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佛系却不知道这几种植物小心被师

老挝作为大家眼中可以说很“佛系”的国家,

老挝人同样也十分“佛系”

嘴边时常挂着“佛系”的你,

知道这几种最有佛缘的植物吗?

要说现在最火的莫过于“佛系”,作为一种追求心如止水、不强求、不执着、不焦躁的生活态度,比“禁欲系”、“性冷淡风”听起来“高贵”那么一丢丢。

那么,植物界最有“佛性”的又有些什么呢?

据佛经介绍,佛陀释迦牟尼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树下,得道于一株菩提树下,后圆寂于娑罗双树下。从此,植物便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佛教的修行也和树有很密切的关系。僧人们习惯在树下经行,树下打坐,甚至睡觉。

菩提树

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证悟,可唐朝的六祖慧能却写过“菩提本无树”的偈句,那么菩提树究竟是某一种现实存在的植物,还是仅仅限于传说呢?

“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一株菩提树下顿悟得道,创立了佛教。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图

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佛本行集经》中说“尔时菩萨在于菩提树下坐已,时菩提树所守护神生大欢喜,心意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悉命诸亲及其眷属守护菩萨,恭敬俨然。尔时彼处四面林木无问大小,所有树神各从其树出身来到护菩提树神边……”

原本只是释迦牟尼证悟的那一棵神树名叫菩提树,然而自佛教盛行以来,与神树种类相同的树木,就都被人们称为菩提树了。

菩提树

拉丁学名:Ficusreligiosa

树高可达30米,树干直径可达3米。树干笔直,树皮为灰色。树冠为波状圆形。具有悬垂气根,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

叶子为浓绿色,网状叶脉,表面平滑有光泽,心形,有一个明显延伸的顶端尾尖,是热带植物排水的特征。

至今印度菩提伽耶释迦牟尼成佛处的菩提树,依然受到广大佛弟子们热烈的钟爱与景仰。

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时,带来一株从这棵神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菩提树苗。现在还在中科院植物园温室精心养护。

一般在亚洲热带地区,菩提树会在3、4月份会落一次叶,然后再重新萌出,正好和佛祖涅槃日的时间一致,是巧合还是佛缘,就不得而知了。

年4月摄于尼泊尔加德满都,正好是菩提树落叶的时节,光秃秃的。

在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国家常见菩提树。在印度,每个佛教寺庙都要求至少种植一棵菩提树。

无忧花

相传多年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印度就诞生在无忧花树下。据印顺法师的《印度之佛教》称:“摩耶夫人四十四岁时,梦白象入胎而有妊。翌年,分娩期近,乃从俗归宁。途经岚毘尼园,少憩,遂诞生太子于无忧树下。”

佛祖诞生图

后来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为劳苦大众解除苦难,故人们把这种树称为“无忧花树”,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无忧花树被尊为圣树。

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这不科学,但很“佛系”。

四方木

拉丁学名:Saracaasoca

通常认为这是原产印度的正宗“无忧花”。《过去现在因果经》称“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 

中国无忧花

拉丁学名:Saracadives

在我国也有无忧花的两种近亲“中国无忧花”和云南无忧花(Saracagriffithiana)。由于四方木在中国很难见到,所以它们也享受了同样的佛教圣树的待遇。

中国无忧花的花为橙黄色,雄蕊8-10枚。每年3至5月间开花。产云南东南部至广西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普遍生于海拔-米的密林或疏林中,常见于河流或溪谷两旁。

(图片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娑罗双树

娑罗,在梵文为sāla,是“高远”或“坚固”的意思。相传释迦牟尼在拘尸那罗城外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下圆寂。也有人认为上文所说的佛诞树无忧树其实是娑罗树,即生于娑罗,灭于娑罗。

释迦摩尼涅槃图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得道,弘法利生五十年,讲经三百余会,丗寿八十。在《佛遗教经》中说:“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说释伽牟尼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槃。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佛的生命转换,叫“涅槃”。涅槃是一种境界,是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

因此,此树在佛教中受到很大的尊敬,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树木。《西游记》唐僧的原型玄奘在西天取经的时候,也曾造访过此处,还写进他的游记《大唐西域记》里,可惜他去的时候原树已经枯死。

因为此处林中的娑罗树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两两成双,一枯一荣,故此地名为“双树林”,也就一直称为“娑罗双树”。然而在《中国植物志》里,这种植物被命名为“婆娑双”树,也是让人有点费解,不知道是到底是一株“娑罗双”树,还是有两株“娑罗”树呢……

娑罗双属某种

拉丁学名:Shoreasp.

龙脑香科娑罗属植物,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等南亚雨林之中。属多年生乔木。树身高大,叶为长卵形而尖,表面光滑,花淡黄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刚毛。因为气味芳香,木材坚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药用或香料。佛教视之为圣树之一。

在老挝,同样可以看见这样的植物。

(摄影牛洋,摄于老挝占巴塞。)

娑罗双

拉丁学名:Shorearobusta

年威廉·罗克斯堡《乌木海岸植物志》插画

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的娑罗树林。(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在《圣斗士星矢》中,沙加修炼和死的地方就在“沙罗双树园”,图中背景里那两棵树就是所谓的娑罗双树了。

七叶树

你说上面几种植物不太常见?那么下面两种你肯定见过。

在释迦牟尼佛曾经居住和讲经说法的岩窟周围,据说曾有一片七叶树树林,故此地又叫七叶岩、七叶窟或七叶园。由于菩提树在北方因气候的因素即不能露地生长,北方多用七叶树来代替菩提树。

经常有人会把菩提树、娑罗树、七叶树相互混淆。雍正年间,张虞熙所作《玉华宫》有“瀑布开青黛,娑罗见月华”中的“娑罗”其实指的就是在西安种植的七叶树。在百度百科“娑罗树”条目的很大一段描述,都写的也都是七叶树:“此树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似烛台,每到花开之时,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象供奉着烛台。”

七叶树

拉丁学名Aesculuschinensis

落叶乔木。掌状复叶对生,椭圆形小叶5~7个,有细锯齿,叶柄有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初夏开白色花,花瓣4枚。蒴果3裂,扁球形种子1棵。

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是佛祖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说法的结集。其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是佛树。

另外,在《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寿命品第一之二》说“世尊,如七叶花无有香气。是身亦尔无我无主。我等如是心常修习无我之想。如佛所说一切诸法无我我所。汝诸比丘应当修习。如是修已则除我慢。离我慢已便入涅槃”。

七叶树树形高大,花开时如白色宝塔般矗立。在北京的潭柘寺、大觉寺、卧佛寺中都有很古老的七叶树。

悬铃木

公元年,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到中国传播佛教,携带三球悬铃木,种植于西安附近的户县古庙前。这是中国最早引种的悬铃木了。因此这树又叫净土树,或鸠摩罗什树。

二球悬铃木

拉丁学名:Platanusacerifolia

按《中国植物志》应该是英国梧桐,而三球悬铃木才是法国梧桐,但是三球悬铃木又太过少见,于是二球就被俗称了法国梧桐(也并不是梧桐树)。植物命名真是个大坑。

同属的二球悬铃木也就是俗称的“法国梧桐”,在很多城市都很常见。

在老挝待久了,似乎自己也已经有了老挝人身上“佛系”的特质,佛系更应该说就是一种处世的生活态度。或许有些人并不赞同与欣赏这样的生活方式,但那又如何呢?老挝的“佛系”从来都只是度己,何需他人认同?

来源:野风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下方告知删除

广告合作请联系







































西安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x/3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