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敬师长的罪业

-不尊敬上师的罪业

不尊敬上师的罪业

  共分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低毁上师的罪业

  1、诬蔑诋毁一个上师,其罪等于诋毁一切佛。经中说:「对于其救星,弟子若诋毁,诋毁众佛故,其人受重苦。」诋毁的意思就是瞧不起上师,诬蔑上师。如说他心倩粗暴、贪欲心重、貌不端正、心不公平等等,等等。

  2、低毁上师修密法不会得成就。犯有四重堕罪,五无间罪等任何一种大罪,通过密法的消业法都可以消净,成就殊胜佛果,但唯有犯低毁师长罪的消除不了。在《密集主续》中说:「世人虽犯无间等,重堕性的种种罪,在那金刚乘大海,修证此道得成就,诚心诬蔑上师者,修也不会得成就。」《密集续疏明灯》中还说:低毁上师者不但其人修密无成就,与他要好的朋友也得不到成就。因此不但不能和犯低毁上师罪的人交朋友,就是相接近也受其晦气的影响而妨碍成就。

  3、诋毁上师的人修密法不但不会出成就,反而会下堕地狱。在《金刚心庄严续》中说:「其人低毁金刚师,虽然修密很努力,放弃睡眠离喧闹,潜心修炼一干劫,只是修堕地狱道。」这是说:如法亲近上师,每一种无上密续都可以使你在浊世的短暂一生中获得无上佛果,如果背离亲师之道,虽然废寝忘食,远离世俗事务的干扰,勤苦修炼干年万载,不但不会得到任何成就,反而就像修炼下堕地狱饿鬼之道,事得其反,不可挽回。

  4、诬蔑低毁上师对今世后世都不吉利。如《上师法五十颂》中说;「诋毁上师者,多病多灾害,闹鬼中巨毒,大迷将毙命,官火与毒蛇,水盗诸天灾,邪魔与鬼怪,追命堕地狱。」是说倘若对上师不敬说坏话,不但今生今世不吉利,多病多灾,作事倒霉,死后也会堕无间地狱,承受无限痛苦。

  5、诋毁上师,未生功德成就不生,己生功德成就将消失。犹如树根坏死的树,树枝树叶也将要枯死一样,一切功德成就的根是信德,失去信德后不但不会产生功德成就,就连原有的功德成就也将会消失。关于此说的经典根据见《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方面的验证故事不少。以前格西公巴瓦收过一个弟子,修止现很长时间没有任何进展,便去请示公巴瓦大师,大师说;「你是否背弃过上师?」他说:「有这么回事。」大师说:「速去忏悔,请求恕罪。」他便去如法忏悔,得到上师的宽恕,然后去修行才得成就。在印度曾经有个得成就的瑜伽师,由于他出身高贵而有傲气,有次故意从上师头顶空中飞过,立刻掉在了地上,失去了飞行功能。

  我的恩师曾说:不尊敬和低毁上师的人,即使是被称作佛菩萨化身的人也会倒霉的,这种事处处可见。因此,噶当先辈们曾说:「不尊敬上师的人,虽精通三藏也无用。」背离上师的人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学问,也干不出自利利人的任何事情,这也是一条无法改变的法缘规律。因此,学人最好是像爱护生命那样爱护师道。不使产生不尊敬师长的任何行为。万一若有失敬之处,立刻要向上师忏悔,否则死后不仅要长期受到循环恶道的苦难,即使在今生今世也做事不顺心,很少有安乐可言。在经续疏论中,对这个问题讲的很多。那么,犯了不敬之罪如何忏悔呢?这在《上师法五十诵》中说;「向那位师长表尊敬,奉献适当的供利,所生病痛与灾难,逐步消除不复生。」就是说:向触犯的那位师长尊敬地表示歉意,奉献衣物。食品之类的供品,取得上师的宽恕,其不敬师长的罪业就会消除,病痛灾难等不吉利的事也消散。若所触犯的上师已去世或路途遥远而无法向他亲自忏悔陪罪,也可以按格西仲敦巴所教导的那样做,因从法性上讲一切上师法性为一体,所以,向身边的上师进行忏悔,也可消业。这种消罪的办法适应于触犯上师罪的一切方面。

  (二)违背师言的罪业

  1、经典根据

  经藏中说:「敬奉言教者善,背离言教者不利,利害的程度,随其奉行背离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在《金刚帐续》中也说:「受到灌顶的弟子,倘若违背师言,今生多有灾难,来世下堕地狱。」岱得巴大师说:「不听上师言,不会出成就。」等等。

  2、逻辑推理

  上师教导的总旨只是「诸善奉行,请恶莫做」两句话。凡事都离不开因果规律,若不听从师教弃恶扬善,善不会自生,恶也不会自断,这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3、验证先例

  大成就师那宝哇和热琼巴,虽然是印藏有名的成就师,但曾一度违背上师的教导而吃尽了苦头,如传中记载。何况我辈凡夫俗子,怎能随便违背师教?有时思想动机虽然不错,但违犯师言仍然没有好的结果,如益喜尖参大师的传记中所记载的那样;当他离别他的上师赤南木卡藏时,他的上师对他说:「你不要磕离别头」,不久还会见面。」他离开上师的住地后,回想起上师教诲之大恩,情绪激动难以抑制,就朝上师的禅房磕了几十个头才离开。不想这小小的违背师言,竟然造成了终身的遗恨,此后再没有见到上师。这类故事很多。如果有时上师的言论不合理,就应善言相劝,虽然说的合理,但自己执行有困难,做不到时也就说明情况,请求宽容。正如《律论总纲》中说的:「违背教义之言,要劝告制止。」《上师法五十颂》中说;「若是做不到,讲明请宽恕」。

  (三)对上师生气的罪业

  《时轮续》中说:「对师动怒一刹那,一劫善行全被毁,数劫堕生地狱等,恶道遭受深重苦。」就是说对上师动怒一刹那。就会毁掉一劫所修善行成就,还要在地狱等恶道遭受数劫的深重苦难。嗔怒是恶中之恶,对任何人也不能生嗔恨心。尤其对功德之源上师生嗔心,其罪过更大。

  (四)寻找上师缺点的罪业

  《续部》有言;「看到优点得成就,看到过错毁成就。」意思是说:看到上师身上的优点而产生敬心会得到成就,看到上师的缺点过错而失去敬心、信念就会妨碍出生成就,毁掉原有成就。格西抱道瓦曾说:「光   (五)将上师看做平常俗辈的罪业

  根据自身境界,世俗眼光把上师看作俗流平常人,不但得不到成就,而且也是严重的失戒行为,会对今生和来世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格西仲敦巴曾禀告阿底夏尊者说:「我们藏地修行的很多,出成就的没有几个。」尊者说;「大乘功德成就,无论大小都离不开上师,你们藏人把上师当做普通人,怎会出成就?」在《蓝宝匣》论疏中说:「把开示大乘教理的善知识,看作平常人是严重的失戒行为。」噶当、格鲁先辈的教言中都持同类观点。世俗弟子的心目中,见到的上师也是普通人,这是自己的灵心被无明覆盖所致,但实际上说法的上师一定是真佛,我们要透过平常形象,看到圆觉真佛的本质,以增强信归。

  (六)不尊敬上师的罪业

  经中教导:徒弟对上师,就要像臣民尊重转轮王那样恭恭敬敬。身行叩拜大礼语赞功德行祈祷,心中常生敬心信依之情等,必须严格以三戒法规行事,丝毫不能怠慢。否则就会犯失戒之罪。如前贤桑吉益西有次给众弟子说法时,他的上师大成就师帕仓哇像个乞丐的样子,从身边走过,他怕行师礼有先身份,便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突然他的两只眼球都掉在了地上。这件事说明在任何时候也不以种姓地位身份、财势、长相、学问等产生高傲情绪,不尊敬上帅。否则就是自己害自己而变行一事无成。上师即使是心情暴躁,品质低劣,但从徒弟的角度则的不能鄙视,要恭恭敬敬对待。

  (七)践踏上帅身影座垫等罪业

  《上师法五十颂》中说:「践踏其身影,罪如毁佛塔,坐骑座垫鞋,岂能脚下踩。」践踏上师的身影,罪如拆毁佛塔,其衣物鞋帽座垫等不能践踏不恭,也如身影。相反,恭敬身影、衣物等功德也如修佛塔。毁佛塔是准无间罪,罪业深更。践踏身影衣物等罪如毁塔,岂可忽视。有些人以为信仰在心中,何必斤斤计较外表小节,因而在起居礼节上不尊敬上师,随便践踏衣物等,是非常错误的。如经上师允许或有特殊原因,其不敬举动该当别论。

  (八)浪费上师财物的罪业:

  《上师法五十颂》中说:「命护其财。」就是说对上师的财物,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爱护,为上师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条件。如果随便乱用,浪费财物,使上师受到损失,不但违犯上述戒规,其等流果报,使其今生来世生活贫困,少吃缺穿,若万一有钱财,也是经常破费而难得自用。甚至下堕俄鬼道,要常受饥饿之苦。

  (九)使上师心不愉快罪业

  敬奉上师,要使上师心情愉快,生活平静、法事不受干扰。倘若惹是生非,使上师心烦意乱,不愉快,其果报,频生是非口舌,自己心情不得安宁,甚至下堕地狱受重苦。所以在《上师法五十颂》中说;「无论任何时,不使心烦乱,无明若触犯,必受炼狱苦。」对此,应十分谨慎。

  (十)对上师的作风产生误解的罪业

  对上师行为动作、思想言论产生误解的罪业不可轻视。如名叫善星的一个人,在释迎牟尼身边,对佛陀的行为产生种种误解而堕落无间地狱的事,以及大夏的两个沙弥对观音化身松赞干布的行为产生误解而本应得到的无上成就不但未得,连一般成就也未能得到之类的先例很多,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上师的行为作风,无论怎样不近入情,不合道德标准,从弟子的角度讲,应充分理解,正确对待,绝不能产生误解错见。如上师对自己生气,就看做父母对子女式的爱的表现,上师骂自己,就看做是念恶咒驱赶附在自己身上的邪魔,上师打自己,就看做是清除自己的无始以来所造罪业,驱病逐魔之举等。凡此种种都看做是上师度化的方便之法,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应加倍敬重,增强信归。这对学修之人十分重要,也是一个消除邪见,获得加持,诸种心愿得到如愿以偿的灵丹妙方。因此,大成就师藏巴嘉热说;「鞭打是灌顶,由此得加持,责骂是猛咒,消除诸魔障,生恨示疏远,爱索加我身,爱我使长进,惟我是激励.事事方便行。」羊公巴大师说:「身现皆功德,所言皆教诲,所作非无益,不利皆加持」等。历代前贤都口涌赞辞,心中发愿,非常敬重上师。卡热公琼大师说;「开示大乘理上师,外部形相虽不美,内部境界难捉摸,不可妄想师是非」。如果对上师仅从其外表言行为根据,妄自非议,产生不警心,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报。因此,要谨防心中对上师的言行思想作风产生倒错偏见。

  (十一)对上师不以上师看待罪业

  有些人只认那些有名气地位的上师,不认那些无名气地位的贫民上师,对这种势利眼看待上师的人,真正的善功德一样都不可能产生。因为,从上师方面来讲,可能有德性学问等方面的差别,但从弟子的角度讲要一样对待,一样敬奉。如尖阿洛追尖参大师说的;「虽然所拜上师多,若不平等相信奉,只信其中一个人,那是露骨的贪心。这不能叫信奉。若是真正信归者,对师不会分亲疏,师恩虽然有大小,信归不能分薄厚。」续经中说;教一偈经文,也要按上师对待。其原文是:「教一四句偈,若不当师看,百代生狗身,后得卑贱躯。」如果真心想得到佛法知识而从任何人处,学得四句仍经文,也应以师道敬奉,否则就会堕落畜牲道做狗等罪业不轻。因此,上师不是自己随便决定的,而是存心学习,四句偈经文以上的缘份决定的。

  总之,大至成就佛果,小至炼狱中的一丝丝凉风的福份乐趣都是归信上师的功德收益,小至十地菩萨的临成佛前的细微所知障,大至无间地狱的深重苦难都是违背师道的恶业报应。因此,要像重视生命那样重视师道,亲近上师。祈求上师与神佛加特,使我亲近上师的心愿得以顺利实现。如此真情实意地多做祈祷,并按密传方法,进行甘露洗罪等,如法修持仪规程序见广略两种菩提道次。众因缘齐全,才能见效果是一切因缘法的普遍规律,因此要如法修持。按上面讲过的道理,充分认识到亲近上师的功德利益和不尊重七师种种罪业后就要坚定如法亲近师长的信心。

-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戊二、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不依止的过患,正好与上述八种依止利益相反,也就是“不能趣近佛位”等等。

不如法依止的过患也有八种。如果我们在决定依止以后,又不如法依止的话,过失将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先认真地观察能不能依止某位师长,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向其求法。

己一、若轻毁师长即轻毁诸佛

师长代表一切佛的总体前来度我,如果轻视毁谤师长,就是轻视毁谤一切佛。对一位佛尚需视为非同小可的对象,更何况是一切佛呢!

如果说法者有说法之心,听者有听法之心而从说法者处听受一句以上的佛法,这位说法者就是此处所说的“师长”。

我们通常会十分小心地依止某位名气较大的师长,而怠慢其他像教字母的启蒙老师等,这样做是不对的。例如,杰·珠康巴在对他的启蒙老师还俗一事未生净相[1]之前,不能生起任何证德。《甘露藏》中也说:

诸善知识如是说:诸佛事业现为师,

不敬师即轻诸佛,有何异熟重于此!

《黑仇降阎摩续释难》[2]中引经说:

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

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又如《事师五十颂》中说:

于彼思为怙主已,既为弟子若轻毁,

即名轻毁一切佛,是故恒常当得苦。

己二、若于师长生瞋,即坏与彼刹那数相等劫之善根,并经等量劫生于地狱

如果我们对师长发怒的话,经历的时间有多少刹那(最短的时间单位),我们亦将破坏与此刹那数相等劫中所积的善根,并将留在无间地狱中经历同样数量的劫数。《时轮续》中说:

嗔师一刹那,即坏一劫善,

等量劫中受,地狱等大苦。

例如,若对师长发怒有“一弹指顷”[3],将破坏六十五大劫中所积的善根,并将住在无间地狱中达六十五大劫。因此,假如我们对师长犯有不敬、轻毁、嗔恚等过失,或是令师长感到不悦的话,如果师长尚在世,我们便应在师长跟前忏悔;如果师长已去世,则应在师长穿过的衣服等前面忏悔。

己三、虽依咒乘亦不得殊胜成就

《集密根本续》中说:

造作无间等,大罪之有情,

金刚乘大海,大乘中成就;

恶意谤师长,虽修不成就。

意思是说,即便像造有无间等这样重大罪恶的人,如果依靠修习像“密集”道这类的密法,他也能迅速得到殊胜成就;反之,如果恶意诋毁阿阇黎的话,此人就是再怎么修高深的密法,也绝不会得到殊胜成就。

己四、虽勤修续义亦与修地狱相似

如果密宗行人对师长违犯三昧耶的话,此人再怎么努力修习密法,也与修地狱无异。《金刚心庄严续》中说:

舍睡眠喧染,千劫善修习,

诸续最胜法,若谤阿阇黎,

即修地狱等。

己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如果我们轻视毁谤师长的话,将对我们在今生中生起新的证悟形成障碍,以前生起的那些证悟也将退失。例如,黑行阿阇黎因为对师长杂兰达惹的命令稍有违背,致使他在该生中得不到殊胜成就。热穹巴[4]因为三次违背密勒日巴的命令而未获得殊胜成就,据说他要再受生三次才能获得成就。

以前,有一位下等种姓的阿阇黎,他有一个上等种姓的弟子,那个弟子具有在空中飞行的能力。一天,当他飞临其师上空,心中想到师长没有这项能力时,便立即坠落地面。

班钦那若巴因为忘记师命去和外道辩论,而不能即生获得殊胜成就,只能在中有位成佛。

过去里域地区[5]有两位沙弥,文殊本来授记说他们将即生获得殊胜成就,但他们却因为对法王松赞干布生起邪见、心怀疑虑,而未能成就殊胜悉地;取而代之的,是获得了带一袋金子回家的成就[6]。所以,如果我们对师长起邪见的话,生起证悟的时间将延迟,本来能得的大悉地也将变小。

此外,我们应当避免与恶友为伍,因为他们能使我们的证德衰退。如今大多数人都一味地贪著现世,所议论的全是现世的事。我们自己也似乎把这些人看作是亲人和朋友,然而他们实际上是恶友。所谓“恶友”,并不一定是披毛长角的的鬼怪,而是那些表面上貌似亲密,实际上却使你造不善业及退失善业者。我们绝不能听从那些人,应将他们视为像疯象、虎豹那样可怕的对象,避免与之交往。

现在常有人对少欲、知足的修行者,说这样一些貌似中听的话:“不要放弃现在的享受,对自己太苛刻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当知这种人就是恶友!对此我们虽不必严词反击,但在行动上却不可受他影响。

己六、此生中为病等不如意事缠绕

《事师五十颂》中说:

若有轻毁轨范师,便由疫气、伤害病,鬼魅、炽燃或诸毒,增上愚痴而命终。王法、火难或毒蛇,水或空行或盗贼。鬼魅、邪引所杀害,从此堕入有情狱。故于一切轨范师,何时不应恼乱心,若由愚痴而故为,地狱之中定烧煮。诸凡所说无间等,极可怖畏众地狱,一切轻毁轨范者,佛说当住于彼处。

如果我们轻视毁谤阿阇黎的话,就是在今生中,也会发生种种不如意的事。(接着帕绷喀大师举了一些实例。比如:过去在印度,当阿阇黎佛智[7]有一次说法时,正值其师大成就者帕仓巴[8]来到该地,佛智装作没有看见,后来又对师长妄语说是未见,结果导致眼珠突出坠地。达波·绛贝伦珠仁波切有一个侍者,名叫楚臣(戒),他对仁波切缺乏信心和恭敬,后来在果嘎岭被强盗用巨石砸破脑袋致死。内邬素巴的一个弟子由于破坏三昧耶,所以在临终时出现恐怖景象等等。)

己七、后世漂流于无边恶趣

《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这是轻毁师长的最大过患。虽然在其他经典中,说有许多因造罪而入地狱的事例,但这一密续却未说明轻毁师长者将投生于何等地狱。该续中,金刚手问佛道:“薄伽梵,若有轻视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异熟?”薄伽梵回答说:

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

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不应轻师长。

因为薄伽梵考虑到,如果详实回答的话,将会引起天、人世间的恐怖,那些大菩萨也会因悲心难忍而昏倒,所以只概略地说需长年滞留于无间地狱。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轻毁师长。

不要说是自己轻毁师长,就是用眼睛去看那些轻毁师长的人也不可以。(帕绷喀大师举了大成就者林日巴[9]的例子:有一次林日巴说法时,适逢洽译师[10]的一个破誓弟子来到该地,他立即感到口齿僵硬,无法继续说法而中途退场。)

己八、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识

这与前面所说的依止知识利益之一正好相反。

如果遇不到善知识的话,我们将不断地受生在连“法”的名字都听不到的无暇处。简言之,如宗喀巴大师所说:

所有现后诸福聚,缘起善成根本者,

谓由意乐及加行,如理亲近善知识。

世人所有的幸福快乐都是如理依止善知识的结果,所有的不幸失意都是不依止或不如法依止善知识的结果。如果我们不如法依止师长的话,不仅使我们在现世中遇不到其他善知识,在来世各生中也将遇不到善知识。《甘露藏》中说:

虽百返获乐趣身,因彼不敬等流果,

生无暇处不得闻,下至“正法”、“善士”名。

此依止知识法不要说出于故意,即便在不观不想情况下,许多平凡的事,其微细缘起[11]也会导致各种善恶的结果。(帕绷喀大师接着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密勒日巴供养玛尔巴一口空锅属错误缘起,而当他首次与玛尔巴见面时,将玛尔巴赐予的酒全部喝干又属正确缘起。玛尔巴先向本尊顶礼再向师长那若巴顶礼视为错误缘起。由于仲敦巴师事赛尊巴和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师事金洲,密勒日巴师事玛尔巴均极如法,以及宗喀巴大师在琼波勒巴[12]灌顶室的墙上涂金等,所以后来他们的弘法事业十分广大。)因为依师法具有极大的关要,所以很小的善恶缘起也会产生重大的后果。

嘉曹法王[13]最初是带着诤辩的念头来找宗喀巴大师,(帕绷喀大师讲了些嘉曹法王来到宗喀巴大师跟前发生的一些情况[14],然后说:)“像这样动机虽不好,但缘起极好,以及动机虽好但缘起极不好的情况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对此应当小心谨慎。”

称说自己师长的名号时,许多人称之为“某某先生”,这样的称呼是不对的。在称师长名时,应加上“尊前”等敬词。每当阿底峡尊者称金洲之名时,必合掌赞叹;如果听到别人说到金洲的名字时,他便立即起身以示恭敬。就我而言,虽然不是自赞,但当别人突然提我大宝师长的名号时,心里总是感到极大的不安。(帕绷喀大师又说,如果师长尚在世的话,不可使用“难称其名”一词[15]。)

长按下方







































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x/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