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如何帮助我们面对老病死,以及获得

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àsambuddhassa.(3次)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3次)

孙南达禅师问题与回答——马来西亚鲁乃佛教修行林1.为何在佛陀的时代有很多阿拉汉并且很容易证悟呢?2.老年的好处以及坏处3.舍离的含义4.如何对治疼痛5.正念和定力的差别6.内观智慧禅和止禅的分别7.只有在佛法住世期才有内观智慧禅8.正确的理解业9.业(因果)对儿童的运作.10.如何鼓励家属做布施?11.保持慈爱禅12.修行者需要培育的十五种品德13.被激怒时怎么办?14.禅修没有进展如何处理?15.修止禅后能否转修内观智慧禅?16.如何将佛学理论实际地应用在禅修中?17.在修内观智慧禅时,如何应用八正道?18.观照六根门的所有现象19.对治五盖,心的四种特征20.涅槃(Nibbāna)的探讨21.问:在证悟的时刻,修行者是否会知道自己已证悟?是否需要导师的印证?

22.我们为什么必须尊敬父母

23.三十一界以及禅修

24.期待利益而做布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布施

25.持守五戒

26.持戒与证果的关系

27.原谅自己和他人

28.禅修如何影响健康?

正念如何帮助我们面对老、病、死,以及获得最终的自由?

第一问题:正念如何帮助我们面对老病死?第二问题:正念如何帮助我们获得最终的自由?答案: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应为它们的精华是一样的,只是呈现不同。佛法(Dhamma)或佛陀的教导,能引导我们通过正念而导向心的自由。通过修持佛法,我们可以从老病死之苦解脱出来,在心里获得最终的自由。四念处正念的意思是修持内观智慧禅(VipassanāBhāvanā),此禅法是依据四念处来习修。在这里,禅修者是依据记载在大念处经(MahāSatipatuānaSutta)里的佛陀的指示,而修持四念处。四念处是:(1)身念处(KāyānupassanāSatipatuāna)-观照色身,物质的现象(2)受念处(VedanānupassanāSatipatuāna)-观照感受(3)心念处(CittānupassanāSatipatuāna)-观照心及心所(4)法念处(DhammānupassanāSatipatuāna)-观照法这巴利字dhamma(法)没有准确的英语或华语的翻译,所以我们保留和引用这巴利字,因为它包含了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现象。从修持四念处,我们能得到什么的好处?在大念处经(MahāSatipatuānaSutta)的开端,佛陀给予禅修者保证,他们会获得七种利益。它们是:第一)众生的清净(Sattānavisuddhiyā)巴利字satta的意思是众生,visuddhi的意思是清净。众生的清净的意思是净化众生的心。为何众生必须清净他们的心呢?原因是非禅修者的心时常和通常被烦恼障困扰和影响。烦恼障在巴利文是kilesa。烦恼障是由于三种恶根引起,即贪(lobha)、嗔(dosa)、痴(moha)。如果我们想脱离一切老病死之苦,获得最终的自由,我们必须净化我们的心。倘若我们不净化自己的心,我们就不断的在生老病死之恶性轮回内兜转。佛陀保证,通过修持四念处,我们可以获得第一个利益,即众生的清净(sattānavisuddhiyā)或心清净。第二和第三)克服忧伤和哀痛(Sokaparidevānasamatikkamāya)通过四念处的修持,你可以克服忧伤(soka)和悲痛(parideva)。第四和第五)克服身体的痛苦以及精神的悲痛(Dukkha-domanassānaatuangamāya)。Dukkha是身体上的痛苦,而domanassa是精神上的悲痛。众生是由精神(nāma心)和身体(rupa)所组合的。所以,痛苦可以来自身体或精神。由物质所引起的痛苦被称为dukkha,而由精神所引起的痛苦则被称为悲痛。第四和第五个利益是你可以克服身心两方面的痛苦。第六)获得道和果(?āyassaadhigamāya)通过内观智慧禅的训练,你将获得道智(magga)和果智(phala)。第七)体证涅槃(Nibbānassasacchikiriyāya)通过修持内观智慧禅或四念处,你将获得上述的七种利益。你将从老病死这三种普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及获得最终的自由。通过道果智(magga-phala),你会获得证悟。证悟的意思什么是证悟?当你在修正念之禅,而获得证悟,在那时,你会体证三件事。就如点燃的蜡烛或油灯,三件事会发生:一)油芯和蜡烛的燃烧二)驱除黑暗三)光的发散同样的,在证悟的时刻,你会体验三种件事:一)道心(maggacitta)和果心(phalacitta)的出现,而取涅槃(Nibbāna)为目标二)烦恼障(kilesa)的熄灭三)四圣谛的深入领悟根据阿毗达摩(Abhidhamma),升起的心识必须取一个目标。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心识能出现。当没有目标时,心就沉浸在有分心(Bhavangacitta)。当一个目标出现在六根门的其中一个根门时,觉知的心就出现了。在证悟的时刻,道心和果心会出现,而取涅槃为目标。你也能深入领悟四圣谛。这就被称为证悟或体证涅槃。四圣谛什么是四圣谛?只有在佛教才有四圣谛。因此,所有佛教徒必须熟悉这四圣谛。一)苦谛(DukkhaSacca)二)苦之因谛(SamudayaSacca)三)苦之灭谛(NirodhaSacca)四)苦灭之道谛(MaggaSacca)在证悟的时刻,你能自己体验到以上的四圣谛。你要怎样在实际的禅修里引用四圣谛呢?当你在观照精神与物质(nāma-rupa)或五蕴时,你其实是在观照第一圣谛的苦谛(DukkhaSacca)。在第一圣谛里,佛陀详细叙述人们在每日生活里所体验到的痛苦(dukkha不满意)。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却不得是苦,不要却得到是苦,这些都是苦(不满意)。最终,佛陀做个总结论,‘总之,五取蕴是苦’(‘sankhittenapa?cupādānakkhandhādukkhā)’当你取精神与物质(nāma-rupa)或五蕴为禅修目标时,你是在观照第一圣谛的苦谛(DukkhaSacca)。这就是为什么培育心或禅修能让你克服老病死之普遍的痛苦。什么是第二圣谛?它是苦的起因。欲望或贪爱是行动的缘起,当你做出这行动时,它就成为第一圣谛,苦谛。所以苦的缘起是贪爱(tanhā)。有三种贪爱:一)贪欲(贪爱感官的享受)二)对生存的贪爱三)对不生存的贪爱通过修持正念之禅,我们可以熄灭苦的起因。第三圣谛是灭苦的真理(灭谛Nirodhasacca),即是体证涅槃。在体证涅槃的时候,一切苦会被熄灭。第四圣谛是导向苦灭的道路,即是道谛(Maggasacca)。在这里禅修者是在修持道谛。道谛有八种因素或八道支。1.SammāDitui(正见)2.SammāSankappa(正思维)3.SammāVācā(正语)4.SammāKammanta(正业)5.SammāAjiva(正命)6.SammāVāyāma(正精进)7.SammāSati(正念)8.SammāSamādhi(正定)这八种因素(八道支)被归类为三种修持,即戒(sila)、定(samādhi)、慧(pa??ā)。通过修持内观智慧禅或正念之禅,你其实是在修炼这些八正道。结论当你已成就八正道,你就会体证涅槃,成为一位圣者(ariya-puggala)。之后,你继续修练直到成为一位阿拉汉。当一位阿拉汉般涅磐(parinibbāna)后,他就没有任何再生。因为没有再生,也就没有老病死。这就是怎样,通过修持正念之禅或内观智慧禅,你将脱离生死轮回诸苦以及获得最终的自由。善哉!善哉!善哉!萨度!萨度!萨度!

————分享资料来源于《上座部佛教网》

往期精集

著作文章

《生命的意义》--玛欣德尊者

《你认识佛教吗》--玛欣德尊者

《自我探索的历程》--雷瓦达尊者

《最高的艺术》---雷瓦达尊者

《这个世界的真相》--阿姜查尊者

《解脱之钥》---阿姜查尊者

《来自森林寺院的阿姜查》--阿姜查尊者

《我们真正的家》--阿姜查尊者

《阿毗达摩轻松谈》---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

《布施先行》---坦尼沙罗尊者

《布施什么》--雷瓦达尊者

《无上的布施》--帕奥禅师

《去尘除垢》--帕奥禅师

《为何我生如此》--善戒禅师

《圣喜长老语录》----圣喜长老

《走向寂静—向智尊者作品选集》--向智尊者

《佛陀的启示》---罗侯罗.化普乐尊者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阿姜李-达摩达罗尊者

《正道前行》----阿姜扁尊者

《入出息念前行与修习次第》---悟德玛尊者

《覺知之心》---阿姜放

《解脱心MUTTODAYA》(合集)---阿姜曼

《证入“无我”的利益》---雷迪大师

问答

《玛欣德尊者答疑问》

《南傳入門問答》--吉祥尊者佛护尊者

《帕奥禅师佛法问答》(北京-年4月)

禅修

寻法尊者禅修引导

为初学者介绍入出息念

如何修习入出息念--雷瓦达尊者

禅修的阶段---圣喜长老

入出息念前行(上)

入出息念前行(下)

正确的修行态度禅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普普通通的禅定路—寻法尊者

语音

《菩提资粮--十种福德事》

《玛欣德尊者随缘开示选集》

《净觉之音》(合集)---吉祥尊者

走出修定的误区(合集)---寻法尊者

算术师摩嘎蓝经(合集)----玛欣德尊者

《无悔人生》---八个系列小开示

《摆脱阴影》---九个系列小开示

《超克压力》---六个系列小开示

《如何面对逆境》---十八个系列小开示

《法的领导学》八个系列短开示

阿毗达摩与生命的关系(合集)

你们快乐吗.mp3

长久的幸福快乐.mp3

累积福德导致快乐.mp3

佛陀教导的长寿美貌之道.mp3

视频

早晚课诵

禅修盘坐姿势及晃海视频

中国上座部佛教----在家众课诵

《六种稀有》--圣法大长老

友情链接

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wh/9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