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为了度化如虚空无边无际的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如理如法地谛听。
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
甲二(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三、往生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丙四(因果不虚)分三:一、所断之不善业;二、应行之善业;三、一切为业之自性。
丁一(所断之不善业)分三:一、身恶业;二、语恶业;三、意恶业;四、十不善业之果。
丁二、应行之善业:
丁三、一切为业之自性:
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底层的一切有情各自感受不可思议、千差万别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各自往昔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
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有各种各样的人、天等众生。无色界在天界的最上方,最下方是地下两万由旬的无间地狱。
各种身形的有情感受着各自千差万别的的痛苦和快乐:天人在三善趣中享受着善妙的安乐,几乎无有痛苦,寿命非常长,身体会自然发光,于寿尽之间一直感受着如是的安乐;地狱众生时时刻刻都感受着非常炽热或极度严寒的痛苦。
众生各自的苦乐由其所造的善恶业决定:累世杀生的众生只会被牵引到恶趣之中感受痛苦;天人无量的安乐来源于往昔所造善业。我们要了知业的本性,积极造作善业会感受人天善果;不计因果肆无忌惮地造作恶业,会漂泊于恶趣之中长久感受痛苦。
“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众生各自感受痛苦或安乐,佛陀说是由善恶业所生。行持善法会感受安乐的果报,行持恶业感受痛苦的果报。
“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业有种种形式,众生因造作的业而飘泊于轮回的不同处,感受不同的业果。处于业网之中的众生如同被网罩住的飞禽或鱼一般,无处可逃。业网极其广大,只有成就佛的果位才能脱离业网。
有些人尽管现今大权在握、地位显赫,拥有许多受用,但是当死期到来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随他而去,
即使是权力非常大,地位非常高,具有圆满的衣食受用的人,死亡来临之时,也是一根针都无法带走。
只有自己此生积累的善业恶业紧紧跟随,
除了自己所累积的善恶业,权利、地位、亲朋好友等等,即使再贪执,再放不下,也不得不放下。
将自己引入轮回的善趣与恶趣之中。
我们造作的的善恶业将自己引入到后世的善恶趣之中。
《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
《教王经》是佛陀教导国王而说的经。佛陀劝导拥有权利、地位和眷属的国王说:“当国王您趋入死亡的时候,受用、亲友都不可能跟随在你的身旁。论去往哪里,只有业象影子一样,一直跟随着你。”
尽管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不会当下立即现前果报,但任何时候都毫厘不爽,一旦因缘聚合时必将自食其果,感受报应。
不信因果,认为没有善恶果报而肆无忌惮造作恶业,这是一种愚痴。有些人对于现在行持善恶业,没有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存有疑惑。虽然善恶业不会当下立即显现果报,但是它的种子已经种下了。因缘和合之时,苗芽定会出现。
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众生所造的一切善业恶业,无论多长时间(这里说的是百劫),都不会毁坏,因缘聚合的时候,果报定会成熟。
又如《功德藏》中说:“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例如,当金翅鸟展翅翱翔在高高的虚空中时,它的身影没有现出,但是并非没有身影,最后无论降落在哪里,它那黑乎乎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业恶业的果报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马上受报,但是最后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大鹏金翅鸟飞翔在高空中时,看不到它的影子,但身影一直跟随着它。不能说它飞上天空时,看不到影子,影子就没有。任何时候,它那庞大的身体一落地,影子立即就会现前。只要造作了善恶业,果报一定会成熟,降临在自己头上。
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尚且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那更何况我们这些薄地凡夫呢?
按小乘观点来说,佛陀、阿罗汉成就了大小乘的相应果位,但是还要感受各自的业果。无有任何功德的凡夫,所造业报肯定会没有任何偏差的落到自己头上。
杀生、偷盗、邪淫等身语的业,做的时候就造了业。意业是心相续里的烦恼,如贪嗔痴。内心生起的贪嗔痴是烦恼,在其牵引下行持杀盗淫妄等身语的行为,就叫做业。
从前,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领军队向释迦族所居住的城市大举进攻,残暴杀戮了八万释迦族人,与此同时世尊也头痛起来。
众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帕吉波国王以及他的大臣率领很多军队,没有任何缘由进攻释迦族,把八万释迦族人全部杀掉。与此同时,世尊也示现了头痛。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世尊讲述:“往昔释迦族人当渔夫时,捕杀了大量的鱼类来食用。一天,他们捕捞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因为离水来到干地而辗转翻跳,他们不禁暗想:我们无辜遭到这些人杀害,但愿将来我们也无辜杀死他们。
这些释迦族人前世是渔民,他们捕捉了这两条大鱼,鱼因为没有水而翻来覆去,这时它们心想:我们无缘无故被这些人杀害,希望以后能报仇雪恨,杀死他们。
以此业果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
这两条大鱼就转生成了国王和大臣。
所杀的其它鱼类转生为他们二人的军兵,今天他们将释迦族的人们斩尽杀绝。
小鱼当了军兵,把所有释迦族人都赶尽杀绝。
我当时投生为一位渔夫的小孩,看到那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而辗转翻跳的情形,禁不住地笑了起来,以此业力感得今天头痛。
那两条大鱼被拴在柱子上,有个小孩看到大鱼翻来覆去,觉得很好玩而笑了,以此业力而感得今天的头痛。
假设我现在没有获得这样圆满功德的佛果,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
释迦牟尼佛因为证得了圆满佛陀的果位,在此刻显现上感受了头痛的果报,否则今天肯定会被杀死。
此外,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刺,是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业报。
世尊入灭之前,显现也是因脚扎到木刺发炎而圆寂。这是世尊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果报。往昔世尊带领五百商主去海中取宝,一天他无意中知道短矛黑人为了谋取财富,要在夜里杀掉五百商人,而这五百商主都是登地菩萨。世尊心想如果短矛黑人杀死了五百位菩萨,以此果报,他将会长劫在地狱之中感受苦果,一定要阻止他造此恶业。于是菩萨以强烈的悲心杀死了短矛黑人。从大乘的角度来说,他以此发心圆满了无量劫的资粮;但从小乘的角度来说显现为踩到降香木刺,而以此因缘示现圆寂。
另外关于阿罗汉受业报的实例:
现在讲阿罗汉受业报的实例。
世尊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于业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杀害的。
世尊在世时众多弟子中,获得小乘果位的有二三十万,其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是如何圆寂的呢?
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时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他们来到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经云:晡剌拏)能圆死后转生在这里,正在感受各种痛苦。
饮光对他们说:“您二位尊者返回人间时,请把我的这番话转达给我的弟子们,告诉他们说:‘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没有沙门善行,沙门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你们的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你们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本师的骨灰做成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他的身上,所以万万不要供养他的遗塔。’”
舍利子和目犍连尊者,在地狱看到外道本师饮光正在感受痛苦,饮光能圆本师请两位尊者转告自己的弟子们:自己信奉遍行宗派而行持颠倒行为,感召了恶趣的果报。但弟子们觉得自己是真正的成就者,在自己死了之后,把自己的骨灰做成灵塔,经常供养香、花、转绕、顶礼等等。每次他们这样做的时候,炽热的铁雨会降到自己身上。希望弟子们知道遍行宗派是颠倒的,应该奉行善法,追随释迦牟尼佛的足迹趋入佛法。
二位尊者返回人间,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能圆的话,但是因为没有业缘致使外道徒没有听见。
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去转述饮光能圆的话时,因没有业缘,外道听不见他的话。
后来,目犍连问舍利子:“您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答言:“我说是说了,可他们却什么话也没说。”
目犍连认为可能舍利子没有说明白,于是自己去和外道说。
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还是我去说吧。”
于是他来到遍行外道徒的所在地,将饮光能圆的口信原原本本转告给他们。外道听后怒不可遏地说:“这个人不但对我们妄加责难,居然胆大包天地诽谤起我们的本师来了。来,给我打!”
外道徒听了之后非常愤怒,他们认为目犍连作为外道批评他们可以忍受,但却不能容忍他诽谤自己的本师。于是一起殴打目犍连尊者。
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简直像苇草一样摇摇欲坠。
尊者的关节肢节全部都已经断了。
这要是在以前,不用说是被这些遍行外道徒打得皮开肉绽,哪怕是三界所有众生群起而攻之,就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动摇不了。可是在当时,由于往昔的业力所压,就连变化想也想不起来,更不必说大显神变了,此时此刻的尊者与平平常常的凡夫人一模一样。
虽然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阿罗汉圣者,平时即使三界的众生一起来攻击,他都可以像孙悟空一样随意离开,但此时因业缘成熟,他连神变的念头都没有生起,如同普通的凡夫人一样,被打得像苇草一样摇摇欲坠,肢节都断了。
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好背到祇陀园而悲伤地说:“对我的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听也不愿意听到,何况是亲眼见到?”
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好背到祇陀园里,想到好友马上要入灭了,他悲伤地说: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他先行入灭。
于是他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行趣入涅槃。
于是舍利子和八万阿罗汉一起趋入了涅槃。阿罗汉已经获得了生死自在。
紧接着目犍连也入灭了。
接着,目犍连尊者和七万阿罗汉一起入灭。
还有一则公案:从前,在克什米尔地方,有一位具有神通神变的比丘,名叫日瓦德,他座下的弟子为数不少。一日,正当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的一位主人家出门寻找丢失的牛犊,看见林间炊烟缭绕,于是顺此方向来到近前,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你在做什么?”
日瓦德答言:“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开染料的锅盖一看,发现里面煮的根本不是什么法衣,而是肉,比丘自己也惊讶地看见了锅里的肉。
日瓦德比丘正在煮染法衣,一位主人的小牛丢失了,顺着烟找了过来。主人问他在做什么,比丘如实地告诉了他自己在煮染法衣。但当主人打开锅盖时看到锅里正在煮的不是法衣,而是是肉、骨头等等,比丘自己也惊讶地看到所煮的不是法衣。
主人推推搡搡把他带到国王面前,呈禀道:“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
国王不问事情始末便将比丘打入监牢。
果报已经成熟了,国王若能详细地询问情况等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几天之后,主人家的母牛自己找回了牛犊,于是主人又急急忙忙来到国王面前禀奏:“那位比丘并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您释放他。”
但是国王因为事务繁忙,在六个月期间没有释放他。
比丘整整在监狱中待了六个月。
后来比丘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们从空中飞行而来,
他的弟子以神通,从空中飞行而来,找到国王。
到国王的面前禀告:“这位比丘是一位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他是清白的,请国王释放他。”
于是国王亲自去释放比丘,当看到他满脸憔悴、吃尽苦头的样子,国王万分懊悔地说:“此事延误已久,我真是造了滔天大罪。”
这时国王在他面前进行了忏悔。
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作自受。”
国王问:“您以前到底造了什么业?”
于是比丘开始讲述起来:“我往昔曾经转生为一名盗贼,因为当时偷了一头牛犊而被主人紧追不放,到了林间我惊慌之余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便溜之大吉了,却给独觉带来逮捕入狱六天的厄运。就是因为这一恶业的异熟果,使我在多生累世中感受恶趣的痛苦,
因为他往昔当盗贼时偷了别人的牛犊,被主人紧追不放,在无路可逃时,他把牛犊直接扔到了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然后溜之大吉,这给独觉带来了厄运,他在监狱里被关了六天。以此恶业,他多生累世中堕入到地狱、饿鬼、旁生道中感受痛苦。
今生也受到这样的苦难,
不过这是最后一次的异熟果报。”
再来讲讲菩萨受报的实例:印度乐行国王有一位太子,有一天,母后送给他一件精美别致五彩锦缎的无缝衣。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到继承王位时再穿不迟。”
母后给太子送的无缝衣,非常华丽、质量上乘,太子说现在不穿,等到自己继承王位之时再穿。
母后说:“你恐怕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了。本来,国王驾崩之后理所当然要由太子来继承王位,可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味一体,所以只要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就不会离开人世,而龙树菩萨已经获得了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
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妙计吗?”
太子询问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继承王位?
于是,母后为他出谋划策道:“龙树阿阇黎是一位菩萨,如果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会施舍,除此之外实在无计可施。”
母亲告诉他说,如果向这位菩萨索要他的头颅,他一定会施舍的,除了这个办法外,没有其他办法。
于是太子来到龙树菩萨面前索要他的头颅。
龙树菩萨十分爽快地说:“你自己砍断拿去吧。”于是太子奋力挥起宝剑,可是无论怎样都好像在虚空中舞动一样,根本无法砍断菩萨的头颅。
这时,龙树菩萨告诉他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彻底清净,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
龙树菩萨说,我五百世以前已经清净了兵器砍断头的异熟果报,所以你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以前割吉祥草时,杀害了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彻底清净,你用吉祥草能割断我的头。
太子采了一根吉祥草来割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颅当下落地。伴随着“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的声音,龙树菩萨趋入寂灭。
龙树菩萨趋入寂灭,太子的愿望实现了。
这以上的公案告诉我们,像他们那样的圣人,尚且也需要感受这种业力的异熟果报,更何况说我们这些从无始以来漂泊在轮回中造了不计其数恶业的人呢?而且我们现在仍然还执迷不悟地累积罪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即使是脱离恶趣恐怕也不容易。
释迦牟尼佛头疼,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打死,有神通神变的比丘被捕入狱以及龙树菩萨被太子杀死,从这些公案中可以看到,这些有殊胜功德的圣人尚且会感受果报,何况我们这些没有丝毫自主的轮回众生呢?
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谨小慎微,即使是微乎其微的罪业也要尽心尽力予以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加以成办。如果没有这样从小处着手,那么以每一刹那的恶业也需要在恶趣中住留数劫。为此,就算是很微小的罪业,我们也绝不能认为就这么一点点无关痛痒而抱着无所谓的轻视态度。
再小的罪业都要杜绝,因为微小的罪业也会感召很大的恶果。相反,再小的善业将来也可以成熟无量善的果报,因此应全心全力地去成办。
寂天菩萨亲口说过:“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一刹那间造的恶业,所成熟的果报也能让我们长劫住在无间地狱之中。何况凡夫无始以来,一直在造作种种罪业,后世肯定会远离善趣。
《贤愚经》中也说:“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不要认为罪恶非常小就轻视它,非常微小的火苗,也能把如山一样的草堆全部烧毁。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大为可观的果报,所以不要认为仅仅这么一点点有什么用途而不屑一顾。
再小的善法也要励力行持。
下面以公案来说明。
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个穷人时,有一天他手拿一把豌豆准备向一位新娘投抛,途中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为南赡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
他原本去参加别人结婚的喜宴,途中遇到德护如来前往城中而生起信心,于是就以信心将手中的豌豆抛撒出去供养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了佛陀的钵孟中,以此果报,他统治了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
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
以两粒豆子接触到佛陀的胸口的功德,他感受了很长时间执掌国政等非常安乐的果报。
后来我乳转轮王在与帝释平起平坐时,生起了傲慢心,认为自己和帝释天无论是身相、功德、地位还是眷属全部都是一样的,只需自己一人当王就可以了。以此恶念他堕入地狱中。
此外经中也说观想佛陀甚至向空中抛撒一朵花作供养的善果,获得帝释和转轮王的果报也是难以到达它的边际。
缘于佛法僧三宝等殊胜的对境,即使是供养一朵小花,做小小的供养而获得帝释、转轮王的果报的公案不计其数。
如《贤愚经》云:“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我们不要轻视这些善法,以为无所谓。水滴如果一滴滴累积,最后也能充满非常大的器皿。
《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
无忧树的种子像介子一样小,但是把它种在地里,它一由旬一由旬地生长,所结的果实非常多,善恶果报的增长比这更大。
本来,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可是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年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左右,即便如此,这也无法形容善恶果报的增长程度。
相反,即便是违犯了细微的学处,也会导致无穷的后患。
即使是细微的学处也不能轻视,要谨小慎微地取舍。
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义正词严地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的教法,难道还要来毁坏我的教法吗?你现出自己的原形来听法。”
世尊对龙王如是说。
翳罗叶龙王说:“我面临着众多威胁,因此实在不敢以原身前来。”
于是世尊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这时,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出现在人前,只见它被头上长的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压着,树根的部位昆虫弥漫,它感受着巨大的痛苦。
龙王现身为一条长达数旬的巨蛇,头顶长了一棵大树,树根上有很多的昆虫在不停地啃咬吞噬它的血肉。
弟子们请问世尊这其中的原因。
世尊讲述说:他曾经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勃然大怒,无视学处而砍了那棵树,这就是那一罪业的恶果。
他在走路的时候,被树枝挂到了法衣而勃然大怒,无视学处,砍了那棵树。以此恶业而感召了如此的痛苦。
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还是要看人的起心动念。
善业恶业关键是看人的起心动念。
举个例子来说:一棵大树,如果它的根是药性,那么它的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它的根是毒,那么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性,
毒性十足的树根绝不可能生长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如果带着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但实际上只会变成不善业。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瑕,那么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是在造恶业,但事实上已经成了善举。
以毒树和药树来做比喻行持善恶业的动机。
《功德藏》中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如果树根是药性的,它的枝干果实都具备药性。如果树根有毒,它的花果等也都有毒性。
业果的善恶由我们的意,也就是动机来决定。如果发心是善的,果就是善的;发心是恶的,果就是恶的,不是看表面的大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