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可以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也能从精神上拯救我们。透过亲人的离世,我们处理哀伤,也接近死亡。让我们学习如何好好的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的去死。
”
(向上滑动启阅)
《海边的曼彻斯特》梗概:
故事由两条线展开,明线以在波士顿从事公寓管理员的李来讲述,李一个人铲雪、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居住,一个人。。。。。。他好似存在,又好似不存在,他接到哥哥乔去世的消息,回到曼彻斯特安排哥哥的后世,他没有哭泣、没有悲伤甚至没有任何表情,在太平间与哥哥拥抱告别时,好似有一些不可捉摸的情绪表现在脸上。
暗线以李的回忆展开,当年李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爱人、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一个与朋友聚会后的深夜,李将炉火点着,去商店买啤酒,但他忘记关防火板,他意识到了,但认为没有关系,继续往商店走去,等他回来时,蔓延的大火使她失去了三个孩子,他试图自杀,但未果,他和妻子兰迪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他离开曼彻斯特去波士顿过着机器人般的生活。
哥哥遗嘱写明让李做他儿子小帕的监护人,他没有想到哥哥会如此安排,当他告知小帕要搬去波士顿生活时,小帕明确拒绝,在曼彻斯特有他的朋友、同学、乐队、女朋友,小帕的一切都在这里。小帕失踪多年的妈妈邀请他去作客,但拒绝小帕跟自己共同生活,李尝试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可以让小帕在曼彻斯特住到暑假结束,让他过渡并适应。小帕无奈的说“你为什么不能在曼彻斯特生活呢?”,李的面部显出少有的痛苦表情,说“我做不到”,回到曼彻斯特处理哥哥的后世,他遇到了前妻兰迪,兰迪再婚并且有了孩子,兰迪与李在街头偶遇,兰迪向李道歉,并且希望一起可以午餐,李痛苦的逃离,他逃离的不是兰迪,而是过往的生活和回忆。李确知自己无法留在曼彻斯特,但他也不希望勉强小帕,为小帕联系了乔生前好友做小帕的监护人。
李仍然无法面对曼彻斯特,无法面对曾经,但在电影的结尾,李跟小帕说他需要找两个房间的房子,一间留给小帕去的时候住,这时我们看到李的生活里出现了色彩,他开始可以与人产生联结,这可能是乔遗嘱如此安排的原因,希望李可以回到人们中间。
这是一部关于死亡、关于丧失、关于哀伤和创伤处理的电影,故事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开始,以一种平静的方式结束,但平静的镜头下,是李、兰迪、小帕汹涌的内心冲突,面对亲人的离世,人人都会哀伤,但处理哀伤的方式各有不同,我们能做的是全然的尊重,这是最大的共情和支持。
(向上滑动启阅)
我们都聊了些什么:
那些触及我们的瞬间
当李送小帕去他女朋友家,女孩的妈妈邀请李留下一起共进晚餐,李犹豫了几秒,还是拒绝了。当时李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冲突,留下还是拒绝?留下意味着他开始新的生活,但同时对他而言,好似是对子女的背叛,拒绝意味着他仍在自我折磨,也许那时他的脑海里闪现了子女的画面,也许有个声音说“你怎么可以生活的如此好”,无论是什么,李这时还没准备好,找回曾经的自己,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但这几秒的停留,让我们看到了李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在李与前妻兰迪在街头偶遇后,他去酒吧喝酒,故意找茬被打,在小帕的养母为他清理伤口的时候,李像个孩子一样靠在她的胸前抽泣,再次面对兰迪以及酒精的作用,让这个压抑的像扁平纸面,已经快没有自己的男人,开始复活,能够表达痛苦是复活的开始。
到底是去波士顿还是留在曼彻斯特生活?李和小帕都在坚持着,小帕“为什么就不能留在曼彻斯特呢?”,李回答说“Icantbeatit”,简单的一句话,经过了内心怎样的挣扎,他好似不是用嘴巴说出这几个单词,而是用尽生命的力量,过往像山一样压得他不能喘息,唯有选择离开,才能让他的肉体继续活着,接受自我惩罚。
影片的最后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在小帕和女朋友开船的时候,李的脸上有了笑容,一个是小纸球引起了李的兴趣,他弯腰拾起,这些都表明他的内心有了变化,他的兴趣点和视野开始由过去转到当下,由内部转到外部,李内心的坚冰好像开始慢慢融化,他的生命不再只有枝干,而开始有枝桠和叶子,开始有生命的迹象。
PTSD
李对曼彻斯特、那里的人以及过往经历的回避和易激惹都符合创伤后应急障碍的特征,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不会给来访者贴标签,你是抑郁症、你是焦虑症、你是。。。。。之所以对李进行分析和这么归类,为了我们学习的需要。创伤后应急障碍(PTSD)是什么呢?它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主要症状有: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景或内容,也可chi爱你严重的触景生情反映。李在梦中梦到女儿问“爸爸,有没有发现我身上着火了”。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景,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窗上有关的人或事,李无法在曼彻斯特生活,回避前妻以及曼彻斯特所有的人,符合这一症状。3、警觉性增高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映增强,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李会只因他人多看了他几眼就与人发生打斗,不能不说事激惹性增高的一种表现。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做呢?除建议他或她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之外,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重要,社会支持系统尽可能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给其一些空间,比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感同身受基础上的陪伴。心理创伤者之所以出现一些列的困境和问题,恰恰是没有办法或没有机会去表达内心的痛苦,表达意味着要面对残酷的现实,那是当事人最难以忍受的,而什么时候表达悲伤,这要看当事人什么时候准备好,也需要契机。陪伴心理创者需要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缓慢而不催促就是最好的陪伴。
将痛苦挤出意识之外
平静的水明、安静的乡镇,有序工作的李,一切好似是那么的和谐,又好似有哪里不对劲,哪里不对呢?少了生气,一切都是那么的孤寂,无论是水面、房子、街道还是李,李的表情平静而阴郁,他就像一棵树,只有枝干,而没有枝桠和树叶,外界的任何事务好像都无法引起李的注意,他不感兴趣。小帕在得知父亲去世后,与李的表现很像,同样看不到悲哀,好像是一个陌生人离开,在见到父亲的遗体时,只是扫了一眼,就转身离开,紧接着就投入到了聚会、恋爱当中。
叔侄两人是铁石心肠?显然不是,他们失去了悲伤的能力或者他们故意让自己丧失了悲伤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防御,防御就像城墙、像战衣,他为当事人低档外来的伤害,心理防御是将一切不愉快的情感或者当事人无法承受的情感低档在意识之外。李采取了情感隔离和压制,小帕选择了压抑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是指从意识的觉察中移除了对情感的感觉,李移除了对子女和哥哥去世的悲伤情感,压抑是指一个情感的思维内容无意识化,但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在压抑一些事情,反之,如果你可以去忘记一些事情,那么你是在压制它。李是在可以忘记过往,而小帕是在压抑。李需要隔离那么多的悲伤去处理子女和哥哥的后事,照顾小帕,如果没有隔离,他可能无法处理这些现实的问题,这些防御是他的防护衣。如果李来寻求心理帮助,作为治疗师,我们首先做的不是去揭露防御,而是镜映,在咨访关系稳固后,如何去对待这个防御,应该遵从先形式后内容,先让来访者看到有一个防御,然后慢慢揭示这个防御里防御的是什么。我们不能让来访者尤其是李快速的好起来,因为太快好起来,会加重他的内疚感,他需要经历一个或几个漫漫的长冬。
死亡什么也不是,死亡却成了一切
对于死亡,我们一直都晦默忌深,很多人尤其是年龄稍长的人对买保险很抵触,原因是买保险意味这提前规划疾病或死亡的到来,说到底这也是对死亡的焦虑。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很朋友感到无比的悲伤,一度无法进行,是否是对死亡焦虑的一种投射呢?面对家庭的突变,尤其这种变故是由自己引起的,李选择一枪结束自己,但未果,后来它选择活下来,但只是躯体活了下来,他让自己的灵魂随着子女而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我们一生下来要处理三种最重要的东西:生命的意义、存在性的孤独和对死亡的恐惧。我想李在剩下的生命里,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死亡对他是最好的解脱,而他活着的意义就让自己活的更糟糕、更孤独,用他的超我不停的打压本我,让原本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那个李消失了,用内疚感折磨自我,用割断与他人的联结让自己更加孤独。是啊,一个人有多想死,其实就有多期待生,李麻木的生活方式正是他受创伤前有多向往的美好生活的破灭,所以李是勇敢的,因为活下去比死亡更需要勇气,他需要在梦中承受女儿的责问“爸爸,你知道我身上着火了吗?”,所以李无法宽恕自己,也不想让他人宽恕,宽恕会加重他的负罪感。如果是我,也许我做不到像李那样,他能那样卑微的活着,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直视死亡,知道如何好好的死也就知道如何好好的生,同样的,知道如何好好的生也就知道如何坦然的死。
面对死亡、意外,我们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比李做的更好,李背负着巨大的内疚、愧疚活着,让自己活的没有情感,没有关系,但他仍然有爱的能力,只是被暂时压抑了。趋乐避害是人的本能,让自己活的更好也是人的本能,让自己活的更糟糕,是为了掩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祭奠过往的一切,但本能迟早会出现,只是时间和契机而已,给李们一些时间和空间,漫漫来,不着急。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