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妄念经除寻经帕奥禅师开示3

除妄念经

(VitakkasanthanaSutta又称‘除寻经)’

帕奥禅师开示

在《除妄念经》中,佛陀继续说:

「当他努力忘掉那些念头,不再注意它们时,如果贪、瞋、痴的恶念仍然在他的心中生起,他应当注意去除这些恶念的来源。当他注意去除这些恶念的来源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就好像一个快速行走的人,他心里想:『我为什么要走这么快呢?何不慢慢地走?』于是他慢慢地走。然后他又想:『我为什么要慢慢地走呢?何不停下来站着?』于是他停下来站着。然后他又想:『我为什么要站着呢?何不坐下来?』于是他坐了下来。然后他又想:『我为什么要坐着呢?何不躺下来?』于是他躺了下来。如此,他逐渐地用比较细的姿势来取代比较粗的姿势。同样地,当比库注意去除这些恶念的来源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

关于上述这段经文,注疏里解释如下:

禅修者应当如此思惟恶念的来源,以及来源的来源:「这个恶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助缘是什么?是什么理由造成它生起?」

他追查:「基于什么理由或原因,我须要走这么快?」并且他思惟:「走这么快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应当慢慢地走。」等等。

「一个快速行走的人」比喻比库陷入邪恶的念头之中;「慢慢地走」比喻切断了邪恶的念头;「停下来站着」比喻切断邪恶的念头之后,比库的心安住于禅修的法门;「坐下来」比喻透过修行观禅而证悟阿罗汉果;「躺下来」比喻他进入果定而度过了一天,果定是以涅盘作为对象而生起的。

当禅修者寻找邪恶念头的来源,及该来源的来源时,他如此追查:「邪恶的念头是具备什么原因?由于什么助缘而生起的呢?」这时他心中的恶念就会变弱。当恶念减到最弱时,恶念就会完全瓦解。

透过《达塔帕本生经DaddabhaJataka》的启示,我们可以了解上文的意义:

有一天,在森林里,一只免子在北路瓦树下睡觉。有一粒北路瓦果实成熟了,与果柄分离而掉落下来,打在靠近免子耳朵旁边的土地上,发出很大的声响。免子从睡梦中惊醒,它心里想:「世界就要毁灭了!」于是牠惊慌地逃跑。其它野兽看到免子逃跑,也都飞快地逃跑。

那时候,我们的菩萨生为一只狮子,牠心里想:「世界只在大劫的末端才会毁灭;在劫初和劫末之间的时期世界不会毁灭。现在我要一层一层地追查消息来源的来源,以便找到真相。」

这只狮子就个别地询问每一只动物,从大象开始问起。轮到免子时,他问道:「小免子,你确实看到世界就要毁灭了吗?」免子回答说:「是的,大王。」狮子说:「来,带我去看。」免子说:「我不敢去,大王。」狮子说:「来吧,不用害怕。」狮子以柔和的言语及坚定的言语交替并用,带着免子一起前往现场。

走到距离北路瓦树不远的地方,免子停下来,指着说:「愿神保佑你!在我刚才躺卧的那个地方,大地发出回荡的声响。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地会发出回荡的声响。」

菩萨告诉免子说:「你在这里等一下。」然后牠自己向前走到树下。牠看到免子本来躺卧的地方、看到地上成熟的北路瓦果实、并且抬头看到本来连接北路瓦果的果柄,于是牠作了这样的结论:「当这只免子在此睡觉时,听到北路瓦果掉在牠耳朵旁边所发出的声响,牠心里生起这样的念头:世界就要毁灭了。」然后,他回来询问免子,以便验证自己所发现的是否符合事实的情况。免子回答说:「正是如此,大王。」证明狮子的结论是正确的。于是狮子说出了以下的偈子:

「闻落果声,免儿飞奔;听信免言,群兽逃命。」

然后狮子安慰众野兽说:「不用害怕。」

如此,当禅修者一层层地追查来源的来源时,就能去除心中的恶念。

这是注疏里的解释。

在《除妄念经》中,佛陀又说:

「当他注意去除恶念的来源时,如果心中仍然生起贪、瞋、痴的邪恶念头,他应当咬紧牙关、舌头抵住上颚,以心来击败、强迫、摧毁恶心。当他咬紧牙关、舌头抵住上颚,以心来击败、强迫、摧毁恶心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就好像强者能够捉住弱者的头或肩膀,如此来击败他、强迫他、摧毁他;同样地,当比库咬紧牙关、舌头抵住上颚,以心来击败、强迫、摧毁恶心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

关于上述这段经文,注疏解释如下:

就好像一个身强体壮的人,借着捉住比他弱小者的头或身体,就可以控制、降伏、击败弱小者,使弱小者疲乏、衰竭、软弱;同样地,比库应当与邪恶的念头搏斗、战胜它们、止息它们。他对恶念说:「我是谁?你是什么东西?」他发起勇猛精进的心,说:「即使身上的血与肉干枯,只剩下皮、腱和骨,我也要战胜恶念。」佛陀举出强壮者的比喻,以便指出上述的意义。

在经中,佛陀又说:

「诸比库,当比库注意某种对象时,由于该对象的缘故,比库心中生起与贪、瞋、痴相关的邪恶念头。这时,当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善法相关的其它对象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当他思惟这些恶念所带来的危险时……当他努力忘掉这些恶念,不再注意它们时……当他注意去除这些恶念的来源时……当他咬紧牙关、舌头抵住上颚,以心来击败、强迫、摧毁恶心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这时,该比库就可以称得上是念头的主人,他能够使自己想要的念头生起,使不想要的念头不生起。他已经断除了贪爱、摆脱了枷锁,并且透过彻底地洞察我慢,他解脱了一切痛苦。

世尊如此开示之后,诸比库对世尊的教导欢喜信受。」

注疏将上述这段经文称为结论的部份。

就好像一位教导箭术的老师,教导从外国来的王子使用五种武器的方法,然后,他激励王子说:「回去掌握贵国的统治权吧!」他指示王子如何运用五种武器,说道:「如果强盗在路上拦劫你,就使用弓箭;万一弓箭无效,就使用长矛、宝剑等等,然后就能够逃脱。」王子照着实行之后,回到他的国家,取得了统治权,享受治理国家的福报。

同样地,佛陀教导这五种方法,激励比库开展增上心,以便证悟圣人的果位。

努力开展增上心的比库在禅修当中,如果会引发恶念的对象在心中出现,借着注意其它对象的教法,他能够止息恶念,并且在修行观禅之后,能够证悟圣果。若无法如此做到,他能够借着思惟恶念所带来危险的教法,来证悟圣果。若无法如此做到,他能够借着忘掉恶念,不去注意的教法,来证悟圣果。若无法如此做到,他能够借着追查恶念来源的教法,来证悟圣果。若无法如此做到,他能够借着强力控制的教法,来止息恶念,修行观禅,证悟圣果。

就可以称得上是念头的主人关于「该比库」这句话,注疏里解释如下:

比库可以称得上是善巧于控制念头转动过程的人,精通于控制念头转动过程的人。

以前,他无法使自己想要的念头生起,使不想要的念头不生起。现在,由于他已经熟练于控制念头,他能够在起心动念上作得了主。所以说:「他能够使自己想要的念头生起,使不想要的念头不生起。」于是,他断除了一切的贪爱。

所以,当心中生起任何邪恶的念头时,你应当以本经所教导的五种方法来将恶念去除;如此,你就能避免造作恶业,纯粹只奉行善业,并且能使你的禅修日起有功。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除妄念经-除寻经-帕奥禅师开示--1

除妄念经-除寻经-帕奥禅师开示--2

经典记录修习慈心的利益恰宓尊者开示的如何修习慈心禅

坦尼沙罗尊者

四梵住

隆波甘哈简介及寺院参访指南隆波甘哈

害怕是痛苦的原因《父亲的宝藏》-隆波甘哈

定慧禪修法-毗瑪拉蘭希尊者

阿姜曼正傳--阿姜摩訶布瓦生活的艺术--威廉.哈特

《灭苦之道》--法遵比丘尼

《禅修手册》-隆波帕默尊者阿姜查的新年开示最高的吉祥:以平等心处生命中的所有变迁快乐的真谛

新年快乐

《禅修手册》-隆波帕默尊者

帕奥禅师

菩提资粮

佛法问答

堕胎《禅修指南》-隆波帕默尊者

内观静坐日常练习指南

南传上座部佛教资料大全百度网盘链接

记者年对南传传奇人物伟大的蒂帕嬷的采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ms/7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