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十大旅游景点

1、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位于青海玉树州称多县仲达乡,通天河南岸。前身是一座苯教古刹,名为“仁真敖赛寺”。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为“臧娘佛塔?盛德山”。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年)将臧娘周围的苯教仁真敖赛寺、巴钦班觉寺、巴格达宗寺合三为一,在臧娘佛塔脚下创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物数十座。现存有大、小经堂及0殿、僧舍等古建筑物,墙面涂有竖向黑白相间条带,这显然是萨迎派寺院的象征物。臧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保存和收藏有一批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的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朝皇帝封为国师的巴思八亲临寺院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千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有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创建人孟德嘉纳大师的僧衣、靴子、-及经卷、唐卡等;有宋至清代的寺志,高僧大师的颂文,官府文件等文献资料;有数千件历代宗教法器。

2、群果扎西

群果扎西,藏语意即吉祥的水头。澜沧江的发源地就在这里。它包容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海拔多米的杂纳荣草原。草原四周群山上的许多小溪像倒悬在天际的珍珠项链,顺着冲激而成的冰槽汩汩而下,向着草原中部的群果扎西滩流去。

  杂曲河之源群果扎西滩,地形复杂,沼泽遍野,但牧草却异常肥美,早就是珍禽异兽的欢聚之地:成群的野马毫无畏惧地追逐驰骋,结队的黄羊翘着白尾嬉戏耍斗,凶暴的恶狼养成了目空一切的习性,狡猾的沙狐直瞅着大兽捕获的猎物,笨拙的狗熊自由自在地游逛……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那些优雅美丽的白天鹅,婀娜多姿的黑颈鹤,以及翱翔如的斑头雁。它们有的扯着嗓子震天价鸣叫,有的在湛蓝的空中默默地飞翔,有的独立巢边为“孩子们”站岗放哨,春天,它们从南方飞来,在湖中岛打窝坐巢,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入冬,它们携儿带女,一路欢歌,去到江南水乡寻找安乐窝。就这样周而复始,行程几万里,不知在这里繁殖了多少代,更不知在这里栖息了多少个世纪。据说,这里的鸟类至少有20多种,一万余只,简直就是一个鸟的世界。

  林区位于杂白河西岸,故名“江西林场”。置身于此,不觉高原的苍凉,倒有几分江南的风韵。林苑似的自然景色,使游人流连。但重任在身的杂曲河却不能久留,它只得恋恋不舍地绕过林区北侧,缓慢地向东部峰谷间流去。忽然,在这深山峡谷,它又失去了平静和安宁,滔滔急流,飞起千层浪花,就是鱼儿见状也吓得截头缩尾,这就是澜沧江上著名的“鱼愁涧”。杂曲河穿过“鱼愁涧”再折向南行,便到了“一线天”和“山崖泉”,这里是杂曲河在青海境内的最后一个“驿站”。

  在“一线天”,可以看到两座陡峭的高山耸入云端,假如躺在杂曲河岸仰视,天变成了一条细细的线,山顶古老的苍松大有刺破青天之威势,恰似杂曲河的保护神。而“山崖泉”呢?万丈峭壁上,有个碗口大的泉眼,似银链,象哈达,直挂山腰,形成很多小瀑布,泻入杂曲河。当阳光照耀时,那飞溅在山崖上的水花,就象万点星光,五彩缤纷,耀眼夺目,它为即将离去的杂曲河,注入了最后一份青南高原上洁净的山泉水。

  杂曲河,冲出平缓的滩,淌入茸茸的山,闯进自然形成的川,哺育着两岸万千生灵,日夜兼程,奔流不息,朝着西藏昌都泻去,在昌都南与它的伙伴儿吉曲河相汇合,朝着更远更远的地方奔去。

3、隆宝滩自然保护区

隆宝滩位于青海省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西南约80公里的地方,两面高山耸峙,平行延伸,中间有一块长10公里,宽3公里的沟谷地带,上面裸露着湖泊残迹,砾石垒垒,实际是高山草甸类型的沼泽地。拔海四千尺以上,气候寒冷,即使五、六月里下小雨也经常夹雪,有时天色晴明,突然会冰雹雨雪骤至,使人感到难以适应。

  但这独特奇异地理环境,却是青藏高原珍禽异兽及一些贵重药材的产地,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是世界鸟类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瞩目和向往的地方,有世界珍禽研究所至今未能猎获的高原珍禽黑颈鹤,还有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秋沙鸭、雪鸡等十余种禽鸟。

4、拉布寺

拉布寺是玉树地区的格鲁派大寺之一。早期,这里是一座萨迦派小寺。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弟子代玛堪钦元登巴奉师命来今称多县地区建寺,见拉司通学群沟口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便选定寺址,在当地拉布头人尼玛本的协助下,于永乐十六年()改建原有萨迦派小寺,新建经堂1座,僧舍6间,聚僧10人,形成拉布寺。寺院初建,即受到宗喀巴和明王朝的支持。据传,宗喀巴曾赐赠自己的头发、衣饰等作为泥塑佛像的装藏物,并赐度母像1尊,明廷曾赐给护法像1尊和禅杖等法器。寺院建成后,代玛堪钦积极活动于附近各地,扩大影响,很快将今玉树县原属直页喝芋孤刚噪皿苛测irRR可pMi于寺,使之改宗格鲁派。代玛堪钦晚年又到今海西州的都:和四川石渠县一带活动,进一步发展势力。约在清道光年j该寺活佛吉热多杰人京觐见清朝皇帝,得到丰厚赐赠,被、拉布族百户,管理当地一切政教事务。清同治三年(清朝敕赐小金匾!块。同治十二年(is7s),通过西宁办;臣锡英又赐‘“普济寺”匾额。至此,拉布寺进入全盛时期,辖子寺18座,除嘎拉寺和让娘寺外,尚有本县的邦布寺、;寺、卡纳寺、休马寺,玉树县境内的刚拉寺、龙喜寺,都j的仁乃寺(亦名切贡寺),四川石渠县的石渠寺、嘎伊寺。热寺、邦尼寺、本萨寺、木改寺、巴达寺、群科寺等。该三筑宏伟,居玉树各寺之首,对此,《玉树调查记》已有详,述;据年调查资料,当时全寺有大小殿堂21座,僧舍院,寺僧人,大小活佛15人,全寺共有牛头,骡马匹,土地筒,商业资本共白洋块、人民币26万元。中,主要则产集中于该寺三大活佛,仅三大活佛有牛j骡马匹,土地筒,大小院落11处余间,佛堂8j资金26万元。该寺于年6月8日批准开放,现有经爱座,僧舍70间,寺僧54人(内活佛:人),由土登公保任;会主任。年3月该寺被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绿化霎会、省宗教局等评为宗教界种草种树先进寺院。

5、藏娘佛塔

藏娘佛塔位于通天河南岸玉树县仲达乡歇格村桑周寺,距乡约40公里。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藏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权衡制度也收录在《大藏经●丹珠尔》)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

  圣七年(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大藏经●丹珠尔》外,藏汉许多史书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红史》、《汉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统记》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记述。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还保存和收藏着许多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原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帝师八思巴亲临庙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擦擦”),有孟德嘉纳大师用过的僧衣、靴子,以及为数众多的文物。文物中还有一种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细、模样逼真,仔细看小塔上还刻有八个小塔,里面装有药物可食用、可护身。听说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经许多专家考证,这样小而如此精致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孟德嘉纳遗留下来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藏娘塔不仅宗教上有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近五十年来仅藏娘地区就出现了上百名民间艺人,其中在藏区最著名的拉俄-等人,他们都以传播藏娘艺术为荣,以传播藏娘艺术为生。藏娘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尺度、线条、规格、立体感、色泽等方面都能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6、可可西里地区

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系南侧支脉。蒙古语意为“青(或绿)色的山梁”。北西-南东走向,长余公里,宽20-30公里。断块山,平均海拔-米,地貌表现为宽浅底山,山坡平缓,相对高度-米,最高峰岗扎日东峰海拔米。海拔米山地夷平面上,发育有零星的平顶冰川,青新交界处的山峰汇集众多冰川,最大冰川面积0平方公里,为道天河支流楚玛尔河发源地。年均气温低于-8℃度,年降水量毫米左右,属高寒荒漠气候。植物稀少,种类贫乏,有成群野牦牛、野驴、石羊,长角羊等蹄生动物出没。      可可西里湖位于治多县西北部,可可西里山与马兰山之间断陷盆地东段。半咸水湖,内流湖,岸边有盐碱结皮。湖水面积.2平方公里,湖水深度为25米,湖水体积为75.5亿立方米,湖以山名命名,东西长39.4公里,南北宽14.7公里,湖水面平方公里,水深一般30米,湖面海拔米。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矿化度13.41克/升,密度1.,ph值8.8,水色浅绿.汇入面积平方公里,以冰雪融水补给,西北部冰川融水形成的连水河从湖西端注入源于西南面汉台山的冷水河从湖西南注入;北面兴军山,东西黑石山,南面可可西里山均有溪流以潜流形式汇入该湖。湖岸多为砂土带,植物覆盖度低,是高原野生动物出没之所。

7、结古镇

结古镇位于青海省南部,通天河南岸峡谷地带。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玉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国道通达,距青海省会西宁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为青海通往川、藏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自古以来是连接西藏、四川及内地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重镇。在历史上唐朝与吐蕃在文化及贸易上的交流,宗教传播,使者来往,都是必经之地。公元1多上前,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和后来的金城公主都经过了结古,并流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解放前结古是青海、四川、西藏三地间的重要贸易集散地。每年从西雅州发出的9万驮茶叶,到结古后,再从结古分别发往西藏拉萨和青海南部各藏区。还有从印度经过拉萨进口的英、德、印等国的货物,也从结古发往西宁、青南藏区、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藏区。街道两旁的各种建筑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商场和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各旅游纪念品。如藏刀和唐卡、藏传佛教0神面具等工艺品。结古还是藏区最大的虫草和藏獒交易市场。结古中心广场是结古的标志性建筑。宽广而整洁的广场中央屹立着高24米的格萨尔王骑驹驰骋的铜铸巨像。结古赛马场在镇西3公里的扎西科开阔草滩,每年的7月25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当地传统习俗的-。在为时7天的-里进行着各种马术竞技表演和民间歌舞、宗教舞蹈以及文体活动。帐篷城、康巴歌舞、康巴服饰,民族马术为-的四大奇观。结古居民99%是康巴藏族,在衣食住行以及语言(音)、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与其它藏区不同的较大特点。驰名中外外的康巴歌舞,多姿多彩的康巴服饰,神秘、博大的藏传佛教文化构成了康巴藏文化的神奇景观。前来境内结古寺和禅古寺拜谒的远近善男信女们,更是让结古声名远扬。

8、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俗称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贝达社境内,距州府结古镇20千米处。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是由文成公主选址,在大译师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年)左右开凿,永徽4年(公元年)竣工。

  唐景云元年(公元年),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代祖丹联姻,在勒巴沟岩石上凿刻主要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摩崖,贝大日如来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汉刻文,章冈及卓拉摩崖组成,面积约平方米。内容有大日如来佛八大菩萨浮雕、古藏文刻文“所、依能依颂”、“祝辞”、“具摩崖简志”、汉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章冈的十方佛和古藏文《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石刻。   勒巴沟摩崖位于玉树县巴塘乡勒巴社勒巴沟内。摩崖始刻于唐太极元年(年)左右,天宝元年(年)竣工。由古秀泽玛、吾娜桑嘎、恰冈和泽琼沟四处石刻组成,大部分为线刻,石刻面积平方米。主要内容有著名的古秀泽玛《公主礼佛图》、《三转0图》摩崖线刻、吾娜桑嘎《佛诞生图》摩崖线刻及古藏文刻经、为纪念赤代祖丹与金城公主喜得王子特地刻凿的勒巴沟恰冈大日如来佛(浮雕)以及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物。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是汉、藏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尤其是《公主礼佛图》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富有感召力的事迹,在此勒石铭记,永世传颂。这在全国仅此一处,弥足珍贵。   

9、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曲、尕水、吉尼赛三乡交界达那山腰。   达那寺,藏语全称为“达那僧格南宗”,汉译为马耳狮子天堡。因为坐落处有一岩山,形状酷似马的耳朵得名。达那寺大约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那时是苯教寺院,在南宋时期改奉叶巴噶举派,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由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帕竹噶举创始人帕摩竹巴的高徒桑吉叶巴·意西泽巴创建。达那寺现在属于噶举派寺院,俗称白教。噶举派是所有藏传佛教中派系传承发展最多的一派,有四大派八小派之称。而达那寺是八小派中现今唯一一座叶巴噶举寺院。   达那寺现存石木结构的经堂一座,高22米,占地44平方米,二层,藏平顶式帕摩竹巴灵塔殿一座及叶巴殿、僧舍等建筑。经堂里供奉着高9米的英雄格萨尔王及其部将的塑像,以及他们用过的战刀、盔甲和衣物等,还陈列着数万卷藏族早期的经卷和极其珍贵的其它文物。   在离那达寺不远的达那山岩洞中,建有《格萨尔王传》中岭国三十员大将的灵塔,塔形均为噶丹式(一种藏式塔)。灵塔群造型雄伟,保存如此良好的早期藏式灵塔群不仅在青藏地区独此一处,乃至全国也是极为罕见,该塔群是青藏地区藏式灵塔中布局最大的一种“群组式灵塔”,在建筑形式上保留了唐代晚期藏式灵塔营造风格及建筑艺术,不仅传承了印度佛塔的基本规格,又是一种别具风格的古老藏族宗教建筑艺术和藏传佛教建筑艺术。

10、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

  

赞赏

长按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
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ms/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