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实验3高核心N高辅助兼具小球潮流

上赛季拿下44胜的骑士是NBA最大的黑马球队,阿伦、莫布里、马尔卡宁组成的三塔阵容给全联盟带来了惊喜,为后詹姆斯时代的骑士奠定了崛起的根基。

当一种模式成功之后,绝对会有后来者效仿。如今又有另一支球队摆出了类似的三高,恰巧这与上赛季的骑士一样,也是一支跃跃欲试的年轻球队。

温德尔-卡特、班切罗、小瓦格纳,这是魔术季前赛击败灰熊摆出的前场阵容,三人的身高同为2米08。今天,以三高为核的魔术以4分战胜主力尽出的灰熊,班切罗17分9篮板2助攻,小卡特18分7篮板8助攻,而小瓦格纳不仅拿到14分10篮板7助攻,还在最后时刻一攻一防锁定胜局。

在如今的小球时代,这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三高阵容了吧?

魔术不仅在首发上摆出三高,在轮换中也保持着前场三大高度的存在,因为替补席上还坐着2米13的班巴。他们似乎要在接下来的漫长赛季贯彻这一战术思路,然后期待球队像上赛季骑士那样攻城略地,在东部占得一席之地。

不过,三高体系听起来美妙,实现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因为三高体系始终是较为特殊的存在,联盟里不是没有类似的先驱者,几年前的活塞就因为排出德拉蒙德、门罗、约什-史密斯的失败三高沦为笑柄。

16-17赛季的雄鹿也试过类似的三高阵容,那时候杰森-基德突发奇思妙想,在前场搞了一个长人阵:2米03的贾巴里-帕克,2米06的亨森,还有2米11的字母哥……

虽说雄鹿的长人阵没有像活塞的那样失败,但也称不上成功。

长人阵不成功的细节多种多样,但活塞和雄鹿的问题都大致雷同,那就是缺乏空间。

一方面是,这些长人都缺乏射程,而打篮球也不能五个人都挤在篮下,但是没有投篮的长人飘到外线结果就是弱点被放大,最后只能是两手一摊,啥也干不了。

另一方面,创造空间除了投射,还有无球跑动,而活塞和雄鹿的大个子大多也没有良好的机动性,忽视了三高体系的另一个关键点。

换句话说,三高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这些长人能不能创造空间。而创空间的前提,要不就是能投篮,要不就是有机动性。

我们可以按照这份标准检视魔术的三高阵容,是否具备这最基本的先决条件?

小瓦格纳自不必说,他是能摇摆到2号位的锋卫摇摆人。状元班切罗也是传控投俱佳的现代大个子。而原本是传统五号位的小卡特,上赛季在魔术也顺应潮流,开发出一手命中率32.7%的三分球。

不难看出,魔术的三高体系逻辑上是通顺的,小瓦格纳和班切罗有支配球的能力,也具备通过无球跑动拉扯的技能。而小卡特在镇守篮下、挡拆换防之余(就像贾莱特-阿伦上赛季在骑士那样),还能够投三分,创造空间。

三高体系并不只能为了高而高,他更像是在每个人都能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选取更高、更快、更强的球员,以此来获取体型上的优势。

恰巧,魔术几年的摆烂就为他们囤积了一批这样的“现代球员”,除了首发的三高,他们替补席上还有像班巴、波尔-波尔、奥基基,以及曾经的非卖品——2米11的超级摇摆人艾萨克。

三高对于很多球队来说也许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对于魔术来说却是非常合适的模式,因为他们真的储藏了匹配这一体系的天赋,之前只是苦于没有舞台而已。

而骑士上赛季的成功给了他们学习的方向,也给了他们启动的信心。

但是,这不意味着魔术绝对能够成功,他们现在只是有了打三高的基础,而离真正让三高体系奏效,还有一段距离。

别忘记三高体系的关键所在,你必须把每个人都置于合适的位置上。

而季前赛打下来,能够看出魔术仍在探索不同球员之间合适的位置,他们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应该怎么把这批令人垂涎的天赋高效地运用在刀刃上。

就像班切罗的季前赛首秀(也是对灰熊),与他一同首发出战的是班巴和小卡特,状元郎被推到组织前锋这个全新的位置上。

而执行这个他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战术角色,让他打出了一场难看的比赛,24分钟只有9投2中,失误多达4次。

打组织前锋让班切罗浑身难受,因为打外线的思考方式完全有别于打内线,而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难度不亚于重新学习打篮球……

虽然班切罗有扮演全能选手的天赋,但为什么要丢掉他已经磨练成熟的内线基本盘呢?

不仅是班切罗,魔术面对这批“现代球员”都有着相同的问题需要解答——他们应该找到每个人最舒适的那个位置,同时还要让互相之间打出和谐的化学反应,而不是互相冲突,彼此内耗。

如果他们能够处理好每个人的位置和战术角色,让他们的天赋融洽地碰撞出才华的火花,那么魔术绝对会是未来东部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甚至能改写联盟格局。

但若是他们做不到这一点,而是盲目地摆出三高阵容,那他们大概会成为球迷们日后的又一个笑柄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wh/11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