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佛法释疑若禅修者修完课程,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28/5731547.html

问:若禅修者修完课程,但还未能证悟道智与果智。如果他的定力退失,观智是否也会退失?死后他会不会再投生恶道(apaya)?

答:他有可能退堕,但是这种机会很小。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不修行,他的止观可能会慢慢变弱,然而这种善业的力量仍然潜伏存在。

讲到这里,过去在斯里兰卡曾经有六十位比库与沙马内拉外出前往某地。路上遇到一个居士带着木炭与半烧过的柴,他的皮肤就像木炭一样黑。有些沙马内拉开玩笑说:“这是你的父亲。”“那是你的叔父。”……那个居士对他们的举动感到失望,他放下炭与柴,礼拜大长老(Mahathera)以便请他们停留片刻。接着他说:“尊者(Bhante),你认为只是穿着袈裟就是比库了吗?你还没有够强的禅定与观智。以前我也是比库,具足强而有力的禅定与神通。”

接着他指着一棵树,继续说:“坐在那样的一棵树下,我能够用手抓住日与月,以日月来搔我的脚。然而,因为对修习止观善法的疏忽放逸(pamada),我的禅那退失了,烦恼征服我的心,所以现在我做这样的工作。请以我为借镜而不要放逸于止观善法的修习,请努力不要落到我这样的下场。”

那些比库听了生起对修行的迫切感(samvega悚惧),站在原地修习止观,并证悟了阿拉汉果。因此,有时止观会因为放逸而暂时退失,但是它的业力仍然存在,不会坏灭。

在此,我想要为大家解释三种人:菩萨、上首弟子(aggasavaka)与大弟子(mahasavaka)、普通弟子(pakatisavaka):

在燃灯佛(DipavkaraBuddha)时,我们的菩萨具足八定(samapatti)与五神通(abhibba)。而且他在更远的过去世已修习观禅达到行舍智。那时,如果他想证悟涅盘,只需聆听燃灯佛关于四圣谛的简短偈颂,他就能快速地证悟阿拉汉果。但是他不想只证悟阿拉汉果,他发愿未来要成佛,于是他从燃灯佛那里接受了成佛的授记。

在四不可数(asavkhyeyya阿僧祇)与十万大劫(kappa)的时间当中,即从燃灯佛到咖沙巴佛之间的时期,我们的菩萨曾有九生跟随其他佛出家为比库。每一生中他都:

一、背诵三藏经典。

二、修习四种遍净戒。

三、修习十三种头陀行(dhutavga)。

四、长期居住于森林,修习阿兰若行(arabbakavga-dhutavga)。

五、修习八种定。

六、修习五神通。

七、修习观禅达到行舍智。

这是菩萨的本性。实践这些巴拉密乃是为了证悟一切知智(sabbabbuta-bana),但是在他的巴拉密成熟之前,从燃灯佛时到他生为悉达多太子之间的时期,有时因为过去所做的恶业,他投生于畜生道等恶道。不过,成为比库的世代与投生为畜生的世代相隔很远。这是菩萨的历程。

沙利子尊者与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这两位上首弟子在一不可数与十万大劫之前从最胜见佛(AnomadassiBuddha)那里得到成为上首弟子的授记,而马哈咖沙巴尊者、阿难尊者等大弟子则在十万大劫之前从胜莲华佛(PadumuttaraBuddha)那里得到成为大弟子的授记。但是从获得授记到释迦牟尼佛时这段期间,因为他们过去所做的恶业,有时他们也投生于畜生道等恶道。在释迦牟尼佛的时期,他们成为具足四无碍解智的阿拉汉。这种阿拉汉必须曾在过去佛的时代精通止观,达到行舍智,这是自然的法则。因此,尽管他们曾在过去很多生中修习止观,但是有时他们也与我们的菩萨一起投生于畜生道。这是上首弟子与大弟子的历程。

至于普通弟子,如果他们彻底地修习止观,达到缘摄受智或生灭随观智或行舍智,来世他们将不会投生于四恶道(apaya)。即使今生未能证得任何道果,他们可能会投生天界。关于这点,注释中说:‘…laddhassasoladdhapatitthoniyatagatikoculasotapannonamahoti.’──他获得解脱,他达到安稳处,他有绝对美好的归宿,因此称他为小入流(culasotapanna)。根据佛陀在《闻随行经SotanugataSutta》中的开示,对于在人间成为小入流的人,未来可能会有四种情况发生:

(一)投生于天界之后,若能思维佛法,则他的观智将清楚地透视佛法,他将能快速地证悟涅盘,例如沙门天子(Samana-devaputta)。

沙门天子是一位精进修习止观的比库。他在修习之时死亡,然后自然地投生于天界。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投生在天界的宫殿时他仍在继续修习。当宫殿里的天女看见他时,她们了解他前生必定是一位比库。所以她们放一面镜子在他的面前,并且弄出一些声响来引起他的注意。当他睁开眼睛看见镜中自己的影像时,非常失望,因为他不想做天神,只想证悟涅盘。

因此,他立刻下降到人间来听闻佛陀说法。佛陀教导有关四圣谛的法。听完法之后,他证悟了入流道智与入流果智。

(二)如果不能借着以观智思维佛法而证悟涅盘,则当他听闻有神通而到天界弘法的比库说法时,他将能证悟涅盘。

(三)如果没有机会听闻比库说法,可能有机会听闻说法天神(Dhamma-kathika-deva)所说的佛法,说法天神如:常童形梵天(SanavkumaraBrahma)等。那时,借着听闻佛法,他将能证悟涅盘。

(四)如果没有机会听闻说法天神讲说佛法,可能会遇到前世一起在这期佛法中修行的朋友。这些朋友会提醒他,例如说:“哦,朋友,请回想我们前世在人界做比库时所修习的某某佛法。”那时,他可能会忆起那项佛法。若在那时候修习观禅,他将能迅速地证悟涅盘。

这些是修习止观禅直到成为小入流的四种结果。所以就这样的普通弟子而言,如果在今世未能证悟道果,他必然能在不久的未来世证悟涅盘。

在死亡之时,禅修者也许没有强而有力的观智或禅定,但是因为强而有力的止观善业,善相会出现在他的意门,成为临死速行心的对象。于是,因为这种善业,他必然会投生于善处。在那一生中,他就很可能证悟涅盘。

然而,如果他能修习观禅一直到临死速行心(maranasanna-javana)的剎那,他将是《闻随行经》中所提到的第一种人。如果他无法修习止观直到临死速行心时,正如上面解说的,他也能成为《闻随行经》提到的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人。

《如实知见》

缅甸帕奥禅师讲于台湾

弟子合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ly/7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