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35

第三节 皈依三宝

  通过念死无常和念恶道苦,我们会发现,世间一切都是危脆不实的。无论家庭、事业、财富,还是我们的色身,都只具有暂时的意义,不足以成为真正依赖。在死亡面前,这一切显得如此无力。

  什么才是究竟的皈依?那就是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大家似乎并不陌生,但多数人只是将皈依作为走入佛门的手续,真正透彻其中深意者少之又少。事实上,皈依本身就蕴涵着重要的修行。因为三宝代表着佛法的全体,皈依既是学佛的开始,也贯穿着整个修学过程,帮助我们完成观念到心行的转变。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们皈依前后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呵。问题正在于此,我们现在的皈依往往只有表面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我们不妨反省一下:是否将三宝作为唯一依赖?比起亲人、名利、地位,究竟什么在我们心目中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唯有真切意识到三宝是究竟皈依,才能走上解脱之道、菩提之道。所以,皈依绝不仅仅是仪式,其中也包含重要的修行。

  关于皈依的修学,本论从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皈依之因,即为什么要皈依;二是思惟皈依境的殊胜,包括应皈依之境和可皈依之相;三是如何修习皈依,包括知三宝功德、知三宝差别、自誓皈依三宝、不皈依余处;四是皈依后应学之次第,包括各别学处和共同学处。

一、皈依之因

  总论皈依之因,虽有多种,然此中则据上所述,今世不能久住须速死,死后随业流转,不能自在。

  如《入行论》云:“如于昏夜黑云中,电光刹那才一现。如是设以佛陀力,世间福慧少许生。以是唯有微弱善,常时罪力极暴恶。”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思惟由是堕入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以是二心而行皈依。但若徒有言者,则皈依之效亦仅尔。若彼二种发心殷重坚固者,则其皈依必能变更心境,故应励力修此二因。

  不同根机者,寻求皈依的原因也大相径庭。下士道学人,是出于对生死轮回的恐怖而发心皈依;中士道学人,是为了寻求解脱而发心皈依;上士道学人,则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发心皈依。发心不同,所获的皈依体也有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层次。

  “总论皈依之因,虽有多种,然此中则据上所述,今世不能久住须速死,死后随业流转,不能自在。”总的来说,寻求皈依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根据以上念死无常和念恶道苦的修学,我们已经认识到:今生不能久住世间,即将死去,死后又将随业流转,无力自主,这就必须寻求依赖。

  “如《入行论》云:如于昏夜黑云中,电光刹那才一现。如是设以佛陀力,世间福慧少许生。以是唯有微弱善,常时罪力极暴恶。”《入菩萨行论》说:佛陀出现于世,就像长劫暗夜中的电火石光,转瞬即逝。因为有佛陀出世说法,我们才能由闻法修道而生起少分的福德智慧。尽管这样,也只有微弱的善行而已,更多的时间,我们的身口意都在不断造作罪业。

  “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思惟由是堕入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以是二心而行皈依。”因为善业力量太弱,而不善势力无比强大,这就是我们堕落恶道的原因。既然我们已经对恶道心生恐惧,而且深信三宝才是我们在世间唯一的拯救,基于这两种原因,就会生起求救护之心而决定皈依。

  “但若徒有言者,则皈依之效亦仅尔。若彼二种发心殷重坚固者,则其皈依必能变更心境,故应励力修此二因。”如果对以上两种必须皈依的原因只是说说而已,皈依的效果也就不过尔尔了。反之,如果对此深信不疑,皈依必定能够改变生命的重心,从而建立与解脱相应的心行。所以,我们对这两种皈依之因必须努力修习,务必令之生起并得到强化。

  这里,宗大师也为我们指出了多数人修学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说说而已,不能真正落实于心行。佛法是以信为能入,其实,信的作用还不仅仅是在能入。很多高深的修行法门,直接就是从信入手。如净宗、禅宗等,都是通过信来契入。在信的过程中承当,然后保任。所以说,信也贯穿着整个佛法的修行。当然,在不同修行阶段,信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如果对皈依之因坚信不疑,必将对我们的观念和心行起到重大改变。

二、思惟皈依境的殊胜

  1.抉择应皈依之境

  如(功德君)《百五十颂》赞云:“谁于一切恶,从本悉皆无,谁于一切中,住一切功德。设若有心(智)者,于彼应皈依,赞彼恭敬彼,住彼教应理。”谓若自有能分别可皈、非可皈之慧者,理应于佛薄伽梵前而行无欺诳之皈依。法及僧众,比例类推。

  《皈依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求解脱所依。”

  世间有许多宗教。现存于世的,除佛教外,还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道教等,此外还有各种民间宗教甚至邪教。至于那些宣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虽然没有宗教信仰,却在皈依财富、皈依权力、皈依地位。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三宝作为皈依?这就要对皈依对象作一番审视和考察。

  “如《百五十颂》赞云:谁于一切恶,从本悉皆无,谁于一切中,住一切功德。设若有心者,于彼应皈依,赞彼恭敬彼,住彼教应理。”《百五十颂》中,有一赞叹三宝的偈颂:是谁断除了一切恶行,从根本上去除不善行为,不仅没有丝毫过失,还圆满成就了一切功德?凡是有智慧的人,都应该以此作为皈依,赞叹并恭敬他们,依照他们教导的方式修行。

  “谓若自有能分别可皈、非可皈之慧者,理应于佛薄伽梵前而行无欺诳之皈依。法及僧众,比例类推。”薄伽梵,佛陀十大名号之一,意为有德而为世人所尊。接着对这一偈颂进行解释:如果自己具有分辨什么可皈依和什么不可皈依的智慧,就应该在佛陀前受持真实无伪的皈依。对于佛法和僧众,也应同样如此。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如果仅仅皈依其中的一部分,是无法使我们成就解脱,成就菩提的。

  “《皈依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求解脱所依。”《皈依七十颂》说:佛、法、僧三宝是我们追求解脱的依怙。因为佛是解脱的榜样,法是解脱的方法,僧是修习解脱的导师。

  皈依是人生最为重大的选择,是对人生未来的选择。这就需要进行审视,明白三宝为什么值得我们皈依,值得我们作为究竟归宿。如果对这一点不明确的话,所谓的皈依往往是没有力量的,不能成为改变人生的转折点。

  2.明可皈依之相

  须自己解脱一切怖畏,又有令他解脱怖畏之方便善巧,对一切行大悲无亲疏之分,于一切有恩无恩作义利者,是则所应皈依。然此唯佛为能,自在天等皆无斯德,故唯佛是所皈依处。又彼教法及声闻僧众,亦是应皈依者。

  (依《戒经》)《摄抉择(分)》云:“于此等引生决定专一之心,而能求(凡求)作依怙者,无不救护,是故应起决定之心。”于二因中,虽外因无缺,然以内因至诚皈依之心不生,则唯是其苦矣。

  皈依之相,说明了皈依对象所应具备的条件。我们选择三宝为皈依处,正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以下四个条件:

  一、“须自己解脱一切怖畏。”第一点,自己已经超越一切恐惧。对于解脱自在的圣者而言,已彻底放下世间的生死、财物、地位,所以这一切都无法对他构成任何影响或伤害。而世人则有种种牵挂,牵挂事业,牵挂感情,牵挂生死。因为有牵挂,就会害怕失去,整日患得患失。

  二、“又有令他解脱怖畏之方便善巧。”第二点,不仅自己能够解脱,还具有令他人远离恐惧的能力,能够引导他人走向解脱。仅有解脱能力而没有方便善巧,也是无法令众生从中获益的。所谓方便善巧,是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机给予引导,未入圣教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脱,令诸有情皆得利益。

  三、“对一切行大悲无亲疏之分。”第三点,对一切有情具足圆满大悲,没有任何亲疏之分。其他宗教也提倡博爱,却排斥异教徒,也不能对动物生起博爱之心。而在佛菩萨的境界中,因为断除了我执和我所执,才能将所有众生和自己视为一体,成就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

  四、“于一切有恩无恩作义利者。”第四点,对于一切有恩或无恩于自己的众生都能平等利益。《略论释》中,讲到善知识“不重财供,唯重法供”。佛菩萨对我们的度化,不会因弟子供养多少而有分别,只重视我们能否依法修行。

  “是则所应皈依。然此唯佛为能,自在天等皆无斯德,故唯佛是所皈依处。”自在天,原为婆罗门教主神湿婆,此派以天为世界本体,谓此天乃万物主宰者。任何具备这四项条件者,皆可作为皈依对象。但唯有佛陀才能真正圆满,即使大自在天等神祇都不具备这些德行。所以,佛陀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对象。从佛教观点来看,天人尚有爱嗔之心,未能了脱生死,天福享尽仍要堕落。

  “又彼教法及声闻僧众,亦是应皈依者。”不仅佛陀是我们的皈依处,他所施设的教法,以及追随他修行的声闻僧众,也是我们的皈依处。关于法的内涵,从究竟意义上说,是法尔如是的。不论是否有佛出世,都没有任何增减。但通常所说的法,是指释迦佛证道后宣说的三学、八正道等种种法要,这是众生解脱和成佛的所依,为正皈依处。至于此处所说的僧,严格地说,是特指贤圣僧成就的清净无漏的品质。

  “《摄抉择》云:于此等引生决定专一之心,而能求作依怙者,无不救护,是故应起决定之心。”此等,以上所说的四种功德。《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说:由于认识到以上所说的四点功德,对三宝生起精诚专一之心。凡是祈求三宝为人生依赖者,没有一个不得到救度的。所以我们要以至诚心皈依,不作他求。三皈颂文为:“尽形寿皈依佛,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终不皈依邪魔外道。尽形寿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典籍。尽形寿皈依僧,清净僧团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邪众。”既有皈依的部分,也有不皈依的部分。

  “于二因中,虽外因无缺,然以内因至诚皈依之心不生,则唯是其苦矣。”皈依需要具足内外各种条件,外因为如法的皈依仪轨等,内因为强烈的皈依之心。在内外两种因缘中,虽然能够具足外因,但如果内心未能生起至诚皈依的愿望,仍是有名无实的皈依,仍将因此长劫受苦。

  皈依是我们对三宝的庄严承诺,但如果不曾认识到皈依的意义,所谓的承诺,不过是用来表演的台词,无法在内心留下多少痕迹。当我们面对三宝宣誓时,是否想到,今后将以生命来实践这一承诺?即使宣誓的那一刻是真诚的,又如何长久保持这份真诚呢?这就需要不断念轮回苦,念三宝功德。以下给大家介绍的《心匙》,就是一首震撼心灵并能引发皈依之心的长诗。作者为帕绷喀仁波切,曾被誉为民国西藏三大高僧之一。他不仅摄受了大批藏地僧俗,早期入藏求法的能海上师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译者法尊法师等也都从其受教,所以在汉地也广为人知。帕绷喀仁波切曾于年为数千人开讲《道次第》,共24天,后结集为著名的《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

心 匙

  仁慈的上师,请垂顾这个可怜悯者——

  我这一生的作为,是如何地自欺!

  请您慈悲,垂视这个愚痴凡夫!

  这是给你自己的至要忠告

  ──心匙──

  谨记在内心深处。

  切莫掉以轻心!切莫掉以轻心!

  打从内心最深处,慎重地省思这一生的境况。

  无始以来的轮回,直到现在还没有终止,

  虽然流转生死无数次,

  多生多劫经历种种苦乐,

  你却始终没有从中获得丝毫利益。

  虽然现在你获得这么难得的闲暇和幸运,

  可是,直到目前都是这样,

  空洞而无意义地虚掷生命。

  善业才是尽未来世安乐之本。

  你看起来很精明能干,

  不过,只要还执迷现世表相的儿戏,

  就是傻瓜。

  你会束手无策地,突然被恐怖的死神吞没,

  毫无希望,无法苟延残喘。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你一直都安排着明天、明天,

  就在那时,突然间你必须马上走了。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你杂乱无章地抛下工作,剩余的饮食,

  毫无选择地,必须离开这个世界。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从今以后,你再也没有时间铺床、睡觉了。

  你像老树般倒在最后的床上。

  别人没有办法用他们最柔软的手为你翻身,

  只能用力拉你的衣服和毯子。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最后的内外衣把你的身体全部包起来,

  从今以后,就由不得你穿这些衣服了。

  当那具躯壳僵硬得像土石,

  你第一次注视自己的尸体。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你挣扎着,要说最后的遗言,

  并表示哀伤,

  可惜舌头干燥,讲不清楚,

  你深陷在强烈的哀痛中。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别人把最后的食物、圣物、舍利子,

  和着水滴,送进你的口中,

  你却连一滴都吞不进去,

  水从尸体的口中溢出来。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四周围绕着近亲、知友以及贴心的人,

  他们怀着慈爱、眷恋,

  为这最后的相聚伤痛、哭泣,

  就在那时,你必须永远别离。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经历像浪潮汹涌般的恐怖幻相,

  饱受不堪忍受的剧苦,

  你却无计可施。

  今生的景象,像太阳一样隐没。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上师和金刚道友,

  出于忍无可忍的大悲心,

  在你耳边祈求,以期唤起一丝关键的善念,

  虽然他们满怀慈心地这么做,

  可惜无济于事,

  你就是提不起善念。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死时,你的呼吸愈来愈急促,

  发出刺耳的嗦嗦声,

  最后像琴断了弦,

  走到人生的尽头。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时候到了,

  往昔你珍惜的可爱身躯,

  而今可悲地丧失了,

  被称为死尸,

  腐坏而令人作呕。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时候到了,

  那连一根刺都忍受不了的身躯,

  会被剁成碎片,骨肉被撕开。

  到时候,那连虱子、跳蚤都忍受不了的身躯,

  会被鸟、狗吞食,直到一点都不剩。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虽然你噗…噗…地费力吹着,

  穿上最好的衣服。

  时候到了,

  那个躯体会被放入火化室。

  那连一支香的星星之火都受不了的躯体,

  势必要在熊熊烈火中焚烧。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时候到了,

  那连粗糙的衣服都无法忍受的躯体,

  所有的骨肉都会在烈焰中烧成一堆灰,

  或者被紧紧楔入土中的一个洞。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时候到了,

  宣说你甜蜜的名字时,

  首尾会冠上已故的某某,他或她。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到时候,

  到处充满你挚爱、亲密的伴侣以及仆从的呜咽声。

  这将发生在你身上。

  时候到了,

  你会面临恐怖的四大敌:

  陷在满是岩石、瓦砾的土堆,

  及埋在爆裂的崩土中,

  这样的景象出现时,你怎么办?

  漂流在海面上,被强烈的旋浪卷走,

  这样的景象出现时,你怎么办?

  心和耳被嘶嘶劈拍作响的炽火震裂,

  那时,你怎么办?

  被劫末的黑旋风卷起、扫荡,

  这样恐怖的经验出现时,

  该怎么办?

  当你被强大的红色业风吹袭,

  被恐怖的黑暗吞没时,

  该怎么办?

  当牛头、蝎头的狱卒,

  以种种可恶的方式折磨你时,

  该怎么办?

  当你在死神阎罗王面前,

  被估量善恶的黑白业时,

  该怎么办?

  当阎罗王揭穿你的谎言,

  说你把生命虚耗在贪、嗔、虚伪中,

  那时,该怎么办?

  在阎罗王的法庭上,

  恶业成熟的果报被判决,遭受处分,

  那时,你该怎么办?

  当你光着身体,

  被摊放在热地狱炽热、烧红的铁板地上,

  那时,你该怎么办?

  虽然身体被如雨的兵器切碎,

  却仍然活着受罪,

  那时,你该怎么办?

  虽然被放在熔铁中煮,

  直到肌肉剥落,骨头散开,

  你依然要活着受罪,

  那时,你该怎么办?

  虽然身体和燃烧的烈火难以分辨,

  你依然要活着受罪,

  那时,你该怎么办?

  当身体被冻人的寒风刺骨,

  裂成千万片,

  那时,你该怎么办?

  一旦堕落到饿鬼的惨境,

  饥渴交迫,必须挨饿好多年,

  那时,你该怎么办?

  当你变成愚蠢、痴呆、不幸的畜生,

  活生生地互相吞食,

  那时,该怎么办?

  当恶趣难以忍受的诸多苦难,

  实际降临到你身上,

  那时,该怎么办?

  现在,切莫掉以轻心!

  拉─乌─拉─乌─

  快一点!现在是你立下遗嘱的时候了。

  不但时候到了,

  简直已经太迟了!

  就在当下!就在当下!

  拉─乌─拉─乌─

  好自为之吧!

  这是上师——慈父的圣诫,

  胜者罗桑权威教说的心要,

  清净、圆满的经续道法门。

  这是在你的心流中注入实际经验的时候了!

  死神阎罗王,

  或者你每天尽力地修行心要,

  实现永恒之梦——自他的福祉,

  哪一个会先到呢?

  结合身语意三门,

  倾全力修行吧!

  经常念一念,很有警策意义,能够提醒我们不断思惟无常,思惟恶道苦,从而强化对三宝的皈依之心。我们关心什么,心就会和什么相应。不断思惟法义,才能以佛法改变原有观念,否则就很难从凡夫心走出。

  皈依是《道次第》的学习重点,也是整个佛法的修学重点。学佛就是从皈依开始,最终成就三宝所具备的无限慈悲和智慧。我们对佛法能否信受奉行,正取决于这种皈依之心的纯度和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皈依三宝的延伸。有些是建立在念佛的基础上;有些是建立在念法的基础上,如深信因果、忆念无常等。遗憾的是,很多人对皈依的认识都流于表面,仅仅将此作为一道入门手续。那样的话,我们就无法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宿感。即使皈依,心依然是漂泊无依的。如果三宝不能成为生命核心,我们的生活仍会沿着惯有串习进行。

  很多人皈依之后还是找不到感觉,这就需要不断忆念三宝功德。皈依修行是可深可浅的,从浅的方面来说,是强化三宝在内心的地位,生起真诚皈依之心;从深的方面来说,则是以三宝功德为观修对象,将心安住并念念融入其中。因其浅,人人可以修习;因其深,可以直抵佛果。净宗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为实相念佛;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仍属念佛和念法的范畴。所以说,如果将皈依作为重点,就能为我们的修行打下扎实基础。

  

赞赏

长按







































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殿疯的图片是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l/1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