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middot经验麦粒肿的中医治疗

白癜风恢复 http://pf.39.net/bdfyy/zjft/190425/7090344.html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是指胞睑之近睑弦部生小疖肿,易于溃破成脓的眼病,由于其外观形似麦粒,故名为麦粒肿。中医称“针眼”,又名“土疳”“土疡”,俗名“偷针”。本病在小儿尤为常见,双眼上下睑均可发生。四季均可发病,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病多与火热之邪为患有关,或为外感风热,或为脾胃蕴热,又或为热毒内蕴,进而热攻胞睑而发病,少数病例可因体虚复感风邪而发。本病经积极治疗,易于痊愈,预后较好。但若处理不当,邪热内蕴日久,热毒扩散,可发为眼丹等严重变证。

临床表现

1.胞睑红肿

胞睑红肿是本病的必见症状。

2.眼痒

针眼之眼痒,多因热邪为患。

3.眼痛

本病眼痛,为外障眼病引起。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伴有患侧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常见证型及治疗

1.风热外袭,血络壅滞

症见起病初,胞睑近睑弦处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同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甘草。

2.热毒上攻,营卫失和

症见胞睑局部症状明显较风热外袭证重,局部红肿甚,硬结较大,灼热疼痛,并伴见口渴引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

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药用石膏、炒山栀、藿香、防风、生地黄、石膏、牡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甘草。便秘,加大黄、芒硝;口渴,加天花粉、葛根。

3.余邪未清,脾胃蕴热

症见小儿针眼反复发作,但红肿疼痛诸症不甚,时感乏力、纳差,舌苔腻,脉濡。

治宜清解脾胃伏热。清脾散加减,药用石膏、栀子、黄芩、升麻、防风、薄荷、赤芍、藿香、陈皮、枳壳、甘草。纳差者,加焦三仙;苔腻明显,加茯苓、半夏。

4.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症见小儿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或溃破后久不收口,脓液清稀,并见纳差腹胀,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

治宜扶正祛邪。异功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当归、白芍、焦山楂、神曲、麦芽。

久不收口,可配伍扶正排脓之品,如黄芪、丹参、天花粉,以使其标本兼顾,以扶正祛邪。

针刺疗法

1.放血

攒竹,太阳穴及患侧耳尖点刺放血。

2.针刺

常用的眼周穴位常选攒竹、丝竹空、瞳子髎、鱼腰、四白、每次取2~3个穴位,同时配合辩证远端取穴,如用合谷、列缺、外关等穴。手法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

3.针挑

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肤,找出一个或数个红点,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可以起到泻火解毒的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干净毛巾湿热敷患处;患侧滴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对于需要手术的要手术切开治疗。

[预防调摄]

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增强体质,避免辛辣饮食,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发病后切忌对局部用力挤压,以免加重感染。

出诊时间:

海运仓:星期一、三、五全天,星期二下午晚间,星期六下午

酒仙桥:星期日上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tq/9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