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座部在家居士要奉行哪些责任与义务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问:我们上座部在家居士要奉行哪些责任与义务?

答:上座部在家居士至少要受持三皈五戒,并避免从事五种不适当的谋生方式(邪命)。应当经常到寺院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每当到寺院时,应向长老求受三皈五戒。在每个月农历的初八、十五、二十三、二十九或三十日,这四天是在家居士的伍波萨他日,如果可能,在家居士应该到寺院向长老求受三皈八伍波萨他戒。

此外,在家居士若有时间,也应该到寺院为寺院服务,如:布施僧众所需、打扫环境、护持比库们所不能做的工作,如,割草、挖土、作净(使食物、水果等成为比库们所允许使用),学习做净人的方法,有因缘也可以学习比库的戒规,才能适当、如法地护持僧众。如此既利佛教,也利自己。

21.问:请问尊者:沙马内拉犯了十戒有什么规定吗?

答:以下我们引《律藏》和其义注来做说明:世尊在《律藏》制定:“诸比库,我听许你们可以灭摈具足十支的沙马内拉: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虚妄语、饮酒、谤佛、谤法、谤僧、邪见、淫污比库尼。

当中的‘灭摈’,是指在解释‘障碍学处’所说三种灭摈中的外形灭摈为这里的意趣。因此,凡即使才造一杀生业,即应当以外形灭摈而灭摈。如在诸比库杀生有各种罪,但诸沙马内拉并非如此。沙马内拉即使只杀了蚂蚁、红蚂蚁,或者弄破臭虫卵,也达到应被灭摈。到了这样的程度,他的皈依、所求取的戒师,以及所取用的住处,都成无效,他不得(受用)僧团的利养。他所剩存的,也只有(袈裟的)外形而已。假如他的过失严重,也不(改过)在未来守护,应当把他驱出。再者,(假如)他急速地(承认)过失:‘我做了粗恶的(过失)’,而想再守护,则不需要灭摈外形,只应对他所失效的-给与皈依,给与(求受)戒师。(沙马内拉)的学处是以皈依而成就。诸沙马内拉的皈依和比库们的达上甘马语相似。因此,就如诸比库的四遍净戒,(沙马内拉)的这十学处也是还成受持(有效)的。如是即使存在,但为了使坚固,以及为了令未来守护,应当令再求受(十学处)。假如他是前雨安居者而再求取皈依,他将能得住后安居者(的僧团利养);假如他是后雨安居者而再求取皈依,在僧团求听允许后,即可以分与(僧团的)利养。

在不与取,即使才(偷取)草叶片量的物品;在非梵行,凡在三道的某一(管道)行淫;在虚妄语,即使为了开玩笑而说虚妄语,(如此)违犯者,即成非沙门,应当灭摈。在饮酒,比库即使不知道(是酒),在喝了种子(长出的草端之量)以上的酒者,(犯)心堕落;而沙马内拉只有在知道(是酒)而喝时,才犯破戒,而非不知道。在破了其他(后)五学处时,不应灭摈,而应当处罚。(在破了后五学处,)无论再授与或未再授与学处,都是可以的。只要施与处罚而惩罚,以令他未来守护就好了。而诸沙马内拉在有心〔故意〕的喝酒为他胜事(pàràjikavatthu),这是差别之处。

在诽谤,对“阿拉汉、正自觉者’等,以相反的(方式而谤)佛;对‘善说’等,以相反的(方式而谤)法;对‘已善行道者’等,以相反的(方式而谤)僧。当(沙马内拉)在诽谤、批评、责难三宝时,其导师、戒师等应当以:‘不要如此说’,显示诽谤的过患而遮止。在《古伦迪注》说:

‘假如劝告三次还不停止,就应当以障碍灭摈的方式而灭摈。’在《大义注》说:‘假如在劝告时,他舍弃那邪执,应当处罚后令他忏悔过失。假如他同样地受持、坚持、住立而不舍弃,应当以外形灭摈而灭摈。’而这(种说法)是适当的,只有这种灭摈是这里的意趣。

在邪见者也是以此方式(来灭摈)。假如是持常或断见的其中之一见者,在阿吒利等教诫时而舍弃了,应当处罚后令他忏悔过失;(假如)他不舍弃时,应当灭摈。

淫污比库尼者,当中的欲乐,只以非梵行(学处)来理解。对(违犯)非梵行者,(假如)他想要未来守护的话,授与皈依、达上是可以的。而淫污比库者,即使想要未来守护,他也不得出家,何况可以达上!以淫污比库尼来显示此义。当知这是从各别十支来说的。

22.问:请问尊者:有哪些人不可以出家?

答:在《律藏》,世尊规定有些人不得出家:患癞病〔麻风病〕者、患痈病者、患疥癣病者、患肺结核病者、癫痫病者、过去(当比库时)曾犯四根本罪者、黄门、两(性)根者、贼住者、曾出家再归入外道者、畜生趣、弒母者、弒父者、杀阿拉汉者、破僧者、以恶心出佛身血者、淫污比库尼者、王臣〔食王俸禄者〕、强盗、逃狱者、被告示的盗贼、受笞刑者、受烙刑者、负债者、奴仆、父母不听许者,以及断手者、断脚者、断手脚者、截耳者、截鼻者、截耳鼻者、断手指者、断指甲头者、断(脚)腱者、手如蛇头(指指相连)者、驼背者、侏儒者、咽喉生瘤者、受烙刑者、受笞刑者、犯罪被标记者、象皮病者、??、半身不遂者、手不全者、跛者、年老无力者、眼盲者、耳聋者、哑巴等三十二种人。在这些当中,负债者还债,王臣等人在成为自由的身份后即可出家,父母允许即可出家,而三十二种身体畸形或残缺者如果出家,容易被人取笑或讥嫌,所以佛陀不许他们出

家。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āsambuddhassa

欢喜觉悟()-按作者分类

南传上座部佛教止观禅修讯息年6月-10月

乌.雷瓦达尊者

观察自己的心避免合作造恶

《帕奥禅师问答集》如何克服业障

《帕奥禅师问答集》如何面对病障

《喜满禅心》战胜自己,不轻言弃

《业的运作》当生受业成熟的条件

《喜满禅心》这辈子总有一天我要证得阿罗汉

善业的品质和果报的关系

决定一个善业是殊胜还是低劣的因素

《喜满禅心》-证得禅那

业的十二种类别(3)一生造下数不尽的业

业的十二种类别(2)

业的十二种类别

《喜满禅心》-慈心

《喜满禅心》-信心

[帕奥禅师]体证道果的必要条件(一)

住于欢喜走向觉悟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wh/9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