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32342.html
以往帕金森病一直被认为是老年病。其实,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现实中,40~50岁的中年帕金森病患者也屡见不鲜。帕金森病患者一旦出现手抖等症状时,就意味着脑内分泌多巴胺的细胞开始受到影响,因此,多数帕金森专家认为,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以下是帕金森病的7大前兆症状。一旦出现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尽快就医。
(1)嗅觉下降、便秘。是目前最受重视、最具应用前景的帕金森早期预警信号。你可能会发现对于某些食物的嗅觉没有以前那样敏感了,甚至连香蕉、泡菜、香料的味道都闻不出来。并且原本正常的排便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但应该排除饮食、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排便习惯改变),那么建议你及时去看医生。
(2)出现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临床上可以引起震颤的疾病很多,但帕金森病的典型震颤表现为“运动时不震颤,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重”。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经常做出“搓圆”的动作,就更要注意帕金森了。
(3)移动或行走-变得困难。开始觉得身体、上肢、下肢变得僵硬,而且活动后僵硬感也不会消失。行走时,手臂不能正常摆动。或者走路看起来非常僵硬。
(4)动作变慢。如果发现自己系扣子、穿袜子、系鞋带等动作明显变慢,或者写字越写越小,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
(5)手臂摆动幅度小、面具脸。走路时,一侧胳膊的摆动幅度小于另一侧胳膊的摆动幅度,也可能是早期帕金森病的表现。如果面部发生运动障碍时,患者就像戴了一副面具,表情迟钝,眨眼减少,眼睛凝视前方,医学上称之为“面具脸”。
(6)抑郁。40%~55%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抑郁症状,表现为易疲劳、兴趣减退、食欲减退、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抑郁可发生在帕金森病的各个阶段,但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就是疾病的初期。抓住这个主要信号对于帕金森的防治十分重要。
(7)睡眠障碍。有7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各种睡眠障碍。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觉醒和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的现象。
当然,即使出现上述症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也不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医院神经科帕金森病专科门诊接受检查,明确诊断,以便进一步治疗。
中医是如何认识帕金森症的呢?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者,
“摇”也,即肢体的震颤动摇。很显然,帕金森的症状主要就是肢体的不自主地抖动。故属于中医“震颤、颤症”的范畴。帕金森的病因可归于老年体虚。什么是“体虚”呢?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为“体虚,又叫“虚证”。显然,老年人往往体质虚弱,所以帕金森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在中医看来,“虚证”又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心血虚,肝阴虚等等。五脏皆有阴阳虚实不同,而帕金森主要是就是中医讲的“血虚生风",简称“风证”,与肝的关系比较密切。
中医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吗?
卢顺义卢老,师承华北名医金梦贤,自幼学医,从医多年里,卢老对于震颤帕金森病多有研究,对于临证处方更是亲力亲为,反复斟酌、对于方药的配伍合理,每一味方药的理解深透,非道地药材不用,对于方药组方的把控更人令人赞叹,是业内少有的医药双通悍将。
在众多帕金森疗法中,“上方清颤汤”是卢医生基于自身四十余年中医经验,结合大量治疗案例,而总结出的一套治法,有平肝熄风,活血通络或镇潜定颤之功效,以内风之善动、痰之善变为特点,通过“益肝肾”来营养脑部细胞。辨证论治,归纳证型,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随症加减用药。判断邪正消长,以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而得出病因病灶,归纳证型,来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恢复。从心、肺、脾、肝、肾五脏方面整调治,以缓解甚至消除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上方清颤汤的治疗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调治:
第一阶段:以平肝熄风、化瘀解表,使之气血运行,控制疾病发展,使脑部中枢神经正常运转;
第二阶段:以濡养筋脉,舒筋止颤,阻止脑部细胞受损,改善恢复症状,营养神经细胞运转;第三阶段:以固本培元,益气养血,巩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分化,巩固治疗,防复发,停药观察。
中医传承上千年,流传至今,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上方清颤汤以望闻问切为基础,对于帕金森有独特的治疗,使无数帕金森病人受益匪浅。如果您正在被震颤帕金森所困扰,不妨联系我们,以卢老丰富的经验将上方清颤汤作用于临床,为帕金森病人和家属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诊预约挂号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