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621/6344211.html
在我国
帕金森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
帕金森病
也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
致残性疾病
戳视频,了解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手抖、脚僵是帕金森吗?
帕金森的治疗手段又是什么?
本期的医问医答
我们邀请了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张勇主任医师
为大家解答帕金森病的有关问题
张勇主任医师介绍说,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脑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7%的患病率。但是由于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使得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常常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经过2-3次就诊才能明确诊断;而近一半的患者并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为了及早的诊断出帕金森病
我国的神经科学专家总结了相当多的经验
在早期的帕金森病人身上
常见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三个典型运动症状
早期的帕金森病人可能会感觉单个肢体动作欠灵活,动作的速率和幅度变小;安静状态下肢体会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和(或)肢体僵硬不适。如果不经过治疗,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出现其他肢体的动作迟缓等表现。
除了上述的三个典型的运动症状外,早期的帕金森病人还会出现很多非运动症状,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前的很多年就会出现。
例如嗅觉减退,早期的帕金森病人常常会出现对味道辨别能力的下降,对周围的气味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
还有,帕金森病人常常会出现情绪的低落,这种情绪的低落与一般的抑郁症也有所区别,它表现为动力不足,对生活缺乏爱好和追求。
帕金森病人还有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睡眠的改变,多梦易醒,夜间入睡后经常做噩梦,并把噩梦演绎出来,表现就是入睡后突然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另外,便秘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甚至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来的10-20年就可以出现便秘的情况,有研究发现便秘的患者,帕金森的患病风险明显的增加。
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了解帕金森病的
早期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
有助于我们及早的发现
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
及时做出预防与治疗
使得疾病对病人的生活影响降至最低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脑退化疾病之一。在疾病早期,通过药物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症状改善。但随着年龄增长,需要服用药物的剂量和品种逐渐增加,通常在5-6年的蜜月期后容易出现各种的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的波动与异动症。
对于经过了蜜月期治疗,出现了运动并发症的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控制症状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目前全球已有约15万的患者接受了DBS的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通俗来说,就是脑起搏器。通过微创手术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特定的神经核团,调控异常的神经活动,达到减轻帕金森病症状,使得患者可以重新获得第二个蜜月期的目的。脑起搏器相较以前的毁损手术,均有安全、微创、可逆和可调节的优势。
它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僵直、震颤、动作迟缓,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病人还可以减少每日服用抗帕金森的药物剂量和种类,明显降低因为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可以明显延长服药后的“开期”,减少“开期”的异动症,对部分言语及书写障碍也有改善。
那么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
做脑起搏器手术呢?
首先是要诊断为原发帕金森病的患者,同时对药物有良好的反应,而且到目前仍有一定时间的良好反应;
其次是虽然对药物有良好反应,但出现了药物不能满意控制的运动症状、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等情况,没有痴呆及严重的精神疾病;
患者及家属能合理预期和良好的支持,并充分配合医生术后管理的。一般来说,病程4-5年以上,出现明显药效减退和明显异动症,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
手术后的患者
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植入了脑起搏器的患者,可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外出要佩戴仪器识别卡,不适合红外线理疗等有电热效应的治疗,避免在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埋置处皮肤进行按摩,磁共振检查时要确保关机,同时避免进行胸部磁共振检查。CT检查不受影响。
术后要定期复诊,遵从医生的指导进行程控,一般手术半年内可能需要多次程控;半年后情况稳定了可以尝试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
本期医学指导张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任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及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颅神经疾病医师联盟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监测学组委员,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擅长复杂的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复杂的脑动脉瘤夹闭、颅底巨大复杂的肿瘤切除、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切除、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岩斜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颅颈交界区畸形矫正、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脊柱退行行性病变及内固定术等。
年来开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中间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外科治疗,共完成手术3千余例,三叉神经痛方面应用射频热凝、球囊压迫及血管减压等技术进行个性化治疗,肌痉挛方面强调术中电生理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意义。目前在研的省级课题3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福利时间:10个专家号免费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