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汉是自了汉吗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czktmy.com/

以下文字来源缅甸帕奥禅师的回答

根据巴利文,阿拉汉——arahant——是由ari及hata这两个字组成的。

“ari”是敌人,意思是指烦恼。“hata”是杀。

所以“阿拉汉”(arahant)意为杀敌,即杀死烦恼之意。

是否要积极地帮助别人,决定于阿拉汉自己的意愿。大多数阿拉汉都很积极地帮助别人,如沙利子尊者、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有些阿拉汉则独自住在森林里,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如安雅·衮丹雅尊者。

然而,即使是不积极帮助别人的阿拉汉,也还是带给别人很大的利益:当他们托钵时,供养食物给他们的施主获得非常殊胜的功德。即使像安雅·衮丹雅尊者住在森林时并不外出托钵,但是供养他食物的大象与天神,都因而得到很殊胜的功德。

在佛陀的圣弟子当中,阿拉汉是最高的阶位。我们所皈依的三宝之一,就是佛陀的圣僧团。圣僧团由四对或八种出家圣众所组成,即所谓的四双八辈,换句话说就是达到四道与四果的四类圣者。这四类圣者就是入流、一来、不来、阿拉汉。

四果圣者断十结(点击可放大)

??出世间的四果圣人

如果将圣道与圣果分开来说时,这四类就分成八种。

佛陀开示说,这四类或八种圣者是世间的无上福田,而阿拉汉圣者正是他们当中最高的一种。即使只是对阿拉汉表达恭敬或赞叹都已经得到很大的利益。

因此,就算阿拉汉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自然而然的,他们也已经在利益世间的有情了,而积极帮助别人的阿拉汉就更不用说了。

我想列举阿拉汉积极地帮助他人,以及为有情安乐而努力的例子:巴利圣典中有许多部经,是沙利子尊者所开示的,如《大象迹喻经》。

有时,在他的一次佛法开示当中,会有成千上百位听众证悟圣果。

沙利子尊者(舍利弗尊者)还教授了对禅修很重要的《无碍解道》,被记载于巴利经藏的《小部》。当他托钵时,在每户居士家门口他先站着入灭尽定,出定后才接受食物。正是为了使施主能获得崇高与殊胜的利益,所以他才如此做。

神通第一的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目犍连尊者),往往会到天界去问诸天人,是什么善业造成他们投生天界。然后他回到人间,向众人开示说,如果他们想要生天,就应当奉行如此这般的善业。

有时,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也到地狱去,问地狱的诸有情是什么恶业造成他们投生地狱。然后他回到人间,向众人开示说,如果他们不想投生地狱,就应当避免造作如此这般的恶业。如此,他使许多人舍离诸恶,奉行众善。

本那·满答尼子尊者(富楼那尊者),是善于说法第一的大弟子。他在许多场合里开示佛法,由于他善巧的阐述,许多人因而证得圣果,或令人们在信心与修习方面获得提升。例如阿难尊者,就是在听闻本那尊者说法之后证得入流果的。

马哈咖吒那尊者(摩诃迦旃延尊者),是将佛陀的简要开示详尽解释第一的大弟子。他在偏僻的国家持续地弘法,使无数人获得法益。他开示了《导论》,这是批注巴利三藏的一部著作,详尽地解释几部深奥的经,对佛教徒理解佛陀的教法有很大的帮助。

有一个非常要紧的重点,我们必须谨记在心,那就是:阿拉汉们弘扬佛法与延续佛法。

这就是为什么,在佛陀般涅槃后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还能够听闻与修行佛法的原因。关于这点,我想再稍加解释:

最初的五比库听闻《无我相经》,而证得阿拉汉果之后,亚思与他的五十四位朋友也先后地出家,然后证得阿拉汉果。于是包括佛陀在内,世间有了六十一位阿拉汉。当时,佛陀嘱咐他们要四处游方,弘扬佛法。

佛陀说:“诸比库,我解脱了人、天的一切陷阱,你们也解脱了人、天的一切陷阱。去游方,诸比库!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大众的安乐,出于对大众的悲悯,为了诸天与人的利益、幸福与安乐,切勿两个人同行在一条路上。

诸比库,开示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与文句的佛法,显示圆满具足的梵行。有情当中有尘垢较浅的人,若没有机缘听闻佛法则会退堕,若听闻了佛法则能了悟。”

于是,那些阿拉汉担负起佛陀所交代的弘法任务,无论走到哪里,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弘扬佛法。从那时候开始,一代接一代的阿拉汉继续弘法的重任。佛陀在世时是如此,佛陀般涅槃后亦然。

第一次佛教圣典结集,是由马哈咖沙巴尊者(大迦叶尊者)为首的五百位阿拉汉完成的。第二次佛教圣典结集,是由离婆多尊者为首的七百位阿拉汉完成的。第三次佛教圣典结集,是由玛嘎喇拉子帝须尊者为首的一千位阿拉汉完成,这些就是著名的例子。

那些阿拉汉们,甚至不辞辛劳地将佛法弘扬到其他国家去,比如第三次圣典结集之后,马兴德阿拉汉率领圣僧团将佛法弘扬到斯里兰卡,以及其他阿拉汉将佛法弘扬到缅甸、泰国、中国、欧洲、中东等地。

这些阿拉汉们清净的戒、定、慧功德,不时地照耀着世间,感动人们来皈依佛教。如果没有他们持续不懈的努力弘法,我们今天甚至连佛、法、僧的名称都听不到。

这些阿拉汉们为了利益有情而做出的辉煌事迹,是数也数不清,记也记载不尽的。他们为了保护佛法而做出的宝贵贡献,也是赞扬不尽的。

在了解这些历史的事实之后,你还会想要说,阿拉汉是自了汉吗?

事实上,批评圣者是不善业。如果不道歉的话,这种不善业会障碍你修行的进步。

关于这一点,《清净道论》里记载如下的一个故事。在古时候,有一次,有一位长老和一位年轻比库进入村子托钵。来到第一户人家时,他们各获得一勺子的热粥。

当时长老因为胃中生风而感到胃部非常疼痛,他心里想:“这粥对我有利益,我应该在它还未冷却之前喝了。”居士们就拿了一张木凳到门外,长老坐下来喝粥。

年轻比库看了感到厌恶,而说:

“这老人被他的饥饿击败了,竟然做出他应该感到羞耻的事。”

长老托完钵回到寺院时,问年轻比库说:

“贤者,在佛陀的教法中你有了什么立足处吗?”

“有的,尊者,我是入流者。”

“贤者,那么你就不必再为证悟更高的圣道努力了,因为你冒犯了漏尽者。”

当时,那位年轻比库立刻向长老请求原谅,因而去除了由于冒犯圣者导致不能证悟更高圣道的障碍。

若有人批评圣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证悟任何道果。若果位较低的圣者,批评了果位较高的圣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证悟更高层次的道果。

其实,批评任何人都是不好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那人是不是圣者。最好是止息自己内心的烦恼,而不要去挑剔别人。

当你批评阿拉汉是自了汉时,你不但抹杀了他们对佛教有重大贡献的史实,而且对你自己的解脱制造了障碍。为了你长远的利益着想,我想建议你舍弃这种错误的想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ms/10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