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癞风的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舞台上演人间百态,有人喜欢闹闹腾腾一番欢乐,有人却偏爱生离死别悲凉收场。我们不禁发问:“人,为什么要看悲剧?”
前段时间,李诞在微博上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平时几乎对什么事情都能侃侃而谈的人,面对这个问题,也不知从何谈起。网友的回复也五花八门:
因为悲剧比较像是上帝视角;因为喜剧还不够好笑。
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笑过以后,是悲剧内核让我们记住拍了一辈子喜剧,做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喜剧之王”,到头来戏里戏外,周星驰似乎都没有圆满可言。《唐伯虎点秋香》早就是经典之作,创造出了无数让人“笑到打滚”的梗。
但却很少有人想起来,他离开家,进入华府,爱上秋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早已受够了家里那八个嗜赌如命的老婆,以及无人了解的孤独。
他将秋香视作自己的“知心人”,没有料到,知己和家中几位同床异梦的女人,并无区别。
他依然会和从前一样孤独/《唐伯虎点秋香》
《九品芝麻官》里,练就一身“骂人功夫”的包龙星,从一个小小芝麻官,被人诬陷到误打误撞认识了皇帝。从此“人生开挂”,走上巅峰。
最终,不仅为自己洗净冤屈,惩办了坏人,还有了美满家庭,生意兴隆。他很清楚,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仰仗皇帝的提携。可是,影片末尾,他收到了一个噩耗:
故事依然在所有人最高兴的时候戛然而止/《九品芝麻官》
更不用说“小时候看笑了,长大后看哭了”的《大话西游》。紫霞“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白晶晶看穿了至尊宝最爱的人不是她。
至尊宝也好,孙悟空也罢,都永远无法与爱人相守。
看似搞笑的台词背后,是主角真真切切的心酸/《大话西游》
每一出喜剧,延展下去,似乎都是悲剧。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人为什么要看悲剧?”因为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场喜剧。
悲剧给人生命的力量看悲剧让我们知道,原来世界上有人是这样活着的。不是“了解别人的惨痛,反衬自己的快乐”,而是看过了人生百态,才知道幸福的时候要珍惜,不幸福的时候要坚强。
《活着》中福贵一生的颠沛潦倒;《穆斯林的葬礼》,梁家三代悲情;《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为复仇挣扎了半辈子,最终孤独离世。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经历他人的人生。痛苦本身没有意义,但故事中每个人与命运抗争时的痛苦、勇气、悲伤、坚定……让台下的人,得以在愤怒、感动、同情中,反观自己。
“痛苦催生力量”,很多时候,自己的不如意会在看悲剧时“变小”,人对生命会更加谨慎与敬畏。悲剧的厚重,恰恰给人以生存的勇气。
悲剧与命运在戏剧史上,悲剧的题材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祇、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一般说来,那时的人们崇尚英雄悲剧,侧重从国家生活、宗教生活、伦理生活中撷取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就诞生在这个时代。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于年至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他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四百多年来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Shakespeare,-
关于这个复仇的故事,想必已经是人尽皆知:丹麦国王暴毙,国王的弟弟克劳狄斯继承了王位,还娶了旧日的王嫂。王子哈姆雷特在痛苦中见到了父亲的鬼魂,鬼魂告诉王子自己是在睡梦中被弟弟夺去了生命、王位和妻子,并嘱咐给哈姆雷特一定要为他报仇。于是哈姆雷特开始了曲折的复仇历程。
如果不纠结于莎士比亚惊人的词汇量和华丽的辞藻的话,其实这个故事就这么简单,但是,它之所以一直被人们反复引用与讨论,还在于它提出的几个至今尚存争议的命题。首先,生存还是毁灭?其次,倘若存在便意味着有所行动,行动的意义又究竟为何?同时,这些哈姆雷特追寻未果的存在之谜,亦正是解读《哈姆雷特》戏剧文本的关键所在。
哈姆雷特对人世所抱的观念是不断转变的。全剧开始的哈姆雷特,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显得愤世嫉俗、激动忧伤;而在中段部分,他的思想和行动逐渐陷入矛盾的低谷,言辞谵妄,充满疯癫意味;比及全剧的最后一幕(第五幕),以他与骷髅头骨的对话为标志,哈姆雷特逐渐转向悲观而虚无的宿命论,几乎放弃行动的职责,转而对莫须有的天命听之任之。
哈姆雷特所肩负的使命,不仅是杀死仇人、夺回王位的宗法责任,也不仅是恢复秩序、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而更是个体面对人世间各种意义的丧失、在幻灭与行动之间进行抉择的深刻难题。克劳狄斯的杀兄娶嫂、篡夺王位,令哈姆雷特眼中整个伦理世界的秩序轰然崩溃,也令他原本的人文主义理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当他洞见眼前世界世风日下、人伦废绝的真相之际,不由得深深讶异并悲愤于人性中贪婪、情欲所带来的罪恶,从而触发了他对于人义问题的反省,使他对人间这座“荒园”和“牢狱”感到彻底的厌弃与悲哀。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
年曾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
曾两度获得爱丁堡艺术节最佳剧目奖的
巴西国宝级剧团
以全新的手法解构经典名著
《哈姆雷特》
HAMLET
▽
世界本身就像是一场演出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在这个作品中,哈姆雷特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就像是一场演出,每个人物在剧中都有自己的职责。而哈姆雷特这个角色也是这个演出世界中的一员,即使他并不喜欢和接受自己所分配到的角色。他孤独地想要追寻真相,比他看到的情况更加真实的真相,在途中,哈姆雷特试图去了解自己并去全面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当他用疯狂去诠释自己的角色时,哈姆雷特的内心逐渐破碎了。
女演员诠释全新哈姆雷特
在仓库剧团版本的哈姆雷特中,他们试着去探索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是如何与当代社会产生对话的,7个优秀的演员将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演活了。其中哈姆雷特的角色在剧中是由女演员帕特西亚扮演,有评论说帕特西亚所演的哈姆雷特将载入史册,“雄伟、感性与理性并存、吸吮着人类疯狂的绝望以及邪恶的欲望”。而女性的出演给人物注入了更多的敏感和不稳定性,强化了在大时代背景下无力的人们的悲惨形象。
巴西仓库剧团
巴西仓库剧团(ArmazémTheatreCompany)成立于年,总部在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一个国家级名团,在巴西当地颇受欢迎。剧团创作出多个广受媒体好评的剧目,作品主题都极具特点,基于剧团对戏剧叙事时间以及空间的专题研究,以及对不同戏剧形式的探索,其作品都充满创意和深度,其演员都是舞台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在身台形表各个方面都极为突出。
同样他们的演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因为演员们可能在剧中需要承担登上屋顶、穿过极薄的横梁以及浸没在水中的危险。他们的作品也经常获得各种国内外重量级奖项。其中他们的作品《水渍》就曾经分别在以及年获得巴西国家金贝壳最佳原创剧本奖,也在年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的演出,开票当天全场售罄,演艺界明星包括林青霞、何炅等都前来观看并给予了好评。
▲巴西仓库剧团《水渍》
WhatsNext
演出推介
首届驱动戏剧邀请展展演剧目
话剧《哈姆雷特》
HAMLET
演出时间:
年9月13日19:00
年9月14日19:00
演出地点: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元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