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第四讲丨基督荣耀的面光

第四讲、基督荣耀的面光

主题经文

“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腓2:12-18)

为了更好地诠释本段经文的含义,我们另引用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的一段经文,作为诠释本段经文的佐证: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2-18)

为本段经文取题为“基督荣耀的面光”,取自于二章15节:“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在这节经文中,保罗为我们揭示出一束强烈的光线,这束光线光芒四射,荣耀且强烈,令人炫目。从本质而言,这束光就是保罗心目中那道永远挥之不去的“基督面光”。

腓立比书成书于哥林多后书之后,在哥林多后书的经文中,保罗将摩西反照神荣耀之光的经历引用到新约基督徒的身上(出34:29-35;林后3:12-18)。保罗认为,旧约的摩西尚处在律法之下,然而他在西乃山上对神的背影只轻微地惊鸿一瞥,便反照了神的荣光;那么新约圣徒在恩典之下、在基督里更应该充分反照基督的荣光,对此保罗给予了非常详尽的论证(林后3:12-18)。到了腓立比书,保罗将这种“基督面光”的荣耀与腓立比教会联系起来,强调新约的圣徒既然已经完全在基督里被神所收纳,那么当然就要彰显基督的荣光,比摩西时代更加直接与明显。

从旧约摩西反照神荣耀的光芒,到哥林多后书论述到新约除去(旧约摩西脸上)帕子的执事,进入到圣灵与福音的执事,再到腓立比书基督内住在圣徒生命中的事实(腓2:13),保罗一再强调基督徒与神之间亲密的关系,并由此关系而延伸出来的生命价值。这是本段经文的重点意思,成为腓立比书承前(之前经文是围绕以基督为中心、以神的荣耀为依归而展开真理论证)、启后(之后是以基督徒如何践行以基督为中心、以神的荣耀为目的的生活实践)的桥梁。从这里开始,保罗论述重心逐渐向腓立比教会信徒的实际生活倾斜。

一、与基督联合的两个面向

分解经文:“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2-13)

保罗在之前的经文中劝勉弟兄姊妹要以“基督的心为心”,并将基督先降卑后升高的过程加以详细阐述,以此强调神在基督道成肉身事件中所展示出来的重大且严肃的救赎大工。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称之为“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3:16)这个“大哉,敬虔的奥秘”是人人都必须郑重面对的。

接下来他开始将以基督为榜样的教导对应到腓立比圣徒的身上。保罗认为,因为基督如此的降卑与顺服,成就了伟大的救恩,不但给罪人带来了最大的好处,也极大地彰显了上帝的荣耀;那么身为蒙恩群体的基督徒,就没有理由不顺服神。因此他说“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腓2:12),保罗不断地强调“顺服”,显然是引申基督道成肉身顺服神的意义,而这种顺服能够带来一种特别的生命果效——即从而“恐惧战兢作成自己得救的工夫”(腓2:12b)。

这里的“作成”,并非指信徒靠自己的行为去成就得救的结果,这与腓立比书整书的教导相矛盾,而且保罗在上文也已经明确阐明了是神在信徒心里动了善工,并成全这工(腓1:6),因此信徒的得救乃是出于神自己的工作(腓1:28)。在之后的经文中,保罗又强烈抨击了律法主义的错谬,斥责他们是“犬类、作恶的、和妄自行割的”(腓3:2),证明信徒的得救唯独通过因信称义的途径(腓3:2-11)。

所以这里的“作成”,并非保罗要求腓立比教会信徒要靠自己的善功去搏取基督的救恩,而是指信徒要将基督的救赎透过顺服的生命而彰显出实际的果效;这里的“恐惧战兢”也并非指恐慌或害怕,而是指对神极大的救赎恩典的敬畏,如希伯来书的意境:“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来2:3)。保罗认为,在耶稣基督如此降卑舍已的恩典面前,信徒岂能将之当作儿戏而毫无敬畏之心?

同时,保罗深怕弟兄姊妹误会了他的意思,将神的救恩(唯独恩典)跟人的功德(律法主义)扯上关系,因此他马上强调基督徒外在生命的展现其根本的内核在于“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腓2:13),神的内住是基督徒顺命与作成得救工夫的源动力,神学上称之为“第一因”。如果没有神(圣灵)在圣徒生命中内住,全然败坏的罪人在神的善事(并非道德层面)上是无能为力的。

保罗的逻辑清楚明了:因为有神内住在信徒的生命中,因此信徒就绝不可以与世俗同流合污、活在肉体之中,而是要恐惧战兢作成自己得救的功夫。这种将人外显的见证归功于神的恩助,符合保罗论述救恩的五大原则:第一原则,罪人在救恩上是愚拙与被动的;第二原则,神在救恩上的智慧与主动的;第三原则,连人的信心也是神的惠赠;第四原则,得救信徒应当指着神夸口、将荣耀归与神;第五原则,蒙恩信徒要“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功夫”,以证实自己得救的确据、永蒙保守的恩典。这些原则,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和以弗所书中有非常精准的阐述。

在这里,保罗给我们展示了基督教神学独有的吊诡性。这种吊诡性不但存在于三位一体、基督完全的神性与人性、救恩论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中,也存在于基督徒实践神学中。一方面,基督徒必须要以遵行神的旨意、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功夫;另一方面,基督徒“恐惧战兢作成得救功夫”的源动力却是来自于神。那么究竟是神在作还是人在作呢?假如你觉得有点说不清楚了,那就是进入到吊诡的部分,这应该是每个基督徒都有纠结的地方,实际上很正常。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加以赘述,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建议阅读马丁路德的著作,他对十字架神学的吊诡性有非常精彩的阐释。

二、基督荣耀的面光

分解经文:“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4-16)

接着保罗强调,既有之前以“基督为中心、以神的荣耀”为依归的教导,又有“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所以要恐惧战兢作成得救工夫”的劝勉,因此,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就应当除去一切不和谐的争论和怨言(保罗如此论述明显是在对症下药),使基督的生命更加完全地在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身上表现出来。为此保罗强调:

第一,“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2:14)。保罗认为,一切的怨言和争论都是出于人内在的嫉妒与骄傲,是伤害教会与同工关系一把锋利的刀,与耶稣基督先降卑后升高的原则不符,也与圣经要求基督徒成圣生活的原则不符,这种现象是负面的、消极的、被动的,所以在教会中必须被制止。

第二,“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神会把信徒放置在一个弯曲悖谬不理想的处境之中,借反面的舞台来衬托基督徒美好的见证。神用黑暗作为背景使基督徒的生命光芒万丈;因此,在神的主权之下,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基督徒失去基督荣耀的面光。

年轻时的奥古斯丁引用希腊哲学的方法论来阐述光与暗的现象。奥古斯丁认为,黑暗的存在是因为光的缺失,只要光来了,黑暗就不存在了。但这不是圣经的观点,因为主耶稣说:“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5)光明和黑暗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不同。在神的手中,一切消极的因素都可以被翻转成积极的意义。例如苦难可以转换成祝福、软弱可以转换成刚强、黑暗也可以用来衬托光明。正因为存在这种奇妙的改变,基督徒可以在苦难中不绝望、在软弱时不灰心、在黑暗中更要显出神儿女光明的生命。

第三,“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6),基督徒的光芒来自于“生命的道”,这“道”是光源,借着基督徒的生命照射出来,如同当年西乃山上的摩西反照了神荣耀的光芒、如同哥林多教会的圣徒反照了圣灵(福音-圣道)的光芒、而腓立比教会则要将基督的荣光彰显出来。这是积极的、主动的,也是必须的,基督徒要努力去践行。如下图所示:

因此,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就是要将基督荣耀的面光显明在黑暗的世界中。正如约翰所说的“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今天这光不但照亮了腓立比教会众圣徒,并且神要借着腓立比圣徒去照亮更多的人,这是神赋予所有基督徒的责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神乃是借着成千上万的忠心儿女,遍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一同为祂作美好的见证。

可见神将我们放在真实艰难的环境里,乃是出于他的定旨(罗8:20),目的是要叫我们得益处(罗8:28)。他借这样的安排操练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更加信靠他。并且他要亲自帮助我们(罗8:26.31.34),让我们这些软弱的人都能唱出得胜的凯歌(罗8:31-39)

三、喜乐感恩的祭

分解经文:“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腓2:16-18)

台湾基督徒歌手张信哲在《有一点动心》中唱到:“我对你有一点动心……人最怕就是动了情”,歌词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动了真情,那么他就必定会情不自禁堕入爱河,品尝到真爱的甜蜜与喜乐”。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我们将看到一个感性动情的保罗,他将自己对腓立比教会的浓浓爱意融入笔尖,在圣灵的感动之下,完全沉浸在无限的喜乐中。为此他憧憬着一幅极美的属灵画面:假如腓立比的信徒能够读懂他的信,并且愿意照着保罗所教导的去行,那么他一切的劳苦都已经在基督里得着解释,拥有极大的价值(腓2:16);同时,假如将腓立比教会这些保罗在基督里所结的福音果子当作祭物献给神,保罗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如同馨香的膏油一样浇在上面一同献上,以此来更加讨得神的喜悦,而保罗也会在这种极美的服事上获得至高的喜乐(腓2:17)。

这种浇奠调油的祭物,正对应了利未记二章素祭的献祭礼仪。假如将腓立比教会的信徒视为保罗在基督里所结的子粒,保罗愿意成为抹在它们上面的油,一同烧在祭坛上,成为馨香的火祭献给神,蒙神悦纳(利2:1-16)。

保罗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对神的忠心(即是以基督的心为心),人生最大的喜乐就是将一切摆在祭坛上献给神。因此,这个祭诚然对应着另一个祭——就是以基督为中心的祭,基督才是神所喜悦的终极的祭(来10:5-10),而在基督里,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祭,神如何喜悦基督的祭,也同样喜悦凡在基督里众圣徒的祭。保罗做到了,所以他的喜乐溢于言表:“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腓2:17-18)

保罗在这里展示了一种基督教最为崇高的人生观:即一个人的喜乐,并非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名利以及健康长寿,而在于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否达成,保罗实现了他人生的理想。自从蒙召之后,在超过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他因福音的缘故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但他从来“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他在基督面前的尽忠服事,使他的良心能够坦然面对基督、面对教会和弟兄姊妹。故此,即使面临人生终点,他也能坦然面对,视自己为浇奠在腓立比弟兄姊妹信心果子上的馨香膏油,无比喜乐地献给神。如同他在临终之前对提摩太所坦言的:“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6-8),这种在生命终点时显露出来的内心平安与满足,若非他已达成自己人生的心愿,绝非有如此安然淡定的生命境界。

思考题

第一题:保罗所说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题:有什么理由将“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5-16),这两节跟光线有关的经文与“基督荣耀的面光”联系起来?

第三题:为什么保罗如此强调基督徒要顺服基督、践行真道?为什么保罗乐意将自己的生命作为调油与腓立比教会信徒的生命子粒一同作为馨香的祭物献给神?透过保罗你是否能够体会到一种源于基督的超脱人生?

欢迎你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tq/5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