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机iPhoneSE成了苹果发布会最大的点,但实际上,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这根本就不是大招。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文/《财经国家周刊》陈荣
北京时间3月22日的苹果发布会,一如既往收到一大波吐槽,最大的槽点,无非是新发布的4英寸新手机iPhoneSE。
但你真以为,这就是苹果的大招?
如果从头看了整个发布会,就会发现,在介绍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智能手表AppleWatch等硬件产品之前,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花了大量时间介绍一款产品——CareKit。
这才是真正的大招。
如果你没注意到它,那不怪你。首先,CareKit是一个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看起来有点专业,不像手机iPhoneSE那么通俗易吐槽。
其次,发布会后,即使一众专业的科技媒体,也不太能搞清楚它是个什么东西。
有人说,“它是一款新的医疗健康应用,用来对付帕金森症”,也有人说,“它是一款医疗护理软件”,还有的说法是,它是“医疗数据研究产品”。
事实上,按照杰夫的官方介绍,CareKit是一款开发平台,开发者能够用它来开发应用软件,让人们更好地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
开发、平台、健康管理……听着更晕了?
没关系,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基于这玩意开发个监测帕金森症的应用软件,比如叫“帕测”(纯属虚构)什么的。
有了“帕测”,帕金森病人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病况的各项数据,记录并提醒吃药的情况。
和医院的数据库打通后,医生可以通过“帕测”回传的数据,实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帕金森症只是CareKit能够开发应用的一种,理论上,医院的研究人员足智多谋,那么任何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病的健康管理,CareKit都可以派上用场。
看出它对苹果的意义了吗?
首先是巨大的健康管理市场。
健康管理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和生活方式。专业点的说法,健康管理就是对慢性病的无病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治病防残。
通俗一点解释的话,健康管理就是事前监管,而不是病后治疗。
这个市场有多大?
先不说全球,在中国,现在就有糖尿病人万,高血压2.36亿,高胆固醇万人。中国人花在慢性病上的费用,在总的医疗费用支出中,更是高达70%。
再缩小范围,单单一个糖尿病,根据保守统计,中国人每年花在糖尿病治疗和保养上的费用就达到亿元人民币。
除了巨大市场和利润,对于苹果来说,更隐秘而重大的意义在于,病人和医生采集、传输、研究、利用的这些数据,都经过了苹果的开发应用平台CareKit。
试想下,当这些数据足够庞大,对于苹果而言是一笔什么样的隐形财富。
如果你不清楚,这么说吧,如果你去问马云、马化腾或者李彦宏,现在BAT(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们肯定会在心里默念同一个词——大数据。
是的,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分析师都会告诉你,在海量核心数据基础上,可以延伸出难以想象的丰富多样的商业模式。
比如一旦你掌握了足够丰富和有价值的健康管理数据,那么生物医药公司、医院、广告商甚至是媒体、政府部门来找你合作的人,会多到把你的门槛踩烂。
所以,如果哪天苹果突然宣布,自己转型成为一家个人健康数据服务商或者个体化精准医疗信息服务商,千万不要太惊讶。
当然,回到苹果的CareKit,健康管理概念很热,市场很大,大数据价值也很高,但竞争对手也很多,苹果凭什么能吃下这块蛋糕?
如果回顾下年的春季发布会,你会发现,苹果也推出过一个类似的医疗应用平台——ResearchKit。
名字和今年的CareKit有点像,区别在于,ResearchKit是面对医疗研究人员的开发平台,是给专业人员做医学研究用的,合作方也以医学机构为主。
到了今年的CareKit,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CareKit的应用对象,变成了病人本身(也包括每一个自身健康的人),为病人和医生搭建起一座健康信息的交流桥梁。
这就意味着,从年的ResearchKit,到今年的CareKit,苹果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后端医疗研究和前端疾病数据采集的健康管理生态闭环。
除了这个闭环,相比谷歌、IBM或者国内外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苹果的另一大优势,还在于它有数据采集的硬件基础。
是的,就是你关最注的手机iPhone和智能手表AppleWatch。每一部iPhone和AppleWatch,都是苹果CareKit的潜在健康数据采集器。
当然,要获得更大的数据量,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采集器被运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苹果一定要反手机行业的大屏幕潮流,推出小屏幕的iPhoneSE。
因为它更便宜!
更便宜就意味着更多人有机会用上苹果手机,不仅给苹果增加了硬件产品收入,还给苹果带来了健康数据采集器大军,为苹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大数据。
从这点考量,也就不难看出为何连AppleWatch也跟着降价,否则你还真以为只是因为智能手表不好卖?
当然,苹果有这些优势并不等同于能吃下这块蛋糕。
首先还是硬件问题。
即便苹果把iPhoneSE的价格定得相对不高(元起),之前也一再推出低价格版本的iPhone版本,但你必须承认,从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均消费水平来看,iPhone仍然是“有点贵”的智能手机。
这可能导致通过CareKit采集的信息和数据,集中于中高消费群体,在某些特定疾病的数据普遍性和公正性上,就会出现较大的偏颇。
其次是健康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问题。
医疗界别的健康数据采集,不是简单的个人数据采集,记个步数或者测个身高体重心率什么的,要求十分精准。
而目前,智能手机、手表等的软硬件和传感器并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精准的数据,只能停留于常规的外围辅助数据采集。
尽管苹果在发布会上举了个帕金森症的案例,但这些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到医生做出预防和治疗方案改进,还不得而知。
最后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隐私。
CareKit发布后,马上就有美国网民提出质疑,像ResearchKit和CareKit这样能大量收集用户医疗级别健康数据的应用将对患者隐私提出更大的挑战,而苹果公司是体量大到足够去漠视HIPPA法案(美国关于医疗数据交换使用的权责法案)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还特意提到了近段时间与美国政府的iPhone解锁争议,强调苹果会坚持立场,对所有用户的隐私负责。
但问题是,在信息安全领域,过往的教训和信息安全基本机制都告诉我们,安全无绝对,任何保护体系和措施都有被破解和泄露的可能,更何况苹果的承诺。
本文系本刊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即刻
合作请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