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众肢体在基督里蒙恩:感谢上帝的恩典,使我们能够借着网络公众平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同敬拜和赞美上帝,使我们享受在祂的话语里。南岗教会公众平台每天为弟兄姊妹们提供有关信仰及真理方面的信息,包含证道,灵修、读经、祷告、圣乐、喻道故事、信仰问答和初信辅导等多元化版块,盼望以此丰富我们的灵修生活,扩张我们的境界,建造我们的属灵生命,使我们的信仰与生活相结合,共同建立基督的身体,荣神益人。
今日信息
年9月13日星期日
1.证道信息:学习饶恕
2.生命之路(第二十二期)
3.每日读经:约书亚记15—17章
主日崇拜宣召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约13:34
唱诗新编赞美诗首《助我进深歌》使徒信经证道证道经文:太18:21-35
证道题目:学习饶恕
向上滑动阅读讲章
学习饶恕
当疫情的阴霾逐渐退去,人们纷纷开始盘点和总结,看看这场突如其来又旷日持久的疫情给自己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根据大家的总结来看,在家庭的层面,较之以往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做饭;二是疫情过后离婚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说更多的人学会做饭,从而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是一件值得推崇的好事的话,那么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原因就值得所有人反省了。而疫情过后离婚率大幅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夫妻二人整天都呆在一起之后,家庭生活中原本已有的瑕疵被无限放大了,矛盾也被激化了。
其实,不光是夫妻之间,人与人的相处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矛盾和冲突。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在理解和宽容基础上的彼此饶恕。人与人相处最难做到的事就是饶恕。可能与外人相处还好说,大不了不来往或者避而远之,但自己家里人就算不愿意也要天天面对,而且对彼此的弱点、缺点也都了若指掌。当冲突发生后,彼此之间即便勉强忍让、妥协了,也是面和心不合,不久之后积蓄的矛盾还会爆发。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是圣灵降临期第十五主日,我们要分享的经文是《马太福音》十八章21至35节,这一段经文记载的是主耶稣专门讲论“饶恕”的内容。让我们在其中一起学习这门对于人与人之间相处来说非常重要的功课。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这段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经文中所讲述的内容。《马太福音》十八章21到35节所讲的,是十八章中主耶稣对门徒教训的高潮。这部分内容讲到了“饶恕”这个主题。什么是饶恕呢?经文中“饶恕”的希腊文原文是“放开手、松开”的意思,就好比一个人正在偷我们的东西,被我们抓住了手,本来我们可以紧紧抓住他,然后定他的罪,但是最后我们却选择了放开手,让他走,不定他的罪,这就是饶恕。
在一些基督徒的观念中,似乎信仰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主的救恩,饶恕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别人得罪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能饶恕他,那我们很感恩,是耶稣改变我们、帮助我们;如果我们不能饶恕他,我们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必须的、迫切的事情,因为我们毕竟只是人,我们有我们的软弱,我们不是耶稣,不能像耶稣那样完全,所以我们如果不能饶恕别人,也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耶稣应该也不会和我们计较。但事实是否如此呢?饶恕究竟是不是一个基督徒生命中可有可无的品质呢?在这段经文中,主耶稣就是要告诉我们,饶恕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当耶稣与门徒讲论到有犯罪的弟兄得罪我们应当怎样做时,祂讲到了应当以爱心来挽回他们,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寻找那些失丧的迷羊。然后,彼得就来问耶稣,饶恕弟兄七次是否就已经足够了?耶稣却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21-22节)这里提到了两个数字,“七次”是在人看来已经很“完全”和“属灵”的数字,饶恕人七次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因为毕竟在犹太拉比的教训中规定,只要求一个人应当饶恕他弟兄三次;而耶稣提出的“七十个七次”并不是按字面理解的四百九十次的意思。耶稣之所以回答七十个七,因为彼得是用数字向耶稣提问的,彼得提到的是一个完全的数字,然而耶稣用一个更加完全的数字来回答他。“七十个七”所指的是无限次,所以,主耶稣的意思是基督徒必须无限的饶恕别人。
紧接着,耶稣就讲了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喻(23-34节)。在这个比喻中,王的饶恕和赦免,与恶奴才的所作所为,在众人面前形成极大的反差。所以,主把恶奴才“交给掌刑的”,因为他没有“像主那样饶恕自己的同伴”。最后,主耶稣宣告了饶恕的原则:“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35节)
这让我们想到《马太福音》第六章登山宝训中主耶稣的宣告:“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饶恕必须积极主动,让事实证明自己是天国里的人。弟兄姊妹,我们每天祷告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可见,饶恕不是无可奈何的举动,而是我们要珍惜的得救的机会,趁着上帝宽容、忍耐、等候我们的时候,抢先“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因为我们不饶恕别人,就得不到上帝对我们的饶恕了。
通过这段经文,特别是主耶稣藉着比喻所作的有关饶恕的论述,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呢?
1.主耶稣对我们的饶恕是我们饶恕别人的基础
谈到饶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很多基督徒也认为,我们根本无力饶恕别人,在饶恕这个功课上,我们很难得胜。我们如何才能饶恕别人呢?在普通的观念之中,谈到饶恕总是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但在我们的信仰中,饶恕是三方的关系,哪三方呢?耶稣、我和亏负我的人。我们之所以有可能对亏负我们的人完全的饶恕,不是因为我们有比别人宽广的胸怀或高尚的品德,完全是因为主耶稣是我们饶恕别人的基础。
当我们还在罪恶之中的时候,主耶稣用他的饶恕向我们诠释了祂爱的全部含义。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时,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是的,这就是主耶稣降生的目的,祂来就是为了拯救在罪恶中的人,使信靠祂的人得到完全的赦免。耶稣是以祂的全部为代价来饶恕那些亏负祂的人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能罪得赦免,与上帝和好。
主耶稣对我们的饶恕是我们能够饶恕别人的基础。弟兄姊妹,我们得了主如此大的恩典,像那个被免了债的仆人一样,今天别人所亏负我们的、伤害我们的,难道比我们亏负主的更多吗?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一个蒙恩的罪人的角度看待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就有能力去饶恕别人。我们不是靠着自己,而是靠着耶稣的帮助。
人生在世,我们不可能没有受到过别人的伤害(我们自己也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别人)。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想的是,叫我原谅他?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我死了。在堕落的本性中带着仇恨是不可能去饶恕,也更不可能去爱一个人的,但是主耶稣已经饶恕了我们,耶稣也已经饶恕了那亏负我们的人,如果我们能牢记这一点,靠着圣灵的能力,我们能饶恕任何伤害我们的人并以爱去待他们。
2.饶恕是从法理(法律规定的道理)进到怜恤
今天人与人之间无法彼此饶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对于别人对我们的亏负,我们将“理”放在前,“怜恤”放在后。电视上常播出一些家庭矛盾的节目,至亲至爱的人彼此不能饶恕,打得不可开交。你会在这其中发现一个共同特点:这些人都在讲理,讲的是以他自己的标准来看,别人所做的不合理的地方,越讲越生气,越讲矛盾越大。耶稣所讲比喻里的那个恶仆人也是和他的同伴讲理,从法律规定的道理说,同伴欠他的钱当然是不对,当然不应当饶恕。但是,当王面对相同的事情时,王与这个仆人所讲的却不是理,而是由于爱所发出的怜恤。
弟兄姊妹,饶恕别人需要我们观念的转换,我们必须从我们所谓的公平之中走出来,以充满怜悯的爱来对待那些亏负我们的人。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教会中,都是如此。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教会也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可能毫无摩擦,一位作家说过:“现在人类绕地球一周已很方便,却无法共处七天七夜而不产生一丝不愉快”。别人伤害我们,我们伤害别人都是在所难免的,当我们彼此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谨记耶稣的榜样,不是以“理”取胜,而是以“恩典和怜悯”去饶恕。
3.若不饶恕,将失去祝福
弟兄姊妹,饶恕这件事在基督徒的生命中绝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它与你的生命能否得到上帝的祝福息息相关。我们不能饶恕人,就不能叫上帝饶恕我们自己,我们不能饶恕别人,上帝在我们身上的饶恕也就没有果效,上帝的工作在我们身上就无法进行,上帝就无法使用你,你的疾病可能也无法得到完全的医治。
弟兄姊妹,你想在上帝面前蒙福吗?要学会饶恕,一个人懂得饶恕,他的生命就有祝福;一个家庭懂得饶恕,这个家庭就有和睦;一个教会懂得饶恕,主的恩典就会越发显多,福音就会越发兴旺。饶恕不是为了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是为了给教会增添温馨的气氛,而是我们共同见证十字架的能力,叫十字架的恩典在我们身上显明出来。
愿上帝加给我们够用的力量,使我们不仅懂得饶恕的真理,更成为甘愿从心里饶恕的模范,愿我们靠主恩典,伸出我们的手来,与得罪过自己的人握手言和。疫情即将过去,我们很快也将在教会重逢,但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渐渐归于平淡之后,我们大家之间的相处仍会再次回到矛盾、摩擦不断的模式之中。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彼此饶恕,让我们在团契中活出爱的见证,让我们的生命都能够荣神益人!
主祷文祝福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与交通,常与敬畏神的儿女们同在,从今时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奉献奉献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