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历代人物

点击古玩元素网   

  塔波拉杰

  

  塔波拉杰·索南仁钦(-)。译意为福宝。西藏著名的佛学家。继承玛尔巴、米拉热巴-噶举派传统,阐发宏扬成为塔波噶举体系的一代大师。出生于藏南塔波地区涅地(今属隆子县)尼氏家庭,幼年学医,稍长以医理医道驰名,有塔波神医之称。公元年出家受戒,从多师学法,约于年赴后藏甄地(聂拉木附近)投米拉热巴学法十三个月,奉师,命回前藏专修。年于塔拉干波地方建甘波寺,收徒布道,传授教法,著有《解脱道庄严论》,融合噶当派法于米拉热巴法,以“大印”为主、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印”,开一代噶决教法新风,故称塔波噶举。

  

  大师索南孜摩

  

  公元一一四二年降生在后藏萨迦。刚一出生,用梵语连声道:“吾非孩提!吾非孩提!”平时入坐,总是跏趺而做,见者无不为之惊讶。三岁时亲眼目睹了文殊、喜金刚、渡母、不动金刚的本尊佛的容颜,并聆听了基、道、果三续,上乐金刚本续,集量论五部论,回忆了前世在印度,连续转世十一次,均获班智达学位,宏扬佛法,普救众生的往事。之后,由父亲讲授了密宗本续、修持壇城、灌顶及加持教义,并聆听了口授亲传,尽皆融汇贯通。十七岁时对年方十三的至尊扎巴坚赞说:“我要去卫地学习般若、因明,学成后便归,你留在萨迦为大家讲授经典。”说罢使将萨迦寺的主持权交给扎巴坚赞。大师到卫地桑普寺在恰巴却吉桑格处聆听佛法。二十六时,撰写了经典著作《佛教教义入门》。二十七岁在原住地讲授道果时显圣,同时出现三位法体,在云集如山的供品中间显示文殊法体,在兄长吉结多杰面前现示大日如来法体,在涅氏等一般教徒面前现示观音菩萨法体,并分别讲经说法,对每个聆听者的禅定修持受益非浅。尤其对至尊扎巴坚赞现示幻化壇城灌顶,更获得意想不到的益处。

  

  藏历第三绕迴水虎年十月十一日为一等弟子八十余人讲经毕,忽然仙乐四起,大师就在法坐上圆寂,享年四十一岁。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

  

  于藏历第三绕回水虎年出生在后藏。自幼从至尊扎巴坚赞处学习并掌握了显密二宗精要。二十三岁去印度留学,拜卡却班禅为师,刻苦学习,精通了大小五明,获得班智达学位,成为西藏第一位班智达。

  

  藏历第四绕回木龙年,应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科端的邀请携侄子卓贡帕巴(巴思巴)和恰那一起去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科端,建立了受施者与施主关系,商定了在西藏委任官员和摊派差役的办法,并两次给西藏僧俗官员写信召安,将西藏置于元朝管辖之下。

  

  著有《三律仪论》、《正理藏论》、《智者入门》、《萨迦格言》等众多名著。藏历第四绕回铁猪年,手执金刚杵与金铃交叉置于胸部法轮处,顿时金光四射,吉兆满天,班智达暂收幻身,圆寂归天。享年七十岁。

  

  火化遗体时,烟雾升天,化为彩虹。送葬者均闻仙乐鸣声。骨灰化为许多舍利,三福田布满四方。

  

  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于乾隆三年在后藏向扎喜策转世,三岁时坐床。班禅是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班是梵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是藏语“大”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宝”。六世班禅名贝丹益西(公元-),意译吉祥智,清乾隆四十年(公元年)奉命进京给清高宗祝寿,先住承德避暑山庄,后随驾到北京,清室赐给玉册玉印。同年在北京黄寺圆寂。

  

  班禅额尔德尼是黄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的第二大弟,世在后藏的札什伦布传灯,承继者是后藏的地方王和法王,演大乘教。

  

  大慈贡噶宁布

  

  一零九二年生,通晓文学、历算,精通佛学论着及章法,对艺术,医学,声明学,修辞学亦有很深造诣,为世人所称颂。

  

  在章第·达玛宁布大师处学《大乘阿毗达磨难集论》,在格西穷·仁钦扎巴处学《无部地论》和《二律仪》;另从师众多高僧大德,博览群书,精通大小五明,严守三律。有菩萨慈悲心肠,不贪欲不妄念,一心修法,侍奉上师,终于证得正果,亲眼目睹本尊上师,贯通教义教规,神变显示无穷,用秘乘、秘诀的甘露滋润每一个求法人的心灵。论著除《释量论十一解》外另有两部。公元年,藏历第三绕回土虎年九月十四日于耶茹觉若卡圆寂,享年六十七岁。

  

  玛尔巴·曲吉洛追(-)

  

  噶举一大派别之创始人,塔波噶举派尊奉为一代祖师。生于藏南洛扎普曲琪,自幼习法,先从卓米译师学梵文,继又多次去尼泊尔、印度等地,从纳若巴、弥勒巴、智藏等学喜金刚、密集、大印等密法。返藏后曾多方说教,最终定居于洛扎卓窝隆,一生未出家而从学弟子甚多,形成与香巴噶举并存的一派势力,至其再传弟子塔波拉杰时更为强盛,世称塔波噶举。遂被尊奉为祖师

  

  宗喀巴(-)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佛教理论家。沙弥戒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出身于佛教家庭,3岁时,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为授近事戒,赐号贡噶宁布(庆喜藏)。后随敦珠仁庆学习经论,并授密教灌顶,称号不空金刚。7岁正式出家受沙弥戒。16岁前往西藏深造,开始独立进行宗教活动。25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影响。31岁时,他为振兴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以后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因此被称为黄帽派。36岁开始讲经收徒,先后在各地讲《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同时系统地研习密法,研究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学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灯论》等要籍,终于通达显密各派教义。他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综合大小乘各派显密教法,结合自己的见解,以实践和修证为主,建立体系。同时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宗教改革,主张显密教僧人均须恪守戒律、住院,严禁娶妻生子,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并著书立说,撰写佛教著作;复兴旧寺,建立新寺;广收门徒,挑选继承人;创立法会,讲经说法,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于形成一代宗风,正式创立格鲁派。其改革得到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明永乐七年(),在被明朝岫封为阐化王的所巴坚赞等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发起大祈愿法会,他被公认为西藏佛教界的领袖,格鲁派成为西藏第一大教派,藏传佛教信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后其弟子在各地广为建寺弘法,以其逝世的十月二十五日为宗教节日。著作甚多,全集藏文推萨版共18帙,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菩萨戒品释》、《密宗根本罪释》、《事师五十颂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信纸》、M密宗戒注释成就穗》、《囊则敬寺所说比丘学处》、《金刚持道次第秘密枢要解》、《一切怛多罗吉祥集密广释明灯论贯注》、《安立次第解说集密要义明释》、《怛多罗王吉祥集密优婆提舍五次第明灯》等。著名弟子有贾曹杰(原名达玛仁钦、甘丹寺第一代坐床者)、克主杰(原名格雷贝桑,后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绛央却杰(原名扎西贝丹,哲蚌寺的建立者)、绛钦却杰(原名释迦也失,为向内地传格鲁派教义的最有力者)、根敦主(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后世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推·喜饶桑布、麦·喜饶桑布、喜饶僧格等。

  

  八思巴(-)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又译发思巴、拔思发、帕克思巴、发合思巴、八合思巴,义为“圣者”。幼从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佛法。年随伯父至甘肃见蒙古阔端汗。年至蒙古,忽必烈奉为上师。年忽必烈即位,奉为国师,命统天下释教。年为忽必烈授秘密戒,奉敕制蒙古新字,年(或)制成,颁行天下。忽必烈送封他为帝师大宝法王。年他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撰《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摩仪轨》1卷,忽必烈亲为制序。年又著《根本说一切有部习学略法》1卷。年末,为皇太子真金著《彰所知论》2卷。年又回西藏萨迦寺,年于楚弥地方召开佛教大会。年卒。元世祖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于大都(今北京)建大塔纪念。翰林学士王盘等为撰行状。

  

  玛尔巴(-)

  

  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支派奠基人。原名却吉洛追。西藏洛札人。15岁时到牛古垅寺从卓弥·释迦意希学梵语,后欲从卓弥学道果法,因需奉献多金而作罢。不久,变卖家产,先后多次赴印度、尼泊尔,从那饶巴、弥勒巴(或译密则巴)诸师学密教“喜金刚”法(亦译“双喜金刚”法)、“密集”、“大印”等密法和经典。返藏后,在卓窝垅定居,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业。一生未出家,有译师称号。年,米拉日巴从其门下,经过6年8个月的观察,以米拉日巴“根器”可成就,而向他口传全部密法。后米拉日巴又传塔布拉杰。至塔布拉杰时,形成塔布噶举支派。噶举派授徒传法时,注重师徒口耳相传,始自玛尔巴,以后成为此派之传统。玛尔巴按印度密教习惯,穿白色僧裙修法,后来白色僧裙遂成为噶举派世代相传的袈裟式样,故噶举派俗称白教。塔布噶举支派建立以后,被尊为初组。

  

  仲敦巴·甲哇迥乃(-)

  

  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西藏堆垅(今堆隆德庆县)人。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从师学习藏文,后去康区师事名僧赛尊,还向一印度人学习梵文。阿底峡抵阿里古格后,即决心迎请阿底峡到前藏传教。自此,一直师事阿底峡,但终生未出家。阿底峡逝世后,他在聂当(今西藏曲水县境内)主持悼念阿底峡的活动,并在聂当建立俗称卓玛拉康的神殿。年初受达木(今当雄县)地方人士之请,在热振(今林周县境风)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第一座寺院。弟子中以博多哇、京俄哇、普穷哇最为著名,并由博多哇和京俄哇分别传出噶当派的教典、教授二支派。

  

  米拉日巴(-)

  

  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生于贡塘(今西藏吉隆以北)。原属琼波家族,自其祖父定居贡塘后,称米拉家族。幼时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过贫困生活。成年后,为报仇雪耻,习本教咒术,据传曾咒杀伯父及其眷属、亲友30余人,并毁坏全村庄稼。后因忏悔杀人毁稼之“罪孽”,改宗佛教,拜噶举派始祖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修著称。故人称他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据说他从玛尔巴学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单布衣即能抵御严寒,一生为传教遍游西藏各地,门徒众多。晚年声望很高,施主与追随弟子更多。84岁时被人毒死。他的传教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后由其弟了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广为流传。“道歌”虽属佛教内容,但写人叙事多采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畅,对话生动隽永,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莲花生(Padmasambhava)

  

  印度僧人。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天(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通称白麦迥乃(莲花生)。据多罗那他于年所著《莲花生传》所载,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苌国王族。一说系乌苌国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刚乘始祖,著有《秘密集会》)之子。初名莲花光明,后通晓声明及各种明处,得名莲花金刚。旋又依一真言阿阇黎寂色学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号为莲花生。其后又从瑜伽师乐天及瑜伽母乐持学无上部法。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睺罗)。他又从吉禅师子学法。据智慧海王所著《莲花生传》载,他又从吉祥师子学大圆满法以后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他的上师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礼五台,他的同学无垢友也到过汉地。所以莲花生一派传授的教法有很浓厚的汉地禅宗色彩。吐蕃赤德祖赞即位后,由寂护举荐入藏传法。他入藏的时间,近代学者多方考证,结论不一。据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于年由印度启行至尼泊尔,年至拉萨,秋季开始建桑耶寺,年建成。-年组织翻译。约于年离藏,在印度的达罗毗荼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养造就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赞普和臣民25人,如虚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宁波、智童、柱德积等人均为当时有名的译师。著述收入甘珠尔及丹珠尔的有8种。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很多。后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发现的经典多数题为他的著作,但只由本派传授,未收入藏文大藏经。

  

  贡噶活佛(-)

  

  贡噶活佛生于年,是康藏著名的白教大德、学者、诗人,曾任十六世噶玛巴活佛的上师之一,主要传承噶举和宁玛两系教法。

  

  年,当时任国民党蒙藏委员会委员的诺那活佛遣使函请西康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来汉地弘法。于是贡噶活佛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两次应邀赴汉地,经历八年多时间,往返于四川、云南、两湖、两江、京、沪、陕、赣等地,共收僧俗弟子数十万人计。弟子中有官高至国民党代总统、国民党中央委员、军界高级将领以及各地方党政要员等僧俗大众,下至普通黎民百姓。

  

  贡噶上师不仅是佛教的成就大德,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藏族学者、藏学家、教育家、诗人。贡噶上师的一生既平凡而又伟大杰出,赢得了汉藏佛教徒的最崇高的敬意。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重庆明令颁给贡噶上师“辅教广觉禅师”的封号,赐银印金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先生亦为贡噶上师亲笔题写:“辅教广觉禅师贡噶呼图克图”。贡噶活佛年圆寂于康

本文节选自网络媒体,如有侵权,望作者及时联系,小编第一时间处理!维护原创,人人有责!









































白癜风药膏
石家庄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x/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