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产量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葡萄藤上有多少果实”,但它却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话题。“产量低真的意味着葡萄酒质量好吗?”非也,其实,研究和现代葡萄栽培技术的进步表明,产量越低并不意味着质量越高。在生长季短暂或病害压力大的地方,低产量是可取的行为。但是,如何确定适当的产量水平,要取决于葡萄园、品种和栽培措施之间等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
01种植密度和水分产量是由每公顷/千克或百公升来衡量的。假设两个葡萄园每公顷产量都可能达到3吨,前者每公顷种植株葡萄,后者种植株,这意味着第一个葡萄园每株葡萄上的果实要比第二个葡萄园多。一片土地能出产多少量的果实,取决于葡萄园和年份特征,最重要的是水的可利用性和土壤持水能力,以及气候、葡萄藤的大小和葡萄品种在产量方面的遗传潜力。
葡萄藤彼此越接近,它们就越能相互争夺资源——地下的水和养分,地上的阳光。这就是为什么在干旱地区的旱作农田上,葡萄藤彼此间隔更远的原因所在。而在新世界内,大多数葡萄园都是灌溉的,因此种植密度更大,产量潜力更大。在灌溉葡萄园内,或是当旱作葡萄园有足够的降雨量时,限制因素便成为了阳光的获取量。过于旺盛的枝叶长势会造成浓密的树冠,从而阻碍气流并导致疾病,还会造成过度遮荫,抑制来年的产量。
要理解产量的真正含义,需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每一株葡萄藤,根据其可利用的资源及其遗传特性,其每一个生长季能成熟的果实数量是一定的。
02葡萄品种无论种植者采取怎样的激励措施,或是自然条件有多么得优越,葡萄藤所表现的一切还是需要追溯到遗传特性上。哪怕是种植在同一个葡萄园内,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不同的品种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产量表现。
由于果实大小/重量、每串果实数和每枝果串数的不同,所以遗传学特性会导致不同的产量潜力。例如,果实的重量从半克到两克不等。果实大小不仅在品种之间不同,而且在同一品种的无性系克隆种之间也不同。果实大小受水分供应的影响,可以通过灌溉来控制。
不同品种产生的花(潜在的浆果)数量大不相同。请注意霞多丽(Chardonnay)和帕洛米诺菲诺(PalominoFino)在果实数量上的巨大差异。此外,不同品种的葡萄的“坐果率”也不同,“坐果率”可以简单理解为“有多少花真正变成了葡萄”。
03自然环境因素种植者的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点管控葡萄藤的生长状态,但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因为葡萄酒未知的环境因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发现,预测季节和产量水平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挑战,成熟期将在何时结束?成熟度将达到哪种水平?每个生长季的产量又会是怎样?”澳大利亚巴罗萨山谷(BarossaValley)葡萄栽培学博士迪伦·格里格(DylanGriggPhD)说。“这在非灌溉葡萄园中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格里格说:“在讨论产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有一个良好的树冠,树冠的枝条长度和间距都要足够。这些要素始自冬天(修剪)。”葡萄藤上的每一串葡萄和枝条都必须共享有限的资源,因此,通过了解它们的状态,种植者的目标是在每株葡萄藤上留下一定数量的芽,从而使葡萄藤及时出产适量的果实,并创造一个适当大小的树冠来促进果实成熟,而不会造成太多遮荫或阻碍气流。
这就是“葡萄藤平衡(vinebalance)”背后的理念。有些人认为,葡萄藤平衡是一个误导性的概念,因为它意味着一个特定的平衡点,是理想的一种情况,而在现实中,有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产量和树冠大小,会导致果实具有类似的特点。
如果种植者担心成熟延迟,或拥挤的果实区可能导致疾病或遮荫,他们可以在生长季内移除些果串(疏果)来解决问题。加州纳帕GrandCrew葡萄园管理公司的老板罗伯特乔丹(RobertJordan)指出,“疏果会降低产量,并导致品质的提高。然而,这是因为你为果实创造了更好的环境,而不是因为你的产量较低。”
04因地制宜西班牙贝坦佐斯(Betanzos)是欧洲最困难的葡萄种植环境之一,原因在于极端的湿度、高降雨量和凉爽的温度——通常在采收前后为16-27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糖分很难累积,而且很容易滋生细菌。“我们降低产量以尽早达到良好的成熟度,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健康的葡萄,并尽量减少葡萄孢菌的危害,”当地酒庄AdegaBeade庄主何塞·路易斯·比德(JoseLuisBeade)说道,“我们获准每英亩种植两吨葡萄,但我们把产量控制在一吨以下,以保证良好的成熟度。在一些更高、更冷的地块上,我们可以降低到每英亩将近半吨的产量。”
正是通过保持如此低的产量,路易斯才能达到他的质量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低产量能让他获得想要的品质,但并不是低产量本身能带来更好的品质,而是葡萄藤能照顾较少的果实更快地成熟葡萄。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较少的果实可以让他获得理想的糖分水平,并提早收获以避免疾病。在一个更宽容的气候下,这一目标也可用更大的产量来实现。
其实,有关“低产量高质量”的说法,早在古罗马人时期就开始存在了,但这种说法在那时是正确的。因为在葡萄酒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中,有一个主要问题:获得含糖量更高的葡萄。因此,糖分的积累就等于成熟,也许最初,人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得到......品质更为稳定的葡萄酒。在过去的自然条件下,获得12%酒精度的葡萄酒可以看做是一种幸事。降低产量,使糖分更快地积累,通过这种手段,可以确保这种情况在更多年内发生。
而如今,我们在葡萄栽培方面取得的进步,如理解和避免疾病、水分关系和灌溉、树冠管理、植物营养以及更好的克隆种和砧木,极大地为我们解决了产量难题。例如,德国的葡萄酒产量在20世纪增长了四倍。最近,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因素,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采收比近几个世纪要早,允许在达到可接受成熟度的基础上追求更为高的产量,而不会有生长季结束了葡萄却没成熟的风险。
因此,单纯从产量高低来判断酒质好坏已是一种过时的想法了。综合分析自然和人为要素,来为葡萄藤量身打造产量计划,才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必行之道。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