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StarTrek)和《星球大战》(StarWars)两个系列在国内粉丝也不算少了,今年年初公映的最新一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国内票房为2.64亿,在北美则刚刚冲破6亿,美元,并成为年北美年度票房冠军。
数字看出一些端倪,《星战》狂热程度国内还是稍逊许多;相比之下,依靠早年盗版VCD、DVD才得以补全的《星际迷航》系列,在国内则更类似某种亚文化。
但在美国,《星际迷航》则是一套堪称改变历史的神剧。有必要从头说起。
源起
《星际迷航》,有时候也叫做《星际旅行》,孕育于年,年在美国NBC电视台开播,最初是一艘科考飞船深入宇宙,探索未知领域的故事。
虽然只是科幻娱乐影视,可在角色设定、剧情发展里,有意弘扬某种道德、价值观。播出伊始仅有很少但为之入迷的追随者,三季之后停播。
非常幸运,时值家用电视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期,《星际迷航》是电视史上重播第二多的电视剧,观众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
过了几年,同样的团队推出了一个动画版,吸引了一些新的粉丝人群。
自此,这群为数不多的资深粉,成为未来几十年里「星际迷航人」(StarTreker)的种子选手,随着剧集的发展而逐渐繁荣。
被称为「星际迷航之父」的吉恩·罗登贝瑞(GeneRoddenberry),出生于一战后的年,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担任B-17轰炸机飞行员,军衔少尉,并获得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及航空勋章。退役后做过客机飞行员及警察,后进入电视台进行剧本创作。
「星际迷航之父」吉恩·罗登贝瑞
年轻的吉恩·罗登贝瑞(左二)站在B-17轰炸机前留影
最初吉恩多为军警题材的「主旋律」,同时也紧贴当时现状,不忘深耕人性问题,写出了不少广受欢迎的作品。
罗登贝瑞年轻时便对航空工程学感兴趣,也曾试图创造一些科幻剧,直到《星际迷航》终获成功。
五十年来,这部剧集逐渐发展壮大,至今共有6套电视系列剧、13部公映的电影、上千本小说和漫画、数百种游戏和不计其数的粉丝作品
改变世界的《星际迷航》
说《星际迷航》是一套改编世界的神剧一点不为过。早在60、70年代,它已经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以下是《星际迷航》个创新和贡献之处:
1
全新的语言
《星际迷航》凭空发明了一种可以真实使用的人造语言-克林贡语。
这是继托尔金借《指环王》发明精灵祖语系之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二种完整的人造语言体系,其语法来自北美印第安人部落,接近于阿兹特克语系。
世界上有人真能以这种话沟通,也翻译出了《莎士比亚全集》、《圣经》等等。
而有人认为,《星球大战》里的「外星语」只是粗制滥造地把各种少数族群语言,譬如藏语剪辑拼凑成为听众听不懂的陌生语冒充而已。
人造语言及其语法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TED演讲:精灵语,克林贡语,多斯拉克语和纳美语是自然语言吗?
时至今日,人造语言体系又多了新的伙伴,如HBO电视剧版《冰与火之歌》中的多斯拉克语;电影《阿凡达》中结合了印第安语、非洲、中亚以及高加索等地区语言而创造出的潘多拉星球的纳威语。
2
炫酷黑科技启发至今
《星际迷航》里面的虚构科技,有很高技术含量,这是《星球大战》无法比拟的。
《纽约时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提到:
「《星际迷航》世界里展示了很多的未来科技。与之相比,在《星球大战》的世界里的科技是不可能成立的,每个人都知道知道一点,但是没人在乎,因为整个《星际大战》系列根本不是在讲科技的事情,而是在向观众展示剧中的人物个性,他们的精神。人们不会去争论《星际大战》里第二个死星如何运作,人们只会讨论摧毁掉死星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年「原初」系列的主创作为贵宾被邀请参加了当时作为原型机的「进取号」航天飞机首航的重要仪式,现场军乐队演奏的音乐正是《星际旅行》的主题曲。
NASA有起码两任署长、很多宇航员就是因为它的影响入行的。
粉丝群体中,有的是科学家、大学教授,甚至以前看到过几篇传说是NASA某科学家化名写的《NASA是一面倒的〈星际迷航〉粉》。
另外,NASA花费了大量经费,耗时多年研究剧中所提及的「曲速度」理论,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最后证明「曲速理论」不可能实现,才终告关闭研究。同期播出的《进取号》电视剧也受此影响,在年宣告永久结束。
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逐渐发展的手持平板电脑,3.5寸磁盘,蓝牙耳机,灵感都来源于此剧。
目前正在广为流行的VR技术,也许是「全息甲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而好玩的3D打印,也一定程度上有「复制机」的影子。
这些灵感都来自早期的《星际迷航》。
在这点上,《星球大战》完全弱势。
首先是《星球大战》本来技术含量就不怎么过硬,完全是大着胆子在天马行空。比如气势汹汹的帝国驱逐舰,其实是卢卡斯的女儿根据压扁的冰淇淋蛋筒设计的。
卢卡斯的THX确立了很多影音娱乐标准
不过,要是说《星际迷航》因为吉恩·罗登贝瑞的循循善诱,用无数个想法催生了各种科技新事物,那《星球大战》之父乔治·卢卡斯就绝对是「撸起袖子,自己来」的小能手。
身为创作奇才的他,却又在影音娱乐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影响了其他电影人,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黑手本人了——他创立了工业光魔,并奠定了影音标准!
有个宗教叫《星际迷航》
Space:thefinalfrontier.
ThesearethevoyagesofthestarshipEnterprise.
Itsfive-yearmission:
toexplorestrangenewworlds,
toseekoutnewlifeandnewcivilizations,
toboldlygo
wherenomanhasgonebefore.
宇宙,最后的边疆。
这是星舰进取号的旅程,
她的五年任务,
去探索陌生的新世界,
去寻找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
去勇敢地
航向前人未至之境。
这是《星际迷航》每一集里都会出现的一段话,每当舰长满怀深情地念出这些语句的时候,星迷们充斥全身上下的小宇宙就会涌动起来。
那种为探索未知领域而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进行不懈努力。
《星际迷航》确实影响了一些人从此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许多少数族群因为它对主流社会的影响而因此得到了尊重、平等机会、自信。
瓦肯格言IDIC:InfiniteDiversityinInfiniteCombinations,即「在无限组合之中的无限多元」,是整个《星际迷航》的主心骨思想。
小时候没看很懂,只是作为科幻影视来看,不理解为什么它被无数人视为一种信仰。
现在老了,回头看,开始明白,它推崇的理念,相当地自由开化。
对于部分人来说,《星际迷航》几乎是种宗教信仰,是他们的民族自信、人生指引,道德观、性别平等观、价值观、宇宙观的来源。
早期的《星际迷航》就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社会。由此,《星际迷航》在西方很多人心里有着宗教一样的神圣地位。
最初的《星球大战》只是个中世纪白武士打妖怪的故事配上一些科幻效果和东方思想包装而已,主要就是一些高端人士在争夺统治权,低下层人口参与不大。
哪怕电影里的「好人」那边,其实就是什么公主啊那些而已。电影系列一开始,就是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汉·索罗欠了钱,而延伸出情节的发展。
而《星际迷航》的世界却是没有金钱概念的。
剧集首播之初是上世纪60年代,《塞尔玛》发生的年代,总统需要派军人保护黑人大学生入学的年代;黑人还在争取投票权。
然后,《星际迷航》凭空出现在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里。
那虽然只是科幻娱乐影视,可是在角色设定、剧情发展里,包含了一种道德、价值观,单单头几集涉及的内容深度…种族、性别、性向、信仰平等;生命的意义……这些观点和理念让许多主流社会看傻了眼。
1
苏联人角色契可夫
《星际迷航》播出之际,正直冷战期间。而剧集里出现了一个带着浓重口音的机灵小子,一个俄罗斯人的角色,却又是个好伙伴。这也让不少美国人对苏联化解了一丝敌意,多产生了一些兴趣。
多年之后,扮演契可夫的沃尔特·凯尼格遇到一名从事对俄问题的外交官,正是因为看到电视里播出的《星际迷航》而对俄语感兴趣,因而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2
亚裔角色苏鲁光
须理解,那年代亚洲人在西方世界形象卑微,受歧视欺负,自信很低。在荧幕上很少出现亚洲面孔,哪怕有,不是反派就算低下的小丑角色,亚洲人也习以为常。
苏鲁光是剧里的亚洲人角色,在首播时他的职位是工程师,和同事平起平坐,能文能武,这个设置一新耳目。随剧情发展,他凭能力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舰长。
亚裔角色赤膊上阵舞刀弄剑在当时的美国荧屏上也是很又突破性的场景了。不出几年,李小龙开始风靡全球
这角色让许多亚洲人,尤其二代亚洲人,有很大改变;也让很多西方人重新审核自己对其他民族的不公平态度。
这个角色的第一代演员名叫武井穂郷。武井是第一个在西方扮演不按对亚洲人的种族偏见塑造的重要角色的人,跟李小龙一样起到改变偏见作用。
演员本人是同志;剧组大部分信奉「Doyourownthing」(做好自己的事情)和IDIC理念,都知道他的倾向。中晚年的他致力于为亚洲人、少数民族、LGBT争取权利。
我们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怎么说大概也难以体会这个角色对美国亚裔的振奋。
在后来的作品中扮演第二代苏鲁光的演员赵约翰,在一次访问里,他表达过作为二代亚裔对先辈演员武井的尊敬之情:
「我是年代美国出生的亚洲人。那年代电视里的亚洲人都是丑陋废物人设。第一次看到武井在开着一艘宇宙飞船时,那可多么激动啊!」
扮演第二代苏鲁光演员赵约翰
顺带一说,第一代苏鲁光的演员武井乔治是同志,但角色不是;第二代苏鲁光的人设是公开的同志身份,而演员赵约翰不是。另外,赵约翰后来成为首位在美国浪漫片里当主角的亚裔。
3
女黑人角色乌乎拉
乌乎拉(Uhura)是一个伟大的角色,一个黑人且是女性,却和白人男性平起平坐,颠覆性很大。
这个角色在首播时是总通讯官,随剧情发展最后也成为独当一面的舰长。
第一代演员妮谢尔·尼寇斯,开拍一年后曾要辞职,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亲自找到她,对她说:
「这不是你个人的事。你是在告诉世界,不论你是什么人...黑人、女人...只要有能力,什么都可以干!」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她被晓以大义后留下来了,后来成为排在史波克后影响最大的角色。她所扮演的角色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不是只受欢迎,更是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路。
她是很多人的终身偶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是一种信仰。她的粉丝都不是一般人。随便举几个例:
电视拍摄结束后,她被邀请加入NASA,专门推广吸引黑人和女性入伍。
第一个美国女性宇航员、第一个黑人宇航员、现任和上一任NASA主管,都是她招来的。还有第一个黑人兼女性宇航员MaeJemison也是。
有趣的是,Jemison后来也在《星际迷航》里友情客串过一个小角色,成为第一个电视里演宇航员的真宇航员。
还有另外几个宇航员都公开说过,当初是因为《星际迷航》的影响,所以才立志长大后加入这个组织的。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也说过,他对科学最初感兴趣,也是因为《星际迷航》。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好几位真宇航员客串新版《星际迷航》,还有NASA科学家担当《星际迷航》的技术顾问。
在NAS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