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和果果看了《帕丁顿熊2》。记得前几年看第一部的时候,他又担心又害怕,吓得失声大哭,不敢再看。这一次主动要求看第二部,已经淡定多了。一会儿默默擦眼泪,一会儿哈哈大笑。这几年,我们一起看了很多部电影。时光在一部部电影中飞逝而过。走进电影院,四周一片漆黑,只有眼前的大屏幕闪着亮光放映着别人的人生。也曾羡慕剧中人的人生怎能如此精彩,其实想想现实中的人生可比电影精彩得多。一颗心随着剧中人的喜怒哀乐起起伏伏,感叹完别人的人生,走出影院,回家继续悠悠地过着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在我们一起看了很多部电影后,那个曾在我怀里撒娇的小小孩儿渐渐长大。在某个瞬间,惊觉面对曾经的恐惧和黑暗,他渐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勇敢和自信,越来越是个小小男子汉了。
为了这只来自秘鲁的帕丁顿小熊,我也没忍住,为它哭一鼻子。这只给成人世界带来丝丝暖意和慰籍的小熊很英国。它有着英国式的绅士和优雅。它是年,迈克尔.邦德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商店橱窗里,看到一只孤独的泰迪熊。这使得他萌发了创作灵感,从此一只关于帕丁顿小熊的故事,从伦敦火车站走出,走向了世界。
帕丁顿小熊像个孩子,它有着孩子的稚拙和天真。开始它对成人世界思维模式困惑不解,甚至被成人伤害过,但它依然一次次坚守着南美民族血液里的乐观、豁达、从容与自信,最终用自己的真心换来了成人的接纳与鼓励,当然还收获了更多更多的爱。帕丁顿熊就是一个童话,是成人和孩童都需要的童话。它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疲惫与复杂的缓解,它是对孩童世界无限善意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它是这个黑暗世界的一束明亮之光,它还让我们依然愿意相信爱。
看完帕丁顿,为了缓解情绪,出门买了哈根达斯。买一送一,选了草莓和香草口味的,甜品让人瞬间获得大大的愉悦感,开心死了。然后紧接着马不停蹄地,我们去看《挚爱梵高》。由于吃了冰激淋,加上午休的瞌睡虫来找我,开始犯困。我不会告诉你,我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闭上了眼睛,迷瞪了一会儿。醒来时,看见邮递员在奥维尔的风吹着层层麦田里走着。一下子对梵高歉疚起来。大家谨记下午吃了东西不要去看电影。那天下午女友说她看这部电影时也睡着了,心中略感安慰。
看完电影我们决定去吃个旧小黄牛米线,差点也睡着的小孩边走边问我:“妈妈,梵高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啊,梵高究竟是怎么离去的?谁都没有亲临现场,所有的答案仅仅是后人的猜测而已。我们已经无从知晓,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那颗最终致命的子弹就那样穿进了他的胸口,把他带进了天堂。
回到家,我们一起把梵高的各种书翻出来一起看,看着书中的文字和梵高的画,一起回忆着电影里出现过那些画面。小孩一边看书一边说,梵高的爸爸妈妈没有给他爱,他太可怜了。看到梵高的自画像,小孩来了灵感,画了两幅梵高自画像,还做了剪纸拼贴。我喜欢他画的梵高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不一样的神采。他说,是梵高在笑。心底澄澈透明的小孩,他是想给一直在寻求爱的梵高一点点世间的简单纯粹的爱呢。
是的,梵高一出生就被打上了悲剧的烙印:他沿用了一年前刚出生就夭折的哥哥的名字文森特。父亲是荷兰归正会的新教牧师,他的虔诚极大影响了梵高对生活的看法。梵高小时候很崇拜父亲,但在他后来的记忆中,父亲却是顽固、冷漠的。母亲是订书匠之女,她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梵高一生对阅读的热爱。梵高去叔叔的古比尔画廊工作后被开除,想当牧师没有通过神学考试,去做临时助理牧师被教会开除。这些都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坚持,他对世界有自己的理解,他对劳苦大众的痛苦有深深的同情。
家人不理解他,父亲甚至考虑要把他送去精神病院。只有弟弟提奥理解他懂他无条件地支持他帮助他。二十七岁他流浪到法国,选择成为一个艺术家,拿起画笔,开始创作。缺少父母的关爱,多了世人的冷漠。他唯一的知己就是自己的弟弟。他的孤独、潦倒、迷狂、绝望和对这个世界的善意都在他的每一幅画里。世人不懂他的美。而梵高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他一直在用它的画来诉说对这个世界的强烈感情。
他在安特卫普第一眼看到日本版画时,被其强烈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深深吸引。之后一直收集,一直学习这些外来文化。模仿的歌川广重的《龟户梅屋铺》,我特别喜欢。现在这副画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他的模仿颜色更加强烈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是一种更具创造力的模仿。他一直坚持,艺术应该表现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他用最克制的方式画《有苦艾酒的咖啡桌》表达他的孤独,他在普罗旺斯用黄色和淡蓝色画出《卧室》表现自己宁静的内心,他用《夜间咖啡馆》表达他自己对周遭世界疏离以及对他人的苦难同情之心。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内心深深渴望着被爱,即便没有得到过爱,他依然有着一颗对世间苦难之人的悲悯之心,他依然用尽全力去爱这个世界。他的内心有着对生活的热情,虽然多数时候他常常孤独绝望悲伤。凭借着想像创作的《星空》,梵高回到故乡荷兰。他看见教堂顶上的天空布满星辰,周围的屋子传出温暖的灯火,那是他渴望的生活。但他一生却从未拥有过这样的生活。
他的妈妈把他渴望拥抱的小手推开,他的父亲在他回家时投过来的冷漠的眼神,都把他隔绝在家人爱的大门之外。他一个人在大雨中支起画架专心作画,一个人在穿行在金色的麦浪间去无人旷野作画,一个人在保罗摩索拉斯精神病院的病房看窗外的罂粟与麦田、山丘与云朵。
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写下“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表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而这些我难以用语言表达。”就是那副《有乌鸦的麦田》,几乎成了他的临终遗言。这个世界在梵高生前对他并不友善,而他始终保留着爱与善良。他在尽力活着,一直用画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强烈的温柔的情感。
《神秘博士》里,Doctor带梵高来到年的巴黎,他看到奥赛博物馆里自己的作品满满布满几个展厅,精心装裱重重护卫,无数人在他的画作面前赞不绝口。当他亲耳听见馆长评价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的他留下了激动喜悦的泪水。这个世界欠他太多太多。他需要的仅仅就是这个世界对他说一句话:我们懂你。懂得,这是世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能击碎坚冰,穿透时空,抵达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让你瞬间被击溃,任由泪水尽情滑落脸颊。如果时空真的可以穿越,让梵高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该多好。
虽然我经常处在深深的痛苦中,
但我的内心依然拥有平静、纯粹的和谐与音乐。
—文森特.梵.高
转发也是最好的支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