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果法王文集bull你可以更慈悲02

白癜风 http://www.sjqbdf.com/m/

导读:

汲取钦哲仁波切的智慧和经验

一九八四年,金刚持顶果·钦哲仁波切(KyabjeDilgoKhyentseRinpoche,-)在位于法国西南部多尔冬(Dordogne)的驻锡地“扎西佩巴林”(TashiPelbarLing)传法;这一次所传的法,可能是顶果·钦哲仁波切被记录下来、有关大乘修行之最广泛的教授。

这个教法是以藏传佛教最受尊崇的一部法典——《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为基础;《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是由十四世纪的嘉瑟·戊初·东美(GyalseNgulchuThogme,-)所著。这个精简甚深,由三十七个偈颂所构成的诗篇在藏语世界中家喻户晓,并且从数个世纪以来,已经为无数的修行者带来巨大的利益。《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容易背诵,被认为是大乘佛教另一部重要著作——寂天大师(Shantideva)之巨著《入菩萨行论》——的精华,并且一直是藏传佛教所有传承之伟大上师教授和论释的主题。

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论释汲取了他无比深刻的智慧和经验。最重要的是,这些论释是为了那些想要把这些教授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修的人所设计。顶果·钦哲仁波切技巧娴熟的让人们看到,当佛教教法被正确地了解和应用的时候,佛教教法所有不同的面向和层次如何形成一个完整无缺的教法。

在准备这些教法的英文版本时,译者得以要求顶果·钦哲仁波切做进一步的阐释,而这些阐释都被包括在本书的注释之中。顶果·钦哲仁波切也指示译者把许多额外的引言纳入本书之中;这些引言撷自仁波切的根本上师雪谦·嘉察仁波切(ShechenGyaltsapRinpoche)针对《修心七要》(Seven-PointMindTraning)所著之广论,以及取自许多其他的典籍。戊初·东美的传记摘要也被纳入本书,做为本续和论释的一个序幕。此一启发人心的传记是由戊初·东美的弟子帕登·耶喜(PaldenYeshe)所著。

本书口语和文字形式的教授是由马修·李卡德(MatthieuRicard)从藏文译成英文。由约翰·康提(JohnCanti)负责最后的编辑工作。马修·李卡德和约翰·康提都是莲花光翻译小组(PadmakaraTranslationGroup)的成员。许多其他人在各个阶段贡献心力,给予珍贵的建议,我们在此献上最大的感谢,其中要特别感谢约翰·纽汉(JohnNewnham)泰瑞·克里佛(TerryClifford)、薇薇安·克兹(VivianKurz)和卡蜜·海克斯(CamilleHykes)。

本书本续偈颂的翻译是以许多不同的英文版本为基础,其中包括一个由莲花光翻译小组早期的翻译版本、康斯坦斯·威金森(ConstanceWilkinson)的版本,以及马修·李卡德的版本。针对这些偈颂有许多不同的诠释方式,在此,我们以巴楚仁波切博学多闻的弟子明雅·昆桑·苏南(MinyakKunsangSonam),也就是却吉·札巴(ChokyiTrakpa)所做的论释为依循的标准。

本书得以在印度出版印行,都要归功于札达基金会(TsadraFoundation)的慷慨布施。

在顶果·钦哲仁波切首次讲授《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的二十多年之后,我们很高兴能够把这些如宝藏般的教授献给所有的修行者。

[原颂作者简介]

嘉瑟?戊初?东美简传

以下关于嘉瑟?戊初?东美之生平,摘录自帕登?耶喜①所著之传记

①这本关于嘉瑟?东美的传记《点滴甘露,殊胜菩萨东美之生平》(DropsofAmbrosia,theLifeofthePreciousBodhisattvaThogme),是由他的一个亲近弟子所撰写。这位弟子自称为“懒散的帕登?耶喜”(theslothfulPaldenYeshe)。这本传记,以及嘉瑟?东美针对《入菩萨行论》所做的论释《殊胜语之汪洋》(TheOceanofNobleSpeech)及其著作《教导总汇》(MiscellaneousInstructions),可见于一本在印度复制,由昆桑?塔杰(KunzangTopgye)在不丹出版的手稿之中。帕登?耶喜也把嘉瑟?东美的撰述集结成为一本《修心口传》(TheGreatOralTransmissionoftheMindTraining)。

伟大的圣哲嘉瑟?戊初?东美(GyalseNgulchuThogme,-)出生在西藏中部苍省(Tsang)的普中(Phuljung);该地距离萨迦寺西南方数英里。他的父亲贡秋?帕(KonchogPal,意指“吉祥三宝”,以及他的母亲恰札?布敦(ChagzaBumdron),都具有清净的心,并对佛法怀有极大的信心。嘉瑟?戊初?东美在胎儿期间,他的母亲感受到极大的喜乐,她的悲心也变得更加深刻。他被取名为贡秋?桑波(KonchogSangpo),意即“殊胜三宝”。

一旦嘉瑟?东美开始学习说话,很明显能地就可以看出他多么充满悲心。有一天,他坐在母亲的腿上,看到一片树叶被风捲起,在天空中翻飞。他开始痛哭。

母亲问他为什么哭泣。他用一根手指头指着正在消失的树叶说:“一只动物被风吹走了!”

另一次,在他开始走路之后,他走到户外,才不过几分钟就全身赤裸地回到家中。母亲问他衣服到哪里去了。

“外面有一个人觉得冷,”他回答。

她走到外面去看是什么人,结果看见儿子把衣服披在一株结霜的树丛上。他还小心地把石头压在衣服的四个角落,避免衣服飞走。

与朋友玩游戏时,嘉瑟?东美从不在意落败。事实上,如果其他人输了,他反而觉得难过。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去捡乾柴时,即使自己空手而归,他也会替有所收穫的孩子感到高兴。如果他找到一些乾柴,而其他孩子没有,他则担心那些孩子会受到父母的责备而帮助寻找,或给予自己寻获的乾柴。他制作小小的佛塔来当做游戏,或假装自己正在领受或传授教法。

手握几页佛书会使他立即把任何悲伤转为喜悦。但是当人们任凭自己的衣物扫过佛经或对佛经显露出任何不敬,他则会感到伤心难过。

简而言之,如同所有伟大的人物,当其他人受苦时,嘉瑟?东美感受到更深的痛苦,当其他人快乐时,他感受到更深的快乐。

嘉瑟?东美三岁时,母亲过世;五岁时失去父亲。祖母扶养他,直到他九岁那年过世为止。从那个时候一直到十四岁,嘉瑟?东美由母舅仁千?札西(RinchenTashi,意指“吉祥宝石”)照料,教导他读书和写字。对于舅舅带领他走上修行的道路,嘉瑟?东美总是心怀感激。

有一天,嘉瑟?东美对舅舅说:“从现在开始,放弃对今生的执着,只要修持佛法。我会去托钵化缘来提供你的饮食。这是我报答你的仁慈的方式。”

嘉瑟?东美持守诺言。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两人就如此过活。

十四岁那年,嘉瑟?东美了解到,轮回的喜乐如同一团灼热的红色馀烬,因此而受了沙弥戒,并被取了法名桑波?帕(SangpoPal,意指“殊胜光辉”)。

一个僧侣的活动包含了闻、思、修,因此从十五岁开始,嘉瑟?东美从各个学派的众多上师那里领受教法②。在学习方面,嘉瑟?东美从不松懈怠惰,因此他很快变得非常博学多闻。他不但能记忆所研习的大部分法典──有时候,他只要听闻一次,就过耳不忘──并且能够毫无困难地深入其中的含意,在公开场合回答关于教法最精要的问题。他的老师称他为“无着第二”(无着,梵文Asanga,藏文Thogme,是一位伟大的印度班智达,以学识广博着称③),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成为众所周知的“东美?桑波”(ThogmeSangpo,意指“殊胜无着”)。那时,他才十九岁。他在经典和密续方面的学识有所增长,并且透过禅修,他对教法的意义生起纯正之觉受。他是如此的真诚、发心和精进,因此在一个月的闭关之内,他所获致的证量比其他人在三年内所达到的成就来得高深。

②举例来说,这些上师包括洛奔贡噶?嘉岑(Lop?nKungaGyaltsen)、堪千?强秋?森帕?苏南?札巴(KhenchenChangchupSempaSonamTrakpa,-)、滂?罗卓?天帕(PangLodr?Tenpa)、多波巴?谢洛?嘉岑(JonangKunkhyenDolpopaSherapGyaltsen,-)、布敦仁波切(But?nRinpoche,-)、仁千?林巴(RinchenLingpa,-),以及大约三十位其他知名的上师。他领受了宁玛、噶当、萨迦、噶举等四大学派主要教法的口传,以及来自时轮金刚和其他传承之教法的口传。

③印度二胜六庄严之一。

二十九岁那年,嘉瑟?东美在俄巴寺(MonasteryofE)受了比丘具足戒。终其一生,他如楷如模地持守比丘之戒律,即使是最微小的誓戒都不曾轻忽。他了解到与动物皮毛有关的负面行为,因而小心地避免穿着动物皮毛制成的服饰。他开始定期讲授基本的大乘佛教经典,例如《入菩萨行论》和《般若波罗密多经》,并撰写许多论著,清晰地阐释这些教法的甚深涵义④。嘉瑟?东美如太阳一般,对一切有情众生散放出慈悲与智慧的光芒。

从他的智慧慈悲之大日照耀出教法、

辩论和着述之温暖光芒,

驱散了无明之黑暗,

令佛陀教法之莲花园盛放。

④他的著作包括针对《入菩萨行论》、《宝性论》和《大乘庄严经论》所做之论释。这三本著作乃是根本且重要的大乘教法,就世俗和胜义二谛来解释菩萨的修行、道路和层次。他也曾考虑撰写关于《般若波罗密多经》和《阿毗达磨》的论著,但担心它们可能会使法王却杰?望罗(Ch?jeWanglo)的论著相形见绌而作罢。他也针对色林巴(Serlingpa)的《修心七要》(SevenPointMindTraining)撰写论释(针对《修心七要》所做的解释,可见于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汇集的《教诫藏》第四函);这本论释包含了菩萨戒;各种本尊的祈愿文和赞颂;鼓励修行的忠告;以及许多其他修持慈悲和了悟智慧的教导。

在研习和传法的过程中,嘉瑟?东美曾遭遇一段非常穷困的时期。各种不同的人建议他去学习如何给予灌顶和施行仪轨,如此便能够不费太多力气地赚取金钱。对于这种显然出自善意但却是误导的建议,嘉瑟?东美以撰写《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来做回应,而这本书是整个菩萨道的摘要。

三十二岁时,嘉瑟?东美接受了度母寺(MonasteryofTara)住持的职位,直到四十一岁为止。但是当俄巴寺坚持邀请他担任该寺住持时,他却说俄巴寺应该另觅更好的人选。他推荐著名的堪布望罗(KhenpoWanglo),而俄巴寺也正式加以任命,皆大欢喜。

终其一生,嘉瑟?东美的慈悲、柔和语、无瑕之行止──总是与他传授的教法一致──以及他善巧地根据每一个人的自性与根器所传授的教法,吸引了无数的众生。

用布施的旗帜迎接他们,

用柔和的语言吸引他们,

用如一的行止来激起他们的信心,

设身处地地给予他们圆满之忠告。

他的布施是无量无边的。如同《大乘庄严经论》(TheOrnamentoftheMahayanaSutras)⑤所说的:

一位菩萨是无所不布施的:他的财富、他的身体──他布施一切。

⑤一部详细说明菩萨道的重要大乘佛教经典。

从幼年时期开始,嘉瑟?东美正是如此毫不保留地布施一切;他不顾自身的贫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给朋友和穷人。对于那些说“如果你布施那么多,你将一无所有,无法生存下去”,这些人充满感情地试图阻止去做布施,嘉瑟?东美回答:“我不会饿死。即使我真的饿死了,我也不在乎!”

有一次,一位弟子前来探望,而嘉瑟?东美唯一拥有、能够送给这位弟子的是一个珍贵稀有的佛塔。就在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嘉瑟?东美的另一个弟子无法忍受看着上师把如此珍贵的法物布施出去,因而去向那位弟子买回佛塔,供养给嘉瑟?东美。但嘉瑟?东美又把佛塔送给另一个人。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了好几次。从幼年时期开始,嘉瑟?东美就已经完全斩断所有贪欲和执着的束缚。他是一个非常良善的人。

在戊初(Ngulchu)地区发生严重的粮食短缺期间,有人供养他一些青稞粉。很快地,嘉瑟?东美就开始把一整盘一整盘的青稞粉布施给每个前来乞食的乞丐。乞丐们一再前来乞讨,直到他几乎没有剩下任何食物为止。

一个乞丐看见了这个情况,于是责备其他的乞丐说:“你们没有看到他只剩下一杯青稞粉了吗?一直这样向他乞讨不是不公平吗?”

有一天,嘉瑟?东美送给一个乞丐一件产自西藏中部的精致羊毛衬衣。隔年,同一个乞丐再度前来乞讨时,嘉瑟?东美送给他一件新的羊毛披风。这个乞丐满心欢喜,但嘉瑟?东美心里却想着,他应该送给这个乞丐更好的东西,而且不这么做是不对的。于是嘉瑟?东美把自己的羊毛长斗篷递给乞丐。然而乞丐却定定地站在原地,不敢收下。

人们告诉嘉瑟?东美,对其他人过度慷慨、让他们拿取他所拥有的任何物品,可能不会真的利益他人。对此,嘉瑟?东美毫不矫饰地回答:“我很高兴人们尽可能欢喜地使用我的财物。”他又说:“法王蒋萨(Jamsar)说:‘由于我丝毫不觉得自己是这些财产的主人,因此把这些财产全部取走的人也不算是一个窃贼。’伟大的喀什米尔班智达萨迦?师利⑥、果臧巴尊者⑦,以及许多其他圣众立下誓愿,绝不拥有任何财物。相较于他们的慷慨布施,我的布施就如一只狐狸的蹑足相较于一头老虎之腾跃。然而,由于我试着去效法这些圣众,因此当人们使用并取走我的物品时,他们不但没有因为偷盗的过失而蒙羞,他们的安乐也真的有所增长。”

⑥喀什米尔班智达萨迦师利(ShakyaShri,-)创始了西藏寺院传承的“上”传承,之所以称为“上”,乃是相较于大住持寂护(Shantarakshita)在西元八二七年开始的“下”传承。寂护首先在西藏把比丘戒授予七个年轻人。“上”和“下”是就其地理出处而言;这两个传承首先从所谓的上西藏(西藏西部)和下西藏(西藏中部和南部)传播。

⑦法王果藏巴?贡波?多杰(GyalwaGotsangpaGonpoDorje,-),竹巴噶举传承最卓越的圣者之一,投入多年时间在僻静洞穴闭关,观修慈悲、虔敬心和净观。他示显许多奇迹,留下许多鼓舞人心、关于禅修生活众多面向的著作。

曾经居住在嘉瑟?东美住所附近的许多乞丐说,嘉瑟?东美总是对他们轻声细语,从未听他出言责备。有时候,嘉瑟?东美也说,他从来无法对任何人口出恶言。由于他总是按照他人的本性来调整他的言词,因此到了某个程度,无论他说什么,皆为教法。

萨迦地区爆发动乱时,蒋扬?东越?嘉岑(JamyangDonyoGyaltsen)及其兄弟⑧必须逃离到中藏更偏远的东部。

⑧蒋扬?东越?嘉岑(JamyangDonyoGyaltsen-),是丹仪?千波?桑波?帕(DanyiChenpoSangpoPal)第六个妻子的次子。在此,“他的弟弟”可能指的是三子喇嘛?当帕?苏南?嘉岑(LamaDampaSonamGyalsen,-)。

喇嘛仁耶瓦(LamaRinyewa)对嘉瑟?东美说:“所有这些恼人的事情发生时,我多少能够运用正确的对治解药来控制我的心,但我执着和嗔恨的念头是那么的多!你也会如此吗?”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喜乐和痛苦都只不过是心的造作,以及过去业行的结果,”嘉瑟?东美回答,”就我浅薄的见识而言,在世俗谛的层次,一切事物如同虚幻;在胜义谛的层次,一切事物都超越概念的造作,因此我完全没有体验到执着与嗔恨。”

四十二岁那年,嘉瑟?东美归隐戊初的隐居所。他留在那里直到六十五岁,全心全意地修行,显示了他身、语、意每一个面向的圆满无瑕。直到他圆寂之前,他日日夜夜採取盘腿的坐姿,很少躺卧下来。尽管如此,他的健康没有受到影响,他的面容看起来总是青春洋溢,容光焕发。

在许多场合,他内在的证量透过神通和天眼通而显露出来。有一次,他和一些友人前去会见苏南?札巴⑨,在途中,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香达”(Shangda)、乾燥如沙漠的地方。

⑨强秋?森帕?苏南?札巴(ChangchupSempaSonamTrakpa)或堪千?强秋?森帕(KhenchenChangchupSempa),一个修心教法的伟大修行者。他出生于尼摩(Nyemo),成为却隆(Cholung)的住持。

“我们在这里吃点东西吧,”嘉瑟?东美建议。

友人提出异议。“这里没有水,”他们说。

他回答:“去捡一些干柴来。我会解决水的问题。”

当他们捡完干柴回来,他们发现嘉瑟?东美已经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坑,里面充满了水。他们吃完饭之后,水仍然在那里,但在此之后不久,则完全不见水的痕迹。

另一次,嘉瑟?东美给予长寿佛灌顶,在座的一些人看见他的脸如同雪峰般白灿地令人目眩。在祈请加持的时候,他的脸转为橘红色;在除障⑩期间,他的脸转为暗红色、呈现忿怒相,头发直直竖立。

⑩在灌顶之初。上师观想自己是一个忿怒本尊,把所有障碍和障碍制作者从坛城驱除。

另一次,一些特别虔敬的弟子看见他化现为十一面观世音(Eleven-FacedChenrezi)。

有一次,来自西藏中部的一支军队接近戊初的时候,嘉瑟?东美告诉所有的居民逃离戊初,但他们没有听从。他们说,既然上一次北方人获胜,而且平安无事,所以这一次肯定也不需要担心。

嘉瑟?东美坚持地说:“这一次你们必须逃走!”

但他们仍然没有迁移。结果北方人落败。当来自西藏中部的军队入侵戊初时,每一个人都惊慌失措,聚集在嘉瑟?东美身边。如同那五个罗刹(Rakashasas)在国王“慈爱的力量”(KingStrengthofLove)11的王国内无法伤害任何一个人一般,这些残酷无情的士兵挥舞着沾满血迹的矛与剑出现时,他们只看到法王嘉瑟?东美的面容,嗔恨就平息了,心中充满信心。他们向他顶礼,索取具有保护作用的金刚结(protectioncords)。他们想要领受他的加持,却不敢接近。

“我们是邪恶之人,”他们说,“可能会玷污了你。”

“我可以容忍,”嘉瑟?东美回答,并给予他们加持。

一些士兵无法忍住泪水,从内心深处发出悔恨而哭泣,向嘉瑟?东美发露忏悔。每一个人都对嘉瑟?东美的先知卓见及其加持的力量生起强烈的信心。

嘉瑟?东美能够毫不费力地承担他人的病痛;这个情况发生了许多次,尤其当布敦仁波切和堪千?强慈12生病的时候,更是如此。嘉瑟?东美在无数次的禅观中亲见本尊,例如观世音菩萨、度母及许多其他佛与菩萨,并直接从他们那里听闻佛法。据说,他从位于内萨(Nesar)的卡萨巴尼观音像13那里领受教法,也从位于恰果雄(Chag?Shong)的十一面观世音像那里领受教法;这尊十一面观世音像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般对他传法。

11.关于这个故事,参见第十八颂的论释。

12.堪千?强慈(KhenchenChangtse),又名洛千?强秋?策摩(LonchenChangchupTsemo,-),是波东寺(Bodongmonastery)的住持,一位伟大的学者禅修者,尤其是时轮金刚传承。他是盼?罗擦?罗卓?天帕(PangLotsaLodroTenpa,-)和觉南寺住持秋列?南贾(CholeNamgyal)的弟子。他从他们两位身上领受了时轮金刚的教法。他从伟大的萨迦派上师喇嘛?当帕?苏南?嘉岑那里领受了道果传承的教授。

13.卡萨巴尼(Kasarpani)是观世音的一个身相。

他夜以继日地让慈悲充满在他的整个人之中。有时候,他看起来似乎已经昏厥过去。然而,他却是在净土的禅观之中,向诸佛行供养,利益无数有情众生。

嘉瑟?东美的修行已经臻至圆满,能够毫不费力地带领其他人达到成熟的境界。人们只需见他一次,就能够生起信心、出离心、慈心和悲心,并且发展出证悟心(或菩提心,themindofenlightenment)──也就是带领一切众生成佛的愿望。对于那些亲近嘉瑟?东美很长一段时间的人而言,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

最重要的是,嘉瑟?东美对众生拥有如此的慈心,因此他从不在意承受任何肉体的艰困,甚至不在乎冒着生命的危险,即使这么做只能够为他人带来微小的利益。

有一次,当嘉瑟?东美十六岁的时候,一个曾经给予他一些物质援助的人,要求他前往萨迦去进行一项重要的任务,并在隔天返回。在前往萨迦的中途,年轻的嘉瑟?东美在沙原上看见一只快要饿死的母狗即将吞食幼犬。他非常怜悯母狗,不知道能够帮得上什么忙,因而决定把母狗和幼犬全部带回寺院,然后再连夜赶路前往萨迦。他把狗背在背上,出发前往寺院。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最后,他终于返抵寺院,安顿了母狗和幼犬。再度出发前往萨迦之前,嘉瑟?东美心想他最好先喝一点水。就在那个时候,他碰到了委托他前往萨迦的人。

那个人看见嘉瑟?东美,非常惊讶地问:“嘿,你没有去萨迦吗?”当嘉瑟?东美解释其中原委时,那个人咒骂他说:”你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置于不顾,反而在这里大发慈悲!”

嘉瑟?东美遭受如此严厉的指责,连水都不敢喝,立即前往萨迦,连夜赶路,在清晨抵达。完成任务之后,他立刻折返,在日落之前返抵寺院。

委托人看见这个情况,感到惊讶,并乞求嘉瑟?东美原谅他出言责备。他又说:“你的所作所为真令人惊叹!”

另一次,嘉瑟?东美大约二十岁时,寺院所有的僧侣都要启程前往秋拔(Chobar)。这个时候,嘉瑟?东美看见一个瘸腿的女人在寺院大门外哭泣。他问女人怎么回事。她解释,她是因为所有的僧侣都要离开、留下她一个人而哭泣。所有的僧侣都要离开,就没有人施食给她了。嘉瑟?东美告诉她不要绝望,并承诺会回来接她前往。

嘉瑟?东美带着他的财物前往秋拔,稍事休息之后,即带着一条绳索出发。朋友们在远处呼唤,问他要去哪里。嘉瑟?东美说,他要返回寺院去接那个女人,但那些朋友都不相信。

嘉瑟?东美回到寺院时,他发现他无法同时背负女人及其财物。因此,他首先背着她的衣物和蒲团走了一段距离,然后再回去背负女人。如此轮流背负女人及其财物,嘉瑟?东美终于抵达秋拔。朋友们对此都感到惊讶不已。他们说,他们原先以为嘉瑟?东美只是回去收集木柴;他的行为真的了不起。

嘉瑟?东美大约三十岁时,一个生病的乞丐总是停留在他的门外附近。他的全身长满虱子。嘉瑟?东美总是把所有的食物和饮水布施给这个乞丐,这一切都是在夜间秘密进行以避免张扬。但是有一天晚上,那个乞丐不在他惯常停留的位置,于是嘉瑟?东美四处寻找他的踪迹。在破晓之际,嘉瑟?东美终于找到了乞丐,并且问他为什么离开。

“一些人告诉我,我是那么的令人作呕,他们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甚至连看都没办法看我一眼。他们把我赶走,”乞丐说。

听到这些话,嘉瑟?东美心中充满慈悲而哭泣。那天傍晚,嘉瑟?东美把乞丐带到房间,让他吃饱喝足。接着,嘉瑟?东美把自己全新的袍子送给乞丐,并穿上乞丐的破烂衣服,用自己的身体来喂虱子。

不久之后,嘉瑟?东美看起来好像染上了痲疯病或某种其他的疾病。他虚弱无力,必须停止教学。朋友和弟子前来探视,纳闷他是否染上重病。他们很快便看见嘉瑟?东美所陷入的情境。

“你何不再做一个好的修行者?”他们劝告嘉瑟?东美。

一些人引经据典地说:“如果你的悲心不是全然清净的,就不要布施你的身体。”

其他人则请求他:“为了你自己,为了我们,请不要继续下去了,把这些虱子除掉!”

但是嘉瑟?东美说:“由于时间没有起始,我已经拥有过那么多次的人身,但它们都被虚度了。现在,即使我今天就要死去,至少我已经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不会除掉这些虱子。”

嘉瑟?东美持续用身体喂了虱子十七天,但这些虱子渐渐地自行死去,最后连一只虱子也不剩。嘉瑟?东美替这些死亡的虱子持诵咒语和陀罗尼咒,并用它们来制作“擦擦”14。每一个人都为嘉瑟?东美清净的心和慈悲感到惊奇,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嘉瑟?千波”(GyalseChenpo)──大菩萨。他撰写了以下的祈愿文,真实反映了他的想法:

愿伤害我的身体和我生命的人长寿,

没有疾病或仇敌,

克服所有修道上的障碍,

迅速证得法身,离于生死轮回。

14.擦擦(tsatsa)是一个塑造的小型佛塔,佛陀证悟心象征,可以由陶土或其他物质塑造而成。一些擦擦填充了舍利;其他的擦擦,也是就是此处所描述的擦擦,是由陶土、骨髓、人或动物遗骸的混合物制成,同时伴随着祈愿这些已逝的人或动物免于堕入轮回下三道、并了悟佛性的祈愿文。

有一次,嘉瑟?东美前往萨迦,从法王苏南?嘉岑15那里领受教法。在返回戊初的途中,他遭受盗匪袭击。一旦他抵达戊初之后,他对药师佛、度母和其他本尊念诵了许多祈请文,把功德回向给那些盗匪。为了利益盗匪,他也供养僧团,从事其他善行。他说,在那群盗匪之中,有一个盗匪特别凶狠,当他想到那个盗匪的脸,他感到无限悲悯。

15.喇嘛?当帕?苏南?嘉岑,参见第⑧注。

关于嘉瑟?东美仁慈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举例来说,当他在色伊(Seryig)教学的时候,一个名叫布瓦(Bulwa)的人制造了许多误解,让他深感困扰。有一天,在他返回戊初之后,他的侍者说,布瓦已经到了。

嘉瑟?东美的第一个反应是自言自语地说:“我宁愿他没来!”但他立刻想到:“我每天都承诺要以德报怨,我为什么要为了布瓦的来到而不开心?即使他下半辈子都要留在我的身边,我也应该让他随心所欲。”

一旦嘉瑟?东美圆满了闭关,布瓦立刻来到他的面前,忏悔他胡闹的行为,立誓从今而后要依法行止。然而,布瓦不断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成为每一个人的负担。人们告诉嘉瑟?东美,布瓦离开是比较好的。

但嘉瑟?东美说:“他会改善的,而且他的所做所为对我有帮助。”嘉瑟?东美让布瓦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从不同方面利益他。嘉瑟?东美教导布瓦所能够理解的事情,给予他所需的一切。

嘉瑟?东美总是为所有与他结缘的人带来快乐,即使是那些伤害他的人。有时候,他会为众多访客中断闭关数日,教导修心和菩提心的修行法门。在这些时候,常常会出现彩虹、花雨和其他吉兆,让人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虔敬。

六十七岁那年,嘉瑟?东美决定去参谒位于拉萨、最殊胜珍贵的释迦牟尼佛像16。他造访拉萨、帕摩竹(PhagmoDru)17、桑耶(Samye)、贡汤(Gungthang),以及许多其他地方,同时在这些地方传授悲心的教法。据说,自从阿底峡尊者18入藏以来,没有人像嘉瑟?东美这般利益众生。仅仅看见嘉瑟?东美的面容,就足以让人们生起无比的信心,以及无法抑制的、想从轮回中解脱的强烈欲望。

16.西藏最著名、最受人尊敬的佛像,受到世尊佛陀本人的加持。当年文成公主前来西藏,与西藏国王松赞干布结亲时,把这尊佛像从中国带入西藏。

17.锡度强秋?嘉岑(SituChangchupGyaltsen,-)邀请嘉瑟?东美前往帕摩竹。锡度强秋?嘉岑是继萨迦统治西藏之后,七位统治西藏的帕竹王(Phagdru)的第一位。

18.阿底峡(-)出身孟加拉皇室,首先在印度亲炙伟大的金刚乘上师,例如梅纪巴(Maitripa)、罗侯罗笈多(Rahulagupta)、毘鲁巴(Virupa)、法护(GuruDharmaraksita)——这位观修慈悲的伟大上师曾把自己的肉布施出去。以及梅纪瑜伽(Maitriyogin,噶当派修心教法的大师,其他两位是法护和法称)——他能够实际承担他人的痛苦。然后他渡海至苏门答腊,跟随法称,即色林巴十二年。在他返回印度的途中,他成为著名佛学院超戒寺(Vikramashila)的住持。他应耶喜?乌(YesheO)和强秋?乌(ChangchupO)之邀入藏,并在西元年抵达西藏。他居住在西藏,直到七十三岁于拉萨南方的涅唐卓玛拉康(NyethangDrolmaLhakhang)圆寂。他是噶当派的祖师,拥有无数弟子;在这些弟子之中,主要的弟子是印度的地藏(Kshitigarbha)、皮托巴(Pitopa)、法作慧(Dharmakaramati)、友密(Mitraguhya)和智慧(Jnanamati),以及西藏的库敦?宗竹?永壤(KhutonTsondruYudrung)、俄?却库?多杰(NgoChokuDorje)、种敦巴(DromTonpa)以及冈波巴和所谓的“四瑜伽士”(fouryogis)。

嘉瑟?东美返回戊初十个月之后,他得知布敦仁波切19生病了,于是急忙前往夏卢寺(Shalumonastery)。一旦他念诵了长寿祈请文,举行了长寿法会之后,布敦仁波切的健康就改善了。每一个人都说,嘉瑟?东美把布敦仁波切的病痛承担在自己身上。

19.布敦仁波切(ButonRinpoche,-):一个知识广博的学者,撰写了三十函的论释,并重新整理两百一十三函的《丹珠尔》(Tangyur)——由印度大成就者和班智达针对世尊佛陀的话语所作之论著。

返回戊初之后,嘉瑟?东美进行严格的闭关。从这个时候一直到他圆寂之前的九个月期间,他每三个月会出关传授修心和菩提心的教法;数千人从西藏各地蜂拥而来会见嘉瑟?东美。在听闻了教法之后,大多数的人放弃了对今生俗务的挂虑,全心全力修持佛法,了悟空性和慈悲。

嘉瑟?东美的悲心如此强烈,因此他不但能够帮助和转化人道的众生,也能够帮助和转化畜牲道的众生。例如野狼、羊和鹿等彼此为敌的众生,忘记了它们的残忍和恐惧;在嘉瑟?东美面前,它们会和平地一起玩耍,带着敬意聆听教法。

有一次,一位观修诸脉和风息20的隐士遇到修行的障碍。他的心失去控制,于是开始裸奔。他碰上一头狂野的母羊;母羊绕着他团团转,要用羊角戳他的臀部。那位隐士看到这个情况,恢复了自制,并了解到自己是怎么回事。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嘉瑟?东美逗趣地说,这头母羊是一个专家,专门驱除大修行者的障碍。嘉瑟?东美生病时,这头母羊显示出许多痛苦忧伤的徵兆。在嘉瑟?东美圆寂三天之后,母羊跳到嘉瑟?东美隐居所的下方死亡。在嘉瑟?东美的身边,如同置身观世音的净土普陀山(PotalaMountain)。

20.以脉(spiritualchannels,梵文nadi)、风息(energies,梵文prana,或称“气”和“明点”(essence,梵文bindu)为重点的瑜伽修行。

诸如堪布望罗等其他伟大的上师曾经说:“他是一个以人身示现的活佛!”并朝着嘉瑟?东美隐居闭关的处所做大礼拜。

嘉瑟?东美是如此宁静、自制和仁慈,因此在他身边的人自然而然地都不再执着于世间俗务。接着是他生命最后几个月的光景:

在帮助了所有他要利益的人之后,

为了驱除他们认为事物永恒的信念,

以及为了在其他净土的众生,

虽然他已超越所有改变,

他仍然示显出死亡的征兆。

他首先示显病兆来鼓励弟子要精进修行──藉由让他们感受到悲伤,来教导他们疾病如何能够被当做修道的资粮。他说,他已经药石罔效,但为了让每一个人平静下来,他仍然服用一些药物,让人们为他持诵祈愿文和举行法会。当堪千?强慈和法王尼颂(Nish?n)筹备一个法会来请求嘉瑟?东美住世的时候,他的健康改善了,因此他让每一个人透过他们所感受到的大乐来积聚功德──为他的住世而生起的喜乐。但在此不久之后,他再度显现病兆。

某人问嘉瑟?东美,是否有任何方法可以延长他的寿命。他说:“‘如果我的病痛能够利益众生,那么愿我受到疾病的加持!如果我的死亡能够利益众生,那么愿我受到死亡的加持!如果我的康健能够利益众生,那么愿我受到康复的加持!’这是我献给三宝的祈愿文。我全然相信,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是三宝的加持,因此我是快乐的。我应该接受发生在修道上的任何事物,而不去尝试做任何改变。”

嘉瑟?东美的亲近弟子恳求他想一想,他们是否能够提供药物或任何有助于改善他健康的事物。

然而嘉瑟?东美说:“我的寿命已尽,我已病入膏肓。即使有医术高明的医师带着如甘露的药物来治疗,也不可能发挥太大作用。”然后他又说:

如果这个虚幻的身体、这个我执着为“我

的”的身体病了──那么就让它病吧!

这个疾病使我耗尽过去累积的恶业,

得以从事修行,

帮助我清净两种障蔽21。

如果我是健康的,我感到快乐,

因为当我的身心安泰时,

我可以增长我的修行,

并且透过使我的身、语、意向善,

来赋予人身真实的意义。

如果我是贫穷的,我感到快乐,

因为我没有要去保卫的财富,

而且我知道所有的嗔恨,

都萌芽自贪婪和执着的种子。

如果我是富有的,我感到快乐,

因为我可以运用财富来从事更多善行,

而短暂和究竟的安乐,

皆是善行的结果。

如果我很快就要死亡,那就太殊胜了,

因为我相信,有着顺缘的助力,

在任何障碍阻挠之前,

我应该能够进入无谬之道路。

如果我长寿,我感到快乐,

因为没有远离温暖、充满利益的法雨,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我能够完全成熟内在觉受之果。

因此,不论发生什么事,

我都应该感到快乐!

21.两种障蔽或二障:由令人迷惑的情绪所引起的障蔽,即烦恼障;以及遮蔽究竟之学识的障蔽,即所知障。

他继续说:“我一直把这些口诀教导传授给他人,我必须自己来实修。如教法所说的:‘所谓的疾病没有真实的存在;疾病是令人迷惑的现象,是从事恶业所不可避免的结果。疾病是点出轮回本质的老师,教导我们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幻象,没有真实的存在。疾病提供我们一个基础,来对我们的痛苦生起忍辱,对他人的痛苦生起慈悲。如此的困境得以考验我们的修行。’如果我死了,我将从疾病的痛苦中解脱。我想不起来我有任何没有完成的工作。我也了解到,能够以圆寂做为修行的句点,是多么稀有的机会。这是我不希求任何疗癒的原因。尽管如此,在我死之前,你们可以完成所有要做的法会。”

因此,嘉瑟?东美的弟子说,他们会为他举行为期三年的法会。

但嘉瑟?东美只回答:“如果这么做对你们有用处,那么我可以忍受三年的痛苦。如果这么做没有用处,那我活这么久有什么用?”

然而弟子恳求他:“请长久住世!”他们说:“除了继续看见你的容颜,继续听见你的声音,我们没有其他愿望。”

嘉瑟?东美说:“没有可以盛舀物品的锅子,一把杓子舀不出任何东西。虽然我没有任何功德,但人们的信心和三宝的慈悲使我能够利益一些众生。我希望即使在我死后,我为这些众生带来的利益也不会消失。”

弟子再次坚持地说:“即使您要继续在其他净土为众生带来广大的利益,”他们说,“我们将失去我们的怙主。请再住世久一点。”

“如果我完全没有帮助你们的力量,”嘉瑟?东美说:“那么我就没有必要长久留在你们的身边。解脱一切有情众生是我的愿望,因此如果我确实拥有任何力量,我怎么敢遗弃那些仰赖我的人?然而,光是医师的处方将无法治癒他的病人,如果你们不殷切地向世尊(VictoriousOnes)祈请,应用他们的教法,他们将很难护卫你们,更别说我来保护你们了。所以,如实地修持你们领受的所有教法,你们将能够如我一般地帮助他人。因此,你们不必为了我们将要分离而感到痛苦。即使我们分离了,你们也要依止三宝,向三宝祈请──还有任何比三宝更胜的皈依吗?”

当亲近的弟子请求他最后一次会见前来的众人时,他加以拒绝地说,他憔悴的面容、生病的身体和虚弱破碎的声音,只会增加他们的悲伤。然后,他给了最后的忠告:

为了持守三誓戒,

放弃所有执着,

以及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信念,

用你的身、语、意来利益他人,

乃是真正殊胜的修行。

某人询问嘉瑟?东美,来生他将前往哪一个净土。他回答:“如果前往地狱道能够帮助众生22,我将开心地前往地狱道。如果前往净土无法帮助众生,那么我一点也不想前往任何净土。但我没有选择前往何处的能力,因此我只全心全意地向三宝祈请,让我投生成为一个能够利益众生者。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22.参见第十一颂,另一位伟大的菩提心大师朗里?塘巴的事迹。

十月八日黎明,嘉瑟?东美要求弟子们协助他坐直,转动他的身体。然后他把双手置于心间,恭敬地祈请。他哭泣了很长一段时间。弟子们问他为什么哭泣。他回答,他拥有某种禅观。弟子们要求他说得详细一点。度母示现了,嘉瑟?东美说,由于度母面向南方,他觉得背对度母来祈请是不恰当的,所以他要求他们协助他改变身体的位置。然后,想到众生所受的痛苦,他感到难以忍受而流下许多眼泪。

两天之后,嘉瑟?东美快乐地说:“今天我为喀什米尔班智达修了一个法,他非常欣慰。”

“他现在在哪里?”弟子们问。

“在兜率天净土(TushitaBuddhafield),”他回答。

嘉瑟?东美拥有无数的禅观和吉祥的梦境,而且时时刻刻都保有周遭环境即是净土的净观。很明显地,他也完全掌控他的生命。有一次,当他的脉搏几乎消失的时候,他说,他还没有要走。事实上,他又多活了三个月。

然后有一天,他的脉搏比往常有力,每一个人都感到欣喜时,他却说:“我的脉搏像我这张嘴巴一样能言善道,但这次我不会留下来。”两天之后,嘉瑟?东美离开了人世。

那个月十九日的黎明,嘉瑟?东美要求弟子们协助他坐得更直,然后他说:“我觉得这样非常舒服,完全不要移动我的身体。”

从那天早晨到隔天傍晚,嘉瑟?东美一直採取莲花坐姿,他的心专一地安住在平等捨之中,并在那个状态中离开人世,进入极乐。

在那段期间,他的弟子们拥有各种禅观和觉受。一些弟子看见一群天众前来邀请嘉瑟?东美前往色究竟天(Akanishta)的无上净土;一些弟子看见空行和空行母邀请他前往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或前往圣救度母(AryaTara)的蓝绿遍佈净土(BuddhafieldoftheTurquoiseArray)。

在嘉瑟?东美圆寂和举行荼毘大典、收集舍利中间这段期间,大地震动23,天空出现彩虹。虽然天空完全清澈明朗,却落下如花般的细雨,并听得到空气中的声响。他即将圆寂时,不只是人类,连动物也显示出绝望的徵兆,甚至大地都为之哀悼──花朵凋萎、泉水乾涸、土地失去它自然的壮丽。

23.一个伟大的菩萨诞生或圆寂时,发生轻微的地震被认为是吉兆。

在嘉瑟?东美圆寂九天之后,许多来自西藏各地的上师为他举行荼毘大典,法会也再延长了七天。在荼毘大典之后,人们收集他的舍利。

随着各自的业行,一些弟子找到殊胜的、如药丸般的舍利;一些弟子找到右旋的小舍利;另一些弟子则找到上有各种本尊形状的骨骼。弟子们把舍利带回家,安置在珍贵的舍利盒和佛像之内,做为供养和礼敬的对象。

这些文字摘录自嘉瑟?东美的生平传记;这本传记是由“懒散的帕登?耶喜”在帕坎甘登(PangkhanGahden)的山间闭关处所写。由于担心撷取部分生平来加以翻译是不妥的,因此我们寻求顶果?钦哲法王的建议。法王仁慈地说,如此精简地呈现嘉瑟?东美的生平事迹并无不妥,如同从一大块糖蜜剥下来的一片糖蜜,两者同样甜美可口。这些摘录的文字同样能够燃起读者的信心。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善行诸事转发文章

所有善心悉共回向

庆吉堂众安乐瑞祥

万障尽灭如意安康

善德同行法缘增上

清净事行欢喜无殇

文殊智慧曼妙芬芳

普贤大愿正作其香

此身在时莲花生长

诸佛接引端坐其上

诸漏永尽离尘脱网

做人天师成法中王

-圆满-

相关阅读:

顶果法王文集?你可以更慈悲01

长寿茅草---吉祥、成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guopaguoa.com/ppzx/5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