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与护理 http://pf.39.net/bdfyy/bdfhl/
日本潜艇史
原作者:坂本金美,飞荇猪注释版
原作者坂本金美,曾任日军首舰伊-的艇长,生于年,毕业于海兵第61期,曾任吕-和吕-41的艇长,战后写过多部关于日本海军潜艇的著作,其中包括《日本潜艇史》。
本书介绍了日本潜水艇部队的由来、创立、武器装备设计和二战中历次作战的部署和作战成果,是我了解日军潜艇战史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原书较长,不知道懒惰的我何时才能增补完成,为了便于阅读,在我增补的地方用习惯的蓝色标出。此书目前网上有完整中文版,等不及我发的同学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去解渴。
日本潜艇史(1)
日本潜艇史(2)
日本潜艇史(3)
日本潜艇史(4)
日本潜艇史(5)中途岛作战
日本潜艇史(6)阿留申作战
日本潜艇史(7)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
日本潜艇史(8)~瓜岛争夺战(上)
日本潜艇史(9)~瓜岛争夺战(中)
日本潜艇史(10)~瓜岛争夺战(下)
日本潜艇史(11)~第五章绝对国防圈的危机(上)
日本潜艇史(12)~第五章绝对国防圈的危机(中)
日本潜艇史(13)~第五章绝对国防圈的危机(下)
东瀛忍者~日本帝国潜水艇水上侦察机的使用特点
印度洋杀手——伊10号潜水艇
第五章绝对国防圈的危机
第三节所罗门群岛攻防战
一、节节后退
二、先遣部队的作战
三、东南潜艇部队的作战
第四节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二、各潜艇的作战情况
三、伊-27号潜艇的战绩
四、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破交战的对比
第三节所罗门群岛攻防战
一、节节后退
年6月30日,盟军在中所罗门群岛的伦多瓦岛以及萨拉莫阿以南的拿骚湾登陆,在东南线再次发动反攻。
在中所罗门群岛,围绕日军在新乔治亚岛西部建立的蒙达航空基地,持续进行激烈的争夺,直到10月上旬日军从科隆班加拉岛及韦拉拉韦岛撤退才告结束。盟军乘胜前进,12月1日又在布干维尔岛中部的托罗基纳角登陆,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
新几内亚东部的日军,虽竭力奋战但难以阻止盟军的攻势,终于在9月中旬撤出莱城和萨拉莫阿。9月下旬在芬什哈芬又展开了争夺战。
盟军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及丹皮尔海峡后,除对腊包尔实施包围使其孤立无援外,还于11月21日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和马金岛登陆,开始从中太平洋发动进攻。
在此期间,联合舰队于8月15日下达了第三阶段作战命令。这一阶段的作战方针是,将当前的主要作战方向放在东南线,而在其他方向迅速作好迎击的准备,以便协同陆军反击来袭之敌,确保各要地的安全。此迎击作战称为“Z”号作战。
第三阶段作战赋予先遣部队的任务与过去无大变化,仍然是:
1.袭击敌舰队;
2.破坏海上交通线;
3.监视敌人并进行侦察。
9月底,大本营提出建立绝对国防圈,即加强千岛群岛、北海道、小笠原群岛、加罗林群岛中西部、新几内亚西部和缅甸一带地域的防卫,进而加强马绍尔群岛的防务。
先遣部队年7月1日的兵力区分及编入各部队的潜艇兵力编成情况如下:
先遣部队
第1潜艇部队直属,兵力为
第2潜艇队(“伊-17”号、“伊-19”号、“伊-25”号、“伊-26”号艇)和“伊-11”号、“伊-16”号、“伊-20”号、“伊-32”号、“伊-35”号潜艇。
第3潜艇部队由第3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伊-”号、“伊-”号、“伊-”号潜艇和
第22潜艇队(“伊-”号、“伊-”号、“伊-”号潜艇)。
第8潜艇部队由第8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伊-8”号、“伊-10”号潜艇和
第14潜艇队(“伊-27”号、“伊-29”号、“伊-37”号艇)。
东南方面舰队
第7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第7潜艇战队和“伊-38”号潜艇。
北方部队
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伊-9”号、“伊-21”号、“伊-24”号、“伊-31”号、“伊-34”号、“伊-36”号、“伊-”号、“伊-”号、“伊-”号潜艇和
第7潜艇队(“伊-2”号、“伊-5”号、“伊-6”号、“伊-7”号艇)。
西南方面舰队
潜艇部队由第30潜艇队司令指挥,兵力为
第30潜艇队(“伊-”号、“伊-”号、“伊-”号艇)。
第1舰队
兵力为第11潜艇战队。
第11潜艇战队,负责为新造的潜艇或正在大修的潜艇训练艇员,是一支进行入伍训练的部队。年8月31日,由吴镇守府所属的潜艇战队编成,在这里的入伍训练约进行3个月。吴潜艇战队于年4月1日列为非战时编制,改为第11潜艇战队,隶属于第1舰队,仍然担任这项训练任务。后于同年11月25日,第11潜艇战队又调离第1舰队,编入第6舰队。因此,在先遣部队的序列表中,就有第11潜艇战队的建制。
图12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附近
7月29日,因从基斯卡岛撤退成功,除第7潜艇队外,其他潜艇均分批归还原建制,大致情况如下。
归还第1潜艇部队的有“伊-34”号、“伊-21”号和“伊-36”号艇。
归还第3潜艇部队的有“伊-”号、“伊-”号和“伊-”号艇。
此外,还有“伊-9”号、“伊-24”号、“伊-31”号和“伊-”号潜艇由于战损而未能归建。
编入东南方面舰队的潜艇,截止7月1日,只有“伊-38”号一艘潜艇。后来,决定增加到6艘,但“伊-”号潜艇在前往腊包尔的途中,下落不明。
此后,“伊-”号于7月11日,“伊-”号、“伊-”号、“伊-”号于7月20日,“伊-32”号、“伊-”号于8月6日,“伊-30”号、“吕-35”号于7月20日,“伊-”号于8月10日,先后从第11潜艇战队调入第6舰队,第1潜艇部队拥有14艘潜艇,而第3潜艇部队只剩3艘潜艇。
二、先遣部队的作战
(一)南太平洋的破交战
如前所述,因盟军进攻伦多瓦岛,从澳大利亚海域回到新乔治亚岛一带的“伊-”号和“伊-”号潜艇,在此地进行为时不长的巡逻后,返回腊包尔,编入东南方面舰队。在此期间,“伊-”号还救起了在科隆班加拉湾夜战(7月22日)中沉没的“神通”号落水船员21人。
6月上旬前返回特鲁克的乙潜艇部队,改为第1潜艇部队。先遣部队指挥官将“伊-11”号潜艇编入第1潜艇部队,命令它同第2潜艇队的4艘潜艇,前往所罗门群岛以南,以及斐济群岛和新赫布里底一带海域作战。“伊-26”号于6月14日,“伊-11”号和“伊-19”号于7月上旬,“伊-17”号和“伊-25”号于7月25日,先后从特鲁克出航。
7月4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派出携带飞机的潜艇,对斐济群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等地进行侦察。各潜艇分担的侦察海域如下:
“伊-25”号和“伊-26”号在圣埃斯皮里图岛
“伊-17”号在圣克鲁斯群岛
“伊-19”号在斐济群岛
“伊-11”号在新喀里多尼亚
“伊-19”号潜艇对圣埃斯皮里图岛的卢甘维尔湾、斐济的楠迪锚地及劳撒拉港,“伊-1”号艇对努美阿(2次),“伊-17”号对圣埃斯皮里图岛,“伊-25”号艇对卢甘维尔湾,分别进行了侦察,发现各处都有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等大型舰只。多数潜艇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之间返回特鲁克,但“伊-17”号和“伊-25”号潜艇未能返航(“伊-11”号和“伊-26”号返回本土)。
这次作战中,“伊-11”号潜艇击伤敌方轻巡洋舰“霍巴特”号及1艘运输船(7吨),“伊-19”号击沉1艘运输船(7吨)。
“伊-39”号、“吕-35”号、“伊-20”号和“伊-”号潜艇,是8月中旬从特鲁克出航的,前往新赫布里底一带作战。“伊-39”号艇9月27日返回特鲁克,其他3艘潜艇遇难。此次作战,“伊-20”号艇击伤敌方运输船1艘(吨),“伊-39”号艇击沉敌方运输船1艘(吨)。
第1潜艇部队的作战,取得的战绩甚小,损失却很大,9艘潜艇中就有5艘未能返回。9月15日,取消第3潜艇战队的建制,其所属潜艇由第6舰队直接指挥,这时第1潜艇部队的兵力概况如下。
出海作战的有“伊-39”号(9月27日返回特鲁克)、“伊-32”号(9月中旬从腊包尔出航)、“伊-”号(9月7日从特鲁克出航)和“伊-36”号(9月8日从横须贺出航)。
停泊在特鲁克的有“伊-11”号和“伊-19”号。
9月份到达特鲁克的有“伊-21”号、“伊-”号、“伊-”号和“吕-36”号。
在本土的有“伊-16”号、“伊-26”号、“伊-35”号和“伊-”号。
“伊-”号艇部署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一带,“伊-32”号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附近。10月上旬,先遣部队指挥官将“伊-32”号艇调往新赫布里底方向,并派“伊-21”号(9月25日出航,10月8日对苏瓦进行航空侦察后,按此令行动)、“吕-36”号(9月24日出航)和“伊-”号(10月7日出航)等潜艇去加强这一地区作战兵力。
10月9日,在夏威夷海域活动的“伊-36”号潜艇报告,发现敌护航运输队。因此,派出“伊-21”号、“伊-32”号和“伊-”号潜艇前去截击(详情后述)。“伊-”号及“吕-36”号潜艇,10月20日和21日返回特鲁克,在此期间,未获战果。
(二)“伊-36”号潜艇对夏威夷的侦察
8月中旬,美军大批兵力向夏威夷方向集结,从无线电侦听中得知,似乎正在准备下一步的作战。8月18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对夏威夷进行侦察,遂指定“伊-36”号潜艇前去执行这项任务。
“伊-36”号潜艇与艇载飞机进行合练后,9月8日从横须贺出航。拟于9月20日前后利用月夜进行航空侦察,为此,需先到达尼豪岛西南海域待机。后因考爱岛至尼豪岛一带的雷达警戒很严,“伊-36”号无法行动,则试图从夏威夷岛方向实施侦察。27日,转移到夏威夷岛附近,这里的雷达警戒同样很严,遂不得不放弃侦察。
10月11日,先遣部队指挥官收到报告上述情况的电报后,于13日发布下述命令:
1.就当前战局而言,侦察敌主要基地珍珠港,对于指导全盘作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酌情选择雷达难以发挥作用、且以陆岸作背影的地点为飞机的起落点,以便潜艇能在飞机起落时只作最短时间的浮起,而飞机返航时,迅速收回飞行员即可,放弃飞机。作好上述种种准备后,务须在最近月光较亮的期间实施侦察。
2.完成侦察后,尽速详报敌情。
稻叶通宗艇长决定使飞机从远离海岸的水域起飞。但是,潜艇所载的侦察机是小型的,从看不见岛岸的大海上起飞,就难以返回潜艇了。不过,要从敌人雷达网之外起飞,也只好采用这种方法。
这架侦察机计划从远离岛岸的大海起飞后,低空接敌,以适当高度进行侦察后,向西撤离,从瓦胡岛西端转向南飞,并规定向南转向时发出一声“G”字信号。
10月17日夜,这架小型侦察机(由大森和富永二位飞行准尉驾驶)顺利地对珍珠港进行了侦察,虽然发出了“G”字信号,但却未能返回。该侦察机离艇的位置,距珍珠港海里,方位°。
侦察机在返航途中报告了侦察结果,“伊-36”号潜艇于18日转报如下:
“对珍珠港航空侦察战斗要报之一。据侦察机无线电报告,10月17日19时港内停有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7艘。”
为了表彰大森和富永二位飞行员的卓越功勋,上级决定各晋升两级军衔。
文章链接:伊-36号潜水艇的珍珠港侦察任务
(三)东太平洋的作战
“伊-36”号潜艇于19日,即在发出夏威夷侦察报击的次日,在距珍珠港海里,方位°海域发现—支敌方运输船队(大型油船6艘)。该运输船队约以°航向、10节航速航进。先遣部队指挥官接到上述报告后,命令“伊-36”号潜艇进行跟踪,并将活动于新赫布里底群岛—带的“伊-”号、“伊-21”号和“伊-32”号潜艇编成乙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12潜艇队司令),令其在夏威夷和斐济之间的海域截击敌人(“伊-21”号潜艇19日对苏瓦侦察后开始执行此令)。
后因未再得到有关这一运输船队的情报,先遣部队指挥官便于26日下令解散乙潜艇部队,各艇单独行动。
“伊-36”号潜艇于11月1日对坎顿岛进行了炮击(发射13发炮弹),“伊-”号艇前往夏威夷海域活动,这两艘潜艇都于11月中旬返回特鲁克。“伊-21”艇在斐济群岛一带实施破交战,击沉运输船1艘(吨),“伊-32”号对帕果-帕果进行了侦察,后两艘潜艇都在11月12日返航。
10月6、7日,美特混编队袭击了威克岛,美军在这一地区的行动,使日军感到忧虑。10月16日,发现美军来袭的征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令按“丙”号作战第5方案行动(在联合舰队的截击作战要领中,将内南洋方向的作战称为“丙”号作战,并将其分为第1至第7方案)。遵此命令,先遣部队必须将尽可能多的潜艇部署在丁展开线上.
先遣部队指挥官将停于特鲁克岛的“伊-19”号、“伊-35”号、“伊-”号、“伊-”号和“吕-37”号潜艇编成甲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2潜队司令),并令其迅速前往威克岛东北的丁展开线迎敌。各艇都于17日前从特鲁克出击。但是,美军并未来袭威克岛,先遣部队指挥官便于21日下令,除留“吕-37”号艇在丁展开线继续警戒外,其余潜艇前往夏威夷海域活动。
这几艘潜艇,除“伊-19”号先去夸贾林岛进行飞行训练和补给之外,其余均于11月上旬直接驶抵珍珠港以西海里(公里)海域。后因未发现敌情,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又于11月13日向先遣部队下达如下命令:将大部分潜艇集中用于南太平洋,以切断敌军对所罗门群岛的增援,并实施侦察,将其余潜艇部署在澳大利亚以东及夏威夷一带,以袭击敌舰队,并担任侦察任务。
遵照联合舰队的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将所属潜艇的行动作了如下安排:
“伊-19”号于本月月明期间对珍珠港进行侦察。
“吕-37”号、“伊-”号和“伊-”号返回特鲁克岛。
“伊-35”号经坎顿岛、富纳富提岛附近,进入圣埃斯皮里图岛西北海域,去袭击敌舰船。
“吕-37”号于11月中旬回到特鲁克岛,“伊-19”号于11月17日夜对珍珠港进行了侦察,发现港内停有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各1艘。
这样,除“吕-37”号外的其余4艘潜艇,以及“伊-21”号和“伊-32”号潜艇,在执行任务或在返航途中正赶上美军来攻吉尔伯特群岛。此外,从腊包尔返回特鲁克岛的“伊-”号潜艇,还于11月16日在特鲁克岛以南击沉美国潜艇1艘(
无鳔石首鱼号 USSCorvina,SS-)[注]。
[注]
无鳔石首鱼号 USSCorvina,SS-是一艘小鲨鱼级潜艇,年8月6日服役,11月4日从珍珠港出击,在特鲁克基地南方设伏。但是他没有等到日本舰队,却等来了一艘日本潜水艇。
伊-号是一艘新锐的海大7型潜艇,年11月13日从拉包尔出航,驶向特鲁克基地。
11月16日夜间,在特鲁克东南方,伊-号正在以16节航速北上,10点12分,瞭望员在东北方向米的距离上发现一个黑点,舰长山口幸三郎中佐命令向目标接近,4分钟后,下令急速下潜。
无鳔石首鱼号此时正处于水面航行状态,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
11点57分,伊-号接近到无鳔石首鱼号右舷斜后方米距离,由于这个角度发射鱼雷命中率不高,舰长山口幸三郎中佐决定上浮进行炮战。
11月17日零时12分,发现美军潜艇2个小时后,无鳔石首鱼号突然改变了航向(不清楚是否发现了日军潜艇),山口舰长指挥潜艇下潜,进入美军潜艇左舷同航战。零时20分,伊-号发射3枚鱼雷。1分钟后,两枚鱼雷命中。
罗德里克·沙纳汉·鲁尼(RoderickShanahanRooney)中校
零时30分,伊-号上浮发现海面浮油,美军艇长罗德里克·沙纳汉·鲁尼(RoderickShanahanRooney)中校以下82人战死。
这是日军潜水艇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击沉美国潜水艇。之前还有两次击沉潜艇的记录,但都不是美国潜艇:伊-击沉荷兰潜艇K-16,伊-25号击沉苏联潜艇L-16。
三、东南潜艇部队的作战
如前所述,自6月30日盟军在伦多瓦岛登陆,到10月中旬以前,美日两军一直在中所罗门群岛进行攻守战。
11月1日从塔罗基纳角登陆的盟军,在当地修建航空基地,从空中加强了对腊包尔的作战。
在新几内亚东部,日军9月中旬从莱城及萨拉莫阿撤退,12月中旬又放弃了芬什哈芬。盟军在新不列颠岛西部的马尔库斯角登陆后,控制了丹皮尔海峡。这样一来,别说新几内亚东部,就连布因、布喀岛等曾很得力的前进基地,日军也必须使用潜艇进行运输。
东南潜艇部队指挥官使用小型潜艇进行截击作战,派遣“伊-”号、“伊-”号潜艇(8月中旬以前)及第6舰队等兵力为新几内亚东部以及其他地区进行运输。可到后来,由于形势的需要,自11月中旬起,连小型潜艇也得担当运输任务,东南潜艇部队几乎全力以赴地从事运输了。
(一)小型潜艇的截击作战
由于盟军在伦多瓦岛登陆,东南潜艇部队指挥官命令停于腊包尔的“吕-”号、“吕-”号和“吕-”号潜艇前去布兰奇海峡(在新乔治亚岛与伦多瓦岛之间)作战,同时命令正在海上活动的“吕-”号和“吕-”号潜艇返回腊包尔。
“吕-”号艇在潜航中触礁。“吕-”号于7月12日击沉1艘坦克登陆舰,7月下旬回到腊包尔。“吕-”号未能返回。
8月20日,以“吕-”号、“吕-”号、“吕-”号、“吕-”号、“吕-”号和“吕-”号潜艇编成第51潜艇队。9月1日又将“吕-”号和“吕-”号潜艇编入该队。在北太平洋作战的“吕-”号、“吕-”号与新编入的“吕-”号、“吕-”号潜艇均在9月抵达腊包尔。
“吕-”号潜艇曾被深弹炸伤,修理时留有后遗症。该艇在“伊”号作战期间去瓜岛东南海域活动时,电罗经发生故障,磁罗经也不可靠,根本无法辨别航向,决定返回基地。该艇昼间潜航时将舵稳定在中央位置,任其航进。夜晚浮起,靠天体测定舰位(认准某颗合乎需要的星,下令“向××星航进”即可)。数日后,用这种盲人摸路的办法回到了腊包尔。
在怎样使用小型潜艇的问题上,潜艇艇长们与司令部持有不同的意见。6月间,在东南舰队司令部召开的研究会上,曾有这样一件事情。当时,盟军在夜间使用雷达进行观察,使日军无法对付。因此我(本文作者——注)建议说:“对于夜间观察能力处于劣势的我军,若在月夜作战,则敌我条件优势相当。在所罗门群岛一带,有月之夜,天气较好,无月之夜,多有暴风雨,能见度很差。应将小型潜艇集中用于有月之夜。”
与此相反,东南舰队司令部则认为:“1艘潜艇就能对敌形成威协。因此,必须经常派出1艘潜艇深入敌方海域。”
第7潜艇战队司令部对此没有发表意见。结果,我们的主张未能得以通过。
这种主张的正确性,后来被“吕-”号潜艇证明了。年7月12日夜,“吕-”号在库拉湾(新乔治亚岛与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海湾)巡逻时,突然遭到炮击,一发炮弹击中舰桥,值更军官德川原—上尉当即阵亡。虽然该艇速潜,摆脱了危险,但是暗夜作战对日潜艇毕竟是不利的。
年9月下旬,坂本金美调离“吕-”号潜艇,从腊包尔飞回本土。大金久男艇长继续指挥该艇在所罗门群岛一带作战。“吕-”号潜艇于年11月下旬在布因(布干维尔岛)附近触雷沉没。
10月以前,各潜艇主要是在中所罗门群岛一带袭击敌舰船;10月以后,便在瓜岛附近突施破交作战,或在新几内亚方向进行截击作战。此外,还为遭到围困的前进基地担任运输等项任务。各潜艇的某些作战概况如下:
“吕-”号艇7月21日出航,在伦多瓦岛一带作战,28日后断绝消息。
“吕-”号艇9月10日出航,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一带袭击敌舰船,未能返回。
“吕-”号艇9月20日出航,在芬什哈芬一带作战,10月3日击沉敌方驱逐舰1艘。
(二)潜艇输送
年7月初,参与向莱城运输的潜艇有“伊-38”号、“伊-”号和“伊-”号,7月中、下旬增加了“伊-”号、“伊-”号和“伊-”号,8月又增加了“伊-”号。“伊-”号也被编入东南部队,7月25日离开特鲁克岛,在开进途中失踪。8月15日,“伊-”号和“伊-”号潜艇被调离第7潜艇战队,编入吴镇守府部队,9月1日向吴港返航。
各潜艇执行运输任务的概况如下:
“伊-”号7月7日、27日、28日,8月3日、20日向莱城运输。
“伊-”号7月2日、9日,8月10日向莱城运输。
“伊-38”号7月2日至12日在库拉湾作战,尔后于7月19日、26日,8月1日、8日、30日向莱城运输,8月17日向科隆班加拉岛运输。
“伊-”号艇7月23日,8月6日、12日、22日、29日向莱城运输。
“伊-”号8月9日、24日向莱城运输。
“伊-”号8月4日向莱城运输,8月10日回到特鲁克进行修理。
“伊-”号8月17日、26日向莱城运输。
此外,“伊-”号艇于8月6日调离东南线部队,归还第3潜艇队建制,9月10日再次编入东南线部队。
9月中从事运输的潜艇有“伊-38”号、“伊-”号、“伊-”号、“伊-”号和“伊-”号5艘。10月中作如下变动:
10月11日,“伊-”号的任务改由“伊-16”艇担负;
10月25日,“伊-”号艇的任务改由“伊-6”号艇担负;
10月底,“伊-”号艇归还先遣部队,11月上旬,“伊-38”号、“伊-”号、“伊-16”号及“伊-6”号等4艘潜艇编入东南线部队。
在新几内亚东部,驻守莱城的日军9月15日撤退;盟军9月23日从芬什哈芬以北登陆,防守该地的日军10月1日转移;10月16日开始反击,但到12月19日不得不放弃芬什哈芬。
随着战局的变化,潜艇还需向莱城、芬什哈芬、西奥等地,以及新不列颠岛西部的苏尔密或北所罗门群岛运输。除小型潜艇外,其余潜艇的运输概况如下。
“伊-38”号艇,9月12日向布因,27日向苏尔密,10月5日、17日及25日向苏尔密,10月31日及11月7日向西奥、19日向苏尔密,25日向西奥运输。
“伊-”号艇,9月6日向莱城,17日和10月1日向芬什哈芬,12日、19日和30日向西奥运输。
“伊-”号艇,9月3日向莱城运输;12日到达莱城卸载地点时,发现附近有敌方鱼雷艇,接78人上艇并卸下所载物资后返回。24日向芬什哈芬运输,后于10月4日、16日、21日、28日,11月4日、21日、22日向西奥运输,11月24日又救起“夕雾”号驱逐舰的名落水舰员(该舰向布卡运输后返航时与美舰交战沉没)。
“伊-”号艇,9月19日、29日向芬什哈芬,10月7日向西奥运输,12日遭敌方飞机轰炸,并炸伤,无法潜航,21日返回特鲁克。
“伊-”号艇,9月2日、9日向莱城,21日向芬什哈芬,10月9日、11日向西奥运输。
“伊-16”号艇,10月17日、25日,11月2日、9日、20日及27日向西奥运输。
“伊-6”号艇,11月16日向西奥运输。
“伊-38”号潜艇,12月份完成2次运输任务,该艇自5月18日来到腊包尔后一共完成23次运输任务。
前面已经提过,10月以后小型潜艇也参加了运输。其运输概况如下:
“吕-”号艇,11月23日出航向布因运输,25日在布因湾北口触雷沉没。
“吕-”号艇,10月25日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吕-”号艇,10月22日,11月6日及17日三次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吕-”号艇,10月23日及11月20日两次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吕-”号艇,10月13日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第四节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二、各潜艇的作战情况
三、“伊-27”号潜艇的战绩
四、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破交战的对比
第四节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第8潜艇战队是由第1、第14潜艇队及“伊-10”号潜艇编成的,但8月9日第1潜艇队被调到第1潜艇战队。“伊-8”号潜艇于5月25日,“伊-29”号艇于9月15日归第8潜艇战队直属。这时第14潜艇队只剩下“伊-27”号和“伊-37”号两艘潜艇了。另外,7月20日“伊-39”号潜艇调到第14潜艇队,但未进入印度洋。“伊-29”号潜艇因为需要休整,于8月上旬返回本土,第30潜艇队3艘潜艇前来换班,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后进驻槟榔屿。
9月12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将第8潜艇部队调出先遣部队,编入西南部队。西南部队指挥官将第8潜艇部队和第30潜艇队合编为西南潜艇部队,并令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原为石崎少将,8月19日由市冈寿少将接任)实施统一指挥。10月9日又将西南舰队所属的第30潜艇队编入第8潜艇战队。这样,西南潜艇部队就成为一个建制单位了。
第30潜艇队增加了“吕-”号(10月31日)、“吕-”号(11月10日)和“吕-”号(12月25日)3艘潜艇,11月25日还将“伊-26”号潜艇编入第8潜艇战队。此外,准备访问德国的潜艇,除“伊-8”号和“伊-29”号艇外,9月15日又增加了“伊-34”号艇,均由第8潜艇战队直接指挥。但“伊-34”号在11月13日进入槟榔屿之前,被英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这样,截至年底,西南潜艇部队的所属兵力如下:
第14潜艇队(“伊-27”号和“伊-37”号艇);
第30潜艇队(“伊-”号、“伊-”号、“伊-”号、“吕-”号、“吕-”号和“吕-”号艇);
“伊-10”号和“伊-26”号艇;
“伊-8”号和“伊-29”号艇(这两艘潜艇受命访问德国)。
二、各潜艇的作战情况
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将司令部设在槟榔屿的第11潜艇基地。第30潜艇队主要活动于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及澳大利亚西北海域;其他潜艇仍在锡兰岛以西的印度洋作战。为了经常都有潜艇在海上作战,而安排各潜艇轮流出海。除了“伊-27”号和访德潜艇外,其他各艇的作战概况如下:
“伊-37”号艇9月20日从槟榔屿出航,在莫桑比克海峡北口进行破交战,用飞机对迭戈-苏亚雷斯及蒙巴萨进行侦察,12月5日返回槟榔屿。其战绩为击沉敌方船只2艘(吨)。
6月27日,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乘“伊-10”号潜艇离开槟榔屿,7月1日及8日向“伊-8”号潜艇补充燃料,尔后在塞舌尔群岛一带进行破交战,8月4日返回槟榔屿。战绩为击沉敌船1艘(吨)。这次行动后,司令官便改从陆上实施指挥。
于9月2日“伊-10”号又从槟榔屿出航,前往马尔代夫群岛、亚丁湾、卡拉奇与孟买一带海域以及拉克代夫群岛等地活动,10月20日返回槟榔屿。在此期间,派出飞机侦察了丕林岛,并用潜望镜侦察了拉克代夫群岛的塔尔贝尼岛,击沉敌方船只4艘(吨),击伤1艘(吨)。
有关第30潜艇队所属潜艇的话动情况,由于缺乏资料,尚有不少问题未弄清楚。11月前,各潜艇在孟加拉湾及印度洋西岸附近活动,其作战日期大体如下:
“伊-”号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伊-”号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伊-”号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
这几艘潜艇在此期间均未取得战果。
“伊-”号,12月13日从槟榔屿出航,12月24日夜,在锡兰岛西岸的中部将6名特工人员送上岸,潜艇在八度海峡附近活动,1月中旬返回槟榔屿。未取得战果。
“吕-”号和“吕-”号,12月上旬从槟榔屿出航,在孟加拉湾活动,12月中、下旬先后返航。“吕-”号击沉敌方船只1艘(吨),“吕-”号也击沉1艘(吨)。
“伊-26”号潜艇的行动是这样的,因西南舰队司令部无法查明印度方面的敌情,则试图使用这艘装有海上加油设备的潜艇为空水上飞机补充燃料,以便对印度西海岸的柯钦进行侦察。此外,根据大本营的特令,“伊-26”号潜艇还须实施“约”号行动(遣送原印度当局的要人潜回印度,以期从内部进行瓦解工作)。
“伊-26”号潜艇12月8日从槟榔屿出航,16日在马尔代夫群岛的米拉兹姆环礁为“二式”大型水上飞机加油完毕。但因涌大浪高,水上飞机无法起飞,这次行动终归失败。
“伊-26”号艇将“二式”飞机的飞行员接回潜艇后,用机枪击毁了水上飞机。12月21日夜又用2只橡皮艇,将携带电台和轻武器的12名要人,从卡拉奇机场东南约20海里处送上岸,顺利地完成了“约”号行动。
后来,“伊-26”号又一次运送印度特工人员(10名,在卡拉奇以西的巴基斯坦海岸)上岸。前述的“伊-”号也运送过1次,但第2、第3次在登陆后不久便被对方发现,而未达到目的。
“伊-26”号1月份回到槟榔屿。该艇破交活动的战绩是,击沉敌方舰只1艘(7吨),击伤2艘(吨)。
图13“伊-26”号潜艇的行动示意图(年12月8日--年1月15日)
三、“伊-27”号潜艇的战绩
福村利明艇长接任后的前两次作战,上面已经作了介绍。
福村指挥该艇的第三次作战,是8月29日从槟榔屿出航,以八度海峡和九度海峡为中心进行活动,9月24日返回槟榔屿。在这次作战中,击沉敌船1艘(吨),击伤1艘(7吨)。第四次作战,是10月19日从槟榔屿出航,在亚丁湾一带活动,对马库斯盖岛(10月30日)、麦克阿德(10月31日)、佩萨姆锚地(11月10日)、塞利姆及丕林岛(11月27日)等地以潜望镜进行了侦察。与此同时,还实施了破交作战,12月17日回到槟榔屿。这次行动取得的战绩是击沉敌船4艘(吨),击伤1艘(吨)。
年2月4日,“伊-27”号又从槟榔屿出航,前往亚丁湾一带活动,这是福村接任艇长以来的第五次作战。可是出航以后就中断了联络,未能返回。很可能是2月12日在马尔代夫群岛西南击沉1艘英国商船(吨)后,被护航的驱逐舰所击沉。
文章链接:王牌对决~击沉伊-27号潜水艇
福村中校接任艇长后,一共进行过5次破交作战,具体战绩如下。
击沉
吨位
击伤
吨位
第一次
1
第二次
4
18
1
第三次
1
1
7
第四次
4
1
第五次
1
年11月20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给他颁发了奖状,并晋升2级军衔。
四、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破交战的对比
现将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自年3月至同年底破交战的战果作一对比。
1.3月到7月上旬
南太平洋
印度洋
参战潜艇次数
11
2
击沉船只
12
5
击沉吨位
击伤船只
3
1
击伤吨位
合计船只
15
6
合计吨位
35
损失潜艇
1
0
2.7月中旬到12月底
南太平洋
印度洋
参战潜艇次数
14
13
击沉船只
2
16
击沉吨位
击伤船只
4
5
击伤吨位
合计船只
6
21
合计吨位
40
损失潜艇
5
0
7月上旬以前,潜艇部队在南太平洋的作战虽不算成功,但毕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7月以后,无论在战绩方面,还是在战损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方面是因为潜艇的使用方法有些变化,在南太平洋战场潜艇用于观察,尤其是用于航空侦察以及对夏威夷一带之敌进行监视等等,而更大的原因则是敌方反潜能力有所不同。尤其是从战损情况来看,在南太平洋不改变潜艇使用方针是难以进行潜艇战的,必须重新研究和改变潜艇的使用方法
~(第五章未完待续)~
动图出自《灰猎犬号》~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