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从西藏到尼泊尔三

去西藏旅游,如果时间充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顺道去看看喜马拉雅山脉另一侧的神奇国度——尼泊尔。我们9人包车从拉萨经由日喀则,经过了18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边镇樟木,当我们计划步行穿越国界、踏上中尼友谊桥的那一刻,我们惊奇地发现,一山之隔、一步之遥竟有如此大的变化,包括气候、人文,甚至是味道。

公然

初识“印度风”

尼泊尔地处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古国之间,文化和饮食自然也深受影响,当地流传一句话:“文化方面,中国是尼泊尔的父亲,印度是尼泊尔的母亲。”两种文化在此地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尼泊尔特色的衍生文化,然而在饮食方面,尼泊尔似乎还是继承印度多些,比如,印度人喜欢吃咖喱、辣椒,而尼泊尔除了繁华的旅游区外,当地人的街边小吃也基本上都是这样。

初次感受这个特点是在边境到加德满都的路上。时至中午,司机将车停在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车刚停下,一个打扮颇印度范儿的年轻人推着自行车就立刻将头探进我们的车窗里,激动地看着我们大叫:“Beans!”自行车上则是用一个木板放着一大摊“炒豆子”:绿色、红的、黄的、白的,颜色倒也鲜艳,只是灰尘时不时落在上面,不甚卫生。当我拿出一张面额的尼币打算买一份价值10尼币的豆子尝尝时,却没有获得找零,得到的是异常巨大的一份“豆子”,我多次要求退钱未果。后来当我们在住所结识一位CRI驻尼泊尔记者时才知道:“尼泊尔人做生意,尤其是街边的小摊,如果你给他的钱够买两份,而你只要一份,他一般会拒绝找钱,然后给你两份食品。”

虽然当地风气如此,但我心里依旧疙瘩,因为当我把豆子放入口中时,几乎没有尝到豆子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冲上鼻腔的浓烈咖喱味儿和混杂其中沙子的味道,况且豆子本身也比较干,一看就是加工时没放入很多油,属于干炒类型,吃一口豆子要喝三口水,个人并不十分喜欢这个味道,只是意在街边文化。同行的几人在吃了两口之后也被咖喱味儿呛得不停打喷嚏,而一位喜欢咖喱的朋友则兴高采烈地分析:“这豆子是用黄咖喱泡过的,所以豆子里面渗透了浓烈的咖喱味儿,这和湖南的久久鸭制作方法相似,味道在食物里面,这样正宗的咖喱味儿在国内可是很难遇到的。”

在尼泊尔,交通继承了印度特点,坐车顶、跳车、随地小解等在乡镇道路上随处可见,我们在前往博卡拉的班车(LocalBus)上就体验了一次。当司机停在固定野外休息地点时,眼前映现出了一个场景:车上放着时下流行的印度歌曲,路左边停靠了一长排汽车,车窗户下站着一长排男性在路边小解,在这些人中间穿梭着数个手端辣米饭、炒豆子的小贩边走边吆喝:“Rice!”、“Beans!”,小解完的男人站在原地买份小吃、还没洗手就用手抓着吃,离车窗近的人有的还会随着车上传出微弱的印度音乐边吃边摇摆……看到此景,我忍不住问司机:“Always?CanIdolikethis?”司机则用惊奇的表情回答:“Ofcourse!”似乎在告诉我:“你真是大惊小怪,不然停在这里干什么?”

当我融入其中品尝辣米饭时,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句话:“喜欢印度的人会很喜欢,他们觉得刺激、激情,讨厌的人会很讨厌,他们觉得脏乱差。尼泊尔是印度的衍生产品,是过渡。”辣椒就是很好的证明,当火辣辣的味道从嘴里向下蔓延至胃时,我已经忘记了在吃的是一个物产相对贫瘠的国家的米饭了,也没有更多在意米饭口感是偏硬、是隔夜的、还是加入了香草、茴香等调味料了,我只觉得火辣的气浪刺激着肾上腺素的分泌,随着身边摩托车的飞驰而过,更有一种想极速奔驰的冲动,这似乎就是对尼泊尔街边“辣米饭”最好的诠释和理解,因为尼泊尔街边小吃的魅力在于它的次印度文化。

“甜美”的芒果

尼泊尔人喜欢甜饮,尤其喜欢芒果口味的饮料,这方面从加都街头随处可见的加糖鲜榨芒果果汁、以及百事公司年出品的在印度颇为流行的芒果口味玻璃瓶饮料“Slice”就能看出来。虽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风使得尼泊尔比较适合种植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但这里仍不是培育芒果的最佳地点。

在这家鲜榨果汁店里,玻璃罩下面摆放了芒果、苹果、橘子、梨、香蕉、木瓜、葡萄、石榴等数十种新鲜水果,但芒果所占的位置超过了三分之一。老板介绍这里的芒果分两类,一类是尼泊尔本地芒果、小且发青,但味道较甜,另一种则是印度芒果,价格较高。一看之下,还是印度芒果品质高些:有的大如南瓜,有的小巧如枣,有的鲜黄欲滴,有的红如枣色,还有些黄中带红,形状上也是椭圆的、长的、圆的各异。选择完需要的水果,老板选用15尼币一瓶的矿泉水作为果汁的辅料,在榨汁完成后还加入了两大勺糖,加罢还拿起一个蜂蜜瓶子询问:“Needthis?”一个朋友选择了加蜂蜜,但尝了一口后迅速喝了些矿泉水:“尼泊尔的甜我享受不起。”老板看此状况大笑不已,而我们则认为没有加蜂蜜的芒果汁甜味正好。

芒果甜饮也普遍出现在尼泊尔的小餐馆中,在帕米尔地区靠近小杜巴广场的一家饭店中,只要花费35尼币就能品尝一瓶芒果口味的slice饮料。Slice是一种在印度颇受欢迎的芒果味软饮料,在尼泊尔用汽水玻璃瓶盛装,递给我们之前,老板先充分的摇一摇,将瓶底沉淀的甜味混合均匀,虽然看不懂瓶子上面的尼泊尔文字,但尝一口就能感觉到,和国内曾经流行过的“醒目”有点儿像,配料应该也很相似,用的是水果口味的食品添加剂,只是没有碳酸气泡,口味绵且甜、细品之下还会感觉有丝状的润滑,加上炎热的天气,冰镇过的芒果甜味更是有种沁人心脾的美感。老板介绍说,每到天气炎热时,他都会在冰箱里存上半冰箱的slice,在这里,slice比可乐、雪碧和芬达更好卖。

偶遇“中国”影子

尼泊尔饮食虽然大部分沿袭了印度风格,但也存在一些从西藏流传进来的美食。当我们看到旁桌端上一盘酷似煎饺子的主食时,才知道原来中国的饺子在尼泊尔被叫做“MOMO(馍馍)”。

MOMO是数个世纪前从西藏传入尼泊尔的,其原型是“藏式饺子”,外形方面仍保留了藏式饺子的特点:与中原汉族传统饺子扁平馅儿少的做法不同,藏式饺子每个都是圆润饱满、褶儿多且密,每个饺子的形状看上去颇像一只只小老鼠。颇似藏式“老鼠饺子”的MOMO在尼泊尔却几乎被印度化了,因为无论是羊肉、鸡肉肉馅儿饺子,还是胡萝卜、白菜等素馅儿饺子,馅儿里都有一股浓浓的咖喱味儿,不仅如此,沾饺子的蘸料也由醋被换成了咖喱酱。肉馅儿也不像中国饺子馅儿那般结实,有点儿散,咬一口沾一下料就会散落在碗中,但口味仍算上乘。据客店老板介绍,MOMO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一种主食,很多人也将其当做早餐食用。

傍晚6点左右,在帕米尔地区的尼泊尔餐馆中,聚集了许多当地人,他们大多数都是点了一份主食、一个由木桶装和吸管组成的饮品,老板介绍这是Dongba酒,在木桶中放入了粟米酒曲,加入开水浸泡数分钟即可饮用,一桶Dongba酒能蓄水十次左右,之后再蓄水味道就淡了。起初我只觉得这种方式很熟悉,但听到老板提到其酿造方法源自“TibetBeer”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酒的制作方法就是源自青稞酒,也有尼泊尔人称其为“藏式啤酒”,只不过在这里,酿酒的青稞改成了粟米。

的确,酿造青稞酒就是先将青稞放入锅中煮至八成熟,晾干再撒上酒曲发酵,如需要储藏则待冷却密封至陶制容器中,需要时加入开水稍等即可饮用,通常第一壶较浓不饮,二、三壶是高度数的酒。在尼泊尔,青稞被换做了粟米,发酵的陶制容器换做了木桶,据老板介绍,端上的木桶粟米酒曲是被开水过滤了两、三遍的,因为前两次加入开水酒太浓。味道方面,确实和青稞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有些酸甜,入口很绵,但后劲儿十足。老板介绍,价格为35尼币的DongBa酒是当地十分流行的平民饮料,很多当地人都是一桶酒边喝边聊天到晚上下班,它是当地平民夜生活的标配。

吃点儿当地文化

相比咖喱、辣椒、芒果、MOMO和DongBa酒,JUJUDHAU算是少有的、尼泊尔原产的食品了,它虽然简单,却足够惊艳。JUJUDHAU,也有人称其为“酸奶之王”,是一种产自帕德冈、之前仅供应古代尼泊尔皇室的酸奶酪,其制作方法在古代属于绝密技艺。现在在帕德冈已经成为了平民饮品,一大杯仅卖大约10尼币,味酸,不喜酸味的人可以任意加糖。但这样一个酸奶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之前只有帕德冈当地才有,后来随着尼泊尔旅游业的发展,一些诸如加都帕米尔地区的旅游集聚地也开始引进了酸奶之王,只是由于前来帕米尔地区的游客中,以喜爱甜品的欧美人居多,进入帕米尔地区的JUJUDHAU也成了被加入大量糖的衍生品种。

图片:siwasmile

在帕米尔主街道二街的尽头处,40尼币就能买到一杯改良过的酸奶之王,老板先将酸奶酪放入冰箱冷藏,加入大量糖后将其搅碎搅匀,既保留了原有的品质,又适应了不同地区游客的需要。每天从上午11点开门到下午7点关门,门口总是挤满了争相购买的人。我们在一个西安女孩的带领下也品尝了一番,那醇香的奶味儿和直入人心的甜味促使我们每个人在35度的高温下都挤着连买了三杯,享受着一饮而尽的畅快和碎酸奶酪从咽喉划过的快感,当然还有内地酸奶不具有的异域风情口味,以及会凝聚保留口中至少五分钟以上的原生态香味,美味至极。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尼泊尔本地食品就是可以无限量加菜、加饭的尼餐DalBhat了,它是由米饭、咖喱汤、土豆蔬菜、辣白菜泡菜、玉米薄脆饼构成,用一个圆形食堂饭盘装着,吃完了可以找老板免费添加,价格一般为尼币左右,比当地的炒米饭便宜。味道比较一般,米饭一般都较干,并且颜色也不算太鲜艳,这是由于当地水资源不仅比较缺乏,而且也不算十分干净导致的,当地自来水管中流出的水都是黄色的;土豆则做成了咖喱味道,半块儿状半泥状,口味很像国内的土豆泥,是尼餐中味道比较突出的;辣白菜则和韩国泡菜十分相似,味道没有韩国泡菜酸甜可口;咖喱汤大多数使用印度黄咖喱,以稀咖喱为主。

虽然味道不算突出,但颇能体现尼泊尔人以米饭作为主要食物、并配以简单易储藏的菜品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用手搅拌食用和无限量免费加餐的特点,让人感觉这似乎才是尼泊尔人每天真实的生活状态,于是为了体验一把当地人的感觉,奔走一天后的晚饭,我们也点了一份DalBhat,并在吃光后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将沾满米饭的手举起来大喊到:“More!More!”

吃完主食,嚼一嚼由冰糖加茴香也是在尼泊尔特有的饮食体验。一些尼泊尔餐馆门口处,结完帐时,老板会邀请你尝一尝由冰糖和茴香构成的“原生态口香糖”。这种做法在印度同样盛行,只是在印度为了去除浓烈的印度菜口气,和冰糖一同咀嚼的还有其他种类香料。由于两个国家都有此文化,并且是与印度教和印度饮食习惯相关,大多数人都认为其起源印度,但也有不少尼泊尔当地老板坚持认为,这种做法起源尼泊尔。姑且不论起源如何,在尼泊尔当地的餐厅中,吃完正宗尼餐后,老板是会邀请顾客品尝这种文化的。嚼上数分钟后,大多数游客都会将嚼出的汁液吐出,因为大多数无法适应这种奇怪的味道,这看上去有点儿像海南地区嚼槟榔的做法,都是用天然的植物作为“口香糖”,去除口气,当然也有人醉心于品尝并享受这种特殊的味道和文化。

旅行路上

Followmyheart

尼泊尔

未完待续

初见全世界原创内容,严禁抄袭

欢迎转载,请后台联系我们授权

推荐阅读

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从西藏到尼泊尔(一)

你去或不去,它都在那里,24小时待机

别看我疯疯癫癫,我喜欢你的心永远不变

看了又看,这些经典的旅行纪录片,你看过几部?

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旅行都市传说,我tm竟然都经历过……

TODAYISAFRESHDAY

每一天都是新的

长按

一键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昆明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x/1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