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http://m.39.net/pf/a_7723195.html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白鹭纷飞、碧波荡漾
是咱梁平人心中的休闲胜地
但不知道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
是否还记得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多年前的模样?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
梁平生态名片的?
柚小妹这就带你了解~
“治、净、护”多措并举护湿地之魂双桂湖前身是一座水库,于年建成。多年前,双桂湖曾因肥水养鱼造成湖底淤泥沉积、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一度降至劣Ⅴ类。水是湿地之魂,治水,迫在眉睫。为切实改善双桂湖水质,还双桂湖一湖碧水,我区科学布设13公里环湖雨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杜绝污水渗流湖中;禁止传统散放养殖,鼓励有机生态种植,不施农药、化肥,有效减少氮、磷污染,降低湖水富集营养。为真正做到治水、净水、护水相结合,我区重点实施了环湖小微湿地群生态修复,借助生物沟、雨水花园、生境塘、梯级小微湿地等生态屏障,对雨水层层净化,确保入湖水质达标,并对双桂湖22.88平方公里集雨面内山体、荒地等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提高双桂湖区域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宣教深入人心,护水就事半功倍。为此,我区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设置各类科普宣教牌,让市民、游客形成保护湿地、爱护公园的生态意识,并以“国际湿地日”“重庆湿地周”等为契机,开展湿地知识宣教活动,营造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水环境保护风尚。如今,双桂湖早已甩掉“肥水养鱼、饱受污染”的黑臭水域标签,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坚持“四保”共抓展自然风貌“为呈现双桂湖原生形态,我们坚持‘四保’,即:保留双桂湖周边林盘群落,保护曲美岸线;保留湖泊水陆交替空间带、山地自然地貌,使田园风光再现;保护野生动植物,划定生态保育区,建立无人区,营建动物自然栖居地和鸟类迁徙通道;保留原生态,坚持近自然修复,营造北动南静,让双桂湖展现自然生态风貌。”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唐宏说。
同时,我区将湿地元素与农耕、水利、历史、人文等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公园内湖、塘、溪流、稻田等湿地元素交错分布,生态序列分明,景观层次优美,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的优美画卷。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会用‘脚’投票。”唐宏告诉记者,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合理利用,梁平恢复了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据统计,目前双桂湖内高等维管植物增至种,脊椎动物达到种,其中鸟类种。
每年冬季,上万只雁鸭类候鸟,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阔别重庆39年的灰雁等珍稀濒危物种前来越冬栖息。来自《诗经》的远古客人——荇菜也在双桂湖“扎根”,群落发展近20个余亩,为动物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和丰盛的“美餐”。
构建湿地绿意空间享生态红利随着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现,我区还不断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修建城市生态展厅、自然驿站;完善环湖路8.3公里、环湖步道9.9公里、慢行系统以及公厕、亭台楼榭等配套设施,构建起湿地绿意空间,实现了公园自然景观、湿地和休憩空间完美融合,为人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的打卡地。“双桂湖建好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水清了,鸟来了,鱼虾多了,家园更美了。”这是市民对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由衷的赞叹。如今的双桂湖
春天繁花烂漫,夏至绿荫如盖
秋有色叶斑斓,冬景清秀素雅
举目望去,满眼苍翠
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这来之不易的美
需要咱们的共同呵护哦
跟柚小妹拉钩钩~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晓庆谭燕
图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向成国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责编周芯羽审核曾钰洪
大家还在看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梁平
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梁平区宏湖幼儿园天誉园区预计6月下旬开始招生!
梁平区气象局年4月8日13时
发布未来48小时天气预报
8日晚上到9日白天,晴,坪坝河谷地区早晨有雾,10-30℃;
10日晚上到11日白天,阴转多云,13-2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