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趣摸象因缘三上二十四缘讲记

长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2.html

各位贤友,上午好!

昨天我们讲了“因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应用的一些内容,今天再做一些补充。

备注:d组只涉及85(名聚),因为不包括四个无色界果报心。

备注:a组处提到“心所依处色”与“心色”,两者所指相同。

大家看一下,这三张表格在《摄阿毗达摩义论表解》完整版第八章(p.36,p.37,p.58)。从这三张图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当一串五门心路过程生起时,二十四缘如何在其中运作,以及各缘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心路期间的每一个名聚、俱生色聚、相关的业生色聚,它们需要有哪些缘协作支持才能生起。

因缘为什么会被放在二十四缘之首?大家想想,推动并维系我们从无始轮回到现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烦恼和业,对吧?烦恼是什么?无明,对生命的渴爱(包括了贪、嗔、痴和无贪、无嗔、无痴)。业呢?善业、不善业,业是怎么造下的呢?贪、嗔、痴的速行心和无贪、无嗔、无痴的速行心。以结生为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生命期间呢,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我们轮回和生存的所有动力都来自于贪、嗔、痴和无贪、无嗔、无痴六因。人们的各种性情、习气、爱好等等也都是以这六因为基础,透过其他缘力的配合而传递下来的,二十四缘其他缘力也是依因缘而对生命流产生作用的。帕奥西亚多在《业的运作》一书中说过:“无论有情投生善趣还是恶趣,一期生命的第一个心路必定是不善的(贪速行),与无明和渴爱相应:有爱(bhavata?hā)。必然如此,否则就不会有再生。因此,佛陀总是教导我们要彻底终结再生。这会发生在具有最殊胜的无痴根的心生起之时,此心与阿拉汉道智(Arahattamagga?ā?a)相应,取涅槃为所缘。然而,为了令该智生起,我们需要完成大量的殊胜善业:殊胜的三因业。只有在过去生和今生积累了足够的善业,我们才可能证得阿拉汉道智。阿拉汉道智将断除不善根与善根两者,这意味着不会再有业的生成。阿拉汉之思是纯粹唯作的。在他/她般涅槃时,再无后有。”

作为人结生,一定是善的结生。相信群里的各位都是三因结生,而且大部分是悦俱智相应的结生。但即便如此,你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的差别还是很大。昨天我们讲过,同样的八个欲界大果报心,从人界的普通人直到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主要由这八种心来结生(少部分人和低等天人为舍俱善果报推度心的无因结生)。然而,不管从福报、智慧还是生存地来看,这些结生的差别都非常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除了令生业的力量强弱以外,这个结生心心所的质量对此影响也很大,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成为“因缘”的这个因,即无贪、无嗔、无痴这三个因。因为这三个因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为树上所有的枝叶、花果提供营养。悦俱智相应的结生心有三十四个名法,其中最主要的、扎根在底下给生命提供营养的就是三因——无贪、无嗔、无痴。树根的深浅好比是这三因的力度——无贪有多强、无嗔有多强以及慧根有多强。它们除了在有分流中持续产生作用外,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生起和成熟,以及对色身还有其他影响。

当然这里还有业缘的力量,我们后面会进一步讲到。业是什么?业就是造业当下速行心的状态,也就是速行心里的思心所集合所有其他名法一起去造作这件事情时各个名法的状态。我们今生既然是一个善的结生,就说明在上一生临终那一刻成熟、导致结生的业(即过去的思所造作的业)一定是八大善心之一,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智相应的心,对吧?这肯定是过去所做的一件善行成熟,例如布施、持戒、禅修、观智、听闻佛法、讲说佛法等等,无一例外,这些都跟无贪、无嗔、无痴这三个因相关。总而言之,即使是异刹那业缘,它的力量依然跟无贪、无嗔、无痴这三个因分不开。很多人在讲因缘时三言两语带过,但为什么我们要在因缘这一节花很多时间来讨论呢?因为它对我们的生命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结生的时候,结生心中无贪、无嗔、无痴这三个因会影响到我们六根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而且它们在整个生命当中都会产生影响。换而言之,上一生临死时成熟而带来结生的业,一直支持着我们,贯穿这一生。在从结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期中,六根以及主要的业生色都是由这个业力产生的。所以,当时造作这个业的时候,其无贪、无嗔、无痴心所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今生生命的品质,包括内心的品质和身体的品质。

过去的已经既成事实,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善业的品质?举例而言,我们要去帕奥禅林做一次供养。一位贤友提前一个月开始精心准备,虽然钱不多但是他非常用心。他在随念三宝的功德、思惟业果法则、内心清净作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前思,而且从不间断,一直很欢喜地作准备。获得邀请之后,他坐飞机到曼德勒,乘车到眉缪,一路都很欢喜,到达禅林更是欢喜。见到西亚多吉后,他欢喜地礼敬并供养。供养回来后,他经常回想起来,内心依然充满欢喜。这样的供养,在供养前、供养时、供养后,布施者内心都充满很强的无贪、无嗔、无痴,这样善业就能很连贯地传递下去。

另一位贤友也去帕奥禅林做供养。他很富有,听说人家去供养,他想:“我也要去供养,我要做功德主。这一次,我一定要做得跟其他人不一样,要特别地表现出我们中国人的与众不同。我要先告诉僧团,我要供养多少,有多么地丰富,我希望僧团能做各种安排。”结果去沟通的时候,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不是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僧团没有规矩要按你的意愿去安排。然后,虽然他也供养了,却不太开心。他觉得,僧团怎么就不能从施主的角度上多考虑呢?他越想越不开心。供养之后,当回忆起供养时,他也会欢喜;但当想起没有完全如己所愿时,就不开心。不过,他所供养的价值比前者可能要大十几二十倍。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两个人临终的时候,他们供养帕奥禅林的业都各自成熟,他们未来的生命会有什么样的差别?从心路、二十四缘的角度来看,业力量的强弱跟所施财物的多寡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所施财物的多寡跟功德回报关系更大,业的力量则跟造业心的素质以及其前后心流的素质相关。虽然第一位贤友供养的价值并不高,但他非常用心,在供养前、供养时、供养后,他的心始终都是持续、稳定的善心,也就是善的心流维持了一连串、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也知道二十四缘中,他除了有无贪、无嗔、无痴作为因缘,还有增上缘。什么增上呢?所缘增上、俱生增上。他的所缘是三宝——所缘增上缘;他具足欲增上、精进增上、心增上和观增上——俱生增上缘。他很想去做供养,这是欲增上;他心心念念地在准备供养,这是心增上;他总是妥善地准备布施物,克服自己的懈怠,这是精进增上;他看到供养的利益,这是观增上,也就是慧增上。而且他会形成很强的亲依止缘,每个心路生起的时候,他的重复缘、无间缘、等无间缘都在持续地滚动着,构成整个供养善业的一长串心路的力量是持续的。

后面这位贤友花了很多钱,但是他一边准备丰富的物品,一边又生起很强的慢心,觉得自己了不起;然后带着期待去和僧团谈条件,希望获得特殊的待遇,当僧团没有完全满足他的要求时,他就生起嗔心。当然他还是作了准备,该供养的还是供养,只是他时不时就会不高兴一下。这样的心路是怎样的呢?有时是悦俱智相应的,有时是贪相应的,有时是贪慢相应的,有时是贪邪见相应的,有时是嗔相应的。这样一来,这些心路在缘力上就很难形成持续、稳定、从前到后的支持。

当感果的时候,我们相信第一位贤友通常会很容易投生到良好的家庭,甚至能超越人界、投生到天界;第二位贤友就不好说。为什么呢?根据业的同一性理,一组业往往是整体相关的,由一连串、非常多的心路才组成一件完整的事情。如果他临终的时候这个供养业成熟,并且是供养当下悦俱智相应的业成熟,那么他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生,然而,该业的前思与后思会很自然地成为他结生以及下一生生命期间的支持业或者阻碍业。换而言之,这个做供养的悦俱智相应心会产生善的果报——成为有钱人,但是他总是会遇到很多障碍,他的一生总是磕磕碰碰的,诸事不顺。这些都是过去种下的因,其后带来异熟,从而影响我们的生命。

可能出现的更倒霉的情况是什么呢?这个业成熟了,虽然前面有悦俱智相应的心,但成熟的刚好是后面一个没有力量的、被削弱的二因善心。这个被削弱的二因善心有可能导致这一生是善的无因结生。我们在阿毗达摩学过,低劣的二因善业将导致善的无因结生,或者说,善的无因结生有可能是过去夹杂着很多不善的一个善行所导致的。那就非常吃亏了,对不对?善的无因结生会造成诸根不具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无贪、无嗔、无痴深深地扎在善的土壤里提供营养,所以色身不能够完备,心理素质就更不用说了。

从结生心怎么看因缘呢?以悦俱智相应的三因结生为例:

缘法:无贪、无嗔、无痴

缘所生法:俱生的结生名色。其中,俱生的名法是三十四个名法扣除无贪、无嗔、无痴后的三十一个名法;俱生的业生色聚是性根色十法聚、身净色十法聚以及心色十法聚,这三十种色法。

缘力:缘法对缘所生法以因缘力为缘

尊者年8月5日于多伦多。

说明:由于开示文稿有微调,发过的文稿重发一遍,以前发过的文稿在新文稿发出之时会删去。萨度!萨度!萨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ms/9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