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LI探索丨植物科普红树林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宋)苏轼

苏轼被贬海南岛,寄情于景,抒发老年远离官场、背井离乡悲怆之情。“不觉青林没晚潮”意寓青葱的树林被淹没在晚间的潮水中。文人学者们常把“青林”理解为一种隐喻,而植物学家指出“青林”就是生长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红树林。

红树林并非单一物种,而是包含许多种植物。红树林,顾名思义与“红”有关,但其外观与其他植物无异都是绿色,但因红树科植物体内富含单宁酸,单宁酸在空气中氧化后,其附着的枝干呈红褐色,故而得名。

#1

地理分布

Geographicaldistribution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亚洲居首位,约占42%。我国处于世界红树林分布区北缘,现有红树植物8个群系21科25属37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1科14属26种,半红树植物10科11属11种。主要树种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海莲、木榄、角果木以及海桑等。红树林一般生长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入海处。在我国,红树林只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其中90%以上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

红树林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南沙湿地公园

#2

生态适应性

Ecologicaladaptability

胎生现象Viviparousphenomenon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特殊根系Specialrootsystem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

泌盐现象Saltsecretion

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3

生态效益

Ecologicalbenefit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红树林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湾咀头湿地公园

#4

保护与修复

Protectionandrepair

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红树林保护,建立了52处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为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实施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维护红树林生境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采用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针对红树林保护修复的突出问题,明确优先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内开展修复,逐步扩大到其他适宜恢复区域;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责任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修复工作。

湾咀头湿地公园

#5

应用案例

Applicationcase

由我院参与设计的湾咀头湿地公园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就应用了半红树林成分的植物:无瓣海桑、木榄、秋茄、海杧果、黄槿、水黄皮等。湾咀头湿地是大学城中与珠江水系相连的湿地。我们通过恢复红树林植被、区域清杂灭除外来入侵物种、植物植被恢复与改造、滩涂生境改造等手段,通过景观提升和完善配套设施等方式,打造一个既适合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宜居环境,又能满足市民观赏及科普教育需求的湿地公园,同时还是科研调查的一手数据供应基地,也是“野生动物进城”一个有说服力的活生生的案例及典范。

我院还曾参与南沙湿地海景园工程设计、南沙湿地二期景观规划设计等项目。南沙湿地公园是以海洋湿地红树林和野生鸟类群栖息地生态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景区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综合开发生态旅游区,是集以开展生态系统科研、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影视、休闲健康等综合配套为一体的滨海湿地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区。

南沙湿地公园

▼关于我们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GZLI)是首批获国家建设部确认的七家甲级风景园林设计院之一,创建于年,是华南地区首家最具实力及代表性的甲级园林设计院。我院前身是五十年代的广州市园林局规划技术科,年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划入广州市建筑集团,并于年完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我院具备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乙级建筑行业工程设计资质、乙级工程咨询资信、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市政行业工程设计资质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我院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开展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规划、咨询、施工、代建和履约验收服务等业务;并致力于以产学研融合助力开展园林景观全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不忘“因我存在,世界更美,栖居更有诗意”之初心和使命。

点击下方图片,解锁更多GZLI出品

GZLI出品

从磨碟沙公园到海珠区党建公园GZLI出品

烟波江上—大坦沙双桥烟雨GZLI出品

广州绝美国道·白云典范

GZLI出品

山庄旅舍旧园新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ms/10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