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是人生最大的课题。很多人就算不想死,平时谈都不敢谈,但到了最后也必然要面对。倘若你能学习佛法,提前对生死、轮回有了解和准备,那么,有时候勇气会变成力量,让你不被任何痛苦打倒。
——《佛教消除烦恼的理论和方法》
息解派祖师帕当巴桑吉尊者教授弟子究竟修行的言行录Ⅰ
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希拉,也是藏地历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汉地又为达摩祖师。
往昔释迦佛等曾作过授记,当巴桑吉尊者是弥勒佛的补处法王子,将来成佛号狮子佛。为了利益众生,曾在印度多次受生,此生转世为七世大菩萨,约于公元八世纪降生于东印度,曾五度进藏,兴建了著名的定日朗可寺,弘扬《息结般若能断教授》并创立息结派,度化了无数众生。
尊者曾对弟子说:“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摩尼宝自己已原有,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处则较明朗,殷重如水,加持如月呀。”
摘录尊者到汉地的事迹:
随后尊者又给多康上下部的众生,各各开示了相应的法,将他们安置在成熟解脱道上后,就到摩诃支那(汉地)去了。
在往支那五台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手里拄着拐杖的文殊菩萨化身的老仙人,对当巴桑吉尊者说道:“在印度金刚座有《尊胜陀罗尼经》,你需在今天取回来,这里在闹瘟疫,必须在今晚息灭瘟疫。”尊者答说:“金刚座离这很远,一天根本到不了。”老仙人说:“到上面的山洞去吧!那有。”尊者就朝上走,来到岩洞之后,金刚座刹那显现,礼绕后取了《尊胜陀罗尼经》,息灭了当地的瘟疫。后来这个岩洞被称为金刚窟。这个遗址至今还在,有关这件事的记载石碑也还在,只不过当时不以藏称“当巴桑吉尊者”而是用梵称“佛陀波利”。金刚窟也是佛与佛子的密坛。迦叶佛时,罗萨王将金银写成的三藏显密经续以自己身上的宝贝装饰后伏藏于此。《清凉山志》载:“此窟为万圣(一万尊佛)之密宅,神、乐、曲、藏等经书收藏于此。”本来是五台山最神秘之处,有窟无寺。
此后尊者真实地在五台山刹土中,拜见了文殊菩萨及其眷属,并在五台山住修,示现了能定住太阳等种种成就,汉地的国王大臣们对尊者非常信敬。当巴桑吉尊者将汉地很多的有缘众生安置在安乐道上,并修建了智者萨拉寺等。在五台山保存着当巴桑吉尊者和文殊菩萨见面的布置,在尊者莅临的岩洞金刚窟中作有一碑铭,上面刻记有尊者的事迹,现在朝拜五台山的人还能清楚地看见,据说当巴桑吉尊者在汉地住了十二年。
有一时期,尊者不言不语长时间屏息安住在光明禅定中,大家都以为当巴桑吉尊者圆寂了,就按照中土的习惯隆重地将尊者安放在珍贵的宝箧中,带上很多供品,在山顶掩埋安放好。后来,尊者从禅定中出来,见到自己被埋在土里,知道是这些愚蒙众生所做的,念及缘起错乱就留下一只鞋,拿走一只鞋作为汉地福泽不坏的缘起。于是谁也没见到,尊者又回到了印度。(这是讲达摩祖师在汉地的圆寂情况)
在《米勒日巴传记》中密勒日巴和当巴桑吉为了演出一场大成就者游戏神通的戏,以示范后代略显成就者之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才有这场“那通山的会晤”。密勒日巴和当巴桑吉皆是大成就者,岂有不知彼此已近在咫尺,还需要空行母事前托梦告诉吗?密勒日巴见当巴桑吉行过花丛而不知,心想“人们说他具有无碍神通,看起来不可靠嘛”!此岂密勒之神通不够?只是为了演出这样一场戏,不得不就众生之习惯、心识和境界而这样表现罢了。其实两位已经得大成就的人,他们彼此之间的真正交往和交谈实非吾等凡夫境界所能妄测。他们之间的“戏”,也许华严经中稍微透露了亿万分之一小点。我们坐井观天的凡夫宁敢妄测于万一?如果我们谨记密勒和当巴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这些眼界极小的可怜众生才表演了一番“那通山的会晤”的故事,就不会怀疑尊者和当巴的神通不够或彼此要“考验”对方了。(参照自尊者传记)
息解派祖师帕当巴桑吉尊者教授弟子究竟修行的言行录
瑜伽行者与瑜伽病者
当巴桑吉对玛法慧说:“你的大手印只是言词上的,我讲的是离义大手印,那是本元不造作的,是了义的大手印。是瑜伽行者。言词上的是形式的大手印,行者是瑜伽病者。”要看到病苦正是功德庄严
“当病中身体受到痛苦时,你便能见到人生是苦,这病苦使你明了厌离,在厌离中达到无著,所以你要见到病苦,正是你的功德庄严,它帮助了你解脱。”玛法慧在病中一黑色游方僧穿墙进入他卧室对他这样说,玛便立刻感到说:“我现在只有病的庄严而无凡夫的病苦了!”(按:游方僧即当巴桑吉)
修持最后部分——一切放下
玛在岩洞修持九年尚未开悟,幻境中,地神说雅龙有战乱要她去平乱,玛误认要去沙场杀敌,在交锋中负伤,当敌人冲上来时,想到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呢?便坐在地上不动,当此万念放下!便完成了修行的最后部分。法对见性者是无用的
索穷从当巴桑吉处学到五十四种印度法语和各种大小法门对玛作供献,玛说:我已明了,一切具足无所愿求,不再需要于法上求得什么!你对那些还需要法诀的人(指未见性者)去讲罢!
面对生死见到一切如幻——解脱
“我的儿呀!你欲求今世中解脱,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是无法解脱的,只有面对生死,在面对生死中见到一切如幻,本心当体解脱,要知以虚空填入虚空,以心觅心等思维方法是不可能解脱的,本元(心)当下现成!”当巴桑吉对索穷的开示,他沉思不解,最后在炒麦粉时,突然见到本心。
忿怒之极能见到本心
麦朗跟索穷学法,索穷千方百计地折磨他,使他断食,做苦工,沦为乞丐,实在忍无可忍,追杀索穷,索穷见其忿怒已极,便高喝曰:“麦朗!你现在见到你那忿怒本心切不可放过!”麦朗闻喝,当下见到自心,立即放下了刀,歌舞起来!
大手印行者勿谈戏论应静住
麦朗巴传法时,有一瑜伽者前来找他辩论大手印,麦说:“你如果是个通达大手印的行者,你就应该去静住,我们无戏论可言。你若未证明大手印,又凭什么来和我辩论呢?”瑜伽行者对此开示非常欢喜、赞叹,遂拜麦为师从学焉!
要想证悟是得不到证悟的
嗄玛坚向麦朗巴去求法,走入会场时,遇见一瑜伽行者,给他一袋糖,嗄玛坚正在发楞,那行者便走出去了。当他得知那就是麦朗巴时,即追踪去,见麦坐在田埂边,便上去顶礼,麦捏住他的腮道:“不想得到时,什么也得到,想得到时什么也得不到。”嘎玛坚立即证悟,见到了自心!
生老病死冤鬼等只能锁住你的身
“那鬼王附身作祟是帮助你出离,难道不是佛菩萨的化现吗?你念念不忘你的痛苦,难道不是加持的甘露吗?被生老病死恶鬼等锁住你的身,切莫使你的心也去执着病痛……”大岗为鬼附身,日落时要发作,请当巴桑吉治病及开示,当巴是这样开示的。
修持应如饿狼吃食四诀
当巴桑吉:“在未遇修法时,应如饿狼觅食般去找寻究竟摆脱轮回之法;如有缘听受法时,应如饿狼见食般地专注着;当听完教授修持时,应如饿狼扑食狼吞虎咽般地迅速饱满;当修行完成时,应如饱食的狼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游荡着!”
这是修持四口诀。
闻、思、修、行、果五喻
当巴桑吉:“闻法之时,要如野兽乍闻声;思维之时,要如牧人剪羊毛;修行之时,需如愚夫尝美味;座下修行时,要如饥鹰食野草;得果之时,需如早日出云层。”
生死相、众生相、灌顶相
当巴桑吉:“生死相,是一节一节的连环套,即缘起法,其中毫无安乐之相。众生相,便是那屎堆中的蛆虫。灌顶相,上品以心灌顶,弹指刹那成就;中品以瓶灌顶,了悟真谛;下品为外、内、密、极密四法灌顶;劣品灌顶徒以水洗头,死则无救。”
灌顶当知誓愿
贡噶问当巴桑吉,格西说学法必须灌顶为何?答曰:“凡作王者有三,一为自然王。二为世袭王。三为作乱王。如此皆王。应知若有王权而无王福,终将横死,灌顶不知誓愿者当知!”
斩断身心执着各自休息
当巴在玛雅雪山说:“我们不要贪恋身境之物,有了贪恋获得,使自心让出一席之地,如此便有苦。我们也不必把心中具足的投向世间,愚痴地期望获得什么,这也会有苦难。不要使身执于心,亦勿使心执于身,斩断身执着的贪欲,使身心在各自的境界休息,各自苏息,这将达到解脱。”
“抛瓦”成就三要诀
当巴桑吉开示如要获得抛瓦之成就有三要诀:
身不为境缚。身居凶地揭露烦恼所在。
心不为身缚。
1.慈悲心愿身布施(炬玛)。
2.大无畏心。
3.善巧心(方便)。
心不为无明缚。观察一切法皆无自性(正知)超越无明。
1.非人鬼神为自心邪见,所生烦恼显现。
2.佛菩萨唯是一心变现。
大降伏者为降伏自心
当巴桑吉:“心若贪欲则身心俱入魔境,魔从本以来只是烦恼之漏,不要认为非人等成为魔害,从自降伏方有众生降伏,大降伏者降伏自心!”
违缘就是上师加持,皆成净土
玛玑拉准:“如果恶魔非人恶缘疾病等来袭击我时,我感到这是他们来帮助我,使我增起对轮回的厌恶,圆满我的出离心,我应当非常高兴。我将我的身心热血热肠都施给他们,愿他们愉快,这使我更愉快,我只见到他们这些就是上师加持,是正法的护法。我所见之处,所在之处即是佛的净土!”
斩断恶魔来自菩提心与上师加持
玛玑说:“斩断恶魔的‘决’法来自菩提心和上师的加持,菩提心有二:一为愿菩提心(誓),一为行菩提心(六度四摄),实分悲智二者,如经云:持戒、布施、忍辱为悲菩提分,精进、禅定、智慧为智菩提分,总其根果为清净自心烦恼,明见本来之心,是空性与执着之较量。由于上师的慈悲而完成修习。”
“决”(斩断恶魔)四法
上师加持。恶缘病疾,增起对轮回厌恶。
大悲修习。古萨里身施。
空性胜义。
清净戒行。
明心是成佛,所见皆净土是证悟
玛玑拉准:“能明见这方寸之心就是成佛。能所见之处皆净土证明你的证悟。经云:自心清净则国土净。”
修大颠倒将洞见法性
当巴桑吉:“弟子们,我们来修大颠倒吧!世间愚夫由于颠倒梦想而有生死痛苦,我们当从这大颠倒中修习颠倒,则我们将不颠倒,我们将洞见法性本来!”
身心布施是断除我执的秘要
“用自身供养人非人等一切怨敌,视彼等皆护法神,我身且不贪,何况房舍?何况女人?何况钱财?一切都断,于恐怖处修大印,人所最执着的无非此身,连身都能作布施,还有什么贪著?这样鬼神还有什么地方可加害于我呢?此时心所思渐入空性,这样证悟日渐增长,我执日渐减少,应多修慈悲行,一切如幻观。”
玛玑在“决”法中说,我传承的身心布施。
一切不执着烦恼归自心
当巴说:“人所贪恋者,无非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我今不顾六尘得失,一切不执,此是‘决’之精要,以身心俱作布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施,更无可执,若能不执着,犹如恶浪归大海,大海归虚空,烦恼总归自心。”
帕当巴的四种庄严打扮
“你当在八种地域寻找佛的坛城,什么是八种坛城地域呢?是尸陀林,是疾病流行的地方,是鬼宅,是兰若,是战乱之地……你们当得到这八种坛城的外在庄严,还应知道诸种内在庄严,是忍辱、谦下、不贡高、病、死、身形恶劣、遭人打骂。更应知道密的庄严,即是我传授的古萨里(乞者)行法,你们如果明了本初之心,则是极密的庄严。”当巴就是用这种庄严打扮他的弟子。
一个瑜伽行者应如狗般方能得上品悉地
当巴有一次与一条途中所遇的野狗同行、同食、同住,在定日地方对跟随的信士说:“如果你要作一个瑜伽者,应如狗而食,如狗而行,如狗般游荡,口离是非,心念无常,常修出离心,心无著,死于尸陀林。如此可获得上品悉地。”
当巴对西藏修行者的遣责
当巴游历藏地回到定日,对可贡巴弟子等说:“能观无常者初为趣入正法之因,中为精进之鞭策,后为能令证得光明法身。”又说:“我游历全藏,凡藏人修法未有一修念死者,唯著黄衣,积聚资财,以此为乐,当念于死,至阎摩前尚可遇美食财宝吗?更有喜于收集一切妙宝珍玩,当念死后堕入地狱也可收藏吗?”他见到这些西藏修行者,不觉哈哈大笑!
谁具多闻我慢高,谁善修行积资财,谁住静处多喧哗,谁断自戒无惭愧,此等修行者皆于法退失而乐罪业,这种人虽见到人要死却不见到自己亦会死耶!当巴对这些修行者总是非常遣责的。
当巴第一次入藏遭驱逐
当巴七十多岁第一次由印入藏,以瑜伽行者服式穿越玛雅雪山而进,看到些修慈悲行的人说:“你们如一行乞,都无衣而食,却在广场中央对大众呼喊说:我将给予你们衣食,你们来取吧!这不是魔行吗?”对那些用女人修习密法的人说:“你们妻妾满堂,难道不知此生的爱恋多么可厌,你们只觉相会时的欢乐,却不思别离之苦?”对自称修大印的人说:“你如果不能如实知见,就见不到一切法的本质皆无常,如不能见到无常,你就不能放下,如果不能放下执著,就无以解脱,你是一个凡夫,要知那些梵天外道也有你们也能讲的领悟呀!”
……
听者无法接受他的教导,反认为是异端,用棍棒石块将他逐出藏地,当巴说:“我会再来!我的弟子将遍全藏!”
帕当巴修持守则
一切世事勿执以为实,犹若云雾,勿执以为常。
一切声誉犹空谷,勿修名誉当修法性。
美衣如虹,好看如幻,当着旧衣而事修持。
自身乃脓血黄水之皮囊,勿以为重。
虽美食味亦为不净之因,勿太为口腹之欲。
境起如冤敌来临,当憩旷野或山林。
迷乱如芒刺,勿使入汝心中当修平等性。
摩尼宝自所本有,勿贪欲食物钱财。
多言为烦恼之本,当如哑巴而住。
心性现起事业意,勿随之而转。
加持乃从心生,应当祈祷喇嘛(上师)意登(本尊)堪卓(空行)。
勿久住一地,久住一地,佛亦见过。
以谦下行断增上慢,任他谤我骂我。
光阴如箭,时不久住,当常修此身如寄。
如游方息脚处,勿营房舍,随有所作皆无利益。当专修以求解脱,身受虫啮决不分择。
于现世境不生动摇,抛弃亲戚朋友如小鸟入林勿有恋著。
真诚之信如妙大地,烦恼妄想不可得而定住。
人身如同如意宝,勿委他人行持指使。
三昧耶犹如柱杖行者,在世时勿于正法懈怠舍置。
四魔降伏法
玛玑拉准:
(一)外魔是色声香味触等五魔。
(二)内魔是分别妄想之心。
(三)觉受魔如亲见本尊,觉受增长,能使护法等。
(四)无明魔即执着。
故当居于尸陀林,常住禅定,一无所有,好者恶者悉皆平等,常修无常,多观无我,则四魔可伏!
修无常最后能达空性
当巴说:“当修无常法,于内见无常,于外见无常,常修无常,魔非人等无复为害;常修无常者,于世间无所贪著;常修无常,便见一切事业毫无意义,最后必能放弃所缘而达空性。”
修身口意三业安住
当巴说:“身应无常,不拘一处,随业游荡;口应禁语犹如哑巴;心住无住,随缘任运,于大平等境三业安住。”
观苦是解脱之摩尼宝
当巴说:“一切世间法,无不随业消亡,具智如实知见,远离一切,故此法印之观行当把握!”
“观苦是解脱之摩尼宝,无苦何以解脱!”
若身心为欲牵便生一切苦
当巴传授心境相断的大手印法的开示:境不会真正进入心,心也不会进入境,只是身为欲牵,互相支持,于是生一切苦。
若身心为欲牵便生一切苦
当巴传授修相对菩提心的“自他交换”法,有一弟子照此精进修习,他观想将众生的一切业障由他承担。不久此弟子病了,越来越凶。他很恐惧,便去向当巴求医。当巴说:“你何必这般恐惧呢?你现在的病不正是你的功德吗?”当他听到这开示,站在那里,若有所悟,感到了不少觉受。
要瓦解世间痛苦,只有洞见它如幻本性
当巴说:“我在印度时尼古玛空行女(那若巴之妹)是如是开示的:你们若靠逃避来解决世间痛苦,说法是依靠什么法也是无用的,只有看着世间种种苦痛,洞见它如幻的本性,这些苦痛无惑地便当体瓦解!”
对等过失和罪过的态度
当巴说:“因渣菩提(莲花生大师的父亲)有这样的开示:如果你还未成就,那就应当如鹿一般谨慎对待过失和罪过;如果你已成就,那你就应当如鹰翔天空般处处无碍。”
应视违缘是上师加持
当巴说:“对于各种人和非人及病等违缘事,当作恭敬地对待,若无此等违缘,何能产生出离之心,放下之觉悟?故当见到诸违缘即上师三宝之加持,得此加持之甘露,我方能至于无死!”
怎样区别大悲菩萨与魔的诱惑
玛玑说:“当你享乐时有人来破坏你的享乐,使你感受到人生是苦,你应当向彼作敬礼,因为他们使你领会到人生苦,这是大悲菩萨任运方便利益于我。当在如同住山修行般,若有人送美食来,并作种种美言使你懈怠,当知此是魔的诱惑,应勿为动摇而远离之!”
仇人诛我是佛菩萨化现——为除掉我的执着
脱柳少年时与人结了仇,后来被仇人诅咒,使他变得身形卑劣。因遇到这种违缘,促使他去修行。
此后仇人用诛法诛他,又将用诛杀咒的牦牛尾抛在他身上。此时柳脱并不介意,拾起仇人抛的牛尾,用它编成了一件披风说:“我正巧没有过冬的衣服,你真慈悲!”又拾起诅咒的食子吃着说:“我正逢腹饥,你真慈悲!”接着对行诛的人说:“我的执着本来很难断除,谢谢你的慈悲,将我身上的执着诛掉了!你真是佛菩萨的化现!”
遭人斥骂是助我断除执着心的修行
当巴说:“古古热巴在修行时是狗王,他与狗群相处,白天变成狗在集市中游行,遭人斥骂,晚间回复人形在尸林修瑜伽。他说:‘当我被人斥骂时,正是帮助我修行,断除执着心,这对我和彼都有益。’”
再也找不到违缘和痛苦方算完成了修行
当巴说:“你们当往人生中痛苦的地方去修持,你们当去尸陀林修持,当你见到尸陀林如同佛净土时,你便应离尸陀林到更险恶的地方去修,就这样一地至一地的游行。当你在这世上再也找不到觉得违缘产生痛苦的地方。你所到处无不是佛净土时,到这种情况时,你已无疑地完成了修行!”
脱柳听了这些口诀,在冈底斯雪山历经一百零八处险境,再也找不到这世间还有什么痛苦,一切痛苦如云消散时,他的执着也瓦解了!对他的弟子说:“我自豪地(应作宽坦解)站在那里,见到了执着的解体。”
当巴桑吉与密拉日巴附息苦口诀
当巴与密拉日巴相遇时,密拉忽变成路旁的花朵,当巴用脚踢而说,“呀,这花本是密拉变的,我怎能踢他。”又说:“密拉你把证悟和密诀如山歌一样地乱唱,空行母已在昨夜夺取你精华明点,你将在日落时死去。”密拉恢复人形唱起《死之六愿》的大无畏道歌,当巴说:“你的歌全是比喻,真正的解脱,应是自心明体当下的证悟”。密拉又唱了《明体证悟歌》。当巴听了便说:“这样也好,你不需要我,我不需要你,我们各自赶路吧!”
密拉拉住当巴说:“听你说,你有自苦口诀,我欲听闻。”
当巴说:
麻拉雅呸!呸!呸!
一切恶魔非人到来无怖畏,一切皆法性之流露,
一切违缘到来无恐惧,放下我执还有什么不瓦解,
无事之时明体宽坦如天空,
有事之时一切观为幻化,
昏沉来时呼呸!
掉举之时修静住,
不乐之时小林纵歌声,
此是一切空行守护密诀。
歌罢相别,当巴前往定日,密拉往雅龙。
境之方便尤较心之方便为要
当巴开示实相大手印,许多弟子得到初步证悟。接着说:“汝等若以此证悟常居静处,虽有所成就,但难胜可怕无法究竟,应往凶险之地,大违缘处,自心妄念任运起灭,诸法一味犹如海中恶浪轻浪,总不离大海,若只知心之方便,未知境之方便,则如弃宝于地!”
怎样领会加持?怎样了解梦?
当巴说:“加持由自心中生,若欲佛菩萨现身摩顶加持终是魔事。你不领会违缘,就不会领会这加持。”
当巴说:“一切梦兆无非心的变现,行人当了知此中幻变,但不要执着,除此并无其他重要的精深意义。”
违缘修习之目的是无惧于苦
当巴说:“对于违缘的修习,如能精进,经此后便成为自然修习。如果你已经在这世上解决了所有缘的障碍,你难道还害怕什么违缘之苦吗?”
洞见法性就不会有恶行
一弟子问当巴:“成就者任运烦恼还有恶行否?”当巴曰:“如果已洞见法性便不会有恶行,如果仍有习气恶行,必定未成就。”
倒习气而行方能清净心
当巴说:“在这颠倒的世间,住于颠倒的地方,用颠倒的思维,来清净颠倒的心。”
最可畏是顺缘,最亲近是违缘
当巴说:“最可畏的事是顺缘,最亲近的事是违缘;最可畏的或许是亲人,最亲近的正巧是非人(魔);最可畏的是涅槃,最亲近的是轮回。”
玛玑拉准说:“在轮回中才有涅槃,在涅槃玄想中没有解脱而只有执着,这是当巴的精义。”
在违缘的痛苦中才有办法来解决痛苦
玛玑说:“那些依靠逃避现实而静修的人,他们就无事可作,无法可修。要知道我们只有在违缘的痛楚中,才有办法来解脱这痛楚,因为灭寂苦难与净除烦恼是俱生的。”
金刚大持之身行
当巴说:“外在凶险破败之违缘是化身的庄严,内在苦乐好坏的违缘是报身的庄严,密中妄念的违缘是法身的庄严,一无所有古萨里行忍辱慈悲菩萨行,平等任运解脱行,三身俱一体即是金刚大持之身行。”
当巴给弟子的慈悲加持和庄严是什么?
当巴在定日与弟子同住时,一弟子做一恶梦,另一弟子卜之明日必死,他们祈求上师加持去灾。当巴开示说:
“你们不要因违缘来祈祷加持消灾!要知道加持的成果,正是你们现在所遇的;并且我对你们慈悲加持能使你们得到成就的,也就是这违缘;这违缘可成为你们出离的源头。你们不要口口声声祈求消灾行福,这是被魔所摄受还不知晓!你们应当修习心无挂碍,惟到庄严之地(凶地)去修行罢!这是我对你们的加持!这是我给你瑜伽行者的庄严骨饰!”
当巴对弟子的最后示范
当巴在岁时对弟子贡噶和小岗说:“铜号发出嗒嗒的响声在东方,我将要回到我的庄严净土,这个庄严净土也是我的弟子常住之处,玛主(即尼玛,汉译太阳)即将落山,但今后我的弟子将如明月和星辰一样出现,现在一切都无意义。”
当巴即离开住地,到尸陀林、鬼洞、龙地等处以古萨里苦行禁食七天,对弟子说:“我的示范已结束,净土在那里得到,你们也应该这样作。”当巴面朝东方跏趺而坐,圆寂了!
勿向外求,常观自心
“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牟尼宝自己已原有,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处则较明朗。殷重如水,加持如月呀。”
作者:帕当巴桑吉尊者
来源:帕当巴桑吉尊者言行录
?
往期精彩阅读
??为何说文殊菩萨的功德尤为不共?
??做何事可以很快结善缘?
??如何在行住坐卧中积累功德?
以善存心以德存世
ID:zhibeid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