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阿富汗后,苏军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游击战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 http://pf.39.net/bdfyy/bdfzj/

年3月,在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安排下,白沙瓦的六个逊尼派组织的首领第一次坐在了一起。他们共同谋划联合反苏的策略,决定成立一个同盟组织——“解放阿富汗伊斯兰同盟”。虽然几个党的联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各党的领导机构并没有合并成统一的组织,各自领导着自己的一派人马,但毕竟从形式上为反苏的各派组织提供了一个合作的模式。

随着白沙瓦内几个领导人对联合的探索,在阿富汗国内的各个游击队也得到了迅速壮大,到年上半年,游击队的兵力已由年的4万人发展到了10万人。苏军的侵略和保卫家园的热情使阿富汗人纷纷选择了参加游击队的道路。游击队人数的迅速增加,带动着游击战的战场也在迅速扩大。到年中期,阿富汗城市和农村的游击战都开展起来了。

抵抗苏军的游击战争是以“圣战”的名义进行的,阿富汗游击队员被称之为“穆贾希丁”,意即“进行圣战的人”或“圣战者”,外部世界常常将他们意译为—“自由战士”。

阿富汗的城市建筑众多,街巷复杂,是开展游击战的有利地形。在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等地,战斗尤为频繁和激烈,这些地方,黑夜和白天轮流掌握在游击队和苏军的手中。白天,苏军在各大街道上巡逻,阿富汗政府官员们也都沉稳自如地走入自己的工作部门;但是太阳刚一落山,他们无不惊慌地逃入由苏军严密守控的住宅区,尽管那里偶尔也会遭到一阵枪击或是几枚火箭弹的偷袭,但相比较而言,那里仍是最安全的地方。

因为在夜晚,城市已成了游击队的天堂。他们成群结队,攻击政府大楼、广播电台,暗杀阿富汗政府官员和苏联军人。而白天一来,他们则不见了,街上走着的仍是阿富汗市民和巡逻的苏军士兵。

阿富汗游击队员神出鬼没,城市游击战开展得如此成功,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城市中组织严密的联络网和游击队领导人的指挥。

阿富汗游击队

秘密联络网大部分是由阿富汗政府各部门中同情游击队的公务员组成。他们利用苏联人的信任,建立了苏军绝对不会搜查的武器贮藏处。而那些潜伏在阿富汗政府军中的游击队联络员经常偷偷到郊区去会见游击队的领导人,送去情报,带回信息或补给品。

但由于人员活动、武器输送等方面的困难,以及苏军实力的强大,阿富汗城市游击战的难度远远大于发生在广大山区的游击战。有时候,为了更好地攻击城市目标,城市游击战还采用城外夹攻的方法,即先在城外聚集一批游击队兵力,袭击城市,吸引住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注意力后,城市游击战再展开,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粗略地罗列一下阿富汗游击队在城市游击战中的战果,便可以发现,这样的城市游击战行动对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打击实际上相当巨大:

年11月21日,用火箭筒袭击喀布尔的洲际饭店。

年4月14日,暗杀阿富汗国家情报局第二号人物吉拉姆·萨希·阿塔尔将军。

年4月,暗杀洛加尔省省长。

年5月1日,暗杀帕克蒂亚省省长。

年5月6日,暗杀坎大哈省省长穆罕默德·雅蒂米。

年9月,暗杀马扎里沙里夫市警察局长。

年1月19日,暗杀苏联将军奇德钦科。

年8月3日,袭击喀布尔的巴拉希萨尔堡军火库。

年8月,攻击巴格拉姆机场,击毁22架苏军直升机。

年10月26日,在喀布尔暗杀苏联将军伊斯特诺夫。

年12月21日,袭击贾拉拉巴德机场,击毁10架苏军直升机。

年12月24日,武装骚扰苏联大使馆。

年12月28日,破坏向喀布尔供电的马希帕尔水电站。

年8月,再次重创巴拉希萨尔苏军司令部。

年12月,袭击加兹尼监狱,释放名犯人。

年12月4日,暗杀阿富汗政府军将军阿卜杜勒·库杜兹·拉希德。

年12月22日,袭击喀布尔电台和军事学院。

在阿富汗的反苏游击战中,进行面更广、取得更大战果的还是发生在广大农村和山区的游击战。在农村及山区的游击战,由于各游击队的派别不同,而且在民族、地理、宗教等方面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他们一直没有统一领导作战的中心,在作战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阿富汗南部和东南部的游击队主要由传统的部族和山区居民构成,在伊斯兰教毛拉的支持下,由有名望的、受人尊敬的家族成员担任领导者,这些游击队一般在8—12月,也就是等到庄稼收割之后,采取各种军事行动。这些游击队的作战计划、行动方法等经常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讨论,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付诸实施,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他们的战斗计划在行动前就已经预先拟好,大多以阿富汗政府军为袭击目标,袭击苏军较少,而且行动都是在夜间;袭击之后,他们便会迅速地撤回到自己的村子中。这些人进攻时都很勇敢,但也比较轻率,所以损失也相当严重。

阿富汗游击队队员在操纵高射机枪

在阿富汗北部和西北部,前阿富汗政府军大尉伊兹马伊尔·汗的作战方法极为流行,各游击队大多按照他的观点组织战斗。从广大的农村选几个主要村落,在那里固定集中人左右的游击队员,以守株待兔的方法打击一切来犯的敌人。他们一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由于山区的交通不便和工具的粗劣不足,他们往往只能固守在一定的区域,既不能参加固定区域外的战斗,也难以支援相距较远的其他村庄的战斗。

尽管各个地区游击队的战斗能力和作战方法不尽相同,但作为游击战,他们的战术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游击队或者是沿着公路干线破坏苏军的运输,或者是打击苏军的逐步推进,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或者是主动出击,打击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孤立据点。

由于阿富汗国内山区极多,因此主要的交通线极少。苏军只能靠公路来推进摩托化部队和运输主要的军用物资。这样,阿富汗游击队就将破坏公路运输作为一个主要的作战目标。这些战斗一般规模都不大,持续时间也较短,但由于出现的路段较多,战斗的次数频繁,它严重地阻碍了苏军进展的计划,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为加强对交通线的控制,苏军在主要公路干线上的一些重要路段大量设立交通调整哨、检查哨,检查过往行人和车辆,防止阿富汗游击队对重要路段和桥梁进行破坏,在有些路段还派出了流动巡逻车。在最易受阿富汗游击队攻击的地段,苏军每隔一定距离就修建一个驻兵的小碉堡,四周布设地雷场。一些容易被阿富汗游击队利用的设伏地段,往往被苏军指定为“自由射击区”,任何活动物体都会遭到轰炸和枪击。只要苏军在路边遭到伤亡,就把邻近的村庄夷为平地,将居民赶离公路。如此做的代价是,大量苏军兵力被牵制。

查普查勒山口之战是阿富汗游击队的宝贵经验。在交通要道上,游击队有时在公路两侧利用有利地形构建工事,夺取对交通的控制权;有时在公路必经的险要路段,如隘路、山口等地设伏击,搞破坏;有时则利用公路两侧的村庄、树林、壕沟、丘陵等地设下埋伏,攻击公路上的小股苏军;有时则直接在苏军通行之处设路障、埋地雷、炸毁涵洞或桥梁,挖下深沟或陷坑。针对苏军的逐步推进、侵袭根据地等做法,游击队则常常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构建多层防御阵地,层层阻击苏军的地面部队,一待苏军大部队或是空中力量赶到,他们便迅速地撤进隐蔽地点。

在对付苏军的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方面,喀布尔北部山区伏击战的经验被不断推广。在苏军直升机可能经过的山谷中,阿富汗游击队的对空伏击分队分为两组。第一组驻守在山谷坚固的阵地上,引诱苏军直升机前来攻击。第二组配置在比第一组高约2米的地方,装备大口径机枪和RPG火箭筒,任务是击毁直升机。苏军直升机飞来时,第一组在最大射程上开火,吸引苏军飞行员注意。当直升机飞临第一组上空实施近距离攻击或投下步兵时,第二组就一齐开火,从侧面或上方击毁直升机,消灭投送的步兵。

为了保护根据地,阿富汗游击队经常在根据地外围埋设地雷或设置各种障碍。阿富汗游击队常常分成几股力量,苏军向西挺进,游击队就在东面进行袭扰,苏军扑向东面,这股力量就利用山区地形巧妙地转移。与此同时,另一股游击队又在西面出现,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经常令苏军疲惫不堪却毫无收获。

阿富汗游击队有时也主动攻击苏军孤立的据点。这种进攻的规模大小不一,有时十几人,有时几百人,多在夜间进行,袭击后迅速撤离。这些孤立据点包括苏军占据的机场、雷达站、军火库、后勤仓库、兵营及临时营地等。总之,阿富汗游击队采用各种方法,只要存在有利于己的条件,他们就会奋力一战,从而不断地牵制和打击苏军。

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阿富汗战争负最终责任的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谢尔盖·索科洛夫元帅变得焦急不安。勃列日涅夫大力提倡的速战速决没有达到目的,而且苏军对付这些无所不在的游击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多年来,苏军的战术方法与训练方向一直是,与北约组织在西欧平原展开超大规模机械化作战。但在遍布山地的阿富汗,这一切根本无从应用。

本文节选自《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x/11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