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 http://m.39.net/pf/bdfyy/
作者:地中海螃蟹,血钻故事研究员。重点研究方向:东亚,欧洲。
来源: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
01
印度三宝
印度有三宝:神油、牙粉和护发油。但要按在中国的知名度来选的话,印度三宝应该是神油、飞饼和宝莱坞电影里必不可少的魔性舞蹈。
不过这只是民间的三宝。在政治上,印度也有三宝:印巴冲突、宗教(种姓)问题、中印边境。
一个“合格”的印度执政者,其基本素养就是要学会善用这三宝。遇到什么事儿摆不平了,就祭出这三宝,那么注意力就自然转移了。
经济下滑了,打一顿巴基斯坦;强奸案闹得举世瞩目了,打一顿巴基斯坦;国内又暴动了警察也摆不平,还是打一顿巴基斯坦。
你或许要问了,明明有三宝,为什么印度老喜欢用巴基斯坦这一宝呢?
这是因为其余两宝可不能随便用,一旦没用好,就很容易反噬自己。比如宗教问题,真解决起来就动了全社会既得利益体的蛋糕,自己得先完蛋。至于中印边境,因为真打打不过,只能隔靴搔痒弄点小动作。雷声大雨点小,劲道不够,也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下,据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法媒称,印度确诊病例接近80万人,已经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第三的国家,而且疫情顶峰仍未达到。自3月印度封国以来,底层人民没了工作,也没了收入。(编者注: 消息显示,截至当地时间7月11日上午,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80万人,升至例)
当然,他们还可以游行。事实上,自三月以来,印度国内也的确频繁爆发游行甚至暴乱。
印度国内矛盾丛生,那三宝自然也被拿出来用了。印度一直有着这么一个传统:印度人普遍认为,中印冲突是印度的主要矛盾之一;可对中国来说,中印冲突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碰上事儿了就一定要在中印边境做点什么,因为就算过程很惨,结果也不会太差。同时,一定不要在中印边境真的做点什么,因为就算结果不会太差,但过程会惨到起不到挽回民心的效果。
这一宝贵经验,可以追溯到年发生的那场众人皆知却鲜有报道的中印边境战。
02
克节朗大捷
年10月19日晚,在夜色的掩护下,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涉过克节朗河。不准说话、不准抽烟还不准咳嗽。这一万多人静静地潜伏在河边,周围只听得到水流声。视野所及,是敌方碉堡内的灯光。
19时30分,两枚信号弹升空。振耳欲聋的炮弹声瞬间响彻喜马拉雅山麓。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密集的炮弹落在印军阵地上,15分钟的火炮轰炸结束后,步兵冲锋的号角响起。1万多潜伏在印军眼皮子底下的解放军朝着这些碉堡冲了上来。据当时的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回忆,这股突然冒出来的军队近到让他误以为是自己的军队发生了哗变。
短兵相接后,印军立马兵败如山倒。因为武器装备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印军装备的是司登式冲锋枪。这种枪威力大,而且便宜,还能迅速批量生产。但对比我军的56式步枪米的有效射程,印军的司登式冲锋枪射程就只有几十米。
试想一下,在没什么障碍物的空旷高原地区,你一下子就能看到远处冒出来了一个人。你要拿枪打他,但打不到,还要往前再跑三百多米才行。他要拿枪打你,直接就打到了。
想打打不到,等到能打到的时候,早就被撂倒了。这就是当时印军的处境。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解放军就拿下了克节朗河谷。三天内,全歼印军 第七旅,并活捉旅长达尔维准将。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阶段以不可置信的速度直接结束了。被俘后达尔维感叹道:你们在24小时内全歼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这份夸奖实在会让中国人感到不好意思。对比小米加步枪的抗战时期和靠吃雪补充体力的 ,这场胜仗总显得没什么好炫耀的。除了武器制胜外,印度就连军人的身体素质也比不过被喊成“娃娃军”的中国军人。
据老兵回忆,因为平时驻扎的地方离边界线比较远,他们从来没见过印度人长什么样。那次也是他们 次看到印度人的长相。但令老兵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印度兵的年龄:不是老就是小,小的都是娃娃,老的胡子都跟自家爷爷一样长。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些印度人能神奇地在那多米步程的时间里安然无恙,等真迎面肉搏了,这些老人和小孩也打不过正规军啊!
此外,印军的阵型也很有意思。4个步兵连,分散在长达12公里的克节朗河沿河前线。阵营松散,统筹指挥极为不便。可他们就是啥也不管,只管往前进军就行了。每前进一段,就设个据点,来证明自己占领了这块地。有的据点还匪夷所思地设在了中国哨所之间,还有的干脆直接插到了中国哨所背后,也不管物资经过中国哨点的时候会不会被拦下来,真打起来了又会不会被前后夹击。
这种排兵布阵很不合常规。印度军方也有人提出这种布局会让指挥、补给和运输都很麻烦。但新德里传来消息:没关系,人到了就行。你们就往那儿站着,中国人不会做什么。
在历史学家马克斯维尔所著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曾这样比喻道:印度玩的是一个俄国左轮枪游戏,他们信心满满地相信,这把枪里没有子弹。
这也不能全怪印度。当时,印度面临的局势决定了又要祭出那三宝了。而中国的形势,又让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中国不会开战”这个错觉。
我们先来看一下年时,印度面临着怎样的困局。
03
尼赫鲁的困局
当时的印度总理是尼赫鲁。
印度那时的情况和今天差不多。国内 的问题还是贫富两极分化, 的外部矛盾还是巴基斯坦。
年,印度猛打了一顿巴基斯坦,当作立国之战。可国内由来已久的阶级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于是,尼赫鲁决定在农村做土地改革。
印度土改的主要工作,就是废除地主。但各个土邦的上层阶级也都是地主阶级,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对改革政策不断修改, 农民的日子过得更惨了。负债的农民数量从年的44.5%上升到了年的64.5%。
土改之前,全国接近一半的农民欠地主钱;改之后,全国超过一半的农民欠地主钱。越改越差了。而国家的财政赤字也增加到了90亿卢比。粮食短缺,物价飞涨。人民不满了。
当时大家还没有免费的抖音可以刷,也没有疫情的威胁,印度国内暴乱的形式相比今天更加五花八门:城市里有罢工游行,农村里偷偷上演着打地主的小规模作战,还有抗税斗争、反饥饿示威……
社会动荡不安,在中印边境战正式打响前一个月,印度国内的反对党刚刚要求尼赫鲁政府集体辞职。
那政府该靠什么来维持可怜的公信力?
跟现在的三宝不同,当时还有一个更好用的第四宝:土邦。
年,英国从印度次大陆分出来的,不是只有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还有许多土邦。印度成立时,只有15个邦,但到了年,就变成了28个。
这些多出来的邦哪里来的?有的是靠游说,有的靠威逼利诱,有的直接武力吞并。年莫迪建了一座帕特尔团结雕像,就是为了纪念印度首任副总理帕特尔。他 的功绩就是让这些独立的土邦加入印度。某种意义上,帕特尔有点像中国的郑成功,收复故土。
作为印度成立后的首任政府,尼赫鲁当局最重要的事就是收复土邦,好让印度的合法版图 化。这是民心所向,而松散的小土邦也好打。
年12月,印度出兵葡萄牙占领的果阿邦。印度是受英国殖民的,英国还他自由了,可这个邦也不是英国的啊?郁闷的葡萄牙本想跟他们干一仗,一看印度派出了十倍于己的兵力,只好郁闷地撤兵,把果阿邦也让给了印度。
随着一个又一个土邦并入印度,印度人民开始分不清自己国家的版图究竟有多大了。对当时的印度来说,这种扩张行为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收复故土。任何一块有可能是印度的领土都该试着去“收复”一下,这是作为一个印度人该有的民族觉悟。
于是,尼赫鲁没得选了。他不继续扩张,就无法转移尖锐的内部矛盾;他不继续扩张,还要被愤青冠上印奸的帽子。
可打到年了,连葡萄牙的地盘都抢了,下一个该打谁?
刚好,此时的中国无论怎么看,都无暇顾及印度的插刀。
04
中印边境纠纷
还是那句话,中印边境纠纷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一贯做法一直是能不搭理就不搭理。摩擦发生后,也选择主动让步,只要印度退回到那条传统边境线就行了。
一直以来,中印双方都有一条靠行政管辖区自然形成的传统边界线。这条边界线没有具体划分出来,但双方都心照不宣,互不干扰。
后来,印度被英国殖民。英国根据地缘政治需求,单方面在不同时期划分了中印边界线。这里面 的就是“麦克马洪线”。在—年召开的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跟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炮制了一条新的边境线,把边界从原先的喜马拉雅山麓北面移到了南面。
其实,当时的英国也没有跨越那条传统边境线的需要。但从传统边境线到麦克马洪线之间的区域,自17世纪以来就一直是西藏当地政府自治。六世达赖就出生在这两条线之间的达旺。
不过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承认过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只有膨胀了的印度会拿这条线做借口,屡次三番骚扰中国。
自印度建国起,就已经打起了中国的主意。印度建国比新中国的成立早两年,趁着中国战乱,印军就开始往西藏渗透了。年,印度占领了藏南宗教圣地达旺。也是这一年,中国解放了西藏,中央政府开始逐步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并跟印度产生了摩擦。不过,当时中印还是友好国家,边界形势也没多紧张。毕竟印度还有土邦这个软柿子可以打。
可到了年,中国在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大批西藏上层阶级逃往印度,印度政府居然接受了他们。这引起了中国的不满,强烈指责了一下印度,也没真的做什么。
印度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进军。从年4月到年9月,印军先后侵占了中国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形成了那奇葩的阵型。
在尼赫鲁看来,自己的内部环境是优于中国的,而外部环境更是足以碾压中国。那会儿还是冷战的大背景,美国无条件支持印度出兵中国。也是那一年,苏联开始跟中国交恶。年4月,印军占领了传统边境线以北的郎久,跟中国发生了 次正式军事冲突。苏联却公开指责中国,让印方造成了人员伤亡。
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了,国内形势稍微好了一些,但时机还没到。10月15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和美国都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