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弹考点速记中西药专业知识记忆点

距离执业药师考试还有天

西药考点向下滑动查看↓

中药之水鉴定

水试法鉴别中药材,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现介绍如下: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用水浸泡,停3min许,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无沉淀物。

2.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取本品浸于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3.秦皮:取本品,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树甙和七叶树素)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苷有关),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5.苏木:投入热水中,水被染成鲜艳的桃红色或橘红色,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液体变成深红色。

6.姜黄:用热水或乙醇浸泡,呈鲜艳的橙黄色透明液体,加碱(或苏打水)液体变桃红色。

7.熊胆:其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沉且不扩散,静置24h全部溶解出来的黄色色素仅布于杯底。

8.小通草:水泡后手摸有粘滑感;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9.天仙子:水浸时无粘性。

10.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后,种子粘滑且体积膨大。葶苈子浸水后,粘滑性较强;车前子浸水后粘液较少。

11.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8~10倍且呈絮状团(或海绵状)。

12.天竹黄:吸水性强,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并发出响声,不溶于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天然竹黄沾到唾液后产生极强的吸舌力。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静置不分层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儿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杆沾之,使轻微着色,待火柴杆干后,再浸入浓盐酸中,立即取出,于火焰附近加热后,杆上发生深红色,以此检查儿茶素。

17.芦荟:芦荟入水中,水呈黄绿色。芦荟的1∶水溶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即有四溴芦荟混合甙的黄色沉淀生成。

18.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且指甲盖下有清凉感为真品;入口则芳香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19.石膏:取粉末2g,于℃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经振摇无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失,以此检查皂甙。

23.白芷:取粉末0.5g,加水3ml,振摇后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4.柴胡:取粉末0.25g放入试管内,加蒸馏水5ml,冷浸20分钟后,滤过,取滤液强力振摇5分钟,有持久性泡沫产生,以此检查皂甙。

25.重楼:取细粉0.5克入水中,浸泡10分钟后,剧烈摇晃,发生持久性泡沫。因含甾体皂甙,其水浸液振摇后产生很多泡沫并且经久不散;而拳参含没食子酸而无皂甙之泡沫反应。

26.天麻:隔水蒸后有臊臭味(马尿味)者为真品,且野生者较家种品味浓。另取天麻粉末1g,加水10ml,浸渍4小时随时振摇,滤过,滤液加碘试液2~4滴,呈紫红色或酒红色反应。

27.阿胶:取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

28.山药、茯苓、三七、贝母、虫草、鹿茸:此类药材用粮食粉末伪造者较多,用热水浸泡15min左右,粮食伪制者会溶化,正品不溶化。

29、蟾酥:在蟾酥表面滴加1~2滴温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状为纯正品。(另一种说法:取少许投入水中6分钟~8分钟,膨胀,出现乳白色浆汁凸起,象棉花团样浮于水面,酥渣溶解后沉

于杯底者为正品,否则是伪品)

30、哈蟆油:温水浸泡呈絮状,体积可膨胀10~15倍。

31、沉香:质地坚实、富油性,香气浓烈而持久,能在水中下沉者为佳品。

32、血竭细粉:呈血红色,与水共振摇时,不溶解而浮于水面,水不染色,加热煮沸,软化而粘结成块者为正品,无此特征者为劣者或伪劣品。

33、牵牛子:水浸后种皮自腹面棱线处龟裂,并有明显粘性。

34、菟丝子:取样品用开水浸泡后,菟丝子表面有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漏出黄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35、常山:水浸液显天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加强。

36、楮实子:取样品(或粗粉少许)入水中,水即变成红色。

37、地骨皮:水浸液或碱性溶液在紫外光下均显污绿色荧光。

38、玄参:样品浸入水中,水应成黑色或墨黑色。

39、地榆:取样品入水中,水呈淡黄棕色。

40、旱莲草:取样品入水中,搓其茎叶,应墨绿色。

41、巴戟天:取巴戟肉少许,用开水泡后,水液显淡紫兰色为正品。

42、鸡血藤:样品投入热水中,有似鸡血样的一条红线散开为正品。

43、杏仁:取样品加水共研磨,有苯甲醛的香气。

44、阿魏:加水研磨则成白色或浅黄色乳状液,有强烈持久的蒜样臭气。

45、黄芥子:研碎后加入浸湿,可闻特异强烈的臭气。

46、燕窝:用水浸泡,呈银白色的晶亮透明体,柔软而膨大,以手轻压有弹性感,两手扯拉可伸缩而不断为正品。

47、黄芪:用水浸泡本品无粘液,有豆腥气味为真品。

48、穿山甲:真品水煮5分钟基本无变化。穿山甲珠:在热水浸泡10分钟,水色无变化,味淡。

49、丁香:取样品入水中萼管垂直下沉,质优。斜面下沉质次。如果已提油的公丁香则浮于水面,不下沉。可区别去油丁香。

50、川楝子:遇水显粘性感。

51、通草:水浸后手摸有粘滑感。

52、黄芩:浸入水中,原为黄色变为绿色。放入冷水中稍振摇,水色无明显变化,

53、海金沙:取海金沙撒于水中则浮于水面不下沉,水不变色,加热后才逐渐下沉为质优。

54、鹿茸之血茸片:正品血茸片骨质呈淡褐色,有裂隙,用开水浸泡不溶化,入水不变色。

55、麝香:取粉末少许置热水中,不立即溶化且水微黄,澄清,溶液气味芳香浓郁,水面无油珠者为正品。正品另一特点:置手掌中加水湿润,用手搓之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沾手、染手、顶甲或结块者为正品,否则为伪品。

麝香仁:取样品少许,用开水冲后或煮沸后倒入烧杯中,搅拌、静置。正品微溶于水,大部分沉淀,水溶液呈淡黄色,香气浓而持久,无纤维、淀粉、砂粒及动物内脏等异物,水面不得浮有油珠。

56、蒲黄:放于水中漂浮于水面,水不染色。若水显混浊有变色,水面部分沉入水底或在漂浮物中可见纤维状物则为掺伪品。

57、冰片:放入水中漂浮水面,若大部分沉没则质偏重偏硬,质量较劣。若溶于水,则为伪品。

58、檀香:取样品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数分钟,蒸气芳香。水澄清透明无色,久置后水液微浑浊,震摇后泡沫随既消失。

59、生地、熟地:放入冷水中稍淘洗,水色无明显变化,若水呈稠厚的乌色,水变浑浊,则为掺伪品。

60、降香:质硬而重,入水下沉者佳。

61、松花粉:入水不沉

62、浮石:取样品入水中,浮而不沉,反之则伪。

63、猪苓:入水不沉

64、没食子、亚麻仁:以入水下沉者为质优。

65、苏合香:沉水,

66、禹粮土:沾少许水,与禹粮土混合后涂于指甲上,有清凉感为真品。

西药学-降压药有哪些?

降压药(antihypertensivedrugs)又称抗高血压药。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西药降压

1、利尿降压药:

(1)噻嗪类:如氢氯噻嗪等

(2)潴钾利尿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3)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

(4)袢利尿剂:呋塞米等

2、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利美尼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等。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培哚普利(长效)、卡托普利(短效)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坎地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4、钙拮抗药:

(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短效),左旋氨氯地平(长效)等[1-2]

(2)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3]

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和硝普钠等。

降压药知识

1、高血压为什么要服药?

一般来说,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到目标水平(一般来说要求血压低于/90mmHg),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2、常见降压药有哪些?不同情况的选药原则

近40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而且都经过了大型临床试验的科学评估。在我国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药(如常见的氢氯噻嗪和速尿)、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如“迪之雅”“代文”)、钙拮抗剂(CCB,如“施慧达”“络活喜”)等五大类。

顾名思义,降压药的共同作用就是降低血压,但不同类别降压药因降压机制不同而各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正是医生为不同病情患者选择不同降压药的依据。

(1)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优于舒张压,更适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或有心衰表现的患者,应用中要注意避免血钾过低,同时如果您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情况,请务必告知您的医生,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快速心律失常、青光眼和怀孕的患者,但如果您有哮喘或周围血管病则不要使用该类药物。同时该类药物还会影响糖脂代谢,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3)ACEI、ARB类药物(如“迪之雅”)更适于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但不可用于孕妇。

(4)剂型长效CCB(如“拜新同”)有较好的防止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糖脂及电解质代谢无影响。

(5)分子长效CCB(如“施慧达”、“络活喜”)除剂型长效CCB优点外,此类药品降压时并不增加心率,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有效纠正异常血压节律,降低心血管风险。

(6)α受体阻滞剂(前边没提到,但也较为常用)适于有前列腺增生或脂质代谢紊乱的老年患者。

3、关于单药治疗和小剂量原则

当高血压不严重时,可以用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如小剂量疗效不佳,则可加大剂量或换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缓慢降压),如果血压还是无法控制,就要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了。

4、为什么要几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的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联合用药已是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了,所以您不必过于担心是不是多种药物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但是切记:联合用药而不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重复用药,因为一来疗效不佳,二来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5、固定的复方制剂也是联合用药么?常见的复方降压药有哪些?

另一种很常见的联合用药形式,那就是固定复方制的降压药,虽我们不能调整其中不同组分药物的剂量,但是患者使用方便。

6、哪些是长效降压药?为什么要使用长效降压药?

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分为分子长效和剂型长效两种,分子长效药物主要是由于药品本身半衰期长,可以更好的平稳控制影响而不受饮食的影响,比如我们常见的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而处方上或药盒上注明“缓释”或“控释”的降压药都是剂型长效药物,比如我们常见的迪之雅(坎地沙坦酯片)、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G6凝聚素、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佩尔(盐酸尼卡地平缓释胶囊)等等。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要比普通制剂贵一些,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它们呢?因为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每天24小时把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可以有效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而且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同时每天一次的用药频率还可以避免患者忘记服药的事情发生,使得血压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的要求。

7、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不良反应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对我们身体不利的作用。比如利尿药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也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那么患者该怎么看待这些不良反应呢?一来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进而耽误了病情,二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要置之不理,记下自己感受,必要时或复诊时告知您的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您调整治疗方案。总的来说,我们常用的降压药都是经过长期多中心的临床实践考验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8、降压药什么时候服用最好?

一般来说,我们每天的血压水平是规律波动的:24h有两个血压高峰时间,即上午6~10时,下午4~8时(所谓的“勺型曲线”)。那么在这两个高峰前半小时服药,降压作用就会比较好。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凌晨血压升高,那么就需要在睡前加服药一次。但话又说回来了,大部分人夜间入睡时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的器官供血不足,所以是否睡前用药一定要在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咨询您的医生。

9、降压药需要调整剂量或换药么?

我们的血压会收到诸如饮食起居、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忙碌、情绪激动、气候变冷,甚至有时候食用较多的动物脂肪也会加促使血压升高。既然血压变化,药物自然要调整,但这并不是说要随时随意调整,一般的“老病人”都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调整的策略,但对于“新病人”或者出现病情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还是要及时就医,请您的医生给您重新制定方案。但切记不可随意停药,尤其是有些患者在取得较好的降压疗效后,就开始麻痹大意,既不经常监测血压,也常常漏服降压药;更有甚者在规律用药后停药数天发现血压依旧正常,就主观的认为自己“痊愈”了,实际上这只是降压药在体内尚未代谢完而产生的“后续效应”而已,一旦降压作用消失,血压则又会飙升,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

降压药换药的问题也是大家经常议论的焦点。总的来说,降压药虽然种类繁多,但一般您的医生会根据不同种类降压药的特性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您选择最优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但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会产生“抗药性”,时间久了就开始忧心忡忡,其实完全不必这么想,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用药,还是相对安全的。至于是否更换降压药,一般取决于该药物的疗效、患者对于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病情的变化、药品能否买到等几个因素。如果这几点都没有问题,就不必随意换药。

10、哪些常见的药物会升高血压?

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升高血压的药物有:甘草、口服避孕药、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卡因、安非他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环孢菌素等。如果您将要或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告诉您的医生,以便他能够即使调整您的降压方案。

11、怀孕的准妈妈们不宜使用哪些降压药?

一般孕妇不宜使用的降压药一是ACEI类和ARB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和缬沙坦等),因其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新生儿肾衰、胎儿畸形等情况;二是利尿剂,因其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

12、忌用牛奶服降压药。

因为牛奶中有丰富的酪胺,当人体内一种分解酪胺的酶被降压药抑制时,酪胺就会大量蓄积,引起血压骤升,心律紊乱,严重者会引起血压持续性升高。

另外,牛奶分子的颗粒十分细腻,与降压药同服,分子颗粒很易包裹在药物分子表面,影响药效。

降压药的使用原则

服用降压药切忌急于求成,降压不能过快,应循序渐进,平稳降压。

降压药宜选用分子长效药物,平稳控制血压上午与下午的两个高峰,并且分子长效药物依从性好,可以覆盖偶尔漏服。

选用药物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首次治疗应从单药开始,阶梯加药。严重高血压例外。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效果。熟练掌握并坚持使用几个药物,新药、贵药、进口药未必是最好的。不能骤然停药或突然停掉某一药物。用药量须按规定剂量用足。选用不影响情绪和思绪的药。大多数病人的药物治疗须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除非有必要改变治疗方案。

一块钱可以买到什么?

一小包纸巾!一颗糖!

在鸭题库,你可以抢到最新药考课程

还包邮送新版官方教材

限量份,现仅剩少量名额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l/8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