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因,今世果,一切善恶果报,皆由自己造作得来;宽恕别人的同时,其实放过最多的是自己;愚昧的人,造作恶业时,并不明白自己所作的是恶业。
嘎玛仁波切
嘎玛仁波切开示:
前世因,今世果,一切善恶果报,皆由自己造作得来
有一天,眼盲的迦丘帕喇尊者在经行时,意外踩死一些昆虫。隔天早上,刚好有其它的比丘前去找他,他们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尸体,怀疑尊者犯了戒,于是就向佛陀请示心中的疑虑。
佛陀问他们是否亲眼看见尊者踩死这些昆虫,他们回答说没有。佛陀就告诉他们:「正如你们没有亲眼看见迦丘帕喇杀生一样,迦丘帕喇也看不见这些昆虫;再说,一位已证果的阿罗汉,是不会有杀生的念头,所以迦丘帕喇并没有犯戒。」
众比丘再问佛陀,迦丘帕喇尊者的眼睛为何会瞎掉?佛陀就借着迦丘帕喇前世的因缘说明业力的影响,并教诫诸比丘:
迦丘帕喇过去生的某一世曾是医生,有位女病患曾答应迦丘帕喇,如果能治好她的眼疾,她和她儿子愿意做他的仆人侍候他。后来,她却害怕当一辈子奴仆,就向医生撒谎,说她的眼睛愈来愈坏,但事实上,她的眼疾已经痊愈。医生很清楚她在说谎欺骗,所以起了大瞋恨,就开给她另一药方,使她的眼睛真的瞎掉。
因为这罪行缘故,迦丘帕喇在往后很多世都是盲人。于是,佛陀接着告诫诸比丘:「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就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
所以,对于我们累劫以来,究竟造作了多少恶业,我们并不知道,但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就连已证得阿罗汉者,都要受过去世所造作恶业的果报,因此,想要趋吉避凶,只有多行善业、多修行、多忏悔,一点一滴洗净累劫所种下的恶业,广增善的因缘,让未来所结皆是善果。
宽恕别人的同时,其实放过最多的是自己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曾为长寿王,他是位仁民爱物、慈悲为怀的国王,其国境内风调雨顺、财富民丰,却也因此引来邻国梵豫王的觊觎,出兵侵夺。获悉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为一己的王权而殃及无辜的百姓,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梵豫王因而不费吹灰之力即坐拥长寿王的国土,并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
息心山林的长寿王为了帮助一位因为父亲去世,没钱可办丧事的孝子,自愿舍身,让孝子得获赏金。残暴的梵豫王马上出旨处斩长寿王,以逞己能、以警大众。
临死前,长寿王惊见乔装为樵夫的儿子,混杂在人群中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长寿王就假装对众人说:「我牺牲性命,是我自己愿意的,你们不要替我报仇,若有人欲替我报仇,即违背了我的意愿,即是我不忠的百姓。」虽然亲耳聆听父亲最后的教诲,但父王惨死、国土沦丧的深仇大恨,令年轻的王子长生一心只想伺机报复。于是多才多艺的长寿太子打扮成乐师,混入王宫奏乐给梵豫王听,得到国王赏赐,并留在梵豫王身边当侍者。
在一次跟随梵豫王出猎时,长生太子刻意让梵豫王脱离随扈,并迷失在山林中。精疲力尽的梵豫王为求一枕好眠,将随身的配剑卸下,交由长生保管。待梵豫王熟睡,长生太子拔剑行剌梵豫王时,忽忆父王临终遗言,理智驱使他没有剌杀梵豫王!巧合的是,梵豫王作了个恶梦而惊醒,不安地说道:“我梦见长寿王儿子要杀我,怎么办?”长生太子佯言安慰梵豫王,于是梵豫王再安然入睡,如是三次,长生太子决心尊奉父亲遗训原谅贪王,便坦诚向梵豫王表明他的真实身分,并请求梵豫王:「快将我杀了,以免我报仇的恶念又起!」梵豫王被长寿王父子以德报怨的仁行深深感动,自觉非常惭愧,并当下悔悟,于是将国土归还长生太子,两国并义结为兄弟之邦。
当我们自己选择宽恕别人过错时,也是解脱我们心里的苦,宽恕会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因为我们的心已经放下怨恨与责怪的包袱,这也是善待我们自己,因此,到最后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己。
图片名称
愚昧的人,造作恶业时,并不明白自己所作的是恶业
有一天,大目犍连尊者与勒叉那尊者一起出去化缘时,在途中他看见一只人面蛇身的饿鬼,大目犍连尊者只是微笑。回到祗树给孤独园后,大目犍连尊者于是在佛陀的面前,向勒叉那尊者说:他看见一只人面蛇身的饿鬼。佛陀也说,在他究竟证悟成佛的当天,也亲眼看到这只人面蛇身的饿鬼。
佛陀说在很久以前有位辟支佛,若人们要到他的精舍,必须先通过一处田地。这田地的主人因害怕大家往来精舍间会破坏到他的田地,于是就放火烧了辟支佛的精舍。由于这恶业的关系,他必须长久受这恶报,往生成了人面蛇身的饿鬼。
佛陀最后告诫大家说:「愚昧的人造恶业时,不知正在造恶业,而恶业虽然不会立刻报应,但作恶的人终将自食恶果,没有人能够逃避恶业的报应!」
因果定律是打不破的真理,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了解并深信因果,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有这样的信念,就不可能去造业,对修行亦有莫大帮助,也易于成就。
本平台所发图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平台客服联系删除。若本文对您的内心有所触动,恳请随喜转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会因您而改变!
禅月精舍
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