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节”
嘎汤帕(KartanrPar)节是哈尼族阿卡人重大的传统节日。“嘎汤”,是哈尼族纪元年的名称,也就是纪元年号,“帕”即更换,也就是更换年号的“翻年节”。“嘎汤帕”也就是更换年号、辞旧迎新的意思,“嘎汤帕”时节正是万物复苏、樱花绽放、树披绿装、蜂鸟齐鸣的开始。
景洪市
嘎汤帕节
KartanrPar
时间:年1月3日地点:景哈哈尼族乡鲜花盛开的地方——景哈哈尼族乡
景哈哈尼族乡是一个集边境、山区、民族为一体的乡镇,是景洪市唯一的哈尼族乡,同时也是景洪众所周知的“橡胶大乡”之一。东隔澜沧江与勐腊县关累镇相望,西与勐龙、嘎洒两镇相连,南至南阿河中心河道为界与缅甸一衣带水,国境线长达34公里,北与勐罕镇毗邻,东南北三面被澜沧江、南阿河环抱形成狭长的葫芦岛状。辖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5%,是典型的山区乡。
全乡辖景哈、莫南、搭亥、土鲁、戈牛、坝那6个村民委员会。年末景哈乡辖区常住人口人。辖区内居住有哈尼、傣、汉、布朗、彝、基诺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常住人口的95%,其中:哈尼族占人口总数的62%,为主体民族;傣族占人口总数的25%;布朗族占人口总数的2%;其他民族占6%。
1.祈福仪式彰显传统哈尼文化
旧时各村过嘎汤帕节,村中主持节日活动的司仪(龙巴头),清晨要到井里背回村里的第一筒水,司仪家杀鸡献家神,蒸糯米饭,每位到他家的人都可以吃到手抓鸡肉和糯米饭团,吃手抓鸡肉和糯米饭团是祈求祖先保佑的意思,并得到司仪的祝福。而今年过嘎汤帕节,将由乡里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主持杀鸡献神等一系列仪式,祈福祈愿,再现“嘎汤帕”传统。
2.服饰汇演展现浓郁民族风情
哈尼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和追忆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态载体。据介绍,哈尼服饰由哈尼族妇女们用红、绿、蓝、紫、黄、青、白等色棉线,从天空飞鸟、山中清涧、村寨炊烟、田野小花、古寨的龙巴门、老虎的脚印那里汲取灵感,绣于服饰衣间、袖口、腰际、脚套上。图案不仅形象逼真,色泽瑰丽,还渗透着哈尼族精湛的刺绣技艺。每一件服饰都让人感受到哈尼族先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印迹,彰显出哈尼族自由无拘无束的民族特性以及张扬奔放的洒脱个性,更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被外界称作“镶嵌在布匹上的图腾”。
3.哈尼美食长街宴感受民族之魅
哈尼美食精妙绝伦、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哈尼美食穿透了大山深谷的狂野、青山绿水的原始和本真。说起哈尼美食,就不得不提到长街宴。长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到重大节日来临,哈尼族群众就会在山寨里摆上酒席,一起欢度节日。在摆酒庆祝时,百来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长街宴”也因此而得名。今年的长街宴预计可达桌,以哈尼族传统饮食为主,菜品就地取材,既新鲜又生态,菜品涵盖鸡肉稀饭、盐巴果烤鱼、蔬菜拼盘等,力求让参加庆典的嘉宾和游客品尝到正宗的哈尼美食。摆宴席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常,全乡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孩子,扶着老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长街宴开始后,宾主一起吃菜、喝酒、互相祝福,喜气洋洋。席间村民们还会借着酒兴,搬出各种乐器唱歌跳舞。“长街宴”是哈尼特色文化的一个缩影,既生动体现了哈尼族同胞团结友善的传统,又集中展示了哈尼族的节日饮食、风俗礼仪、歌舞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特色。
4.体验哈尼民间风情做“哈尼人”
整个节日期间,哈尼族群众或宰猪,或杀鸡,家家都要舂粑粑、祭家神,置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以庆祝新年来临。“嘎汤帕”节和汉族春节一样,是一次家人大团圆的节日,也是农忙前夕开展娱乐活动的节日,过完节便准备工具,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一进寨门,就可看到身穿节日盛装的哈尼族姑娘,有的手拿竹筒,边唱边跳竹筒舞;有的举着酒杯向来宾敬酒,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到宽敞的活动地点举行荡秋千、打陀螺、文艺表演等各种展示哈尼族文化风情的活动。青年男女穿上新衣服,邀约着去游山、采野花、摘野果。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都聚到晒场上,围着篝火跳竹筒舞、对山歌,歌声和竹筒声响到天亮。唱起动听的咚吧嚓,跳起欢快的竹筒舞,喝起醇香的美酒,享受纯真的美食,在“几吧七多”熟悉的旋律中,让我们相约“嘎汤帕”在鲜花盛开的地方——景哈哈尼族乡!
一个你需要的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