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攻击,即丘吉尔所说的“不列颠空战”,于年8月13日开始。然而,早在6月30日,戈林就发布了“德国空军对英作战总指示”,明确指出德国空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摧毁英国皇家空军、空军机场及其支撑产业。7月11日,帝国元帅戈林宣布,德国将对英吉利海峡内的船只进行攻击。然而,当德军轰炸机试图截击英国的护航船队时,遭到了皇家空军的攻击,此前战无不胜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此时显得特别脆弱,威风扫地。6、7月份,德国空军不断从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机场起飞,对英国发动小规模的袭击。这些行动为皇家空军提供了在8、9月份的大规模进攻来临之前检验其防御措施的机会。这一点不久就清楚地显现出来,虽然德国空军飞机数量多,但皇家空军在某些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梅塞施米特”Bf型战斗机作战半径太小,德国空军对英国的日间轰炸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没有战斗机护航,轰炸机的航程虽然可以抵达英国大部分地区,但是仍将受到英国战斗机的攻击,损失势必非常惨重。由于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小,德国护航轰炸行动只能局限于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
为了对英作战,德国集结了架中型轰炸机、约架俯冲轰炸机、架单引擎和架双引擎战斗机以及数百架侦察机。德军空军分为3个航空队,由艾伯特·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在法国东部和低地国家部署,由胡戈·施佩勒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部署于法国西部,而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大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则部署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将飞越北海对英国发起攻击。
为对付德国空军的进攻,英国相应成立了战斗机司令部,由空军上将休·道丁任总指挥。英国各主要地区均部署一个战斗机航空队负责提供保护。第10航空队守护西南地区;由基思·帕克空军少将指挥的第11航空队负责守护东南地区,离敌军最近;由特拉福德·利-马洛里空军少将指挥的第12航空队部署于东英格兰和中英格兰地区;第13航空队负责北部和苏格兰地区。战斗机司令部在主战区内共有架战斗机,其中道丁上将可以直接指挥作战的为架。
英国本土成带状分布的防空雷达网为皇家空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虽然该雷达网建成仅5年时间,但能探测到位于法国北部纵深的高空飞行飞机。低空飞行的入侵者可在35千米内探测到,相当于多佛海峡的宽度。先进的地面控制系统为英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创造了条件。有了雷达的预警信息,分区控制台就能够指挥并引导战斗机提前起飞,在德国空军飞机抵达目标之前对其实施拦截。
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视察英国海岸防御情况。由于英军的重型装备和火炮都丢在了法国,能否抗击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很让人怀疑。幸运的是,无论德国空军还是德国海军,都无法突破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的阻击,无法将侵略军运送到海峡对岸。
战争发动机
在德国空军“梅塞施米特”Bf型战斗机中,有一种性能优异的单座战斗机。该型战斗机速度极快且灵活,有很好的爬升和俯冲性能,其唯一的缺陷就是航程短,这就使它不能担负英格兰东南部的护航任务。即使是飞行到伦敦上空,其空中作战时间也仅有几分钟,否则将没有足够的时间返回基地。“梅塞施米特”Bf型战斗机体积大,速度快,航程也比Bf型远,机身上配备武器也很强大,包括4挺机枪和2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但是,该型战斗机无法对抗英军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飓风”和“喷火”式战斗机。“容克”Ju87“斯图卡”式飞机是西班牙内战、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的大赢家,可谓声名显赫。然而,在与高性能的战斗机的较量中,它却不堪一击。它飞行速度慢,机身笨重,多次被英国皇家空军击落。
根据计划,德军轰炸机航空队是实施空袭战的主力。而这一次它却无法完成任务。在以往的战术行动中,德国空军轰炸机联队可以说是锋芒毕露。在这些行动中,德军通过空袭使敌军机场受到压制,随后以地面部队占领这些机场。然而,轰炸机部队并不适宜对远距离的工业中心实施战略轰炸。在战前,德军“道尼尔”Do17和“海因克尔”He型轰炸机一直被认为是速度极快的飞机,但在面对英军单座战斗机的坚决反击时,它们显得非常脆弱。德军最新引入的“容克”Ju88型作战飞机,性能虽然相当不错,但也同样无法与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相提并论。
在英国这一边,皇家空军作战的主力机种是“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两种飞机都装备有8挺7.7毫米“勃朗宁”机枪。虽然“飓风”式飞机在现役中占有多数,但相比而言,“喷火”式飞机的性能更加突出——其直接的反映就是在战斗中皇家空军损失的飞机大部分都是“飓风”式战斗机。因此,作战中,英军主要以速度较快的“喷火”式战斗机来对付德军的Bf型护航机,而以速度稍慢但同样灵活的“飓风”式战斗机攻击德军的轰炸机。
由于英国皇家空军是在本土上空作战,因此,飞机被击中但幸存下来且未受重伤的英军飞行员可以在24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重新驾机参战。而被击落的德国空军飞行员则被直接送进了战俘营。针对那些降落在英吉利海峡内的飞行员,双方分别从英国本土及德占法国领土派出高速汽艇和水上飞机,展开了救援与反救援的竞赛。
在希特勒取消了对英国的入侵计划之后,英国陆军得以开始集中精力重新装备和训练,以备将来重返欧洲大陆。图中的这些步兵正乘坐装备“布伦”式轻机枪的半履带式小型装甲车进行全天候防毒气演习。
7月19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发表了对英演说,即所谓的“最后一次理性的呼吁”。他说:“如果我们一定要坚持战争,战争必将以交战一方的彻底毁灭而结束。也许,丘吉尔先生认为毁灭的将是德国,而我知道它将是英格兰。”由于希特勒的这次“和平呼吁”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积极回应,德军下达了于8月12日——即“鹰日”——对英国皇家空军发起大规模空袭的命令。
战斗开始
“不列颠空战”的失败迫使德国空军将轰炸行动改在夜间进行。由于夜间受到战斗机的威胁减少,德军轰炸机可以从法国、荷兰、丹麦及挪威的机场起飞对英国进行袭击。
位于怀特岛文特诺的重要雷达站是德国的攻击目标之一,它遭德军袭击并失去了战斗力。8月13日,天气状况很糟糕,德军原计划的大规模空袭取消,只有部分空军中队升空活动。直到15日,德国空军3支航空队才同时发起攻击,当天下午对英空袭的飞机达架次。
第5航空队由丹麦的奥尔堡和挪威的斯塔万格起飞了架轰炸机,对苏格兰和英格兰东北部地区进行轰炸。由于此次行动的距离超出了单座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德军以双引擎的“梅塞施米特”式Bf型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然而,Bf战斗机并不是“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的对手,无法完成护航任务。在英军第12和第13航空队的攻击下,德军轰炸机损失惨重,16架轰炸机和7架Bf战斗机被击落。由于没有足够的战斗机护航,德国空军第5航空队此后很少再参加“不列颠空战”。
8月15日整个下午,德国空军第2、第3航空队的架和架飞机一直在不停地穿越英吉利海峡对英国进行袭击。如果说德国空军飞行员不知道他们正处于激烈战斗的话,那么“黑色星期四”事件使他们相信了这一点。当天,英国损失了34架战斗机,而德国损失了75架。在整个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和纳粹空军都过高地估计了各自的胜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空中混战中,如果两名飞行员同时击中一架飞机,则他们可能都会声称“击落”敌机一架。巨大的敌军伤亡数字无疑会鼓舞士气,但不是制订合理计划的基础。
同样地,对机场的轰炸效果——这从航空照片上看是非常壮观的,也常常被表面化了。德国空军计划者们接受了这些情报,却认为皇家空军实际遭受的损失更大。德国相信,皇家空军在前线的战斗机仅剩下架,因此,德国空军指挥官们决定倾尽全力,一举摧毁英国战斗机航空队。
德军以少量轰炸机群飞往英国,企图以此为诱饵,诱使皇家空军战斗机攻击。伴随着整个夏季“喷火”式、“飓风”式和Bf型战斗机的空中角逐,更多的轰炸机乘机对美仁山、霍尔彻奇、北维尔德及西莫灵等重要机场进行了打击。皇家空军的损失开始攀升。然而,就在德军即将实现其作战目标时,德军却将攻击目标转向了英国城市。
大规模空袭
德国空军为什么突然放松了对英国皇家空军的压力至今仍无定论。也许是因为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皇家空军的主力已经被消灭。另外一种说法是,8月25日皇家空军对柏林的空袭——在时间上正好是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到访的时候——激怒了希特勒,促使希特勒做出了报复性的决定。
其实皇家空军此次空袭本身只不过是对德国空军一架迷途轰炸机的报复性反应,这架德军轰炸机误将炸弹投在了伦敦东区。然而,对柏林的空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战争期间,皇家空军一直在对德国进行着小规模的空袭。最大的一次是在年11月8日,英军派出了架双引擎轰炸机对柏林实施轰炸,结果损失21架。从军事的角度看,英国的空袭没有任何效果。以当时的技术在夜间击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11月份的这次空袭仅炸死11人。
皇家空军是英国能够回击德国的唯一手段。由于最初进行的日间轰炸遭受了沉重打击,皇家空军被迫改为夜间飞行。英军进行了无数次小规模的轰炸行动,精确度都非常低。
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德国对英国城市的空袭于9月7日开始,首先是在当天日间对伦敦进行了轰炸。这次空袭中,德军派出了架轰炸机、架护航战斗机,行动相当成功,整个伦敦码头一片火海。
9月15日,德国空军没有实施其惯用的旨在迷惑英军雷达和地面指挥系统的干扰性攻击——可能是认为皇家空军已经没有战斗力了。然而,皇家空军却严阵以待。
暂停对军用机场的直接攻击给了驻守南部的皇家空军补充战斗机实力的机会。对伦敦的空袭特别为第11航空队的战斗机升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使帕克将军可以采取双中队联合行动战术,而利-马洛里将军的第12航空队甚至组建了更大规模的飞行编队。9月15日,德国空军遭遇了大批英军战斗机的拦截,至当日结束时,德军损失了60架飞机。自9月7日以来德国空军损失的飞机总量为架,而所有这些飞机都是被德军认为已经被击败的皇家空军击落的。两天后,随着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苏联,“海狮”行动被无限期推迟。
德国空军开始转入夜间攻击,只要气象条件允许,最多时甚至出动多架轰炸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这种空中攻击行动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与战前有关空袭理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种被英国民众称为“闪电战”的空中攻击,并没有在英国普通民众中间造成恐慌,更没有摧毁这个国家的斗志。进入深冬以后,这种攻击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暂停,但在进入新年之后重新恢复。在持续至5月底的进攻中,德国空军轰炸机还对利物浦、伯明翰、普利茅斯和布列斯托尔等城市进行了空袭。
在德国空军的“闪电战”中,一些死难者正被人们竭力地从废墟中拖出来。德军攻击居民区是为了削弱平民们的抵抗意志,结果却提高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他们决心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激烈化
年2月19日—5月12日,德国空军加强了对伦敦和海峡港口城市的攻击。在有些空袭中,德军投入的轰炸机高达架次,同时还伴有单座战斗轰炸机。这些飞机在穿越海峡时采用低空快速飞行,以避开英军雷达的搜索。
在某种程度上,轰炸行动的加强是对德军东部军事部署的一个掩护:至5月21日,德国空军90%的兵力已经转移到了德国的东部、波兰境内的占领区及东普鲁士地区,做好了进攻苏联的准备。
在—年对英国的空袭中,德国空军共投放了吨炸药和燃烧弹。空袭以地面目标为主,造成了4万人死亡,8.6万人受伤,万座房屋被毁,其中60%在伦敦。确切的空中损失仍未有定论,但最接近的估计是德国空军在年7月10日—10月31日损失飞机架,英国损失架。在夜间空袭中,德国空军又损失了架轰炸机,其中许多是由于天气不好导致的飞行事故。到了年,皇家空军拥有了装备雷达设备的双引擎夜间战斗机,再加上雷达控制探照灯和地面防空炮火的支援,即使是在夜间,也是德军强有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