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http://www.jk100f.com/
多栽梭椤树,子孙后代富。为践初心、成梦想,他不是学究,却从零开始研究梭椤种植10余年;他不是农民,却芒履布衣躬耕田间近20年;他本衣食无忧,却带着爱人粗茶淡饭在山间“吃苦”,持续探索兴村富民之路……他就是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竹溪县丰溪镇退休干部夏荣镐。年从乡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退休以后,仍心系山区贫困百姓,以身示范发展梭椤种植、荒山绿化、林下经济,推广种植技术,带动建档立卡对象脱贫,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光和热。
01
退而不休,专心钻研“猴板栗”
年出生的夏荣镐,年4月参加工作,在竹溪县丰溪镇政府工作32年,年从丰溪镇人大主席工作岗位上退休至今。
年,退休后的夏荣镐看到当地村民们肩挑背驮,为生活奔波的身影时,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自己发展产业,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凭借着他对丰溪镇情的了解,他认为丰溪地域广袤、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又素有“高山药谷”之称,发展药材应该错不了。当时不少百姓家门前种有野梭椤树,果实形如野生板栗,猕猴喜欢食用,故又名“猴板栗树”,果实可食用,可入药。
但苦于“猴板栗树”均为野生,且生长缓慢,10年才能挂果,见效慢,很难连片种植。经过反复思考和实地考察,夏荣镐决定尝试种植梭椤树,把野生变为家种。为了安心种树,老夏带着老伴儿从镇上搬到了偏远的周家坝村二组,在瓦屋房住了下来。老人突如其来的举动,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但是不论别人怎么劝说,老夏都不听进,“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
十余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坚定着自己的决心,坚持着老百姓的“致富梦”。然而梭椤种植“野”转“家”并非易事,老夏的种树之路并不平坦,出现过许多问题,老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切从零开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夏荣镐经常到镇林业站、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药材种植户家中寻方子、找法子,自行购买了很多专业书籍研究解决方法。从提高种子出芽率到提高分苗栽种的成活率,从提高挂果率到缩短挂果期,从摸清楚什么时候培土到搞清楚该施什么肥……一桩桩、一件件、一年年,老夏反复试验。
最终,经过10余年的摸索,通过技术改良,梭椤树终于实现了“野”转“家”,很快种植面积扩大了,挂果期也从十年缩短到四年,更可喜的是梭椤果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从几块一斤涨到四五十块一斤,梭椤树真正变成了“摇钱树”,梭椤果变成了“黄金果”,老夏成了名副其实的“梭椤爷爷”。
02
辛勤付出,全镇遍种“梭椤树”
8月下旬,初秋的山区已是秋风瑟瑟,凉风习习,沉甸甸的梭椤果挂满枝梢。夏荣镐已穿上棉衣,举着长长的竹杆敲打着成熟的梭椤果。老夏介绍,“这些年收获的梭椤果尽数留下,发展苗圃基地,育成大苗嫁接后,老夏又将梭椤苗无偿的分给当地贫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周家坝村多户村民家家种有梭椤树,并带动辐射全镇数千户农户种植,每年户均增收0余元。
周家坝村三组建档立卡已脱贫对象殷启全,在夏荣镐手把手帮带下,一口气种植梭椤树17亩。去年进入盛产期,收获梭椤果0公斤。他说,“经常有药贩子上门收购,果子从树上打下来就被收走了。”
梭椤树树冠高大,形如宝塔,开白色花,结褐色果,也是优质的行道树种和固定滑坡体的“上乘篱笆”。
周家坝村三组曹家沟以前是块滑坡体,面积约30亩,危及下游公路及中药材基地的安全,年夏荣镐义务在滑坡体上栽植下余株梭椤树苗。“今年经受住30年不遇的汛期考验,没有丝毫滑动!”周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沈正树说,“既止住了滑坡体,又绿化了荒山,还扩大梭椤种植规模。
同时,丰溪镇集镇街道两旁、乡村公路的两边都大力推广种植梭椤树,成为该镇的“风景树”“致富树”。
03
奋斗不息,林下耕耘“致富梦”
一心扑在“梭椤扶贫”事业上,夏荣镐对家人的关爱少得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结婚50多年,夏荣镐对爱人的关心和爱护也十分有限。工作期间,他受当时条件制约,加之农村工作繁重、交通不便,长期驻扎在村里,夫妻总是聚少离多,退休后本以为能颐养天年,能过上平淡快乐的生活,可是因为种树又放弃了集镇相对优越的生活,搬到大山深处几间土坯房居住,他一门心思的钻研梭椤树种植技术,妻子又无怨无悔地担任其他的家庭“勤务员”、田间地头的“临时工”。
对儿孙欠的“债”似乎永远也还不清。谈起自己的孩子,夏荣镐说:“对儿子和孙儿一直深感愧疚。年儿子因公殉职,当时孙子就由我来照料,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未能很好的照顾好孩子,当孙子面临中考升学时,我一直忙碌于研究梭椤树种植技术,未能尽到一个做爷爷的责任,导致孙子放弃学业外出务工,但为了百姓,为了事业,我不得已只能牺牲家庭。”
当追问“梭椤爷爷”半个世纪为何一直对农村感情深厚,即使退休了也对农民不离不弃时,夏荣镐真切地说:“我就是舍不得离开农村。我觉得,离开了农村,我就像无水之鱼。当我看到还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却不能致富,我心里疼,我知道,老百姓离了我,天塌不下来,但我真的离不开那些农民兄弟和能给他们带来财富的梭椤林。”
如今,在老夏的带领下,孙子放弃了在城市拼搏的想法,回到了农村和老夏一起干起了“梭椤扶贫”的事业。他说:“以前不理解爷爷,觉得种树没用,现在开始懂了,知道了爷爷对梭椤的这份情怀。既然改变不了他,就让他改变我吧。”
近年来,梭椤果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不是很理想。为增加百姓收入,夏荣镐又积极探索出梭椤树下种植魔芋、洋合姜等林下经济作物,示范带动周边百姓发展林下养殖土鸡、山羊、土猪,立体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多途径促进百姓致富增收。
资料来源:中共湖北省委老干部局
作者
郭军
图文编辑|夏叶
审核
徐曼夏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