再穷不能穷娃娃,家里的日子苦一点不要紧,只要娃娃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比什么都强。”
这名贫困村民将3个孩子送到阿克苏市的学校上学,从小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在更好的环境接受更好的教育,此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居民小区越建越漂亮。通讯员陈玲摄
如今,在地委、行署和柯坪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在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湖州市援疆干部人才的帮助下,柯坪县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优秀的教育人才不断充实到基层教师队伍中,柯坪县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今年3月起,柯坪县的特殊儿童也能在家上课了。
在盖孜力克镇库木鲁克村,10岁的苏麦亚·吾斯曼坐在院子里,一笔一画写下1—10。她有一个梦:当老师,教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认字。
因患有先天性残疾,苏麦亚·吾斯曼从来没有进过校园,父亲吾斯曼·阿吾提也从未想过孩子会识字。
贾成进和艾热提·吾斯曼是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教师,他俩还担任苏麦亚·吾斯曼的“家庭教师”,每周两次“送教上门”。
“半年来,苏麦亚·吾斯曼的变化很大,能认一些简单的字,会用国家通用语言说自己的名字,还能说一些简单的话。刚开始,她右手不太灵活,我们手把手教她写字。虽然跟普通孩子相比,她的接受能力弱一点,但是我们相信多花点时间,她一定能学到更多知识。”贾成进说。
吾斯曼·阿吾提是贫困户,家里有3个孩子。过去,养家糊口全靠3.5亩地、11只羊和外出打零工,今年盖孜力克镇推荐他当护林员,每月有了固定工资。
“爷爷、爸爸和我都没有文化,靠着种地和放羊度日,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的孩子能有‘家庭教师’。孩子学到知识,只要今后能为自己谋出路,我就放心了。”吾斯曼·阿吾提说。
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牙克甫·合力里说,该校选派4名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负责该镇2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以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教学,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柯坪县教科局基教股干部玉山·卡米力介绍,全县有11名特殊儿童享受到同等教育。
年以来,柯坪县投入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年实现村村都有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投资完善学生生活设施,配齐必要的教学设备,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先后争取各类资金万元,新建柯坪·湖州国庆中学。六年来,落实农村学前教育保障经费.74万元;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98万元;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补助资金.12万元,受益学生人次;为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61万元,受益学生人次。
助贫困户“摘帽”
走进阿克苏兴科服饰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精准扶贫基地”、浙江援疆“百村千厂”工程等字眼让人更加了解到这里的特殊性。在脱贫路上,柯坪县委、县政府与各级“访惠聚”工作队、湖州市援疆指挥部形成“合力”,以就业促脱贫,助贫困户稳“摘帽”。
“嗒嗒嗒嗒……”上百台缝纫机的声音在车间里谱出一首“勤劳致富”协奏曲。36岁的阿曼古丽·肉孜埋头在工位上给裤子锁边。今年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3年,工资从每月元涨到元。
“我家在玉尔其乡托玛艾日克村,家里5口人、10亩地,现在我出来工作,丈夫在家里管地,我们家年收入5万余元。”她说,年因为缺技术,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年已脱贫。
扶贫车间带动群众就业。记者杨硕摄
与她同年进厂的艾尼帕木·米吉提家在玉尔其乡尤库日斯村,3年来她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车间主任,管理着名工人。
“在这里工作挺好的,现在我每月工资能拿到元左右,丈夫在警务站工作,我们俩的工资加起来,能让全家5口人过上顿顿吃肉的好日子。”艾尼帕木·米吉提说。
公司工作人员何承程介绍,该公司于年落户柯坪县,生产的服饰主要面向新疆市场销售。年,湖州市援建的扶贫厂房建成后,公司迁到现址,并拓展业务范畴,承接学生校服、石油工装等订单。目前的名工人中,贫困人员有43人。
在新疆柯坪喜羊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里,54岁的马木提·阿吾提正在给羊喂草料,他在这里工作2年了,负责饲养只羊。
“我家在玉尔其乡尤库日斯村,一家7口人有5亩地,养了20只麦盖提羊,妻子在家里种地、养羊,我在这里打工,全家年收入6万元左右。”马木提·阿吾提说。
公司法人贾镇介绍,公司为户贫困群众托管羊,每年按照10%分红,总共分红5年。5年后,根据农民意愿,返还10只羊或者1万元。目前,公司员工有17人,其中贫困人员2人。
针对致贫原因,柯坪县研究制定“一户一方案”。针对缺土地致贫的,采取有组织转移到县内纺织服装企业就业的方式为主,以发展畜牧养殖和林果提质增效为辅的脱贫增收措施。针对缺发展资金致贫的,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有效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难题。针对因病致贫的,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等医疗保障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补充医疗保险等“四条保障线”保障报销比例达到95%。针对缺劳动力致贫的,通过资产入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养殖、社会兜底等措施保证增收脱贫。针对缺技术致贫的,加强技能培训,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推动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谱幸福“新篇”
67岁的托乎提·肉孜是启浪乡布拉克村农民。走进他家的安居富民房,新沙发、新茶几昭示着一家人过着幸福的好日子。如今,该村一半以上的农民家中已经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庭院变得整洁美丽,家家都有时尚家具。在这之前,这样的生活环境是大家想也不敢想的。
扶贫羊托管养殖基地助农增收。记者杨硕摄
年以前,在距离布拉克村13公里的音干山附近,有22户名村民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当时,因地域因素,柯坪县部分乡镇人多地少、缺水、资源匮乏,而该县其他地方大量可开垦荒地得不到开发利用,导致农牧民脱贫步伐缓慢。地区和柯坪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启浪乡开发移民搬迁区。
年,中央立项投资万元实施启浪乡移民搬迁项目。年3月,在政府号召下,柯坪县盖孜力克镇、阿恰勒镇等乡镇的农牧民搬迁到启浪乡。搬迁后,启浪乡成为柯坪县最大的经济作物区,搬迁群众享受分配土地、自来水通到村组等优惠政策,年人均纯收入.81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村里通了自来水,铺上了柏油路,政府部门派来农业技术人员带领农牧民科学种田,现在启浪乡的棉花种植面积达4.2万亩。这几年,在党的惠民政策支持下,村民住进了漂亮的安居富民房,村里的幼儿园、卫生所等配套设施齐全。
年,党和政府实施防病改水工程,政府出钱打井,引来了温宿的水,启浪乡家家户户都不再为吃水发愁。当年,政府为每户农民家装上了直饮水,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年,柯坪县争取资金解决饮水问题。
在壮大棉花支柱产业的同时,启浪乡还确定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发展思路,实施了转移就业、发展产业、综合社会保障兜底等精准举措。除了发展种植、养殖业,启浪乡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柯坪县委副书记李明飞介绍,目前该县累计实现了户人脱贫、2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7%。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易地搬迁户能就业、有产业、有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来源:阿克苏日报记者邓丽娟通讯员柯坪县融媒体中心陈玲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