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0天,只有3个亿票房,放在春节档,如此表现是不如人意的。
况且,单日票房、排片还被《人潮汹涌》后来居上,累计票房比不过《熊出没·狂野大陆》。
打造出《白蛇:缘起》后的追光动画,带着极具野心的新作《新神榜:哪吒重生》回归,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仅市场竞争力远不及彩条屋的两部“封神系列”作品,5年心血面临亏本风险,而且口碑也没打出震撼惊艳的效果,蠢蠢欲动的“新封神宇宙”,像漫威宇宙除外的其他电影宇宙一样,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追光其实比彩条屋更有机会打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漫电影宇宙。
原因很简单,彩条屋是光线牵头的综合影视公司,旗下打造出三部爆款的十月文化(《大圣归来》),可可豆(《魔童降世》),中传合道(《姜子牙》),看似是一个联盟,实际上是各自为政,所以《魔童降世》最终没有和《姜子牙》产生剧情联动,所谓的“彩条屋封神宇宙”,只能称之为“封神系列”更为准确。
电影宇宙的各部电影之间剧情是相关联的,同属于一个世界观,彩条屋各部作品的故事却是分别自成一体,只能在宣发上搞搞联动。
当然这样也不是没好处,至少创作者(导演)有着极大的自主权,不用像在好莱坞那样被制片人制度各种约束,电影的品质得到了很大保证。
而追光这边,仍然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动画工作室,有点类似于刚开始打造漫威电影宇宙的漫威影业。
《白蛇:缘起》和《哪吒重生》,拥有着同一个制作团队,导演赵霁都是主导者之一。
旗下作品都由一个团队主导,无论是内容,还是版权,追光都能像漫威那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只要追光愿意打造电影宇宙,事情要比彩条屋那边简单多了。
官方的宣发物料,就打出了“新封神宇宙”的旗号;
加上《哪吒重生》片尾彩蛋,引出封神榜和杨戬,追光要打造电影宇宙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
从电影内容上看,追光很有可能正在效仿漫威宇宙。
比如哪吒打造盔甲那段,不就很有《钢铁侠》的味道吗?
也就差戴上个头盔了……
更核心的地方,是《哪吒重生》的世界观设置。
为什么要把封神IP的古代背景搬到近现代?
仅仅只是想尝试东方奇幻加赛博朋克的美学风格?
那追光就不算是有野心了。
将舞台转移到架空的近现代都市,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故事可以摆脱封神原著剧情,改编可以更为大胆。反正哪吒已经不是几千年前那个哪吒,而是变成了李云祥,李云祥的命运怎么写都行。
再者就是奇幻、科幻元素可以来到一个与我们现代生活相近的世界。都说好莱坞有超级英雄,日本有奥特曼,而我们中国就只能有远离我们的西游封神?
《哪吒重生》打破了这一说法。
利用“转身”、“元神”的设定,主角李云祥拥有了超能力,还会像钢铁侠那样打造战甲。
电影讲得很明确,李云祥和普通人一样是凡人之躯,有着自己的个性喜好,只不过他有哪吒的元神护体罢了。
与其说封神的故事转移到了近现代,不如说延续到了近现代。
李云祥接替哪吒,承载全新的历史任务。他不是历史人物,而是一位活生生的中国现代超级英雄。
没猜错的话,追光费尽心思搞了这么一出“东方赛博”的好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打造属于中国的超级英雄角色,而非是神话角色。
新封神宇宙,更准确来说应该是,“新封神超级英雄宇宙”。
跳脱原著后的故事终于可以摆脱历史的时间线束缚。
众所周知封神故事是在商朝,而西游在唐朝,虽说《西游记》里也有哪吒、杨戬,但那个时期的他们已经“功德圆满”,角色塑造的空间有限,所以在《封神演义》里面,他们的角色魅力更胜一筹。
个人故事已经讲完的哪吒,过了不知道多少年才去大战才刚开始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就没有电影宇宙剧情紧密联动的特色了。
张卫健曾演过一部《齐天大圣孙悟空》,就索性将林志颖饰演的哪吒改到了唐朝,才与孙悟空处在同一时空中,经历角色成长。这才算将西游和封神两个IP结合了起来,有了点电影宇宙的味道,只是两条故事线没分开成两部作品来拍,最后再像《蝙蝠侠大战超人》那样来部大电影而已。
《哪吒重生》的故事根本就是封神和西游的“后传新编”。
这样所有的神话人物都可以一起出现在架空未来的舞台上,就像是美漫的角色,被漫威影业拉到了当代都市一样。
然后追光就可以放肆地开始模仿漫威的规划了。
只要将封神和西游的角色,跟漫威的大概对应上。
打造盔甲的李云祥(哪吒),又作为头号角色出场,所对应的肯定就是钢铁侠了;
仪容俊雅的杨戬,塑造成美队那样的正义象征十分合适;
拿锤子的雷震子,和雷神一样会召唤闪电;
封神三巨头对应漫威三巨头。
其他配角不必一一对应,但有一个特殊角色除外。
漫威宇宙里的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他在不同的电影中出场,最终将超级英雄们联合了起来。
那谁会是“封神超英宇宙”里的尼克·弗瑞?
孙悟空。
他在《哪吒重生》里惊艳出场,即便是配角,也仍然是那个光芒耀眼的齐天大圣。
追光对于孙悟空的塑造,比起李云祥要更有看头。
取得真经成佛后的孙悟空居然陷入了自我迷失之中,留下了巨大角色发展空间。
遗憾电影没有交代他为何会出现在东海市,又为什么会帮助李云祥,不过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先放着,等后续再解释,又或许是追光没想好用什么方式来弄一个神话版的神盾局。
总之《哪吒重生》已经给“封神超英宇宙”铺好了路,只可惜电影的失利,令到事情的难度增大了不少。
讲真不只是因为剧情和角色弧光存在问题,追光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画面和美学上,却忽略了对英雄故事精髓、特质的考究。
不说世界观设定上的说明不足,就说角色的设定,类比到漫威宇宙开山之作《钢铁侠》,就已经失色不少。
李云祥的设定很接近当代的普通青年,可超级英雄题材与现实题材截然不同,贴近真实的角色往往很难引人注意。
像钢铁侠,一个天才花花公子,天生桀骜不驯,却有着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这种人设在现实中是几乎找不到的;
美国队长,极端的正义使者,敢于牺牲自己,成就大义,能如此无私的人能有几个?
再看漫威隔壁的DC,蝙蝠侠,神奇女侠,超人,都是绝对的“超我”人格,他们在精神上远远比普通人强大,这才是他们成为超级英雄的根本所在,而非他们有怎样的超能力。
英雄角色起到的是一种模范作用,在性格设定上一般都比较极端,否则他们将难以引领大众。
没错蜘蛛侠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他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小男孩,但他的内在其实也具有“超我”的一面,只是刚开始没被激发出来,像个普通人而已。
山姆·雷米的《蜘蛛侠》三部曲试图将彼得·帕克变成一个真正的普通人,于是我们在电影里经常可以小蜘蛛的人性黑暗面,这里暂时不展开探讨。
回到李云祥身上,除了喜欢飙车,不爱上班,喜欢身材出众的女生,就好像找不到他个性特征了,而且他的这些特征,也太过常见了些,试问观众能有什么理由,迅速地被这个角色吸粉呢?
再加上角色塑造上的生硬,也难怪《哪吒重生》未能赢得一边倒的欢呼声。
反倒是英雄配美人的美人苏医生,有点像是英雄角色的样子,医生职业和赛车手的极端搭配,具有十足的冲击力。可由于戏份都在李云祥身上,对于她的塑造未能更进一步。
动画电影相比真人电影缺少了演员魅力可以弥补剧本的角色问题,追光动画要是想继续自己的封神宇宙,就必须花更多的功夫在角色身上。
要想漫威宇宙的成功只是靠着“人无我有”的电影规划蓝图吗?
不。
更依靠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再精致的画面,再炫酷的打斗效果,都比不过一个出彩的角色。
隔壁彩条屋的哪吒多少就说明了这一点。
《哪吒重生》未能宣告新封神宇宙的正式开启,也并未宣告这个国产电影宇宙的就此终结。
只是追光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证明给观众看,他们家的想法是可行的,后面还有好戏可看。
而下一部或许是描写杨戬的电影能否扳回一城,就得看追光编剧们对于英雄角色的塑造,能否有所觉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